美國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終於落下帷幕,但一些背後的故事頗值得品味。
「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出席了此次典禮,還主動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參加典禮的視頻,她說,「民主與自由是我們的共同價值,經濟繁榮與區域穩定是我們的共同利益。在堅定的基礎上,期待未來繼續深化臺美關係!」
蕭美琴這麼興衝衝地「炫耀」,也因為這張入場券實在來之不易,民進黨當局煞費苦心地「積極爭取」。
據BBC報導,過往臺灣的「駐美代表」一般是透過美國國會議員發出的普通民眾觀眾席入場券觀看總統的就職典禮,這次因為新冠疫情關係,就職典禮規模大大縮小,國會議員再沒有多餘的入場券,令臺灣外事部門一度向外表示,今年爭取參加的困難度比較高。
臺媒稱,這次參加典禮是經蕭美琴和「駐美代表處」的積極爭取下獲邀,她於上周收到籌備委員會的邀請函,但消息則在就職典禮快將舉行前幾小時才對外公布。
過去「駐美代表」雖有受邀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但因為是坐在觀眾席,有藍委直言,這實際上沒有「外事突破」。但今年是受到籌備委員會,即主辦方的邀請,民進黨民代羅致政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此次「意義大不同」。
出席典禮之後,從蕭美琴本人,到蔡英文和一眾民進黨官員,以及島內媒體都對此高調宣傳。臺媒將此形容為所謂「劃時代的裡程碑」,因為這是自1979年以後,首次有臺灣代表以「官方形式」獲邀參加。
不過,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告訴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他在美國的華人朋友也收到拜登就職典禮的邀請。「這些華人只是平時熱衷參與美國兩黨政治,就收到了郵件邀請,但是需要交錢才能出席。」李振廣推測,蕭美琴也是走類似「支持者」、「小金主」的路線,不排除花錢買了此次典禮的入場券。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表示,這「充分彰顯了臺美關係的提升」。
(2005年,陳水扁和柯林頓「握手」)
民進黨當局「舔」得起勁,但綜合島內媒體報導,蕭美琴並沒有坐到外交大使的觀禮區,也就是說,所謂「美臺官方」往來只是民進黨當局的一廂情願罷了。否則,民進黨當局早就頂在腦袋上宣傳了。
「蕭美琴削尖腦袋去蹭會,更重要的是為了『出口轉內銷』,讓島內民眾誤以為民進黨當局抱上拜登新政府大腿,美國很重視臺灣。」李振廣分析。
蔡英文藉此進一步強調所謂「臺美關係的提升」一是給自己貼金;二是妄圖製造「特規拜隨」:對內,安撫臺灣民眾,美國對臺灣的立場,不會因政權交替而有所改變;對外,強行綁定拜登新政府,希望川普政府時期留下的對臺政策遺產能夠延續。
但是,李振廣指出,川普時期的美臺關係實際是一種「非常態」,而拜登政府更可能讓美臺關係回歸到川普時期以前的正常關係。「民進黨當局炒熱此事,是想迫使拜登政府來關注臺灣。但對於拜登政府來說,國內各項亟待解決的議題已經夠他焦頭爛額了,臺灣問題並不排在他的優先項。」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就任總統首日,拜登一口氣籤署了十多項行政命令,涉及抗疫、經濟、停止退出世衛組織和《巴黎協定》等,部分推翻了川普的決定。對於拜登的這些新政,中方不僅注意到了,還第一時間遞出願意加強合作的橄欖枝。
在2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華春瑩說,「中方願繼續為美方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中方對美方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表示歡迎」,「歡迎美方重返世衛組織,願同美國及其他國家加強合作」。
回到蕭美琴這次「刷臉」貼金行為,華春瑩昨天也清晰地表明了中方的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華春瑩還在回應中透露中方在拜登就職典禮上的表現。華春瑩說:中國駐美使館收到了出席拜登總統就職典禮的邀請。中方已向拜登總統表示祝賀。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華春瑩的回應只提了中方收到邀請和表示祝賀,並沒有說中方是否派了人、派了什麼級別的人等具體信息。而中國駐美大使館的官網上對此也沒有任何報導。中國官方選擇不公開出席拜登就職典禮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種表態。可以推測,中方並沒有派大使或其它高級別的外交官出席此次就職典禮。
蕭美琴以非官方形式參加典禮就大炒特炒,而中方收到美國官方邀請,卻不派高級別外交官去,這是對美國宣示,臺灣問題沒有任何模糊空間,「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方堅定的、決不動搖的立場。
一場就職典禮,也折射出大陸和民進黨當局對美國不同的態度。民進黨當局從陳水扁時期就毫無底線的「跪舔」美國,費盡心思刷存在感,妄圖謀取「臺獨」私利。而大陸一直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無論過去是對川普,還是對剛就職的拜登,中方都是敢于堅定、清晰地表明立場,理直氣壯地維護自身主權。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所謂美臺關係只是表面,真正的根源是中美關係。中美關係在川普執政四年期不斷惡化,才讓民進黨當局有了「倚美謀獨」的危險幻想。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拜登勝選以來,不斷有外媒記者就中方是否派代表與拜登團隊接觸一事提問。綜合華春瑩、趙立堅、汪文斌三位發言人的回應,要麼是表達類似「保持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場;要麼是說「目前中方暫時沒有可提供的消息」;要麼含蓄地表示,「中方同美方對話溝通的大門始終敞開」。
直到昨天,華春瑩的回應依然是「我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消息」。雖沒有證實,但始終沒有直接否認,給外界留有想像空間。
在2021年對臺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會議並講話稱,「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臺海形勢仍然嚴峻複雜,對臺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時』和『勢』始終在我們這邊。」
「我們需要保持定力,對民進黨當局的這些小動作不用著急,『時』和『勢』,軟實力和硬實力我們都在優勢方,我們有太多手段打擊臺獨勢力。目前,我們要自己穩住。」李振廣認為。
對於中美關係或許同樣需要「穩住」。過去四年,美國一些反華政客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極大損害了中美關係。如今新政府上臺,中方多次釋放了願同美方合作的信號。中美關係如何重回正軌,球到了美國這邊。
更多精彩內容 搜索微博「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