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來,就發現大批號不見了,講武堂,兵工科技,還有很多大佬的號,膽戰心驚上來一看,自己的還活著,懵逼啊。
臺灣手頭有100架F5戰鬥機,配合F104,算是各得其所,前者負責對地攻擊,後者高空高速攔截,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路子,當然F104高速性能超強,機動性超爛,和米格21相比,優勢不明顯,但是劣勢很明顯
閒來無事,就說說美國F5戰鬥機,大家都知道,這世上,還是窮人多,國家也是如此,有錢人購買豪車,窮人就買小車,湊合開,在戰鬥機採購上都是如此,雖然重型戰鬥機具有更強的戰鬥力,但是錢包還是決定了一切,大部分國家,還是購買更輕的戰鬥機,即使美國這種財大氣粗的主,家裡也是一大堆便宜飛機,比如F16和F18,重型的F14和F15大家都想啊,就是買不起用不起。
當然,美國在二代機時代,單獨開發了F5這一款簡單輕便的外援戰鬥機出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銷售到幾十個國家,我們國家周邊,到處都是,東南亞,臺灣島,韓國,肥起來的日本人認定了昂貴的F4,還有伊朗,土耳其,等等一大堆國家。
對於這一款飛機的評價,和中國的殲7/俄羅斯的米格-21相比,有一個斷言:空戰一無是處,但是對地攻擊卻輕鬆碾壓,這一款飛機最大的特色是,採用了美國當時最低端的技術,發動機和設備,堆出來一款湊合用的長壽命戰鬥機,雖然空戰性能不咋地,對地攻擊也不如F4,在那個時候,還是很多國家能負擔的得起的戰鬥機!
F5戰鬥機的成功,也刺激了美國研發新型輕型戰鬥機,這就是LWF計劃,參賽選手分別是YF16和YF17,最終變成了美國空軍F16和美國海軍F18戰鬥機,都很有名
F5戰鬥機的弱點,歸根結底還是發動機太多,飛機推重比嚴重不足,即使到了上世紀80年代,諾斯洛普公司研發的終極版本F-20虎鯊戰鬥機,採用了推力7噸的F404,飛機推比還是比較差,遠遠不能和裝備F100戰鬥機的F16相比。
後來F20戰鬥機手冊公開,真實的飛行性能也不咋地,飛機理論極速能到2馬赫,主要依靠極度壓榨飛機機頭尺寸和機身尺寸,實際也極大限制了飛機的火控雷達性能,即使如此,飛機的爬升和加速性能也不像想像那麼好,當年宣傳的機動性媲美F16,就是一個謊言,外加小機頭,飛機遠距離空戰能力很捉急。
F20戰鬥機設計還是很雞賊,保持了一個超小的機頭雷達,比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還小一號,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幾乎沒啥用,該機的成功之處在於,嚴格控制了機頭和機身尺寸,外加機翼面積也比較小,所以高速阻力比較小,最大速度逼近2馬赫。
F5戰鬥機家族對中國而言,還是有很多好處,雖然飛行性能很渣,但是該機在細節設計設計上很有一手,比如維修性好,口蓋設置合理,這些優點,後來都被中國的K8以及梟龍戰鬥機等繼承了下來,可以說是功勞不小。
總體而言,該機的優點在於氣動設計比較先進,而且飛控和座艙也做的比較高效,這是美國長期航空技術的結晶,並不可小看,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設計師攻克三代機技術後,F5戰鬥機的餘熱也開始走向消亡。
作為中國版本的魔改殲7終極版,梟龍戰鬥機採用了更加先進的F16戰鬥機機翼設計,外加F35戰鬥機的進氣道技術,還有大口徑的火控雷達,最後就是俄羅斯現成RD93發動機組合,完成了第一次純外貿戰鬥機,類似美國的F5,設計師當年公開的說法就是,全面取代F5和 米格21這一對冤家,比米格21空戰更強,比F5對地攻擊更牛,還是比不上美國F16戰鬥機,當然我們飛機只有人家一半價格,而且發動機推力小了近3成。
梟龍戰鬥機的弱點還是推重比不足,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從理論上來說,假如有9500kg推力的渦扇19用的話,完全可以和F16掰手腕了,合適能用上,則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梟龍戰鬥機的弱點是,推重比不足,飛機加速性稍差,別的問題並不多,飛機對空作戰中,火控雷達和飛彈都不錯,對地攻擊,可以掛載4噸武器,還是很可以了。
F5戰鬥機被中國大卸八塊,測繪了很多次,航空技術專家給了極高的評價,但是在空軍海軍而言,這是一款弱雞,看不上,該機也讓我們國家航空工業,重新認識美國航空工業的巨大優勢,這些也是學習的一個必然結果。
後來經過各種渠道接觸到美制F15,F16,F18戰鬥機,給我們國家飛行員和設計師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到了蘇27時代,就明顯沒有那麼仰望。
美國和以色列合作的LAVI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攀登三代機的關鍵基石,該機帶來了很多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設備,以及技術,可以說是F16戰鬥機技術的異常外流,該機叫LAVI,聽起來就像爛尾,中國設計師借鑑了這一個爛尾機的技術,成功打造了自己的殲10戰鬥機。
就航空技術而言,目前美國人還是具有綜合優勢,網絡上能看到很多美國飛機的詳細手冊,很多細節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即使老舊的二代機,也能看出設計師非常縝密的思路。
我們國家要趕上甚至超越美國,還需戒驕戒躁,認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