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機甲》評測 8 分:不那麼完美的機甲愛好者之歌

2021-02-08 遊戲篝火營地


由火箭拳科技開發的 2D 橫版動作射擊遊戲《硬核機甲(HARDCORE MECHA)》經過數年的開發,終於在 6 月 26 日晚間同時登陸 Steam 和 PS4 平臺。



作為過去幾年裡本土原創遊戲中關注度最高的作品之一,《硬核機甲》有著品質極高的 2D 機械設定、流暢的戰鬥動態、紮實的打擊感、王道的科幻情節以及濃鬱到溢出屏幕的日系熱血動畫氣息,每一個元素都很少出現在其他國產遊戲中,而這些從《硬核機甲》項目(最初名叫《代號:硬核》)公布之初就是遊戲的最主要特色,也是在眾多本土作品裡能夠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


▲開場的致敬教學


總的來說,當前版本的《硬核機甲》整體表現比較滿意,一流的機械設定百看不厭,從配色到整體結構都可圈可點,讓我這個中年機器人控非常過癮;機體的射擊、格鬥、噴射跳躍等等動態效果一看就經過無數次的反覆調試,海量的細節令人折服,公布之初招牌式的厚重打擊感也被完整保留到了零售版本中,戰鬥過程體現出機器人動畫特有的陽剛之美。


但另一方面,遊戲中也有不少難以忽視的缺陷。比如機甲的操作手感是否有些不近人情,地圖缺乏中途存檔功能,部分特效過於敷衍,PVP 模式的平衡性等等。


另一種形態的「超級機器人大戰」


日系 2D 機甲遊戲整個品類說白了就是「眼鏡廠」BANPRESTO 的自留地,幾十年的品牌和技術積累讓《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以下簡稱 SRW)的地位牢不可破,現在一家中國廠商要以一種致敬的態度用類似的表現手法製作一款橫版動作射擊遊戲,很多人曾經懷疑過這樣一家本土廠商能否把上面提到的理念和特點貫徹始終,在最後的成品裡呈現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結果。



遊戲最初的創意是個主打 PVP 機器人對戰遊戲,後來才在開發過程中加入劇情模式,而打完這個 18 關的單人故事,會發現不管情節設置、人物塑造、過場動畫的編排都非常認真和專業,雖然也有一些人物的出場因為缺乏鋪墊而顯得有些突兀,但總體來講還是能夠提供給玩家不錯的劇情體驗。



就畫面風格來說,遊戲給人的整體印象當然是 2D 為主,但在機器人設計方面採用了和 SRW 相同的 Q 化技術手法,以骨骼動畫為核心打造外形多樣、有一定動作細節以及外觀特徵突出的各式機甲。但不同於 SRW 以動畫播片為主的表現形式,《硬核機甲》讓玩家能夠親自操控這些機器人跑、跳、飛行、滯空以及戰鬥,藉助快和慢兩種噴射手段,使出一些在動畫片裡出現過的酷炫招式變得輕而易舉。



借鑑風格這種事情,做好了叫致敬,做壞了叫山寨,《硬核機甲》的整體表現無疑屬於前者。製作者從一開始也沒有掩飾自己對 SRW 以及很多經典機器人動畫的熱愛,機甲造型配合很多熟悉的分鏡頭手法,只要是玩過 SRW 以及看過一些熱血動畫的玩家,都能感受到這種撲面而來的熟悉感。埋在臺詞裡的動畫梗、遊戲梗更是層出不窮,當主角的日文聲優念出機甲動畫裡常見的經典臺詞「XXX,出擊」時,我仿佛一瞬間穿越到了高達的世界裡。



製作者的意圖與玩家的愛好通過遊戲中各種元素實現共情,對於遊戲本身來說,這是顯然是一個不錯的加分項,很高興看到這種情懷與興趣沒有被無端消耗。


王道的情節與流程


遊戲雖然曾經以 PVP 為主軸進行開發,但相信很多玩家首先接觸的還是故事模式,18個關卡的內容當然算不上豐富,考慮到中等偏上的難度,第一次通關時間一般只有 6 到 7 個小時左右,但整體故事編排和人物塑造還是拿得出手。


▲標準開場


《硬核機甲》的故事發生在近未來的火星殖民地上,主人公塔雷瑟是僱傭兵企業硬核防務公司的王牌駕駛員,他們接到聯合軍的委託前往火星搜索失蹤的情報官「A」,在此過程中與計劃周密、規模龐大的軍事組織「鋼鐵黎明」遭遇,而「A」手裡的情報是解開火星上一系列動亂背後真相的關鍵。


▲橫版飛行射擊關卡


整個遊戲過程中有一定的懸疑成分,但熟悉這種風格動畫的玩家一定很快就能猜到故事走向和最終結局。比較值得一提的地方主要有三點,一是關卡風格具備一定的多樣性,包括單人潛入關、水下關、飛行射擊關、最後的鋼水解謎關等等,美術風格以及玩家實際操作體驗比較多變。


▲水下關卡


▲駕駛員潛入關卡


比如在水下關卡手裡的光束武器就不起作用了,一開始只能躲著敵人走,直到撿到一些飛彈類武器才能反擊,最終的 BOSS 戰也完全依賴友軍空投的特殊武器才能展開進攻。


▲這也是機戰愛好者的情懷之一……


終局階段的兩場飛行射擊戰鬥首先是模仿了很多高達系列動畫裡出現過的「機體+外裝甲」的組合,滿滿的情懷向,接著又是一場控制大型戰艦的射擊關,什麼彈幕梗、大胸女艦長的乳搖特寫、主炮要充能才可以發射等等熟悉的橋段一股腦全來了,玩過之後恨不得立刻重來一次。



第二個優點是遊戲的角色塑造雖然被水平比較一般的日文聲優表現拖了後腿,但造型、臺詞以及在總計長達 40 分鐘的過場動畫裡的表現還是足夠撐起主人公塔雷瑟及其死對頭沃菲斯人物個性與形象,兩人的配色也忠實反應了「自古紅藍出 CP」的規律,整個故事跑下來雖然沒達到讓人感動落淚的程度,但也是水準相當高的劇情體驗了。


▲遊戲的地圖裡有不少隱藏元素



第三,遊戲的場景裡其實有非常多的細節可供挖掘,包括各種介紹背景知識的日記、研究報告以及每關都有的支線任務等等,一些道具不僅隱藏在探索的死角裡,甚至還有類似《空洞騎士》裡的隱藏房間,這些元素給了玩家在提高關卡評分之外的重玩理由,也能看出製作組對世界觀細節塑造的重視。


PVP 模式有待調校


據說《硬核機甲》的 PVP 對戰模式才是本體,但就目前的表現來看後續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PVP 對戰模式支持網絡和本地兩種方式,其中本地還支持四人同屏聯機,另外還準備了訓練模式給玩家練手。該模式下初始包含 5 臺機甲,每一臺理所當然都有完全不同的造型、攻擊方式以及操作特點,在機甲選擇頁面以「威力」、「裝甲」和「機動」三個能力條來表示。故事模式裡的主角機雷暴是一臺非常平衡的機甲,控制方式很容易上手,配合噴射系統能夠在中距離用遠程武器與敵人拉扯,適合新手使用;「小紅」猩紅烈焰就完全是近戰特化機體,移動速度快,只能多段跳躍但沒有飛行能力,近戰攻擊的手感非常爽快,大招「胸毛噴射」的範圍和威力更是驚人。


▲四人分屏模式


除此之外還有能夠變形成飛機高速移動的高機動型、狙擊型以及重裝機甲「圓錘 攻城型」三種,使用手感當然是天差地別。


遊戲在 PVP 部分的最大創新體現在以往最多只能給機體加點 BUFF 的駕駛員也成為了不可忽視的戰鬥力,能夠脫離機甲單獨行動,憑藉極小的體積和靈活的動作與對手周旋,甚至還有機會在機器被打爆之後通過緊急出口換一臺機體繼續戰鬥,相當於給自己續了一次命。


▲駕駛員也是戰鬥力


之前很多人擔心的網絡穩定性雖然沒出什麼問題,但當前版本不同機體間的戰鬥力平衡確實是個大問題,機體硬直時間過長導致操控不連貫,眼睜睜看著進入敵人攻擊範圍但卻無法扭轉局勢;遠程武器威力整體偏低,即便是外形十分唬人的圓錘主炮也很難對敵人造成致命傷;噴射推進的機制對格鬥機體過於有利,雖說沒達到無腦亂衝的地步,但足以打破各個機體間的操作難度以及威力平衡。


還是有些問題不吐不快


首先,過於強調機甲的厚重感帶來了一些操作上的問題。儘管故事模式中的主角機「雷暴」在靈活的噴氣系統輔助下動作其實非常敏捷,噴氣背包的恢復速度也不慢,配合各種武器不難在敵人面前秀出很多酷炫操作,但起飛落地的前後搖過於明顯,機體下落的速度過快,以及略顯雞肋的近戰攻擊都讓人感覺像隨時隨地都在跟機體拔河一樣,整個操作的流暢度大打折扣。



當然,你要說這是製作者為了還原真實的機甲操作體驗刻意調成這種手感,當然也說得通,但玩家不會因為製作人是個機甲控就 100% 接受你的所有堅持,首先考慮的肯定還是自己的實際感受,而《硬核機甲》的操作感顯然沒能在「厚重」與「沉重」之間取得具有說服力的平衡。


而且如果再較真的一點,遊戲中的高速噴射功能能夠讓機體瞬間以極快的速度進行移動,配合極快的噴射槽回復速度,玩家只要稍加注意就能讓機體在戰鬥中幾乎全程保持高速移動(在某些高難度關卡這甚至是必要操作),此時厚重的機甲手感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毫無存在感,也就是說一個子系統竟然覆蓋了遊戲在機甲控制方面最核心的手感表達,這顯然有些說不過去。



其次這款遊戲的各種元素之間品質差距非常大,遊戲過程中像是在坐過山車一樣,上一秒種可能還在為各種機甲世界級的造型細節和帥氣動態流口水,下一秒鐘可能就會因為頁遊水準的部分爆炸特效皺眉頭。除此之外,遊戲中無論是場景還是角色美術都達到了一流水準,但在關卡地圖與敵人的運動設計上卻缺少一種機制上的巧妙構思,這直接導致戰鬥過程缺乏變化。


舉個例子,快速噴射繞後射擊是最有效、在絕大多數戰鬥場面中也幾乎是唯一能夠讓玩家順利過關的技巧,在騰空時用遠程武器瞄準射擊消滅敵人是一個具備相當爽快感的操作手法,但如果整個劇情模式中需要你重複這個手法千百遍,那換做誰都難以接受。



遊戲中的武器種類雖多,而且在關卡間隙還有類似技能樹的升級選項讓玩家可以自由強化機體,可實際體驗下來最有效的還是武器威力增加、HP增加等幾個簡單粗暴的能力插件,改造選項與遊戲體驗的實際提升基本不掛鈎是小成本團隊的通病之一(只要玩家別裝上讓遊戲變成簡單模式的幾個開掛插件),很遺憾《硬核機甲》也沒能做得更好。


期待下一次能更好


《硬核機甲》是我本人期待了很久的一款遊戲,作為日系機甲動畫愛好者、橫版動作過關遊戲愛好者以及獨立遊戲愛好者,這款遊戲對我來說完全是夢想中的作品。



實際體驗下來遊戲的總體表現既有意外的驚喜,也有很多讓人感到彆扭的地方。比如我已經在文章裡表揚過很多次的機械設定以及味道純正的2D骨骼動畫就遠遠超出我之前對本土團隊製作水準的預期,製作者不僅自己對這些東西充滿熱愛,更重要的是通過不斷的打磨將這種熱愛通過遊戲的形式表達了出來,相信即便是在 Steam 上給遊戲打差評的人,也不會否認《硬核機甲》這方面的努力。


▲主題曲《Dash & Strike》在劇情燃點最終 BOSS 戰適時奏響


此外全日文配音,邀請影山浩宣演唱主題曲等操作也都是為渲染遊戲氣氛而服務的,客觀來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遊戲的操作手感、PVP 數值平衡、部分特效、地圖設計方面卻又存在實實在在的硬傷,如果給這個團隊更多的時間,不知道能否將其打磨得讓人更加心服口服。不管怎麼說,火箭拳科技用這部與業界一流尚有不小距離的作品證明了很多事情,如果他們將來選擇繼續在這個領域進行嘗試和探索,那將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硬核機甲》篝火營地評測得分:8分


End


相關焦點

  • 國產硬核機甲遊戲《硬核機甲》開啟預售
    國產著名2D機甲動作遊戲《硬核機甲》昨日開啟Switch盒裝版預售。
  • 國產機甲遊戲《硬核機甲》發售,這才是機甲帶來的浪漫……
    和豐富的武器裝備換裝其超硬派的打擊感也表現的非常出彩作為一款2D機甲遊戲,《硬核機甲》的製作確實夠帥,也夠味,濃鬱的機甲元素和武器打鬥效果,讓人驚豔。在機甲遊戲設計中,裝備板塊的設計尤為重要,今天數藝君就給大家詳細的講講機甲的武器裝備分類,供大家參考學習。
  • 【遊俠測評】《機甲戰士5:僱傭兵》:7.5分,機甲愛好者不要錯過!
    那麼這款硬核的機甲射擊遊戲究竟如何我們下面再談。  《機甲戰士5僱傭兵》中採用的是系列一直使用的名為「步行坦克(walk tank)」的機甲,和諸多影視動漫中帥氣的人形機甲相比步行坦克少了一些幻想色彩,但是戰爭帶來的厚重感要更加強烈,機體設定也更加符合現實作戰的需求。沒有花哨的外觀和裝飾,甚至於不少機甲比起人型更像是裝上了雙腳的坦克或者飛船。
  • Nintendo Switch《硬核機甲》今日發售 天元突破DLC即將登陸Switch平臺
    《硬核機甲》(HARDCORE MECHA)Nintendo Switch™Edition今天正式發售。數位版現已上架Nintendo Switch eshop,豪華盒裝版《硬核機甲戰士版》也可以在各大商店及在線進行購買。另外廣受好評的IP聯動新DLC《天元突破紅蓮螺巖》也即將登陸Nintendo Switch™平臺。
  • 《賽博朋克2077》IGN Japan完整評測全文:10分完美之作!(下)
    如果你沒看過上篇:《賽博朋克2077》IGN Japan完整評測全文:10分完美之作!(上)不過,加點做的只是強化某種特定的戰鬥風格,即便完全不提升某一能力值,玩家也能獲得所有戰鬥風格的基礎技能。根據這些能力值的大小,在和NPC對話過程中出現的選項也會增加,不同任務的劇情發展也會發生些許的不同。
  • 機甲有一種魔力|8個機甲動漫遊戲入門級知識
    2.最早的機甲科幻1959年由倍受爭議的美國科幻小說家羅伯特·海萊因所創作的小說《星艦傘兵》(Starship Troopers)在歷經磨難之後,終於得以出版。不過普通讀者顯然並不關心海萊因在作品中所蘊含的意識形態思辨,而是為其所構建的宏大星際戰爭所吸引。
  • 全能新寵 完美升級機型松下GX 8評測
    如今無反相機的發展也隨著技術的進步呈現越來越精的趨勢,此次松下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旗艦級旁軸造型微型單電相機松下GX 8,關鍵字
  • 【評測】完美雙系統隨心換 !昂達V919 3G Air平板媒體評測By中關村在線
    但在2014年底和2015年初,平板電腦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能夠完美運行的雙系統平板的推出了。所謂的完美運行,即是和之前採用虛擬機的系統中運行系統和休眠不運行的系統不同,完美的雙系統是和PC端的雙系統一樣,不運行的系統不會佔用系統資源,最大程度保證了系統的流暢,本次將要評測的昂達V919 3G Air就是這樣一款平板。
  • 戰地與機甲刺的結合 簡稱戰地機甲!戰地機甲法刺穩健上分 10.13版本陣容推薦
    今天樂玩君要給大家介紹的陣容是——戰地機甲法刺。新版本的機甲牌雖然在蓋倫解體後的作戰能力大打折扣,但是蓋倫的作戰能力可謂是大幅提升,這也成為了許多稍微脆皮的陣容優先考慮的前排。樂玩君在前兩期也有介紹到搭配了小丑的暗星機甲刺,今天要介紹的則是更加攻守平衡、搭配了戰地機甲羈絆的戰地機甲法刺。
  • 機甲戰士走出熒幕 高科技大戰如何上演?
    如今,來自美國梅加伯茨公司和日本水道橋重工公司的巨型機甲戰士首次正面對峙,這一幻想終於變成現實。美方派出了兩個機甲戰士參戰:「鋼鐵榮耀」和「鷹王」。前者用於第一輪戰鬥,高4.5米重6噸;後者用於第二輪,高4.8米重12噸。水道橋重工派出的機甲戰士「倉田號」要比對手小巧和現代很多,高3.9米重6.5噸。
  • 周末不如玩個《機甲戰魔》吧
    距離《裝甲核心5》被雪藏的時間已經過去了8年之久,低迷的銷量讓「機甲」從遊戲市場逐漸淡出。
  • 遊民評測 |《暴戰機甲兵》評測8.2分 星際戰火中的鋼鐵傭兵
    本作機甲之所以不是「價格高就所向無敵」,是因為「結構系統」的加入。我們無法看到一個斷了胳膊的機甲左右失衡的模樣,也沒法見到飛彈炸到機甲上所產生的激烈火花。只能說,目前的戰場更偏於靜態,而非深具感染力的動態。  《暴戰機甲兵》有一個非常良好的開頭,但這不代表它有一個貼心而有用的教程。在遊戲的開始,我們會被機械化地灌輸一大堆知識,往往就是一個簡單操作,隨後便是複雜繁重的說明文字。
  • 我的遊戲簿NO.117:《機甲戰線》
    ,結果幾個月以後,由於《BALDR SKY》太吃系統,《BALDR FORCE EXE》又總是打不贏BOSS,只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走一遍《機甲戰線》,然後不到兩天就全部通關了。在我的認知裡,戲畫在《女僕咖啡帕露菲》之前所使用的系統都不怎麼好用,有著神作之名的BFE劇本並不長,筆者卻久久未能通關,除了筆者是個手殘的弱渣這一不可迴避的事實之外,系統的蛋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機甲戰線》的製作時間相比之下要更早,按理來說在系統方面只會更加簡陋才對,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遊戲開始後的幾十分鐘裡筆者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尋找存檔的方法。
  • ​機甲入侵模式攻略,十個技巧!
    8-13波是紫色機甲小兵,屬性依然沒必要寫。白色首領1分12秒出現,1分34秒開始出下一波的紫色小兵,紫色首領的時間是2分46秒到3分8秒,紅色首領是4分20秒到4分42秒。此外小兵移動速度不一樣,從出兵到基地附近大約需要8~12秒時間。②個數技巧:每種顏色機甲小兵的出兵數量有規律,小兵一共6波(每7波是首領)前兩波出兩個,中間兩波出三個,最後兩波出四個。
  • 《環太平洋2》不好看?不如補一下這幾部機甲動畫吧
    今天(3月23日),許多科幻機甲迷們期待已久的《環太平洋2》終於在電影院上映。雖然這部電影以高達45.3%的排片獲得了超過1億的票房,但是從實際的觀眾反映上看,即便是有中國資本在背後的介入,有中國著名演員景甜的傾情演出,也不能阻止《環太平洋2》的口碑一路下滑的步伐。目前,該片的豆瓣評分已經下滑到了6.0分,可以說是非常慘烈了。
  • 《TitanFall 2》早知道評分:87分 火爆爽快的機甲FPS扛鼎之作 購買建議:A級 推薦
    《TitanFall 2》的戰役可以用短小精悍這4個字來形容,全新的戰役內容有著不少新鮮的玩法和創意,這對於沒有戰役的1代而言是一個跨越式的進步,整個戰役流程相當爽快值得大家一口氣玩下來,如果說戰役的不足之處就是流程過短,可自由探索收集的內容也基本沒有,一次通關之後的重複可玩性不高,在這方面相比《戰地1》和《戰爭機器4》依然要偏弱一些。
  • 評測 高端典範CHERRY MX BOARD8.0鍵盤評測
    今年的機械鍵盤市場可謂充滿了驚喜,就連看起來一向是古板固執的CHERRY都在不久前發布了兩款史無前例的產品MX9.0和MX8.0機械鍵盤,在我們對CHERRY史上第一款RGB背光機械鍵盤MX9.0進行過評測後新一代
  • 懷舊服即將開黑翼之巢,法師還有必要入手碧空之歌嗎?
    黑翼之巢即將開放,法師還有必要入手碧空之歌嗎因為黑翼之巢的裝備實在很好,於是一些玩家便開始看不上第一階段的裝備,比如很多法師玩家就打算跨過MC掉落的碧空之歌,直接拿黑翼之巢掉落的暗影烈焰法杖。那麼在懷舊服即將開放黑翼之巢的情況下,是否法師就不需要入手碧空之歌了呢?顯然不是。
  • 評測:黑克勒-科赫UMP45衝鋒鎗 完美的副武器選擇
    要知道將USC轉換成UMP的生意非常火爆,你不得不給轉換公司打電話排隊領號。筆者非常喜歡G3/PTR91步槍,MP5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但與UMP45相比,MP5相形見絀。筆者認為它是過去50年中最舒適、精度最好、最實用的槍械之一。
  • 《空洞騎士:絲之歌》獨家情報全公開;又一PC大作免費送!|Steam速報
    在最新一期的《Edge》雜誌中,公開了大量《空洞騎士:絲之歌》的遊戲情報及實機截圖。根據雜誌情報,「大黃蜂」將比前作主角擁有更快的速度,也可以進行攀爬,但敵人也會更加複雜。遊戲中會引入新系統和全新的區域,難度則和《空洞騎士》相近,也很適合沒玩過前作的玩家。遊戲中玩家的最終目的是爬上象徵「世界之巔」的城堡,紋章也可以進行定製。發售日則是未定,平臺為PC/S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