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德國國防軍:以納粹德軍為主要骨幹,為何能被歐美批准建立?

2022-01-04 WarOH協虎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佔據著大片肥沃的平原,由於地理、土壤的優勢,一直以來就受到了多方的垂涎。居住於此地的日耳曼民族也因此變得驍勇善戰。

從腓特烈大帝到皇家德軍,再到臭名昭著的的德國納粹軍,德意志鐵蹄曾經令無數歐洲人顫慄不已,二戰結束後,盟軍在德國實行《波茲坦協定》,進行非常嚴格的軍事及思想管制,誓將每一個德國軍國主義分子按死在搖籃裡。

但是二戰結束不到10年,德國軍隊卻再度組建,這支軍隊骨幹多由納粹德軍組成,包含7名納粹戰犯,甚至連首腦都由德國納粹高層擔任。歐洲國家和蘇聯,為何會容忍這樣一支軍隊在眼皮底下成立?

一、戰火方熄的土地

西方盟國要求新生的德國要嚴格服從4D計劃,即(Demilitarisierung)、非納粹化(Denazifizierung)、非工業化(Demontage),以及實現現代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為了徹底形成西德的非軍事化,聯盟一方作出了如下的措施:徹底解散西德的納粹國防軍,所有國防由美英德接管;銷毀納粹德軍所有武器,僅留下一艘掃雷艇作為工作艇;解散所有軍工工廠。

為了根除德國數百年的軍國主義傳統,盟軍還在思想上對德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各種軍事紀念碑、雕像、紀念物被直接砸毀,甚至連神聖羅馬帝國時代的歷史文物也無法倖免。

他們禁止德國民眾出售玩具槍和玩具兵人;甚至還禁止傳唱與戰鬥有關的流行曲、兒歌和搖籃曲。

而戰後的大部分德國人似乎也沒有對復興軍國主義有著很大的興趣,二戰大規模的死傷,讓這個國家顯得格外脆弱。

按照官方的戰後統計,二戰德國軍人陣亡人數在444萬到531.8萬人,德國永久人口損失在690到740萬,佔二戰前德國總人口的20%。1918年後出生的德國年輕男性有2/3在戰爭中喪生。以柏林郊區特雷普託區為例,截止1946年2月,該區19-21歲的年輕女性有1105人,男性只有181人。

當時的美國駐盟國對德佔領委員會代表約翰·麥克洛伊曾經對戰後德國有如下描述:

「那裡的經濟、社會、政治全都垮了,其程度史無前例,堪比古羅馬帝國崩潰時的情形。」

比起重建納粹軍大殺四方,對於當時的德國人來說,更重要的是活著,以及更好地活著。

二、從歐洲中心到抗蘇前線

1948年6月,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柏林危機後德國國土被正式一分為二,原先由美、法、英佔領的區域被稱為聯邦德國,史稱西德,而蘇佔區則為民主德國,史稱東德。

為了抵抗蘇聯及共產國際的擴張,西方在《布魯塞爾條約》基礎上,由美國牽頭,結成一個跨大西洋的政治、經濟、軍事集團,這就是北約。

美國很快意識到,西德已經成為反蘇聯盟的前線,為了構建抵禦蘇聯的第一道防線,除了修建物理上的軍事建築,還需要依靠西德的力量,用軍隊把德國的領土武裝起來。

艾森豪曾斷言:

「作為歐洲地理上的中心,西德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西德站在我們這邊,從波羅的海到阿爾卑斯山,就形成一條連成一片的戰線。」

北約成立後面臨嚴重的兵力不足,只有12個師,而當時的蘇聯鐵軍在歐洲和波蘭一共60個師,差距懸殊。當時的北約高層認為,歐洲至少要40個師才能與蘇聯保證最低限度的對抗之力。

當時的美軍僅能往歐洲派遣5個師的兵力,最快速地填充兵力的方法,就是把德國軍隊重新武裝起來。

此時距離二戰結束才僅僅6年,英國與法國尚且沉浸在對納粹德軍的憎惡與恐懼之中,不僅如此,德國人自己也對當兵不感興趣。當時的納粹退伍軍人被問起是否同意參軍時,最多的回答就是:「對不起,我不幹。」

三、納粹骨骼的新軍隊

普魯士國務院總裁康拉德·阿登納,曾經因為不肯與納粹合夥而被蓋世太保監禁,出獄後長期遭受納粹迫害,經歷軟禁、斷絕生活保障和長時間的監聽,但他始終沒有屈服,因此積累了很高的聲望。納粹倒臺後,他成功當選了德意志聯邦第一任總理,他認為恢復德軍是保證德國和英法平等對話的關鍵,這一看法和美國人不謀而合。

阿登納本人對類似俾斯麥、希特勒這樣的軍國主義者十分厭惡,對高度中央集權的軍政府抱有深深的不信任感,他想要讓德國回到俾斯麥之前的聯邦國家,他說:

「一個普魯士人就是一個忘記了自己祖父是誰的斯拉夫人,一旦從科隆到柏林的夜間列車穿過了易北河,我就再也睡不著了。」

因此,他想要打造的軍隊,自然並不是像納粹德軍那樣,四方徵戰所向披靡的軍隊,而是

一支穿著制服的公民軍隊。

1951年,在盟國許可下德國成立了一支擁有1萬名兵力的警察部隊,協助盟軍管理西德邊境成為聯邦邊境警備隊,這是戰後德軍重建的起點。

儘管阿登納畢生與納粹為敵,但是德國確實無人可用,他只能選擇了與納粹前軍官合作。德國政府委託納粹前第12集團軍司令瓦爾特·溫克上將前往阿根廷,招募在那裡潛伏的納粹軍官,籌建德國正規軍。

籌建這支軍隊自然遭到了來自蘇聯、英國和法國的反對。蘇聯的反對意見,在冷戰開始之後即被徹底無視;英國在二戰後的話語權逐漸減少,屈服於美國的強硬斡旋中;法國歷史上曾經遭到德國人的三次入侵,甚至歷經了40天投降的恥辱,但是最終對蘇聯的恐懼還是壓倒了對納粹重生的顧慮,同意了德軍建立。當年11月12日,德國國防部長向101名志願者頒發了委任狀,正式建立了西德聯邦國防軍。

西德軍隊重建時,骨幹全部來自納粹德軍。新德軍的統帥是納粹德軍中將阿道夫·豪辛格和漢斯·斯派達爾,前者曾任希特勒的總參謀部作戰處處長,而後者則是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參謀長。

1956年7月,國防軍改為義務徵兵制。當年年底聯邦國防軍的總人數就上升到了6.6萬,到1959年底,聯邦國防軍已擁有8個師,24萬人,約佔北約中歐盟軍陸軍總數的一半。

到1961年,西德三軍已接近50萬限額,海軍已擁有2.2萬人,潛水艇、快艇等各種艦艇160艘,空軍建成12個飛行聯隊,飛機1000餘架。在歐洲,只有常規軍77萬的法國軍隊可以與之抗衡。

建軍之初,所有裝備都由美軍提供,聯邦國防軍士兵使用美制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或M1卡賓槍,駕駛M47、M48「巴頓」式坦克和F-86「佩刀」式戰鬥機。

隨著德國重工業的復甦,到1962年,聯邦國防軍武器裝備自給率已達65%,其他的高精尖武器和戰略武器則受到了國際公約的限制,需要向美國購買。

軍制上,為適應新時代作戰的需要,西德陸軍廢除過去以師為基本單位的指揮體系,改為以合成旅為基本戰術單位,師作為一級指揮機關,下屬不固定的若干個旅。國防部長是名義上的最高長官,戰時最高的指揮權則由聯邦總理擔任。

作為北約重要成員國,聯邦國防軍是北約防務一體化中的重要成員。1957年,聯邦國防軍第一批5個師組建完畢並被補充到北約中歐盟軍司令部,充實進了中歐防線。作為對等交換,必須讓德國將領進入北約高級指揮層。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時年59歲的斯派達爾出任北約中歐地面盟軍總司令,從十年前的階下囚成為指揮部署在西德的美、英、法部隊的新德軍上將。

英國對這項任命表示較為不滿,當時英國萊茵軍團有4個師,是英軍駐海外兵力最雄厚的軍隊,現在反而要聽命於過去的敵人,他們質問道:「難道諾曼第登陸白打了?」

但斯派達爾出身蘇德前線,在二戰中擁有豐富的對付蘇軍經驗,他和他的幕僚在就任後迅速完善了北約的對蘇防禦計劃,其他的將領也對防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70年12月7日,德國總理勃蘭特出訪華沙在猶太人紀念碑前驚天一跪,受到了舉世矚目。德國與猶太人,德國與歐洲的受害國家的關係從此翻開新的一頁。

1989年,隔閡了近半個多世紀的柏林圍牆倒塌,東德與西德重新融為一體。而聯邦國防軍也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與東德人民軍合併。如今的德國軍隊隨著德國國際地位的上升,是歐洲盟軍乃至世界軍隊的重要一極。對他們而言,軍隊的意義不再是納粹軍隊帶來鮮血與徵戰,而是還原軍隊本來的意義——守護和平,守護家園。

文/之夢

參考資料:

1、《冷戰時期聯邦德國在北約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劉芝平

2、《淺析冷戰後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轉型問題》,何奇松

相關焦點

  • 聯邦德國繼承鐵十字:詳解現代德軍的傳統元素
    所以在正式場合中,德軍通常佩戴著貝雷帽或者其它軍帽,而不是佩戴大簷帽。山地帽其實源自奧地利。1868年,奧匈帝國為山地部隊設計了山地帽,當1938年3月15日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之後,德軍也開始裝備這種軍帽。山地帽為灰色,其特色是兩個護耳可以摺疊上翻,平時就固定在帽子上,遇到惡劣天氣時可以放下來。
  • 二戰德國國防軍聯手美軍,對戰納粹黨衛軍,這是什麼劇情?
    和許多人一樣,他對納粹政權感到痛苦和幻滅,不願為不再相信的信仰而戰,轉而與奧地利地下抵抗運動取得聯繫併合作,主要負責地下運動的軍事行動。現在甘格爾既要保證自己的人在戰爭中活下來,還要救援伊特爾城堡裡的法國人。他深知自己力量單薄,唯有儘快與美軍匯合才可能完成任務。
  • 二戰德國國防軍聯手美軍對戰納粹黨衛軍,這是什麼劇情?
    和許多人一樣,他對納粹政權感到痛苦和幻滅,不願為不再相信的信仰而戰,轉而與奧地利地下抵抗運動取得聯繫併合作,主要負責地下運動的軍事行動。現在甘格爾既要保證自己的人在戰爭中活下來,還要救援伊特爾城堡裡的法國人。他深知自己力量單薄,唯有儘快與美軍匯合才可能完成任務。
  • 二戰鋼盔二戰武器:聯邦德國令人詫異的武裝卻不屬於軍隊
    最早的一批是國防軍和黨衛軍的庫存,主要是M35、M40和M42,這些鋼盔原有的各種納粹標誌全部抹掉,然後刷成邊境守備隊使用的綠色後下發。戴鋼盔的守備隊從這張修復彩色可以看出,這名邊境守備隊成員顯然佩戴的是二戰時代的鋼盔,顏色和他制服一樣為綠色。除了庫存的二戰鋼盔之外,自1951年開始,德國開始為邊境守備隊生產鋼盔,新鋼盔的型號為M35/50。
  • 納粹德軍空降作戰簡史
    此後不久,戈林注意到蘇聯軍隊開展了一次示範性質的傘兵攻擊演習,於是他馬上意識到德國必須建立自己的傘兵和空降部隊。1936年,德國國防軍開始在設在斯坦德機場(Stendal Airfield,距離柏林約1小時車程)的德國傘兵訓練學校培養傘兵。  德國空軍空降作戰的主力機型是Ju 52運輸機,主力滑翔機型是由哥達(Gotha)飛機公司研製的DFS-230型滑翔機。
  • 德國納粹瘋狂屠殺猶太人,為何軍中有15萬猶太人服役?
    德國納粹瘋狂屠殺猶太人,為何軍中有15萬猶太人服役?確實在二戰期間,以反猶甚至了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而著稱的納粹德國軍隊之中,也始終存在著相當數量的「猶太人」。不過這個猶太人群體身份確實是非常特殊,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究竟是什麼人,在二戰中又有過什麼經歷。
  • 聯邦德國的步槍之路,戰後德軍制式步槍發展史
    開篇丟圖,上邊這張圖從下至上是聯邦德國(西德)在二戰結束之後軍用制式步槍的發展路徑。
  • 陳 波 | 艾森豪時期美國在聯邦德國的核武器部署
    當月底,以大規模報復能力(Massive Retaliation)為主要內容的NSC162/2號文件出臺,開啟了美國在海外收縮常規力量、增強戰略核威懾力的戰略調整。一旦恢復了主權,他們希望能更加全面地參加西方事務。文件還特別單列出「西德與西方防務」專題,指出西德軍隊進一步建設的障礙在於沒有在心理上、機制上、戰略觀念、武器觀念上準備好,也沒有獲得民眾的完全支持,當前基本還是在1955年北約框架之下擁有的120 000人的軍隊規模。西德最近表示對給北約的德軍裝備「短程戰術飛彈」很有興趣。
  • 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有何區別?他們的戰鬥力在戰爭中為何發生逆轉
    在魏瑪共和國成立之後,為了滿足國家的防衛需要,其政府對這些曾經的士兵進行了重新整合,建立了臨時國家陸軍與臨時國家海軍。在凡爾賽合約籤署之後,這些軍隊被正式命名為德國防衛軍。此時希特勒等人從衝鋒隊中單獨分出一部分人手,成立了納粹黨衛隊,他們主要負責保護納粹高層的安全,並有監管衝鋒隊的職能。這批隊伍直接向希特勒效忠,不再隸屬於衝鋒隊。和衝鋒隊不同的是,由於黨衛隊需要執行保護任務,因此其成員從最開始的時候便配備武器,這也讓黨衛隊成為了納粹控制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 二戰最能打的國家,打仗不要命,美蘇都得靠邊站!
    相信大家都對「聯邦肥宅」這個梗耳熟能詳,這是對目前聯邦德國國防軍狀態的調侃。空有精良的裝備,整體戰力卻每況愈下,縱觀德國的歷史,老蔣都不得不說一句:「這是我見過最差的一代德軍。」雖然作為侵略者的納粹德國最終戰敗,但是德軍的高素質給交戰的對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擊落352架戰機的埃裡希·哈特曼、波卡基村虐哭英軍的米歇爾·魏特曼、馬利諾沃村建功的奧託·卡爾尤斯等等,這些人的傲人戰績至今仍是不少軍迷茶餘飯後的談資。
  • 德軍制服超帥?那都是Hugo Boss!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的德軍軍官馮·迪特裡希(左)和比紹夫(右)二戰中德軍軍服的設計,堪稱經典。不少軍事電影愛好者都承認,德軍軍服是現代軍服當中最帥的。1930年代起博斯為納粹衝鋒隊、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以及德國國防軍提供制服。
  • 納粹德軍王牌——國防軍大德意志師的誕生!
    但警察郎的職能畢竟有江限,最起碼在龍首都柏林應該禹建立一支具有雷保衛職能的軍陳隊,在面對政武變、負責國家能重大活動的安滑保等問題時可聶以迅速出動。1935年,一馬手由納粹黨扶卻植起來的德國訾國防軍,給柏茅林衛戍隊帶來鄂了革命性的變充化,第二年秋路天,柏林衛戍譚隊由7個連擴蔡編為8個連,衡但仍然沒有配李備重武器。
  • 從德國防衛軍到德國國防軍,細說德國國防軍各兵種
    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在1919年3月6日頒布法令,建立了臨時國防軍,包括臨時國家陸軍與臨時國家海軍。9月30日,臨時國防軍被重新組織為「過渡性軍隊」,直到1921年1月1日政府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建立德國防衛軍(Reichswehr)為止。
  • 德軍現役200名極右軍官密謀暗殺多名政客,還想嫁禍給…
    德國調查人員以他作為突破口,近日發現德軍內部有一個200人組成的「現役精銳納粹官兵暗殺小組」,並及時阻止了他們暗殺德國多位高階政客的陰謀。 這波「驚天猛料」最早由德國發行量第三的主流媒體《焦點周刊》在9日曝出。該文援引一份報告指出,這群士兵大多來自德聯邦國防軍的陸軍特種部隊。
  • 紐倫堡審判,納粹頭頭們的下場為何不同?
    03  納粹德國國防軍總參謀長﹑陸軍元帥威廉·凱特爾是被判處死刑,並且最終執行絞刑的戰犯之一。  1882年出生的凱特爾是一個老資格的職業軍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參加了馬恩河會戰和凡爾登血戰,獲得過一級鐵十字勳章。1938年2月凱特爾晉升為國防軍參謀長,成為希特勒最親信的軍事顧問。
  • 德軍閃電戰的巨大成功離不開冰毒,納粹瘋狂打造「超級士兵」!
    蘭克發現了這種藥物潛在的軍事價值,這種藥物將會使納粹士兵具有超乎常人的精力,可以大大提高納粹士兵的戰鬥力,他們將在長期的戰鬥中保持亢奮狀態,蘭克立即建議國防軍各個部隊使用這種藥物,國防軍才用了蘭克的建議,把柏飛丁列為軍隊的處方藥,納粹士兵從此開始食用柏飛丁。
  • 納粹國防軍和黨衛軍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國防軍將領不都是納粹黨員,是正規的職業軍人,有較高的素養。三、黨衛軍整體地位要高於國防軍,但是往往受國防軍鄙視。黨衛軍是德國納粹用來控制德國社會各界的私人武裝和工具,類似納粹黨的私人打手團。裡面的成員魚龍混雜,比如他們的頭頭——希姆萊,出身比較低微,父母都是普通市民,自己當過養雞場負責人。很多黨衛軍高層出身都不高,所以加入黨衛軍成了許多底層青年快速致富,提升社會地位的捷徑。
  • 疲弱的「諾曼第之獸」——納粹德軍第352步兵師實力小計
    (由於不熟悉德國軍隊,更談不上精通德語或掌握西線德軍相關的權威書籍材料,文中難免有錯誤或疏漏之處,希望各位海涵並多多提出寶貴意見。)納粹德國國防軍第352步兵師——成立:由於1943年德國在數條戰線,特別是蘇聯戰線遭受到了慘重的失敗並損失了大量部隊,1943年11月5日,在數支在蘇聯戰場被打殘或殲滅部隊殘部的基礎上,第352步兵師在這個動蕩的時刻成立。
  • 【圖集】二戰往事 裝備精良的德國國防軍
    它下轄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國防軍海軍總司令部、國防軍空軍總司令部。但是,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始終需要組織軍隊,於是在1919年3月6日頒布法令,建立了臨時國防軍。軍隊被重新組織為「過渡性軍隊」 ,直到1921年1月1日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建立德國防衛軍(Reichswehr)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