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個人對自己都不狠,哪來的戰鬥力?

2021-02-19 鷹網

導讀:華為對組織熵減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只有一個目的——使組織充滿活力、開放、厚積薄發,增加公司的勢能。具體來講,就是首先繼續強調奮鬥,而且要長期堅持奮鬥;其次是人力資源要走向開放,別那麼僵化,要加強淘汰機制;最後是抓好兩個激勵,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

01華為的成長發展是厚積薄發的成功

我認為,華為的成長發展是厚積薄發的成功,是等得及、不著急、堅守聚焦、持續壓強、水滴石穿、久久為功戰略發展理念的必然結果。

市場經濟充滿了機會,但改革開放40年,也產生了越來越嚴重的機會主義現象,企業如此,個人也如此。大家都等不及,所以就不淡定,就焦慮,就會不擇手段、不擇路徑,於是彎道超越、變道超越、造道超越等機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大行其道。縱觀華為30 年的發展可以看出,它超越競爭對手都是在爬坡的時候。

30年來,華為像「龜」,準確地說,華為堅守著烏龜精神。在爬行的過程中,不斷地積蓄力量,不斷地強化機體,由「像龜」,變成了「象龜」。華為10年的累計研發投入達到4850億元,僅2018年的研發投入就達到1015億元。這個研發投入是什麼水平?在全世界研發投入最多的10家公司中,2017年華為排第8位,2018年提升到第5位。1996年的《華為基本法》裡就定下了紀律,按照銷售收入的10%提取研發費用。

有人說華為有錢,所以研發投入大,但華為沒錢的時候也這麼做。華為當年有個口號——「先生產,後生活」。我們現在都講創新,什麼叫創新?創新就要投錢,不投錢哪來的創新?

2018年華為的專利申請量是世界第一,現在平均每天申請8個專利,這些專利是怎麼來的?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而很多企業把創新與創業浪漫化、投機化了。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的企業競爭,本質上是龜兔賽跑。有些跨國公司是兔子,速度很快,但是老不跑;華為是烏龜,一直在爬。

中國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國度,改革開放40年給我們提供了許許多多的機會,問題是我們怎樣利用這些機會。我們不能追求機會主義,還是要相信堅守的力量,相信厚積薄發的力量。

華為30年的成長之路並不順暢,一路風雨,一路艱辛,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渾身是傷痕。它在一個廣告中說,「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苦難一直伴隨著華為的成長發展,它是華為的寶貴財富。華為是中國企業的一面鏡子,它經歷的磨難和現在的輝煌,讓我們懂得怎樣經營企業,怎樣對待企業的成長。

02組織如何充滿活力?從人力資源管理上下功夫

增長與發展也會給企業帶來負面的影響,企業輝煌之後,往往是衰落的開始,任正非在很多年前就提出「成功不是走向未來的可靠嚮導」。企業衰落的主要原因在於其內部,借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概念,就是出現「熵增」,以至「熵死」。對組織來講,首要的課題在於保持開放,避免熵增,增加熵減,從而使組織系統充滿活力。

中國古代經歷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朝代更迭,這是什麼原因?新的朝代建立,統治者勵精圖治,艱苦奮鬥,隨著皇位的更迭,積累大量的熵增,使組織機體沒法承受,最後轟然倒下。如果不能實現熵減,機體就會出問題,企業也是一樣的。我們往往無法逃離這個規律,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許多企業創業的時候大家都同心協力、同心同德、同甘共苦,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另外三個「同」就出現了——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同歸於盡。中國很多企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誕生的,基本上都活了30多年,也實現了所謂的輝煌,達到了頂峰,但是最可怕的就是達到輝煌。隨著公司的所謂「成功」,熵增現象大量發生。

在組織層面表現為:經營規模擴大,管理複雜度增大,組織板結,流程僵化,信息傳遞不暢,協作效率降低等;在個人層面表現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明哲保身,怕得罪人;唯上,以領導為核心,不以客戶為中心;推卸責任,遇問題不找自身原因,只找周邊原因;等等。這些現象的集中表現就是組織活力和組織的競爭能力下降。

華為曾總結出18種腐敗行為,華為定義的「腐敗」是廣義的腐敗,還包括「惰怠」。任正非提出了華為要做到三個「祛除」:一要祛除平庸,第二要祛除惰怠,第三要祛除南郭先生。那麼,如何讓組織始終充滿活力?這個任務落在了人力資源管理的肩上。世界上最難管的就是人,企業做大了,就面臨著巨大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

一個老闆管十幾二十幾個人很輕鬆,但是管兩千人與兩萬人絕對不是同一個概念,所以有時候你沒做好準備,最好先別做大,否則就是一場災難。華為在總結自己30年成長發展歷史的過程中,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人力資源管理是華為公司商業成功與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沒有之一,這就是唯一。也就是說,驅動華為成長與發展的不是技術、人才、資源,而是對人力資源的管理。管理是華為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怎樣管理好人力資源,尤其是管理好知識型員工,使他們的能力和潛力極大地發揮出來,使他們能夠心甘情願地為企業戰略目標做貢獻,這是一個非常難的課題,但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我們不要抱怨現在的80後或90後,他們在組織強大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機制的作用下會做出改變,關鍵在於企業的「麻」是否強壯!中國企業很幸福,因為我國的人力資源不僅是優質的,而且還廉價、勤奮、規模宏大,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管理這些人力資源,激發其潛能,為客戶創造價值。

03狼性、艱苦奮鬥、自我批判:保持活性,華為對自己最狠

華為的企業文化不是所謂的「狼性文化」,這是外界給華為企業文化貼上的標籤,但華為提倡狼性精神,其內涵特徵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是有敏銳的嗅覺,盯著客戶,緊貼市場需求。任正非曾提出:堅決提拔那些眼睛盯著客戶、屁股對著老闆的幹部,堅決淘汰那些眼睛盯著老闆、屁股對著客戶的幹部,這就是導向。

其次是強烈的進攻意識,像狼那樣,聞到獵物的味道,就本能地撲上去,不開會,不討論,不請示,不匯報,不糾結。

最後是群體奮鬥,一個人走會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會走得更遠。保持狼性,首先在於頭狼。華為的頭狼不老。任正非是1944年生人,44歲創業,如今年過70,滿身是病,但他還在客戶身邊,持續地艱苦奮鬥。

什麼叫艱苦奮鬥?首先是思想上的艱苦奮鬥。《華為公司改進工作作風的八條要求》中前兩條就規定:我絕不搞迎來送往,不給上級送禮,不當面讚揚上級,把精力放在為客戶服務上。我絕不動用公司資源,也不能佔用工作時間,為上級或其家屬辦私事。遇非辦不可的特殊情況,應申報並由受益人支付相關費用。」

2018年1月在玻利維亞,任正非提出:「我若貪生怕死,何來你們去英勇奮鬥!」這確實振聾發聵,值得企業家們反思。華為從2005年開始,每年都舉行宣誓儀式,堅持了十幾年。從上至下,各部門層層宣誓,宣誓的誓詞是華為的「幹部八條」。宣誓的作用可能有限,但起碼每年讓大家熱血一次,讓大家警醒一次。宣誓是生產力,而不是生產方式,不是作秀,也不是走過場。

華為藍軍參謀部負責構築組織的自我批判能力,推動在公司各層面建立紅藍軍對抗機制,通過不斷的自我批判,使公司走在正確的方向。任正非籤發文件,要求各級幹部講真話,不講套話,不講虛話。他說堅持真實,華為才能成長壯大。華為心聲社區曾有《尋找加西亞》一文引人矚目,起因是一名叫孔令賢的員工2014年被破格提拔3級後,因畏於人言而離開華為。

隨後任正非籤發總裁辦郵件,指名道姓地呼喚其回歸,他在郵件中連續追問:為什麼優秀人物在華為成長那麼困難?為什麼會有人容不得英雄?華為還是昨天的華為嗎?為什麼不能按他們的實際貢獻定職、定級?任正非還隔空喊話,說是公司錯了,公司對不起孔令賢,請他回來。所以一個公司出現問題,關鍵是要有修正這些問題的決心和能力。

2018年1月17日,任正非籤發文件,罰了五個人的款,包括他自己罰100萬元,三位輪值董事長及人力資源高管各罰50萬元。原因是華為海外業務中存在造假行為被查出來了,公司高管承擔著 間接領導責任,所以被罰款問責。對自己狠一點,對別人才能狠。我們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大家通常對別人狠,對自己卻很寬容。我覺得華為最可怕的地方就在這兒,它對自己更狠。

04對抗熵增慣性: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是最難的挑戰

現在很多人討論「996」工作制,我覺得這不是問題。只要有夢想,你就要奮鬥,對現狀不滿,你也要奮鬥,還有客戶要求你奮鬥。有一大堆競爭對手圍著客戶,你幹得好,客戶都不一定選你, 更不用說你幹得不好了。奮鬥是全世界普遍適用的樸實的價值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推動力。長期堅持奮鬥,這是最難的挑戰。

像華為這樣堅持幾十年,還能夠艱苦奮鬥,真的不容易。企業大量的熵增是一種巨大的慣性,它會一直存在,尤其像華為當上了行業領導者以後,還能艱苦奮鬥嗎?這個挑戰是巨大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一是開放,只有開放,才能與外界有能量交換,有能量交換就是熵減。第二是持續地做自我批判。

華為的自我批判是一套體系,不是簡單地開個民主生活會就夠了。自我批判就是熵減。自我表揚大家都會說,但結果就是溫水煮青蛙。對自己狠的人才可能對別人狠,對自己都不狠,對別人也狠不到哪裡去,當然也不會有什麼戰鬥力。

05開放和學習是進步的主要動力

組織開放,才能持續地吸取外部的能量,開放的系統才能實現熵減,避免熵增,使組織遠離平衡,從而保持組織的活力,此其一。其二,只有保持開放,才能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距,知恥而後勇,不斷向優秀的人學習。保持開放(或謂拿來主義)、自我批判、持續對標學習是華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華為組織的內在驅動力,其閉合循環,就是驅動華為由小到大不斷成長進步的內在驅動力。

華為可學的地方很多,我認為別的方面可以不學,但以下四點是關鍵的:第一是學華為如何保持開放;第二是學華為如何進行自我批判;第三是學華為如何學習別人;第四是學華為不能投機,不奉行機會主義。

華為一直在學習別人。2012年12月28日任正非籤發EMT決議《關於體驗順豐速運、海底撈服務的倡議》,倡議全體員工用一次順豐快遞,吃一次海底撈,感受它們的服務。其中提出:「華為公司要同步於這個快速變化時代不落伍,就必須堅持自我批判,開放自己的心胸,不斷地向優秀企業學習。」

有一次,華為員工在上海帶著十幾位客戶在海底撈吃飯,結完帳,華為員工回到吃飯的桌上,發現海底撈給他們上了一個果盤,果盤擺成了華為標識的樣子。做這個果盤需要人才嗎?需要技術嗎?需要資源嗎?需要智商嗎?海底撈做到了,為什麼我們做不到?我們學別人的時候總給自己找藉口,敝帚自珍,強調行業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區不同等。華為是向一切可以學習的東西學習,不問出處,只要對自己有益,只要別人比自己做得好,就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地學習。

至於華為的開放、自我批判與標杆學習的目的,還是要回到企業的本質,回歸到基本的經營管理常識,就是持續地為客戶創造價值。要用資本主義的方式創造價值,持續地發展生產力,持續地挖掘組織與個人的潛力;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分配價值,各盡所能,按勞分配,讓奮鬥者得到合理的回報;力出一孔地創造價值,利出一孔地分配價值。

華為對組織熵減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只有一個目的——使組織充滿活力、開放、厚積薄發,增加公司的勢能。具體來講,就是首先繼續強調奮鬥,而且要長期堅持奮鬥;其次是人力資源要走向開放,別那麼僵化,要加強淘汰機制;最後是抓好兩個激勵,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

其中的核心問題是構築強大的價值鏈循環,全力創造價值,科學評價價值,合理分配價值。通過構建有活力的機制,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性,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潛力,持續地創造價值。厚積薄發、保持活性、對抗熵增、長期堅持艱苦奮鬥,「頭狼」任正非治下的華為,最可怕的是對自己最狠。

最後,用任正非的話回答華為到底能走多遠,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華為公司未來的勝利保障,主要是三點要素:第一,要形成一個堅強和有力的領導集團,但這個核心集團要聽得進批評;第二,要有嚴格、有序的制度和規則,這個制度與規則是進取的。什麼叫規則?就是確定性,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 用規則約束髮展的邊界;第三,要擁有一個龐大的、勤勞勇敢的奮鬥群體,這個群體的特徵是善於學習。

作者:吳春波

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廣東鷹田環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專業專注於環境監測、土壤治理及室內空氣治理,是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孵化企業。公司圍繞「環保產業鏈資源整合者和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商」目標,為客戶提供定製化方案,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將辦公室、住宅、汽車等環境的有害氣體(甲醛、苯系物.)一網打盡,給土壤治理修復,還大眾一個農產品安全、生活美好的環境是我們的使命!

相關焦點

  • 任正非辦公桌上的這本書,揭露的真相令人後背發涼
    ,我去哪偷美國的技術。」這是5月27日彭博社公布採訪任正非的視頻中,任正非回應彭博社記者時說的一句話。彭博社記者問:批評人士說華為取得現在的成就就是靠盜竊美國技術得來的,你對此有何回應?任正非笑著回答說:那我是在盜竊美國明天的技術,美國都沒有做出來,我去哪偷美國的技術啊,這更像是他們剽竊了我們的技術,現在我們領先於美國。
  • 被封殺的華為,暴亂的美國:任正非下了一招險棋!
    就算我自己哪一天不在了,公司也不會改變前進軌道。」說話時,任正非仍舊面帶微笑,語氣平和。但人們心裡明白,當時這位74歲老人心裡,幾多心酸與堅毅。為什麼華為會被美國封殺?這不是一位老人和一家公司的戰鬥。而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片土地上的人,所要面對的現實。
  • 索尼CEO吉田憲一郎與華為任正非的對話
    2關於決策機制吉田社長:華為的內部股份制和輪值機制,都是比較獨特的。索尼公司和華為公司商業往來,我發現華為公司的決策是非常快的。華為的決策快與人事制度是否相關?任正非:首先解釋一下我們的輪值制度。如果公司某一個人有絕對權威,隨意任命幹部,其他人又不得不承認,這樣公司的用人機制就會混亂。
  • 任正非,你終於活成了他們害怕的樣子
    華為一人「單挑」世界大國的壯舉,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忍不住發聲支持。 今天,有書君就帶領大家認識、了解、領略一下,科技帝國華為背後,那個滿富「血性」的男人——任正非。任正非甚至親自坐飛機來到這裡看望員工。他說「我若貪生怕死,何來你們英勇戰鬥!」在非洲,戰亂、瘟疫肆虐,別的企業員工,不願待在非洲,華為的人敢。任正非飛到非洲,看望員工時他說:「要奮鬥就會有犧牲,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 任正非:向偉大的祖國匯報!
    :「其實我知道我自己,名實不符。花90%的時間來總結業績,只有10%的內容來談以一個不痛不癢的問題,然後草草結束。第二種,指鹿為馬型。說存在的問題很嚴重,客戶意見很大,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給客戶提供了很多服務,客戶自己都沒有事幹了,所以意見很大。第三種,避實務虛型。「人工智慧」講了好幾遍,「雲」講了好幾層,貌似已經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但就是不講實實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樣。
  • 任正非推薦的一本書《失去的勝利》|周末薦書
    任正非推薦閱讀的戰略思維經典——《失去的勝利》,適讀人群 :軍事、歷史愛好者。宏觀思維建議看一點歷史和哲學,我曾推薦看三本書。有三位德軍的著名將領留下的三本書,對德國二戰戰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古德裡安的《閃擊英雄》,對如何用新技術改變戰爭模式以及德國進攻蘇聯的戰略有細緻的思考和討論;第二本:隆美爾的《戰時文件》,這個日記是英國大戰略家李德?
  • 任正非:這是華為最好的演講,沒有之一(重磅發布)
    大家都是歡聲笑語的,談著很高興的事:什麼今天到哪裡去了?孩子到哪裡了?沒有傳小道消息的,都非常規矩在等。我說你們在這兒等什麼呢?等權威的消息來。最後來了一個人,耀武揚威地站在場上,突然間全場安靜。他發布了現在是什麼什麼情況,炸彈排除到了什麼地步,等等。
  • 華為突然宣布,任正非說到做到!
    我們知道,美國引領了近代先進科技的發展,例如計算機、半導體、集成電路、晶片等,正因如此,這樣的優勢讓美國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全球的科技發展,很多層面都是建立在美國的基礎技術之上,或許也正是因此,如果要讓美國自己去顛覆自己,其難度可想而知。
  • 塵封41年軍隊報紙以《任正非》為標題新聞專訪現華為老總任正非
    最新發現:41年前的1978年10月18日《基建工程兵》報,在這份已經泛黃報紙的第四版,用大半個版面刊登報導任正非事跡的新聞特寫《任正非》。       這篇報導引用任正非的話作為名人名言開頭,這在當時可見宣傳規格之高。
  • 任正非:美國仍是世界燈塔,我們也要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全球化戰略、美國科技等重要問題,《營創商業評論》今日刊發任正非電郵原文,以饗讀者。現在必須全面靠自己打造產品,這是我們的能力與戰略極大的不匹配,是我們最薄弱的環節,逼著我們從小學生做起,而且要快速跳級再跳級到博士,我們哪有這麼大的彈跳能力。我們既不是巧媳婦,也沒有米。我們是從九十年代搭上了數位化的列車,主要是依靠數學在電子技術上構建了優勢,獲得了產品與服務的成功,這只是信息領域的很小一部分。
  • 為什麼1/3的世界500強都在模仿軍隊?
    而按照華為規定,要從「藍軍」的優秀幹部中選拔「紅軍」司令,在任正非看來,「你都不知道如何打敗華為,說明你已到天花板了」。這也是任正非時刻保持危機感、防止「下一個倒下的就是華為」的體現。1988年任正非用2萬元創辦華為,到2016年華為的業績報表顯示全年營收5216億。中國企業界「教父」級人物柳傳志,17歲時入軍校學習。
  • 如何提升職場團隊戰鬥力?滿足這4方面,戰鬥力提升100%
    職場工作中沒有任何一項工作是通過一個人能夠完成的。而作為整個團隊的leader,我們的首要任務不僅僅是管理好我們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更重要的任務是在營造一個良好團隊作戰氛圍的同時,能夠最大化的發揮每一位團隊成員的能力,從而讓團隊的戰鬥力增加一個檔次!
  • 任正非接受中國國內媒體採訪:我們沒有像外界想像中的那麼擔憂!
    任正非:第一,見媒體是公共關係部逼的。他們說,這段時間我們要給18萬員工和廣大客戶都要傳遞信心,讓他們多了解我們、信任我們,也同時給社會釋懷,其實我們沒有遭遇多大困難。你可能沒參加過我們的內部會議,開會都是群情激昂的,沒有感覺到有多大困難。但是外界不知情,我們需要傳遞一些信心,需要我說說話來起一些作用。
  • 斬斷黑手,任正非英雄淚不白流!!
    然而,即使是美國動用「337調查」來針對大疆公司,最終也宣告失敗,因為大疆掌握了70%以上的專利技術,美國人就算雞蛋裡挑骨頭,也找不到任何證據,來指控大疆!「大疆無人機能拆開的每一個零件,都是大疆自己生產的。」這話說得,多麼地鎮定自若,擲地有聲!突然想起了曹德旺曾經說過的那句豪言:不怕美國封殺,因為「全世界只有我在做,美國不買我的買誰的?」和福耀玻璃一樣,大疆深知自己的技術,現在沒有對手可以超過,如果美國真的封殺,他們也不怕。
  • 重溫 | 任正非:這是華為最好的演講
    在華為內部,任正非時常引用美軍上將鄧普西的這句話。很多時候,我們學習五花八門的企業戰略、營銷戰略的理論和框架,倒不如直接學習軍事戰略來得有效。從軍事中看商業競爭,我們往往能得到出其不意的觀察視角。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曾在華為內部分享過「將軍是怎樣產生的」的主題演講,任正非評價「這是華為最好的演講」。本文是該演講的精編,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任正非為索尼CEO吉田憲一郎解惑:華為做強的奧秘
    ,這份紀要以吉田憲一郎發問任正非的視角,揭開了不少華為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涉及華為的管理、創業之初的故事,還有任正非對於蘋果公司的態度。日前,一份任正非會見索尼CEO吉田憲一郎會談紀要流出,這份紀要以吉田憲一郎發問任正非的視角,揭開了不少華為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涉及華為的管理、創業之初的故事,還有任正非對於蘋果公司的態度。
  • 走近任正非!最新發現塵封41年軍隊報紙《任正非》為標題新聞專訪 還原任總而立之年在部隊獲提撥並榮立二等功
    他的全部心思都被所從事的研究吸引了。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以致造成脫髮、失眠、吃不下飯,才三十三歲的人,皺紋就深深刻上前額。「四人幫「橫行時,帽子遍地打,什麼」知識越多越反動「、什麼」白專道路「」唯生產力論「呀,不一而足。任正非冒著風險上,頂著壓力幹。愛人知道了情況,又心疼,又為他擔心,從成都寫來信,信中引了馬克思的話:在科學的入口處,正象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勸他多多保重。」
  • 任正非對話索尼CEO:華為可以將鏡頭和電源技術告訴蘋果
    、創業之初的故事,還有任正非對於蘋果公司的態度。日前,一份任正非會見索尼CEO吉田憲一郎會談紀要流出,這份紀要以吉田憲一郎發問任正非的視角,揭開了不少華為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涉及華為的管理、創業之初的故事,還有任正非對於蘋果公司的態度。原文如下:一、關於華為內部管理:1.吉田社長:索尼公司從創業至今有72年歷史,我是第11任社長,今年4月開始任職。
  • 金一南在華為演講:將軍是怎樣產生的 | 任正非這是華為最好的演講,沒有之一(重磅發布)
    大家都是歡聲笑語的,談著很高興的事:什麼今天到哪裡去了?孩子到哪裡了?沒有傳小道消息的,都非常規矩在等。我說你們在這兒等什麼呢?等權威的消息來。最後來了一個人,耀武揚威地站在場上,突然間全場安靜。他發布了現在是什麼什麼情況,炸彈排除到了什麼地步,等等。
  • 看了任正非專訪視頻,世界各地網友這麼評價
    ▲ Time 視頻訪談中,他的不少話都讓國人為之沸騰。他說「沒有美國市場,華為也是世界第一」,他說「5G不是政治,只是一個工具,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為世界提供服務」。《時代》發布的這段視頻已經有50多萬的觀看量,評論區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表示被任正非實力圈粉,為他為華為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