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美國間諜衛星在對前蘇聯裏海軍事基地的一次照像偵察中,發現他們正在秘密試航一種既像飛機又像船的怪東西,與水上飛機不同,它幾乎貼著水面高速航行。整個西方一時間找不到類似的裝備進行參考,也就更別說分門別類了。於是,西方鑑於是在裏海發現的它,給它起了個獨特的名字——「裏海怪物」。
海怪 只能貼著水面飛
直到冷戰結束,蘇聯大批資料解密,裏海怪物的秘密才終於真相大白。原來 「裏海怪物」是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地面效應設計的地效飛行器。
1963年,設計局的伏爾加造船廠應海軍要求,開始建造地效飛行器。1966年,飛行器首飛成功,體積亦不斷擴大。最終製造時,飛行器長106米,重495噸。
這樣的龐然大物能夠運動靠的是——「翼地效應」(地面效應亦稱為翼地效應或翼面效應)。是一種使飛行器誘導阻力減小,同時能獲得比空中飛行更高升阻比的流體力學效應,當運動的飛行器距離地面(或水面)很近時,整個飛行器體的上下壓力差增大,升力會陡然增加。這種現像在飛機或是賽車產生的氣流被地面或水面影響時就會發生。8臺VD-7渦扇發動機每臺能產生12萬7千牛的推力,這可以讓它獲得很高的速度,並在地面與機翼之間產生一個高壓氣墊而使機翼獲得額外的強大升力——這也意味著裏海怪物只能貼著水面飛行。
事實上,「裏海怪物」應該一直是對蘇聯地效飛行器原型機的稱呼,其真正的量產服役型號1987年才真正生產服役:它的正式名稱是「鷂式」地效飛行器(北約代號Duck),在動力系統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縮小了尺寸和重量(最大起飛重量380噸)。但是載重能力仍然達到了驚人的137噸(600到800名士兵或者4到5輛BMP)。即使體積如此龐大,「鷂式」也能保持高速航行:它的一般巡航速度達到了驚人的450km/h,最高速度更是有550km/h。即使是現代最快的登陸氣墊船,最高速度也僅僅是它的三分之一。2000公裡的續航能力足以保證大部分登陸作戰的需要。同時「鷂式」在背部加裝了6個P-270白蛉式反艦飛彈發射架(射程120km),以應對近程小型艦艇的威脅。
▲裏海怪物的VD-7引擎
飛機 ?還是 船舶 ?
儘管看上去更像是一架大型水上飛機,但是地效飛行艇在國際慣例上被列為船舶。從內部結構來說它也更像是船舶。「鷂式」艙壁被分成十個水密艙,中間被鋁鎂合金為主的異型材分成了三層甲板,充分保證了艦艇的存活性。但是試航得出的結論看來,傳統船舶布局對於在高速航行中發生的事故並沒有多少實際防護效果。
如果說美國的V-22魚鷹將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結合,為兩棲登陸作戰錦上添花。那麼「裏海怪物」就是蘇聯嘗試將飛機和船舶進行結合,並且徹底改變了兩棲作戰的戰術和裝備。與傳統兩棲作戰裝備相比,地效飛行艇有很多的優勢。首先是速度,300海裡左右的驚人速度是傳統艦艇無法比擬的。這不僅增加了裝備的戰術存活性,也讓為島嶼快速提供兵力援助成為可能。面對突發的戰爭和事件,這種快速反應能力是地效飛行器的核心優勢。
行動更加 隱秘
我們都知道,當飛行器在超低空飛行的時候,飛機自身反射的雷達波會和地面上的建築、樹木、巖石等混在一起。地效飛行器的飛行高度為5米以下,反射的雷達波與海浪類似。此外,「鷂式」具備衛星定位、彈道計算、服務運載、反艦攻擊等多種能力。從快反登陸作戰上來說它不需要多少支援艦艇和氣墊船等小型艦艇,直接就能在灘頭登陸場降落展開登陸。這使得它的行動更加隱秘。
▲行進中發射飛彈的「鷂式」地效飛行器
化整為零, 以量取勝
再次就是它的經濟性。無論80年代的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海軍的主要任務從遠洋進攻變成了近海防禦。毛子意識到和美國一樣造大型航母並不適合這樣的戰略目標。經濟的長期低迷也使建造大型艦力不從心。於是二戰中總結出的「化整為零,以量取勝」的教誨再次煥發生機。相比於傳統兩棲作戰艦艇,地效飛行器造價低廉,且燃料消耗相對較低。只需要15個人操控就能正常作戰(6名軍官,9名士兵)。在作戰時不需要大量的支援艦艇。對補給港口的基礎設施要求也低。屬於造出來就能馬上能列裝使用的產品。再加上速度快、運量大,地效飛行器經濟實惠的優勢也就凸顯出來了。
全方位 快速攻擊
最後,地效飛行器也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未來地效飛機將綜合運用各種隱形技術,降低雷達、紅外、聲、光、電磁等物理信號特徵,並應用更為先進的綜合電力超導推進系統,消除噪聲、降低紅外輻射,從而大大提高地效飛機的隱形能力、快速機動能力、突防能力;未來或將裝備對空、對海、對地武器裝備,實施動中打擊;具有停靠、倒退、垂直起降等多種功能,配備飛彈後,可實施全方位快速攻擊。由於地效飛機具有上述特點,因此在未來戰爭中,它將被廣泛用於登陸、機降、運輸補給、反艦作戰、反潛作戰、掃雷布雷、偵察巡邏。既可在水面和陸地上起飛、降落,也可在浪高1.5米以下水面穩定疾飛,飛越一般地面交通物障,越過沙漠、沼澤、江河、雪地。既能掠海和掠江河湖面飛行,也可在水面上滑行,也能在地面、冰面或雪面上進行低空飛行。同時在民用層面的救災,運輸,客運遊覽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潛力。
▲ 《衝突世界:蘇聯進攻》遊戲CG中登陸中的「裏海怪物」
為什麼 蘇聯當初沒有大量的製造裝配呢?
那麼既然「裏海怪物」好處這麼多,為什麼蘇聯當初沒有大量的製造裝配呢?原因很簡單,試飛事故。「裏海怪物」經歷過兩次事故,一次是在1969年,因海面大霧,飛行員無法分辨地平線,導致大浪拍打機身,最終失事。另一次在1980年,事故原因是飛行員操作失誤。這兩次事故都證明,大型地效飛行艇在技術驗證方面存在問題。耐浪性嚴重不足和地形適應能力差是主要短板。這也是「裏海怪物」最終沒能走出裏海的決定性因素。
▲ 新型的地效飛行器A-505在」裏海怪物」的基礎上研製
時至今日,唯一一艘倖存的「裏海怪物」靜靜的停泊在裏海岸邊,見證了一個紅色王朝的逝去。然而時至今日,它的祖國母親又要讓它再煥青春!2010年,俄羅斯海軍計劃研發或引進一批兩棲作戰用艦艇。新的地效飛行器和法國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被同時提了出來。鑑於俄軍工研發重心不在此處,毛子選擇了後者。然而,隨著烏克蘭危機和敘利亞內戰的爆發,法國的「西北風」被轉賣埃及。15年10月,俄羅斯隨即宣布:針對民用的A-050新型地效飛行器開發完成。包括中國再內的三個國家都對該型裝備的進口有濃厚興趣。「裏海怪物」似乎睜開了它沉睡已久飛雙眼……
隨著俄羅斯在北方四島和黑海、波羅的海方向上的外部壓力日益增強,俄羅斯迫切需要增強其近海防禦和兩棲登陸作戰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新的「裏海怪物」很快就會誕生,並且很快邁進大洋。
《軍武次位面》官方新浪微博:@軍武視頻 @crazy262
《軍武次位面》總導演的個人微信號:crazy262a0
歡迎廣大粉絲關注互動!
想了解更多關於軍事知識的朋友們歡迎在各大視頻網站觀看《軍武次位面》系列節目,在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鳳凰網、土豆網、樂視網、ACfun、Bilibili、網易等視頻網站,每周五晚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