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冷戰的三重陷阱:軍備競賽、自力更生、選擇困境(兩年多前一個音頻的整理稿)

2021-03-03 孫立平社會觀察

【這是兩年多前,即2018年6月21日發表的一個音頻節目的整理稿。為了尊重歷史,除了整理時的個別錯別字外,包括口語的語病,也沒有做修改。喜歡聽音頻的朋友,可以跳過文字部分,直接掃描文末的二維碼】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升級,最近很多人都在談論冷戰的問題。在6月15號我也曾發過一條音頻,就是《世界會進入新冷戰或者準冷戰時期嗎》,探討的也是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我們現在應當認真面對的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冷戰究竟意味著什麼。

首先要說明一點,中國過去四十年快速的發展得益於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特別是得益於冷戰結束之後的全球化進程。可以說中國是全球化進程的最大受益者。世界如果重新進入冷戰,那對中國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裡我想用「冷戰陷阱」這樣一個概念,來說明如果冷戰發生,我們將會面臨一些什麼樣的困難抉擇。

我覺得冷戰陷阱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軍備競賽的陷阱,第二個是自力更生的陷阱,第三個是我自己造的詞叫「選擇性陷阱」。

首先我們來說軍備競賽的陷阱。如果我們回憶一下上一次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發生的情況,我覺得對我們理解這個陷阱有一定的幫助。那什麼叫冷戰呢?冷戰就是一種高度敵對的狀態,它要為可能發生的衝突,包括軍事衝突做出必要的準備,這就是軍備競賽。所以當時在美蘇兩大陣營之間,軍備競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我們知道軍備競賽是以經濟實力作為後盾的。像現在一架B-2轟炸機大約是20多億美元,相當於100多億人民幣。一艘福特級超級航母130億美元,將近是1000億人民幣。所以軍備競賽實際上是經濟實力的比拼。

那麼在上一次冷戰期間,美蘇兩國都把大量的經濟資源投入到軍備競賽中,但是這兩個國家經濟實力是有很大差距的。就算在蘇聯最鼎盛時期,它的經濟總量也只相當於美國的60%,現在我們中國的經濟總量大約是美國的70%。那麼從一段時間來看,當時的蘇聯也是舉國體制,它可以利用權力的力量把經濟資源用在發展軍事工業上。因此在一段時間裡,蘇聯的軍事工業發展很快,特別是在核彈、核潛艇、常規潛艇、坦克和重炮等等這些重型武器的發展上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的,和美國的距離越來越接近。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它消耗了大量蘇聯的經濟實力,所以時間一長,經濟上的疲態就逐漸顯露出來了,而且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經濟結構也在不斷惡化。然後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弄出了星球大戰計劃,這個星球大戰又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你跟不跟?如果不跟,那可能會拉大差距,那個差距拉大得不是一點點。如果要跟,就要耗費更多的資源。事後表明這個所謂「星球大戰」實際上就是一個設想,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花招。但是蘇聯為了應對這個星球大戰而耗費了大量的經濟資源,所以後來有人就把把蘇聯的解體直接和星球大戰聯繫起來。這個說法未免有點簡單化了,但是星球大戰對蘇聯經濟的拖累是顯而易見的。

這是軍備競賽的陷阱,下面我們再說自力更生的陷阱。

我們知道冷戰必然會包含遏制和封鎖,特別是在高科技上的遏制和封鎖。不知道這當中深淺的人可能還會興奮,說你封鎖一段時間,我們什麼都有了,我們過去就是在自力更生的情況下搞出了兩彈一星。所以有人說美國這次在晶片上對於中國的制裁,恰恰可以使中國的晶片工業迎來一個自力更生的春天。但是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不能用浪漫主義的眼光來看待這個「自力更生」,其實「自力更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件無奈的事情,都是迫於無奈。而且用自力更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走的彎路要更多,投資要更大,自力更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

打個比方來說,兩個都不會做菜的年輕人結婚了要自己做菜,不用別人教、不用向別人學,完全靠自己摸索最後可能也會做成。但是你知道這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可能要走很多的彎路。而且我們知道哪怕在高端技術上,我們的短板也不是一塊、兩塊。如果每一塊都靠自力更生,那麼這是一個現實的辦法嗎?進一步來說,有的問題可以靠自力更生來解決,但是有的問題你很難自力更生。舉個例子,就在6月7日美國宣布廢除歐巴馬政府制定的所謂「網絡中立」的法規。一些專家解讀說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美國可以對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實施斷網的權力。而就中國的情況來說,現在像中國移動、聯通、網通的網絡帶寬都是用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被斷網,那麼麻煩將會是非常之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怎麼辦?我們能夠再搞專門的一套網際網路系統嗎?如果搞另外的網際網路系統,將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這是我講的第二個「自力更生」的陷阱,也就是說我們不要把自力更生想得那麼浪漫美好。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要有巨大的資源消耗。

第三個陷阱我把它稱之為「選擇性陷阱」。這是我自己造出來的一個詞,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一種敵對的氣氛和環境中,你的選擇、你選擇的範圍可能要大大地縮小。對於有可能發生的冷戰,這當中有沒有意識形態的因素、有沒有體制的因素,人們的看法還是不完全一樣的,特別是其中的意識形態因素。我個人的看法是體制的因素當然是明顯的,意識形態的因素其實也是存在的。這樣的冷戰意味著兩種不同的體制、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對立,或者說是敵對,那麼會造成什麼樣的情況呢?那就很容易走向偏狹、走向極端。凡是你肯定的,我就要反對。凡是你這樣做的,我就那樣做。所以這就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意味著選擇範圍的縮小,走的路會越來越窄。

這就是我講的關於冷戰的三個可能的陷阱,但是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事情已經到這份上了,不這樣行嗎?問題是,陷阱的含義本身就是兩難的狀態。你這樣不行,那樣可能也不行。如果就事論事地說,確實很難找到一種好的辦法,那這樣就需要我們從更高的層面來思考問題。這就讓我想起最近很多人引述的鄧小平講的一句話:「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我們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中國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也永遠不當頭。」這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在這樣一種比較嚴峻的情況下,我們自己一定要有定力,不能夠陷入冷戰的陷阱,要真正堅持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中化解這一切。好了,今天就講這麼多,謝謝各位!




冷戰的三重陷阱


(孫立平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第19講)

收聽請長按並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請點擊文末左下角的「原文閱讀」

十年陳極品用料特級金芽六堡茶

雲南省茶葉協會會長鄒家駒先生出品

歐盟646項檢測的銷法沱

相關焦點

  • 安全困境VS螺旋模型的解釋維度:無政府狀態、攻防平衡、人工智慧、聯盟困境
    我們今天先討論一下基礎的安全困境概念解析。   安全困境的含義:國際無政府狀態下,一個國家增強自我安全的行動必然會削弱其他國家的安全感。國家往往通過增強軍備減弱自我的不安全感。但是,這樣做只能使其他國家以同樣的方式加強自己的軍備。結果就會出現國家之間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最後的結果是所有國家都因為增強了軍備而感到更不安全。
  • 阿聯卡達搞軍備競賽?幾百億美金當白菜說砸就砸,美國偷著樂
    二戰結束以後,美蘇進入冷戰時期,長達四十餘年的冷戰也是影響到了很多國家,這時候美蘇雙方都不願意率先使用武力,讓自己成為發動三戰的那一方,所以他們就開始了長時間的軍備競賽。在無法用武力手段決定勝負的時候,軍備競賽或許是一種比較合適的競爭方式,之後阿聯以及卡達這兩個國家也是爆發了難以調和的矛盾,但是又打不起,最後竟然也是選擇了搞軍備競賽嗎?阿聯與卡達這邊砸下重金比拼,讓美國偷著樂。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在海陸並舉的安全戰略選擇下,德國的兩線擴張戰略不僅誘發了一個原本可以不必出現的反對它的協約國同盟,同時也使自身陷入了一場代價高昂的馬拉松式的軍備競賽。威廉二世(左)阿爾弗雷德·提爾皮茨(中)1897年,提爾皮茨被威廉二世任命為帝國海軍大臣。他剛一到任,就向德國議會申請7000萬馬克用以建造三艘新式戰列艦。
  • 中國崛起的安全困境
    他認為,由於在現代國際體系中,在權力單元即國家之上不存在能規範它們行為和保護它們免受攻擊的權威,因此,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獨立,作為國際體系中的單元―――國家就必須自我提供安全保障,這必然導致國與國之間對他國行為的懷疑和恐懼,於是無窮盡的安全競爭即「安全困境」產生了。由此可見,「安全困境」是由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造成的,而「安全困境」則又是造成各國之間軍備競賽乃至戰爭的根源。
  • AI「軍備競賽」在中美之間爆發,美正在喪失壟斷優勢?|《紐約時報》刊髮長文
    編者註:《紐約時報》於2月3日刊載了一篇名為《中國欲在人工智慧「軍備競賽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看見,AI時代的來臨,不僅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更將國家拉到了相對平等的起跑線上。AI時代,群雄逐鹿,沒有硝煙的「軍備競賽」或許已悄然展開。
  • 美「退群」成國際軍備競賽助推劑?全球戰略平衡遭挑戰
    專家分析稱,美國「急於擺脫其對外擴張的限制和約束」,有可能「打響國際軍備競賽的發令槍」。而美國的舉動,只會「導致國際社會失去安全邊界」,給世界製造更多動蕩。它為美蘇的核武競賽減速,也為冷戰降了溫。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中新網指出,《中導條約》主要起到戰略穩定的作用,讓俄羅斯和美國在發展相關中程飛彈方面,有所約束和克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它在軍備控制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但自2014年起,俄美雙方多次為此條約產生爭端。
  • 美國用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不,是科技競賽
    後來在攤位面前特意注意了下,洗碗全部在一個水盆裡或者一個水桶裡,而裡面的水會用一個晚上反覆洗,攤主在野地上完廁所,乾脆不洗手就開始做菜或者也在這水裡涮兩下。頓時驚醒,這也太不衛生了,後來便去的少了,想起來頓時感覺當年年輕,根本就沒有想那麼多。
  • 「安全困境」與疑忌社會
    當universal價值還不「universal」的時候,當國際共識還缺乏「共」的時候,當國際準則和條約還是一張背後沒有劍的「紙」的時候,增強自助能力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
  • 星球大戰計劃---成為最終美蘇競賽的勝負手!且聽《美蘇冷戰》第六回
    20世紀80年代初,當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戰略核武器數量和質量都處於均勢,走入軍備競賽的死胡時。「星球大戰計劃」是一個以宇宙空間為主要基地,由全球監視、預警與識別系統、攔截系統以及指揮、控制和通訊系統組成的多層次太空防禦計劃,預算高達1萬多億美元。
  • 軍備競賽?不用等到2025,高低立馬見分曉
    沒有好影響是怎麼說,就是你在挑起軍備競賽,本來大家還相對來說已經沒有那麼誇張的就是軍事層面,尤其是裝備建設方面對峙了一下,好,這麼大一手筆,我們肯定要考慮怎麼應對。軍備競賽在兩岸之間絕對會逐漸的升級,這不是一個好影響,如果你拿這八艘潛艇去服務於你的臺獨用心的話,這也絕對不是好影響,所以說總的來說肯定沒有好影響。第二個說沒有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
  • 世界已開始軍備競賽
    然而在美軍還沒有宣布從敘利亞撤軍時,世界就已開始了軍備競賽。根據法國《回聲報》一篇題為《世界再掀軍備競賽》的報導稱,當今世界,各大國重武裝戰略正在回歸,全球穩定秩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據外媒報導稱,在2月份美國總統川普公布2019財年預算報告,其中軍費預算大幅提至6861億美元,這也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軍費預算請求之一,這讓美國軍方十分興奮。
  • 冷戰熱鬥-經典兩人對戰遊戲
    前三回合各人發至八張牌(中國牌不計),後七回合各人發至九張牌(中國牌不計)。第四回合起始洗入戰爭中期(middle war)牌,第八回合起始洗入戰爭後期(late war)牌。牌堆用完,即重洗棄牌堆成新牌堆。3雙方同時打頭條牌。行動點數高者先,若相等,則美方打的先。計分牌行動點數視為零。中國牌不能充當頭條。頭條牌只執行事件,玩者不獲得行動點數。4輪流出牌動作。
  • 【經典桌遊推薦】冷戰熱鬥
    放置十五點影響力:敘利亞一、伊拉克一、北朝鮮三、東德三、芬蘭一、東歐任意六。美方後布置。放置二十三點影響力:伊朗一、以色列一、日本一、澳大利亞四、菲律賓一、韓國一、巴拿馬一、南非一、英國五、加拿大二、西歐任意七。雙方太空競賽(space race)進度歸零。雙方軍事行動值(military OP)歸零。核戰等級(DEFCON)設為五。勝利點數(VP)歸零。
  • 美國撒下全球陷阱,五大陰招環環相扣,中國需警惕
    這場會議究竟有多重要呢?兩個方面:第一、會議主辦方為紐約經濟俱樂部,在美國經濟界及戰略界地位崇高,參與者多為美國政府要員、銀行高官、其他國家領導人等。但事實上,這段看似理性的發言並非象徵和平的「鴿子」,而是捕獵前收緊爪牙的「老鷹」,其背後是充滿荊棘的全球性陷阱!
  • 大國陽謀:1000枚核彈頭翻譯翻譯,就是用軍備競賽拖死你
    盲目陷入美國故意設置好的軍備競賽導致輕重工業長期失衡,失衡導致的內部不滿長期積累,外部勢力輕輕一推,就轟然倒下。那同樣的約為接近3億的人口規模下,蘇聯為什麼輕重工業失衡而美國並沒有失衡?很簡單,因為蘇聯的人口,是真的人口。
  • 日本瘋狂升級飛彈系統,不惜引發軍備競賽!
    明裡愛和平,暗地搞軍備。多名消息人士透露,日本在譴責朝鮮發射火箭的同時,開始大力升級強化自衛隊的反導系統,並積極向美國申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消息人士稱,在明年的防務預算中,日本防務省將申請1000億日元,用於升級現有「愛國者」PAC-3飛彈防禦系統等,包括提高射程和精確度。新型飛彈最快明年亮相,射程將達到目前的兩倍。
  • 12月1日,中美開啟軍備競賽?日本對美提要求;俄軍將大規模演習
    顯然,這又是美國炒作「中國威脅」的手段。果然,肯德爾隨後就表示,當前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但是美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還不夠。肯德爾這番言論可並非肯定中國發展,他的真實目的還是為了炒作。事實上,今年以來,西方國家已經多次炒作中國發展高超音速武器。此前英媒還曾發布報導,聲稱中國於今年8月份進行了高超音速武器測試。
  • 抽象還原冷戰的 BGG 榜首桌遊《冷戰熱鬥》,終於電子化了
    如果說你想要體驗這款曾經在BGG上長期排名第一的桌面遊戲,又感覺兩百多的價格略貴、害怕積灰,那麼steam這個版本不失為一種經濟的選擇。雖然處處都是開局蘇聯不讓分的房間,也許是對遊戲認知的不同,也許是因為遊戲經驗不足的新手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