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年多前,即2018年6月21日發表的一個音頻節目的整理稿。為了尊重歷史,除了整理時的個別錯別字外,包括口語的語病,也沒有做修改。喜歡聽音頻的朋友,可以跳過文字部分,直接掃描文末的二維碼】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升級,最近很多人都在談論冷戰的問題。在6月15號我也曾發過一條音頻,就是《世界會進入新冷戰或者準冷戰時期嗎》,探討的也是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我們現在應當認真面對的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冷戰究竟意味著什麼。
首先要說明一點,中國過去四十年快速的發展得益於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特別是得益於冷戰結束之後的全球化進程。可以說中國是全球化進程的最大受益者。世界如果重新進入冷戰,那對中國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裡我想用「冷戰陷阱」這樣一個概念,來說明如果冷戰發生,我們將會面臨一些什麼樣的困難抉擇。
我覺得冷戰陷阱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軍備競賽的陷阱,第二個是自力更生的陷阱,第三個是我自己造的詞叫「選擇性陷阱」。
首先我們來說軍備競賽的陷阱。如果我們回憶一下上一次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發生的情況,我覺得對我們理解這個陷阱有一定的幫助。那什麼叫冷戰呢?冷戰就是一種高度敵對的狀態,它要為可能發生的衝突,包括軍事衝突做出必要的準備,這就是軍備競賽。所以當時在美蘇兩大陣營之間,軍備競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我們知道軍備競賽是以經濟實力作為後盾的。像現在一架B-2轟炸機大約是20多億美元,相當於100多億人民幣。一艘福特級超級航母130億美元,將近是1000億人民幣。所以軍備競賽實際上是經濟實力的比拼。
那麼在上一次冷戰期間,美蘇兩國都把大量的經濟資源投入到軍備競賽中,但是這兩個國家經濟實力是有很大差距的。就算在蘇聯最鼎盛時期,它的經濟總量也只相當於美國的60%,現在我們中國的經濟總量大約是美國的70%。那麼從一段時間來看,當時的蘇聯也是舉國體制,它可以利用權力的力量把經濟資源用在發展軍事工業上。因此在一段時間裡,蘇聯的軍事工業發展很快,特別是在核彈、核潛艇、常規潛艇、坦克和重炮等等這些重型武器的發展上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的,和美國的距離越來越接近。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它消耗了大量蘇聯的經濟實力,所以時間一長,經濟上的疲態就逐漸顯露出來了,而且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經濟結構也在不斷惡化。然後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弄出了星球大戰計劃,這個星球大戰又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你跟不跟?如果不跟,那可能會拉大差距,那個差距拉大得不是一點點。如果要跟,就要耗費更多的資源。事後表明這個所謂「星球大戰」實際上就是一個設想,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花招。但是蘇聯為了應對這個星球大戰而耗費了大量的經濟資源,所以後來有人就把把蘇聯的解體直接和星球大戰聯繫起來。這個說法未免有點簡單化了,但是星球大戰對蘇聯經濟的拖累是顯而易見的。
這是軍備競賽的陷阱,下面我們再說自力更生的陷阱。
我們知道冷戰必然會包含遏制和封鎖,特別是在高科技上的遏制和封鎖。不知道這當中深淺的人可能還會興奮,說你封鎖一段時間,我們什麼都有了,我們過去就是在自力更生的情況下搞出了兩彈一星。所以有人說美國這次在晶片上對於中國的制裁,恰恰可以使中國的晶片工業迎來一個自力更生的春天。但是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不能用浪漫主義的眼光來看待這個「自力更生」,其實「自力更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件無奈的事情,都是迫於無奈。而且用自力更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走的彎路要更多,投資要更大,自力更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
打個比方來說,兩個都不會做菜的年輕人結婚了要自己做菜,不用別人教、不用向別人學,完全靠自己摸索最後可能也會做成。但是你知道這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可能要走很多的彎路。而且我們知道哪怕在高端技術上,我們的短板也不是一塊、兩塊。如果每一塊都靠自力更生,那麼這是一個現實的辦法嗎?進一步來說,有的問題可以靠自力更生來解決,但是有的問題你很難自力更生。舉個例子,就在6月7日美國宣布廢除歐巴馬政府制定的所謂「網絡中立」的法規。一些專家解讀說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美國可以對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實施斷網的權力。而就中國的情況來說,現在像中國移動、聯通、網通的網絡帶寬都是用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被斷網,那麼麻煩將會是非常之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怎麼辦?我們能夠再搞專門的一套網際網路系統嗎?如果搞另外的網際網路系統,將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這是我講的第二個「自力更生」的陷阱,也就是說我們不要把自力更生想得那麼浪漫美好。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要有巨大的資源消耗。
第三個陷阱我把它稱之為「選擇性陷阱」。這是我自己造出來的一個詞,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一種敵對的氣氛和環境中,你的選擇、你選擇的範圍可能要大大地縮小。對於有可能發生的冷戰,這當中有沒有意識形態的因素、有沒有體制的因素,人們的看法還是不完全一樣的,特別是其中的意識形態因素。我個人的看法是體制的因素當然是明顯的,意識形態的因素其實也是存在的。這樣的冷戰意味著兩種不同的體制、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對立,或者說是敵對,那麼會造成什麼樣的情況呢?那就很容易走向偏狹、走向極端。凡是你肯定的,我就要反對。凡是你這樣做的,我就那樣做。所以這就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意味著選擇範圍的縮小,走的路會越來越窄。
這就是我講的關於冷戰的三個可能的陷阱,但是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事情已經到這份上了,不這樣行嗎?問題是,陷阱的含義本身就是兩難的狀態。你這樣不行,那樣可能也不行。如果就事論事地說,確實很難找到一種好的辦法,那這樣就需要我們從更高的層面來思考問題。這就讓我想起最近很多人引述的鄧小平講的一句話:「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我們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中國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也永遠不當頭。」這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在這樣一種比較嚴峻的情況下,我們自己一定要有定力,不能夠陷入冷戰的陷阱,要真正堅持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中化解這一切。好了,今天就講這麼多,謝謝各位!
冷戰的三重陷阱
(孫立平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第19講)
收聽請長按並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或
請點擊文末左下角的「原文閱讀」
十年陳極品用料特級金芽六堡茶雲南省茶葉協會會長鄒家駒先生出品
歐盟646項檢測的銷法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