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一統江東,打獵的時候意外遇刺,孫策究竟死於何人之手?

2021-03-05 民間歷史故事

在曹操和袁紹準備進行官渡之戰的時候,南方的孫策也開始蠢蠢欲動,孫策策划去襲擊許昌,把天子搶到自己的手中。

曹操一直非常擔心兩線作戰,遲遲不敢和袁紹進行決戰,他的軍隊本身就比袁紹少,現在再分出去對付孫策,幾乎是沒有勝算。

在確定了偷襲許昌的計劃後,孫策開始訓練部隊,等待時機偷襲曹操,就在這個時候,孫策卻意外的死亡了。

孫策死亡的時間剛好是在官渡之戰爆發的同一年,而且孫策死亡後,東吳幾乎再沒有進行領土擴張。

在歷史上關於孫策之死的疑點非常多,那麼究竟是誰殺死了孫策呢?

在《三國志》中,對於孫策之死的解釋是這樣的:孫策在攻佔江東的時候,擊敗了許貢的勢力,許貢本來是吳郡的太守,地盤被孫策佔據了心裡很不舒服。

於是在家裡賦閒的許貢養了很多門客,自己也給曹操寫信,希望曹操能夠收拾孫策。這封信不偏不倚的被孫策看到了,這樣憤怒的孫策殺死了許貢,許貢養的門客也就流落在民間了。

年紀輕輕一統江東,打獵的時候意外遇刺,孫策究竟死於何人之手?

殺孫策的是許貢的門客絕對沒錯,許貢在吳郡經營多年,他的門客孫策手下應該都認識。不過這些門客殺孫策並不一定是為了給許貢報仇,孫策只是殺死了一個許貢,並沒有對許貢的門客趕盡殺絕。

在春秋時期,這種替自己主人報仇的門客很常見,但是三國時期,門客們早已不是當年的那種死士了。況且許貢是在袁術稱帝前被殺的,孫策遇刺是在官渡之戰前,這期間三年的時間,也不符合報仇的時間範圍。

如此分析,殺死孫策的肯定另有其人,只是他們買通了許貢之前的門客,最後沒有被查出來罷了。

有動機殺死孫策的有三個人,分別是孫權,陳登,曹操。孫權的嫌疑是最小的,如果是孫權殺死孫策,那麼動機只有一個就是奪權。

作為孫策最年長的弟弟,孫權在軍隊中留下了比較好的名聲,孫策一死,孫權繼位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孫權和孫策的關係很好,孫策去世的時候,眾人不想支持孫權,孫策直接把自己的將令給了孫權,促成了孫權繼位。從這一點看,孫權殺孫策的可能性並不大,況且孫策武藝高強,假如這幾個刺客不死,孫權恐怕自身難保。

陳登是三國前期著名的名士,劉備和曹操都很尊敬他,他的政治和軍事能力都很出色,在呂布時期耍的呂布團團轉。孫策在江東從來沒有遇到過對手,唯獨打不過陳登。

陳登的任務就是幫助曹操防住孫策,孫策一直想要偷襲許昌,對於陳登來說壓力很大。陳登擅長用巧計,假如他收買兇手的話,也是有可能的。

曹操是孫策之死最直接的得益者,孫權繼承江東之後用了幾年時間才真正的穩定局勢,曹操在孫策死後立刻減輕了後顧之憂,通過官渡之戰擊敗了袁紹。

曹操在得知孫策想要偷襲自己的時候,心情非常的憤恨,甚至稱孫策是瘋孩子。當時曹操的軍事實力是孫策的幾倍,假如單挑肯定是不怕孫策,只是北方袁紹大兵壓境,曹操實在沒有辦法去出手攻擊孫策。

曹操的謀士郭嘉曾經說過:孫策殺了很多豪傑,憑藉著自己武藝高強,從來都是獨來獨往,早晚會死在一些匹夫的手中。這句話對孫策的弱點進行了評析,曹操極有可能受啟發買通刺客。

孫策的死因隨著刺客的被殺成為了一個迷,孫策死後,沒有後顧之憂的曹操通過官渡之戰統一了北方,孫權忙著平定內部的叛亂,東吳也因此喪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搜索<minjianlishigushi>立即關注

商務合作qq:3286623970

閒聊歷史個人微信號:lsgs2016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三國中七位用槍名將,趙雲師兄弟三人上榜,孫策位列榜首實至名歸
    張繡年輕的時候憑藉著高超的武藝和一桿虎頭金槍威震北境,也因此被稱為北地槍王。張繡不只是一個徵戰沙場的將軍,還是一個割據一方的諸侯,漢末天下大亂張繡佔據宛城,前後數次挫敗曹操的進攻,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後來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歸順了曹操,受到曹操的優厚待遇,張繡在此後為曹操東徵西討南徵北戰,尤其是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更是立下大功。
  • 三國百年(三十三):官渡之戰(下)
    ……若使策志獲從,大權在手,淮、泗之間,所在皆可都,何必畢志江外,其當遷帝於揚、越哉?)為了進攻陳登,孫策率軍進至丹徒,等著後面的糧草運來,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廣陵郡。在等待糧草運來的過程中,孫策為了消遣心情,選擇外出打獵。
  • 黃天化有何功德,為何年紀輕輕就能夠居於《封神榜》第一位?
    只是讓人費解的是,《封神榜》的第一位,是年紀輕輕的黃天化。論戰功,黃天化沒等周國軍隊攻入殷商本土就喪命,論輩分,封神榜上還有黃天化的老爸黃飛虎。怎麼算,黃天化都不該位於《封神榜》的第一位,那麼,將黃天化設立為《封神榜》第一位,原因何在?個人認為:武王伐紂後的大陰謀《封神榜》中開篇,以殷商氣數已盡,需要滅亡為開端。
  •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八王之亂」的勝利者——東海王司馬越是八王裡面最後出場的一位,之所以躲到最後一位出場,實在是因為司馬越一開始的實力實在是太弱小了。八王之亂高潮那會,參戰的齊王司馬囧、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等都是封邑幾個郡的大諸侯,反觀司馬越手下才六個縣,所以司馬越一開始只能在司馬乂手下打工。
  • 甘迺迪遇刺檔案公開,震驚世界的懸疑大案,徹底真相大白了嗎?
    當天中午12時30分左右,意外發生了:一枚突然襲來的子彈擊中甘迺迪脖子;緊接著,另一枚子彈直接擊穿了他的後腦勺。在甘迺迪遇刺後的幾年中,數十名相關證人因為被槍殺、車禍、自殺等非自然原因相繼死亡。1968年,在甘迺迪遇刺5年後,他的弟弟也在競選總統的過程中慘遭槍殺。又在接下來的日子,甘迺迪家族裡的超過10名家族成員各種死於非命。這一連串的死亡,讓甘迺迪遇刺的案子成了民眾無比的關注點,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懸案。甘迺迪之死不僅成謎,還滋生了各種「陰謀論」。
  • 曹操的用人不疑,讓臧霸成為打天下的關鍵力量,臧霸也曾名震江東
    這也是曹操的緩和之舉,畢竟之前和陶謙死磕徐州的時候,曹操為了削弱陶謙的實力,是有過屠城之舉的,在徐州百姓的眼中,曹操的名聲不太好,所以說讓臧霸來參與徐州的治理是一個不錯的辦法,而且這裡只說把青州和徐州交給臧霸,但是臧霸只是琅邪相,而不是徐州刺史啊,所以說曹操更多的是要借用臧霸的影響力。不過之後的事情,就可看出曹操的胸襟了,他的確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一點。
  • 「看不見的手」
    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種超越政府的幕後力量,所謂的「影子政府」或以控制世界為目標的秘密組織是否存在的問題,西方社會常常冠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