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裝備精良,可身上的負荷卻達百斤之重。仗還沒開打,人已經累壞了……
美國陸軍打算投入690萬美元(約合4792萬元人民幣),進行外骨骼技術的實驗。美國軍方希望這項技術能夠讓士兵變得更加強壯,在戰場上更有彈性。
今年11月29日,美國國防部和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籤下了合同。
專家認為,外骨骼技術的運用是廣泛推進「超級戰士」誕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外骨骼,最早是生物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一些生物身上出現的能夠提供對柔軟內部器官進行構型、建築和保護的堅硬外部結構。
外骨骼一般在蝦、蟹和昆蟲等節肢動物身上出現,它們體表會出現堅硬的外骨骼結構,對於生物本身有著保護的作用。從廣泛意義上來說,軟體動物的貝殼,棘皮動物的板和棘,也都可以劃入外骨骼的範疇。
外骨骼技術可以增強人體行動能力和負重能力,通常由金屬或碳纖維等材料製成,最初旨在幫助患有多發性硬化症、嚴重關節炎等疾病的群體克服行動困難。外骨骼的深度應用其實可以從美國大片中看出——漫威著名的科幻角色鋼鐵俠,他的那一套鋼鐵戰衣,其實就是外骨骼的一種。
所以熟悉鋼鐵俠的朋友們可能會知道,外骨骼遭遇最大的問題不是能否製造出來,而是如何提供能源。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託尼·斯塔克(即鋼鐵俠)一樣將一個反應堆植入身體。
為了解決這個技術,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2001年就已經撥款5000萬美元,開展了一個為期5年的用於軍事用途的外骨骼項目開發工作。
按照路透社的說法,美國軍方推進這項技術的目的顯而易見。現在的士兵滿負荷作戰,需要攜帶的裝備達到40-64公斤,而根據軍事專家的說法,士兵攜帶裝備的建議重量是23公斤。
也就是說,如今士兵攜帶裝備的負荷已經達到了建議負荷的兩倍,甚至快達到三倍。在這種負重下,哪怕士兵到達戰場,戰鬥力也大打折扣。用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技術和國家安全項目主管保羅·沙雷的話來說,士兵們會「相當疲憊」。
外骨骼可以增強人體的行動能力,並有效增強士兵的負重能力。根據美國「外骨骼報告」網站報導,外骨骼裝置由外骨骼衣褲、傳感器、小型電動機、電池和人工智慧等裝置組成,可以覆蓋全身或僅穿戴在身體某一部位,如腳踝、臀部。
2001年的那個項目最終獲得了什麼結果我們不知道,但是美國軍方已經重啟對於外骨骼項目的研究。這次研究的軍用型外骨骼名為——ONYX。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美國五角大樓內蒂克士兵裝備研究、開發和工程中心籤訂了一份為期兩年、價值690萬美元的研究和開發軍用外骨骼項目的合同。同時這項技術的應用還得到了加拿大公司B-TEMIA的許可,該公司是第一個成功開發外骨骼的公司,並將該項技術廣泛應用在醫學領域,包括幫助多發性硬化症、嚴重關節炎等移動困難的病人。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外骨骼技術主管凱斯-麥克斯韋爾表示,公司裡已經有不少人測試了外骨骼技術。測試表明,佩戴外骨骼的人員在耐力上獲得了很大的提高。
用麥克斯韋爾的話來說,這項技術能夠讓人「沒那麼容易累垮」。
麥克斯韋爾拿出了一個產品的原型進行展示,他表示每個外骨骼產品的價格可能會高達數萬美元。而這僅僅是腰部以下外骨骼產品的價格,如果是全套的外骨骼產品,價格可能會更高。
事實上,這個價格並不離譜。
B-TEMIA用於醫療的外骨骼系統名叫Keeogo,在加拿大的售價是39000加元(約合204200元人民幣)。考慮到軍用設備上要牽涉到更高的精度和更多的要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對於新外骨骼產品的價格估算已經相當保守。
都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這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究竟是何方神聖?敢接下美國軍方如此大的單子。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全稱為洛克希德-馬丁空間系統公司(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 Company),前身是洛克希德公司,創建於1912年。該公司是一家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商,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武器生產商。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產品包括C-5「銀河」重型運輸機、F16戰鬥機、F117隱形轟炸戰鬥機、F22戰鬥機、F35戰鬥機、SR-71黑鳥偵察機、大力神洲際飛彈等赫赫有名的軍工產品。
在這次和美國軍方籤約之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已經和迪肯大學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代號為FORTIS的工業外骨骼系統。這種外骨骼系統沒有動力源,重量36磅(約16.3公斤),可以用於國防、汽車和採礦等多個領域,能夠有效地降低工人的疲勞程度。
也就是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外骨骼的研究和製作上,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能夠如此快地拿出展示樣品,也屬厚積薄發。
根據美國研究開發中心海軍分析中心的薩穆埃爾·本德特透露,據他們所知,目前世界上研究外骨骼技術的並不只是美國一家。俄羅斯也在投資外骨骼技術,而且開發進度幾乎和美國不相上下。而且俄羅斯正在同時研發幾種外骨骼,並且已經在敘利亞測試。
記者 翁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