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再次地震:僥倖的預報 為何又是印度洋

2021-02-08 搜狐網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於達維報導

  印度洋再次地震:僥倖的預報

  幾次帶有碰運氣性質的預報並沒有帶給我們真實的希望

  班達亞齊的華人陳貽華剛剛收拾好的房子,一夜間再次變成一片狼藉。北京時間3月29日00:15分蘇門答臘島海域的一場裡氏8.5級的地震,再次把他和許多印尼人剛剛恢復的心情震碎。

  根據印尼官方消息,這次地震可能造成蘇門答臘省尼亞斯島1000-2000人死亡。

  距離2004年年末那場地震剛剛過了三個月零兩天,人們尚未從海嘯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印尼人再遭重創,上帝怎麼那麼「眷顧」印度洋呢?

  為何又是印度洋

  「這次地震,是上次地震的餘震,」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活動構造研究室主任徐錫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次地震發生的位置,和上次地震發生在同一條板塊邊界帶上。」

  這兩次地震的區域,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側,處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澳洲板塊交界地震帶的東南段。密度較大的印度板塊潛入歐亞板塊的緬甸板塊下方,形成地震頻繁的印度-緬甸隱沒帶。而這次強烈地震正是去年12月26日強震造成的地質壓力增大所致。徐錫偉說,在上一次地震後,板塊間發生局部的錯動,而整個邊緣地帶都需要進行調整,造成總體上的變形,才能把地質壓力消化掉。

  所幸的是,雖然這次地震依然是和上次相同的帶有垂直運動的逆衝構造型地震,但沒有引起大的海嘯。中國地震局有關專家稱,這次地震震中和上次地震相距200公裡,但是這次30公裡的震中比上次10公裡要深很多,引起海底地表的上下錯動比較小,因而沒有發生大規模海嘯。在檢測到10釐米左右高的海嘯後,海嘯警報即告解除。

  「這種幾個月內連續發生的強烈地震並不少見。1812年,美國新馬德裡地震曾經在1個月引起3次強烈餘震。」徐錫偉說。一次強烈地震都有可能誘發相鄰地區的地震,但是誘發的機制很難了解,具體時間和地點很難預報。可以確認的是,「調整不可能這麼快結束」,不排除在不長的時間內,同一區域還可能會有5、6級甚至7級以上地震的可能。

  其實是一次地震預報的成功案例

  這次地震其實是一次被預言的地震。可惜的是,預言者當時並沒有十分的把握。

  英國地震學家3月17日曾經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警告,蘇門答臘島的地殼斷層壓力正在增加,很有可能再次發生大地震,並引發另一場致命的海嘯。英國阿爾斯特大學的約翰.麥克勞斯基說,「一次大的地震後面,再次發生大的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麥克勞斯基發現,蘇門答臘斷裂帶上的壓力,在2004年的地震後增加了9個大氣壓,而1999年土耳其7.4級地震後,一條附近的斷裂帶上的壓力增加了2個大氣壓,在3個月後,導致了一次7.1級的大地震。所以他警告,蘇門答臘斷裂帶上可能再次發生地震,震級可能達到8.5級,並有可能引發再一次海嘯。

  他的預言在兩周後精確兌現了,甚至連震級都和他的預測一致。但是,具體什麼時間,麥克勞斯基當時並沒有把握。美國杜克大學地球物理教授彼得.馬琳說,我們在關於斷裂帶的數據和知識上都有巨大的空白,要預測地震什麼時候發生其實很難。

  徐錫偉研究員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上世紀70年代在海城地震前,我們探測到了許多前震,感覺將發生大的地震,結果就發生了,一些人就覺得地震可以預報的,實際上目前還是不可能的。」

  地震的消息還會傳來——在地震發生之後。幾次帶有碰運氣性質的預報並沒有帶給我們真實的希望。但在沒有希望之前,我們也許更應該珍惜希望。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研究確立厄爾尼諾預報的印度洋目標觀測敏感區 | JOL論文推薦
    對初始態的準確估計可以為提高厄爾尼諾預報技巧提供有效途徑,而目標觀測是有效改進初始場精度的一個重要方法。實施目標觀測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確定目標觀測敏感區。對厄爾尼諾發生發展的研究表明,除了受到太平洋海氣耦合過程的影響之外,熱帶印度洋海溫對厄爾尼諾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已有研究使用非線性的辦法,找到了對厄爾尼諾預報影響最大的熱帶印度洋地區海溫初始誤差。
  • 聯合國:印度洋地震為100多年來最嚴重自然災難
    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英國《蘇格蘭人報》28日報導,12月27日,26日上午發生的印度洋大地震已造成33,000人喪生,聯合國稱之為「近幾世紀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12月27日晚,在這次地震災害中死亡的英國公民的數目已經統計出來,總計15人,其中泰國境內10人,斯裡蘭卡境內3人,馬爾地夫境內2人。隨著外國遊客數目的統計速度進展,這一死亡數字可能還會上升。瑞典政府表示,總共有2000名瑞典公民在這次大地震中失蹤,目前仍然下落不明。
  • 印度洋強烈地震引發海嘯 數千人喪生[組圖]
    印度洋強烈地震引發海嘯 數千人喪生[組圖] 當地時間26日上午8時,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8.5級強烈地震。斯裡蘭卡是受地震波及最為嚴重的國家。地震在斯裡蘭卡東部和南部沿海引發海嘯,目前海嘯已造成300多人喪生,另有數千人離家避難。斯裡蘭卡政府當天宣布該國進入災難狀態。新華社/法新  2004年12月26日地震導致斯裡蘭卡發生海嘯12月26日,在斯裡蘭卡首都科倫坡,當地居民在發生海嘯的岸邊觀看水情。
  • 《海洋學報》英文版「印度洋海洋環境與海氣相互作用」專輯徵稿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印度洋海洋科學以及該區域多尺度海氣相互作用成為國際海洋與大氣科學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之一。
  • 印度洋航路是如何開闢的
    這也是人類已知最早的對西印度洋比較全面考察文獻。這份報告的最終流傳到了希臘知識分子——亞里斯多德手中,間接激發了亞歷山大徵服世界的夢想。不過,對于波斯人到底是如何利用新航路的,礙於阿契美尼德波斯留下的記敘性史料實在少之又少,我們對細節的了解仍很匱乏。
  • 中國航母艦隊即將飲水印度洋?
    這同時意味著,中國航母編隊在太平洋玩了幾次後,將昂首挺進印度洋。阿曼軍演是例行軍事演習,每2年舉辦一次。據報導,本次演習將由巴基斯坦和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幾十個國家的海上力量共同完成,主要目的是演練打擊海上犯罪、打擊海盜。演習地點在巴基斯坦的喀拉蚩深水港。喀拉蚩港是巴基斯坦最大港口,亦由中國公司承建,是中巴友誼的重要成果和象徵之一。
  • 印度洋曾是明朝的內湖?
    在鄭和海上遠徵中,通過軍事威懾和和平貿易,使許多印度洋國家成為明朝的藩屬,構成北印度洋朝貢貿易圈。包括孟加拉,斯裡蘭卡,印度西南海岸,荷姆茲,亞丁和非洲東海岸的三座城市:摩加迪沙,孟巴薩,拉瓦爾。這些城市控制著通往西亞,東非和印度腹地的商路。當時阿拉伯商人壟斷印度洋貿易的時代已經過去,而葡萄牙人要到1498年才能來到,中國有一個世紀的時間控制印度洋貿易,進而使印度洋成為明朝的內湖。
  • 法國政府宣布在印度洋馬約特島海域發現一座新生成的海底火山
    法國地質部門日前宣布經過法國地質部門和馬約特島20多名科學家的聯合科考在印度洋莫三比克海峽北部馬約特島東部約50千米海域發現了一個新生成的海底火山
  • 印度會成為印度洋的主宰嗎?
    大衛·布魯斯特解釋了南亞次大陸及印度洋海域各區域的各國力量對比,重要圍繞印度與斯裡蘭卡與馬爾地夫的安全關係演變進行了闡釋。印度捲入斯裡蘭卡的種族騷亂,並派出大量軍隊直接幹預,最終陷入跟自己在斯裡蘭卡扶持的猛虎組織交戰的困境,不得不狼狽退軍,總理拉吉夫·甘地也不幸遇刺。當然,在西南印度洋等區域,印度擴大影響力的許多舉動,也獲得了法國等國家的積極響應。
  • 中國潛艇與支援艦進入印度洋
    《外交》網站2018年10月16日援引印度國防部的消息稱,一艘中國海軍「元」級潛艇和926型潛艇支援艦「海洋山」號於本月早些時候挺進印度洋。可能執行反海盜任務。《印度時報》的「元」級潛艇資料圖,不過也很難說這就是印度國防部發現的那一型報導稱,這是解放軍自2013年以來第8次向印度洋派遣潛艇,上一次派遣是在2017年6月,一艘「元」級潛艇和926型支援艦被派遣至印度洋,執行了為期5個月的反海盜巡邏任務。
  • 遠東狼群:印度洋上的德國潛艇
    一、對印度洋的早期探索1941年,德國潛艇部隊的高層曾推演過將潛艇派往印度洋與日本海軍協同作戰的可能性,但是,技術和後勤的限制使這一構想難以實施。此外,鄧尼茨始終認為,德國潛艇部隊的首要任務是在大西洋上切斷英國的海上交通線從而迫使英國退出戰爭,為此,任何將潛艇調離大西洋的計劃都是不必要的。
  • 印度洋的眼淚讓三哥玻璃心又碎了!
    漢港距離印度洋國際主航道僅有10公裡,是「一帶一路」建設沿線的重要節點,具有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阿三霸權思維慣了,容不得南亞之外的大國摸到這裡來,以前美蘇爭霸,也沒能在斯裡蘭卡拿下軍港,中國現在租用了99年,阿三血壓飈升。阿三在南亞吞併錫金,控制不丹,要挾尼泊爾,對斯裡蘭卡,馬爾地夫亦是賊心不死。
  • 中國「元級」常規潛艇攜支援艦進入印度洋 將用於打擊海盜
    《外交》網站2018年10月16日援引印度國防部的消息稱,一艘中國海軍「元」級潛艇和926型潛艇支援艦「海洋山」號於本月早些時候挺進印度洋。可能執行反海盜任務。《印度時報》的「元」級潛艇資料圖,不過也很難說這就是印度國防部發現的那一型報導稱,這是解放軍自2013年以來第8次向印度洋派遣潛艇,上一次派遣是在2017年6月,一艘「元」級潛艇和926型支援艦被派遣至印度洋,執行了為期5個月的反海盜巡邏任務。
  • 美印印度洋軍演要掐中國咽喉,中國可打印度三處命門直下印度洋
    美國在南海的尼米茲級航母7月18日已經從馬六甲海峽西出印度洋,要與印度海軍在印度洋聯合軍演。印度報紙宣稱,這是中印雙方加勒萬河谷地區衝突以後「向中國發出的強烈戰略信號」。為什麼不是「戰爭」信號?在南海掀不起風浪,到印度洋就能興風作浪?張牙舞爪的美軍越來越被看扁看癟。印度媒體說,印美在印度洋軍演厲害,是要掐住馬六甲海峽,卡住中國的能源運輸通道,中國完了!一伏降一物,印度根本不敢在印度洋生戰,更不敢去封鎖馬六甲。
  • 盤點世界地震史 唯有一次地震被準確提前預測
    地震形成的海浪以每小時700公裡的速度橫掃太平洋,15小時後高達10米的海浪呼嘯而至襲擊了夏威夷群島。海浪繼續西進,8小時後4米高的海浪衝向日本的海港和碼頭。在巖手縣,海浪把大漁船推上了碼頭,跌落在一個房頂上。這次海嘯造成日本800人死亡,15萬人無家可歸。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發生7.3級地震。
  • 世界十大恐怖海嘯 印度洋海嘯近200年最慘重的災難
    海嘯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災難,一般是由地震引起的,還記得在2004年爆發的那場印度洋海嘯奪取了二十多萬人的生命,直接經濟損失至少
  • 美媒解釋為何在印度洋部署B-52轟炸機
    美媒稱,今年早些時候,五角大樓把6架B-52H戰略轟炸機調到遙遠的印度洋空軍基地,表面上是為了防範伊朗在中東地區發動攻擊,但也是為了把這些轟炸機安置在伊朗彈道飛彈的射程外
  • 美國太空軍改變一枚民用氣象衛星的用途,向美軍提供覆蓋印度洋的氣象預報數據
    美國太空軍宣布其與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署(NOA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開展的,將原屬於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署的GOES-13號民用氣象衛星改造為向美國防部提供氣象數據服務的「電子光學紅外氣象系統地球同步衛星(Electro-optical Infrared Weather System Geostationary,EWS-G1)」項目已完成,這枚改變用途的民用氣象衛星已開始向美國防部提供覆蓋印度洋及周邊地區的雲層特性描述及戰區級氣象衛星圖像數據
  • 颱風致菲律賓萬人死 破壞力堪比2004年印度洋海嘯
    一名聯合國官員說,「海燕」破壞力堪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  最致命自然災害  萊特省警方主管埃爾默·索裡亞說:「我們昨天晚上與省長開會,政府初步估計,死者達到一萬人。在颱風經過的地區,70%至80%的住房和建築遭摧毀。」  當局先前估計,大約1000人在災害中遇難。
  • 印度洋又不是印度的,中國航母憑什麼不能去?
    當年為了監控印度洋上的中國航線,也為了對付在印度洋活動的中國潛艇,印度耗費30多億美元從美國購買了12架P-8I海上巡邏機。其中從中東、非洲、委內瑞拉進口的油氣都是海運回國的,而海運路線大多數必經印度洋!不只是能源運輸,中國與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的海貿,也必須經過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