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先拜個年啦,祝大家新年快樂,狗年大吉!
我們的第一波春節活動「關於『十大最具兵擊價值的中式武器』的競猜」已經結束,第一波獲獎者我們暫且保密了,從今天開始我們來一步一步揭曉答案(我們的活動二仍在火熱進行,歡迎繼續留言參與哦)。
首先我們還是來回顧一下我們對「兵擊價值」的定義:
辨析度
技法可循
可操作性
可推廣性
(隱形原則:減少重複性)
壹
毋庸置疑的代表:長槍
在木容剛踏入兵擊圈的時候,就聽過一句話:劍學歐洲,刀學日本,槍學中國。
這句話雖然不能說百分百的有理,但毋庸置疑地體現出「槍」在中國古代冷兵器中的地位,而這裡的槍,基本就是指長槍了。
從辨析度上來說,長槍雖然在外形上不能說獨具一格,但從以「封閉扎」為核心的技法來說,絕對是獨此一家;
從技法可循上來說,《手臂錄》《無隱錄》《紀效新書》《長槍法選》,都能找到極為豐富的長槍技法;
從可操作性上來說,目前長槍項目的對抗比賽已有一些現成案例,無論在安全器械製作、比賽規則上都已經初步成熟;
從可推廣性上來說,長槍的練習其實會相對枯燥,尤其是基本功的訓練,幾乎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所以對於有志於長槍兵擊推廣的同好來說,如何提高長槍的趣味性,大概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器型小考
關於長槍的長度古籍中說法不少,但對於兵擊運動來說,木容自己比較傾向吳殳的「遊場槍」器型,即長九尺七寸,重量三公斤上下為宜,木質宜硬,根粗滿把,梢粗細不宜影響槍桿剛性,全槍重心約在全杆三至四成長度處為宜。
貳
俠士精神的寄託:單手劍
若論在世界人民心中最經典的中國冷兵器,大概就是單手劍了(同樣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答案也是如此)。
從辨析度上來說,單手劍以其特有的氣質,成為了中國自古以來俠士精神的寄託,無論是器型或是技法來說,辨識性毋庸置疑;
從技法可循上來說,中國第二次武術大爆發(清末民初)誕生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單手劍術,且其中大部分都仍有流傳,如青萍劍、武當劍、三才劍等;另一方面起始於民國卻一直發展得不溫不火的「短兵」運動,也保留了許多切實有效的單手劍技法;
從可操作性上來說,單手劍器型簡單,早已有比較受認可的安全器械出現,規則也極為明了,可以很輕鬆地與現有的兵擊規則相適應;
從可推廣性上來說,單手劍的文化認可度、器械使用攜帶方便程度使得其比較容易推廣。
器型小考
從技法產生階段來說,中國單手劍的代表毋庸置疑是清民兩代流行的所謂「清劍」,從該年代的古物來看,大部分長度在90-100公分上下,重量宜800-1000g之間,重心視乎劍法所定,既有重心較前者,重視出招威力,亦有重心較後者,重視輕巧變化。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手柄長度應較一般西式單手武器更長一些,更符合中式劍術的使用要求。
第一與第二的武器已經揭曉,你猜對了嗎?明晚我們將揭曉第三、第四的武器,歡迎大家繼續留言參與競猜!
若對本次活動有任何疑問,歡迎加入木容的論劍閣交流QQ群:566950757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