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南極-裝備篇(一) | 揭秘南極探險的「3大件」

2021-02-17 極地學院

   訂閱<2℃計劃,關注全球氣候變化

©極地學院    溫旭南極探險裝備 攝影/溫旭

無論是在茹毛飲血的遠古時期,還是科學技術相對發達的今天,裝備對於"超級英雄"們來說都至關重要。

人類進化史伴隨著裝備進化史,從鑽木取火到火箭飛天,從一騎紅塵到動車高鐵。對於普通人,現在用的5G手機和10年前的2G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而在眾多超級英雄裡,血肉之軀的鋼鐵俠,能以凡人之力比肩神明,靠的不僅僅是那一顆「鋼鐵之心」,還有他那一身化腐朽為神奇的盔甲。

盔甲之於鋼鐵俠,就像裝備之於探險者,如生命一般重要。

探險裝備不僅要達到極限環境下的功能要求,還要滿足探險者的個人需要。隨著戶外裝備的技術積累和日益更新,頂級的裝備堪稱融合自然理念和黑科技加持的「藝術品」。

在南極探險的所有裝備裡,首先登場的還數這「3大件」。

與普通的旅遊不同,南極探險者沒有遊輪或者飛機提供食住行,尤其是像溫旭這樣的單人穿越南極大陸的探險者,必須自己攜帶所有需要用到的東西。算算80天的行程,有將近200公斤的物資都要靠船型雪橇裝載,對於溫旭來說,雪橇也是「生命之船」。

考慮到溫旭穿越的路線長度和物資的重量,市面上普通的船型雪橇容量都無法滿足需求,加之進行南極穿越的探險者少之又少,因此需要提前向裝備公司定製。此次南極之行,溫旭選用的是極地雪橇領域最頂尖的品牌製造商之一Acapulka,量身打造了一隻極地專用雪橇船IcecapXpress。

©極地學院    正在檢查定製好的雪橇  攝影/虎姣姣

雪橇全長240cm,寬65cm, 高35-47cm,由碳纖維製作而成,總重量不到10公斤。這種新型三角翼的船身可以提高橫向穩定性和負載能力,並且不會大幅度降低摩擦而影響操縱性能。它具有阿卡普爾卡(Acapulka)獨特的低摩擦流軌道系統,稱為STSR(側軌穩定導軌),可以提供優秀的滑行以及出色的側軌平衡,並且船身防水防腐,非常適合南極的惡劣和不可預測的天氣條件。

©Acapulka  IcecapXpress在南極環境中的使用

一副性能卓越的越野滑雪板是極地探險者的必備品之一。

有高海拔登山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攀登過程中到達雪線處時,需要換上冰爪,保證在遇到硬雪、亮冰面和冰壁等複雜地形時,可以踩穩並順利通過。而在南極,穿越大陸的探險家們往往面對的是微微起伏又一望無際的冰蓋、冰架邊緣區深不見底的冰裂縫,以及偶爾遇到需要翻越的雪山。這時,越野滑雪板就展現出了它的優勢,它更適合在長距離、複雜的雪面行走。

©Borge Ousland   Borge Ousland BC滑雪板

Åsnes品牌是極地越野滑雪板中的佼佼者。與20世紀「大型、重型、死板」的裝備趨勢不同,如今的越野滑雪板更注重輕便、韌性和靈活。

我們最為心怡的是Åsnes最新研製的Borge Ousland BC滑雪板,比經典的Amundsen BC越野滑雪板輕200g,而且更窄。考慮到物資運送,沒有時間等待定製雪板的到來,因此最終選擇了幾乎所有極地探險者都在用的Amundsen BC。(Ps: 女探險者使用的是Liv Arnesen BC雪板)

Amundsen BC比一般的滑雪板更窄更長,長度區間在170-208釐米之間,溫旭身高184cm,選擇的是200cm的滑雪板。越野滑雪板可以走的更遠,其強度、韌性和全鋼邊更適合複雜的荒野環境。

©極地學院    溫旭在與ELAN雪板專家挑選裝備  攝影/高瑞晶

除此之外,考慮到會在時間窗口縮短的情況下使用風箏滑雪,因此一副高山滑雪板也在清單之內,主要作為風箏滑雪備用板使用。

高山滑雪板我們選擇了滑雪板中最優秀的品牌ELAN,其最輕便的碳纖維登山雪板ibex系列曾獲得ISPO金獎,碳纖維材料在穿越複雜冰面時保證雪板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且雙板淨重僅1.15公斤,極大的減輕了探險者在行走過程中腳部的負擔。

與雪山環境不同,南極不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區。那裡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天,年平均風速19.4米/秒。而在南極以外的區域,探險家們在攀登高海拔雪山時,一般會選在避風的地方搭建營地,即使有風,也因為攀登周期較短,帳篷不會經受持久強風的摧殘,因此大部分高山帳篷的抗風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穿越南極的探險需求。

隧道帳是極地探險的首選,挪威品牌Helsport成立於1951年,是最早製造隧道結構的廠牌之一。隧道帳篷結構形式的空間比重好,空間利用率高,關鍵是搭建簡單。我們選用的帳篷型號為Helsport Fjellheimen X-Trem 3。雖然極地帳篷 Hilleberg Keron最為出名,但是Helsport的性能與之能分庭抗禮。

©Helsport    Helsport Fjellheimen X-Trem 3帳篷

Helsport 的隧道帳篷均採用內外懸掛的方式,內外帳之間有一定的間隙,以防止水汽的凝結,還可以形成隔溫層。Fjellheimen X-Trem 3整體搭建長度為430cm,寬185cm,總重量4.46千克。帳杆通道藏在外帳內,減小風阻和強風風噪。這款帳篷採用塗矽面料,處理工藝、防水指數、抗撕裂指數以及Helsport AirFlowII®通風系統都是極地帳篷中的優越者,並能快速搭起來。

當然,如果大風超過30m/s,再抗造的帳篷也扛不住,這時候就需要在帳篷的外圍砌一堵雪牆,保護帳篷不被吹破。

©來源網絡    Helsport Fjellheimen X-Trem 帳篷在極地的使用場景

以上介紹的探險「3大件」僅僅是南極探險裝備裡的冰山一角,想要順利地完成穿越,每個環節都需要不同的裝備輔助,大到雪橇船,小到一根針,缺一不可。

溫旭的南極探險還在繼續,關於其他裝備,待我們一一揭曉。

極地學院是以科學探險、科學考察及科普教育為主要方式,致力於氣候變化應對、可持續發展的公益組織,由中國青年探險家溫旭發起組建。

極地學院以<2°C計劃科學探險為先導,以建設全球第一個冰川無人值守科考站為核心,聚集面向未來的青年人才,圍繞極地科考、科普教育、氣候變化等內容,構建以科學探索和公益創新為導向的學習型生態圈。

相關焦點

  • [南極]南極探險第七周:返家之路
    距離最長的極地探險       如同以往,Wilson的探險是由風況所引領的。去年12月,他接近the Valkyrie Dome區域,一處僅有微風的山脊「死亡地帶」。他需要兩日時間,盡力嘗試,以了解自己是否能夠通過該區域,他在期間行進了令人驚嘆的380公裡距離。       首日,他極速行進,在主風箏的協助下,10小時通過了202公裡距離。
  • 中國探險協會探險家溫旭:南極之路的前進者
    一個人歷經58天,行程1400多公裡最終抵達地球最南端在南極點插下五星紅旗他說,新時代的探險,不再是競爭與輸贏探險的本質是建立人與自然更和諧的關係(點擊視頻,觀看中國青年探險家溫旭58天的南極之旅)2020年1月10日,青年探險家溫旭抵達南極點,成功創造一項新的世界紀錄,成為從南極海岸出發、單人無助力無補給抵達南極點的第一人。一個人,58天,1400多公裡,溫旭無愧於自己兩年來對自己的期待,為中國的南極考察和極地探險事業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南極大冒險
    按照「無支持」原則,哪怕是科學家提供的一杯熱茶,他也不能碰一口。在一小時後,他又上路了。·第33天12月5日南極偶爾也會用稀缺禮物回饋探險勇士。在天氣晴好時,如果空氣中的冰晶足夠密集,他們可以駐足欣賞「幻日」奇觀——如同彩虹在陽光下閃耀。當然,在看到這一美景時,他們都拍攝記錄。
  • 南極發現一百年前相機膠捲,復原後,他們究竟看到了什麼?
    南極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這裡最冷可以達到零下94.2攝氏度,凍死一個人,在這片土地上是很簡單的事情,所以在最寒冷之地是並不適合人類生活的。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徵服南極,是夢想!人類最早徵服尚未踏足過的南極是在1911年,當時是一位叫做阿蒙森的挪威人,靠著極其簡陋的裝備,乘坐著和自己生死與共的狗所拉著的雪橇到達了南極點,在南極的土地上,升起了第一枚屬於挪威的國旗。
  • 爭議 | 美國探險者的南極穿越真的成功了嗎?
    在三位探險家的鼓勵和支持下,我開始幫助中國的探險者溫旭籌備單人無助力(unassisted)、無補給(unsupported)穿越南極大陸的探險,從極地探險忠實粉絲轉變為組織者之一。看到南極傳來的消息,興奮之餘我的心中也充滿了遺憾。因為2018年是中國人最接近這一偉大探險的一次。
  • 羅斯海探險之旅(一):登陸羅斯島
    過去想要到達南極點的探險隊大都通過羅斯海登陸南極,「恩德比精神號」駛入這片有著傳奇色彩的海域,第一個探訪之地便是百年前的「斯科特發現小屋」。這時,突然傳來一陣轟鳴聲,只見一架大型運輸機掠過頭頂。這架美國空軍的C-17「全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是夏季的最後一班,將一百多名美國科考站工作人員運送到紐西蘭,再從那裡的美軍基地返回本土。
  • 人類歷史上10次不可思議的探險
    「請允許我通知您——前往南極。阿蒙森。」當英國冒險家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收到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的信函時,他意識到這場競賽已經開始了。競賽目的地是南極,這也許是地球探索的最後一個偉大目標。 阿蒙森的信函到達時,斯科特正在澳大利亞做準備工作。當雙方到達南極洲時,報紙都在報導這次「南極競賽」。
  • 2018年12月 最完美的南極——南極圈、南極半島、南喬治亞島、福克蘭群島
    一、活動特色● 最完美的南極行程,沒有之一!● 南極仲夏季節,氣候、溫度條件相對最適宜。● 登陸中國南極科考長城站。● 南極探險船2016-2017年新裝修——更新。● 南極探險船排水量12798噸——更穩。● 南極探險船最快航速17節——更快。● 船上提供中文服務人員和中餐廚師,更適合中國人出行。● 科學家、攝影家隨隊指導。● 國家級專業協會獨家包船,品質保證。
  • 宅家語文課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習作6《神奇的探險之旅》圖文講解
    3.確定探險小隊的成員後,我們來討論一下去哪兒探險。是茫茫大漠、熱帶雨林、海中荒島、幽深洞穴,還是南極冰川……(引導學生討論探險的相關地方,發揮學生的主動性。)4.選擇你想要去的探險地點,思考可能遇到的險情有什麼?(遭遇猛獸、暴雨來襲、斷水斷糧、落石雪崩、突發疾病……)5.了解這些之後,你還有決心繼續探險嗎?(有)那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呢?(交流)(一)在整個想像的過程中,可播放背景音樂,營造氣氛。
  • 庫克船長的航海與探險
    (圖1,寮國,1983,庫克船長;圖2,諾福克島,1978,庫克的家鄉;圖3,澳大利亞,1984,庫克的故居)。庫克自幼即勤奮好學,遇事善於思考,工作努力且能幹。十幾歲時就開始在家鄉惠特比海浜漁村雜貨店學徒,由此接觸海洋和船舶,培養了對航海和探險的濃厚興趣。18歲後,庫克進入著名的沃克船舶公司,在船上當實習生。
  • 探險隊去南極,帶的大量煤油都莫名消失了,全隊人凍死在南極
    1912年,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率領的一支探險隊帶了大量給養,包括液體燃料去南極探險,一去就杳無音訊。後來發現他們都被凍死在南極。帶了這麼多的液體燃料為什麼還不濟事呢?後來才知道,斯科特一行在從南極返回時,在第一個貯藏庫,發現他們原先留下的煤油筒裡的煤油不翼而飛。他們筋疲力盡,又飢又餓。好不容易克服千難萬險,又設法找到了另一個貯藏庫,那兒的煤油筒也是空空的。
  • 南極是否是軍事的禁區?希特勒南極洲秘密基地未解之謎
    南極是否是軍事的禁區?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涉及南極的軍事行動確總是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其中,最廣為傳播的一個流言就是納粹在南極存在著龐大的秘密基地未解之謎。甚至有說法該基地是用來研發飛碟等新式武器。儘管嚴肅的人們都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是這並不妨礙相關的愛好者提出一個又一個疑點。這篇回憶是一個自稱是前SAS特種部隊軍官的自述。他據稱是那次行動的最後一個去世的。
  • 《世界探險史》(匯總):畫一幅完整的世界地圖人類用了2000年(收藏轉發吧)
    蘇聯歷史地理學家約·彼·馬吉多維奇撰寫的《世界探險史》,規模宏大,洋洋灑灑近50萬字,記述了人類歷史上的200多次探險活動,值得推薦。為方便閱讀,我對原書做了一定的調整,配上相關圖片(以歷史圖片為主),均取自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刪除)。發布連結預計300篇以上。
  • 絕密檔案揭秘:美國高空降落行動.與UFO有關?
    3名在南極行動中喪生的士兵家人和前戰友聯合向五角大樓發出呼籲,要求解密這段歷史,並找回那3名仍然躺在南極冰層下的美兵屍體。據悉,五角大樓已經著手研究找回美兵屍體的可行性報告。 美國海軍南極探險,尋找「雅利安地下城」     1946年12月,美國海軍部長詹姆斯·福雷斯特爾派遣了一支由40艘艦船組成的大型艦隊和飛機前往南極,艦隊中包括海軍旗艦「奧林匹斯山號」、航空母艦「菲律賓海號」、海上飛機運輸艦「松海號」、潛水艇「參議院號」、驅逐艦「布朗森號」、破冰船「北風號」和一些油輪、運輸船等。
  • 大牛在南極 藻民的勝利
    二月份沒有,大家都趕著去南極半島。就三月份多。南極的夏季要結束了,遊輪回去時都從這裡過。今天上午是你們,下午還有一艘。」 「那不錯啊。」 「對。這裡不像卡克斯島(Carcass Island,福克蘭群島的另外一個小島)。羅伯(卡克斯島的主人)平常還接待飛過去或包船過去的客人。我每周只需要接待一兩次遊輪,不那麼辛苦。」 在中途放下亨利,我們繼續前往魔鬼鼻子。
  • 俄羅斯制定新戰略,目標瞄準南極磷蝦漁業
    俄羅斯政府官員已將目光投向了擴大南極磷蝦漁業的計劃,這是增加國內海產品產量的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增加俄羅斯的磷蝦產量是俄羅斯聯邦漁業局主管Ilya Shestakov制定的一項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戰略旨在實現該國使該國從海產品出口中獲得兩倍收入的目標。最近,該機構的代表已開始在俄羅斯媒體和行業活動中推廣這一概念。
  • 收藏丨一份戶外探險的裝備指南!
    人們總是嚮往未知的遠方,熱帶雨林品種繁多的動植物,南極洲憨態可掬的企鵝,沙漠中的一方綠洲,甚至是深海海溝處的珊瑚群都是人們奔赴一場探險的理由。
  • 忍者必須死3:探險模式技巧多,想要無傷通關,裝備很關鍵
    ‍忍者必須死3作為一款休閒類跑酷遊戲,其中也加入了忍者題材,同時還有豐富的武器系統、寶物系統、通靈獸系統,也給這款遊戲不斷加分,使得其能成為在跑酷遊戲中的佼佼者
  • 一看他的探險裝備,就知道是個高級徒步迷
    畢竟在荒無人煙的野外,猛獸、深淵誰知道會先遇到哪個魔鬼,所以真正的徒步遊戲從來不是糾結帶幾件換洗衣裳而是裝備工具是否齊全!趕緊給大家獻上新鮮出爐的真正探險家的戶外徒步裝備吧。對於裝備的選擇,有些人愛纖維性輕便的材料,也有人喜歡原始的皮革CORDURA面料這種帶耐操強度高的材料。今天所選的便是原始獵戶式的徒步裝備,這種徒步真正帶來的是血液裡的跳動再不是為了收集框框裡的微信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