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批90後,也是人民陸軍第一批特戰小隊長。
2020年,特戰小隊長馬新慶迎來了30歲。在很多人看來,作為一個跨進而立之年的大齡排長,他未來的路並非坦途;還沒有成家的他,似乎也該抓緊結婚了……但馬新慶認為,每個人的而立之年,需要自己來定義。30歲,依然可以追夢。
在馬新慶宿舍的桌上,放著一個不會走動的時鐘。每年生日那一天,他都會將時鐘的指針向前撥動18分鐘。
按人的平均壽命80歲算,現在的「馬新慶時間」是早上8點42分。這個時刻,很多人才剛剛上班,為嶄新的一天做好準備。而他,也正站在夢想開始的地方。
18歲那年,馬新慶高考落榜後入伍。一開始,自由散漫的他非常不適應部隊生活,總想「逃出去」。後來,在班長的教導下,馬新慶漸漸習慣了軍營裡的一切。義務兵服役結束時,他選擇留隊。
那時,還是一名炮兵的馬新慶迷上了特種兵,見到與特種兵有關的圖片和文章就剪下來,做成剪貼本。他夢想有一天,也能成為特種兵。
一次,特種部隊到馬新慶所在單位選拔苗子,他毫不猶豫報了名。巧合的是,這支部隊的前身是當年由彭雪楓將軍建立的,而馬新慶的太爺爺曾是彭雪楓將軍手下一名士兵。像是命中注定,他如願來到這支特種部隊。
走進特種部隊的大門,馬新慶立刻被營區裡的宣傳燈箱吸引住了。燈箱的照片上,是一名名身懷絕技的特種兵,他們胸前掛滿獎牌和勳章。馬新慶羨慕極了,暗下決心要超過他們!
兩年後,全軍組織「利刃-2013」特種部隊大比武。馬新慶報名參加「傘降滲透偵察作戰行動」比賽。那次,他斬獲一枚銀牌,榮立二等功。
成為一名真正的特種兵,未來的路無非兩條——要麼「提幹」,要麼成為「兵王」。具備保送入學資格後,馬新慶走進軍校,由一名士兵成為軍官。
夢想一步步近了。2017年,馬新慶從軍校畢業,迎面趕上改革強軍浪潮。於是,他當上了陸軍第一批特戰小隊長,也見證了特種部隊的轉型重塑。
以往「排、班」的建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特戰小隊為基本作戰單元。編制的變化對特戰隊員素質的要求更高,專業訓練強度和難度更大。面對挑戰,馬新慶告訴自己,與其抱怨觀望,不如奮力奔跑。改革之後的新特種部隊,需要每一名官兵去奮鬥。
2018年,馬新慶帶領小隊參加陸軍「特戰奇兵」考核比武,取得好成績,榮立集體三等功;2019年,他執行了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和第九屆北京香山論壇的安全警衛任務。
站在更大的舞臺上,這名特戰小隊長看到更多的機遇、更廣闊的未來。
「30歲之前的路很長,因為足夠年輕的我們總是在展望;30歲之後,我們已經在路上,剩下的就是努力前行。」馬新慶這樣定義自己的方向。
奔跑著進入2020年的馬新慶寫下他的新年願望——希望自己的照片也能放進宣傳燈箱,希望能夠挑戰新的崗位,也希望遇到一個好女孩。
馬新慶桌上的時鐘馬上指向「9點」,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就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