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目瞪口呆的軍艦遭遇颱風,後果慘烈

2021-02-10 鐵血胖兵

「巴威」,今年的第8號颱風,觸發了2020年的首個颱風紅色預警。

作為中心風力達到14級(45米/秒)的超強颱風,「巴威」自東海、黃海北上,沿途波及江蘇、山東、遼寧等省份,北海艦隊的主要基地都在其波及範圍之內。

為了確保戰艦安全,在颱風到來之前,戰艦一般會出海進行防颱風部署,網友在海景民宿中拍到的,正是北海艦隊出海防颱風部署的一幕。

在颱風這樣的大自然的天威面前,人類建造的海上鋼鐵巨獸同樣會顯得極為脆弱,即便是十萬噸級的大型航母也不敢去硬剛超強颱風,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船毀人亡,這方面美日海軍都比較有經驗。

慘痛的教訓

1935年9月,舊日本海軍在本州島以東海域進行秋季大演習。

演習中,由兩艘航母、十三艘巡洋艦和若干艘驅逐艦組成的模擬美軍艦隊的「第四艦隊」,遇上了颱風,並且闖進了颱風風力最強的地區!

面對著二三十米高的滔天巨浪,日本海軍的戰艦慘不忍睹:

「睦月」號驅逐艦的艦橋被海浪瞬間拍扁,航海長當場死亡;

「初雪」號驅逐艦遭遇了波長與艦長吻合的三角波,艦艏直接被切斷,成了「無頭船」;

「龍驤」號航母的飛行甲板被巨浪砸塌,尾部機庫被海浪衝破;……

▲被「斬首」的驅逐艦

最終,第四艦隊中有兩艘驅逐艦的艦艏被切斷,四艘驅逐艦的艦橋被風浪擊垮,「鳳翔」和「龍驤」兩艘航母甲板全部受損,其他戰艦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約有45人死亡。

一場颱風下來,準備充當假想敵的第四艦隊直接就被「打殘」了。

這就是日本海軍史上比較有名的「第四艦隊事件」。

▲第四艦隊事件親歷者之一:「龍驤」號航母

無獨有偶,舊日本海軍的死對頭,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二戰中也在颱風面前吃了虧,並且損失更加慘重!

1944年12月,哈爾西上將率領著由7艘大型航母、6艘護航航母、8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56艘驅逐艦組成的第38特混艦隊開赴菲律賓,準備對菲律賓的日軍機場進行全面空襲,以支援陸軍正在實施的菲律賓戰役。

▲停泊在烏利西環礁中的第38特混艦隊

這支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編隊,對上巔峰時期的聯合艦隊也有優勢,更不用說1944年年底的日本海軍了。

不過,讓第38特混艦隊沒有料到的是,這一次他們沒有遇到日軍的「神風」,倒是與17級的超強颱風「眼鏡蛇」撞了個滿懷,一頭扎進了颱風中心地帶!

在滔天巨浪面前,數萬噸的航母如同海浪手中的玩具一般,左搖右擺,上下翻騰……

▲颱風中嚴重側傾的克利夫蘭級巡洋艦

▲颱風中嚴重側傾的「獨立」號航母

▲颱風中的「蘭利」號航母

在這場最強艦隊與超強颱風的對決中,最強艦隊慘敗!

這場颱風中,第38特混艦隊有3艘驅逐艦沉沒,13艘航母和包括「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內的眾多戰艦受損,146架艦載機被毀,官兵死亡失蹤約800人。

這樣的損失,不亞於跟日本人打了一場大海戰!

作為艦隊指揮官,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哈爾西被停職了四個月,到1945年5月才官復原職。

▲「蠻牛」哈爾西

然而,哈爾西也沒想到,在官復原職一個月後,居然又會遇上該死的颱風!

1945年6月初,第38特混艦隊在衝繩島以東海域執行對衝繩島和九州島的空襲任務,撞上了「科尼」颱風。

最終,美國海軍有8艘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受損,另有包括三艘戰列艦在內的大量艦艇受創,損失相當慘重。

▲「科尼」颱風蹂躪過的航母

▲被颱風「斬首」的CA-72「匹斯堡」號重巡洋艦

帶著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艦隊在半年內兩次「硬剛」超強颱風,哈爾西不愧是「颱風之子」,不服不行……

▲颱風之子哈爾西

中國作為每年受颱風襲擊最多的國家,中國海軍在颱風面前也遭遇過損失。

1956年8月,解放軍的「武昌」、「廣州」、「大別山」等艦在象山港下錨避颱風時,各艦因風浪過大流錨而擱淺。

其中,「武昌」艦因坐底於礁巖上而報廢。

▲「武昌」號護衛艦,原為舊日本海軍海防艦

1964年10月,人民海軍165號通用登陸艇被颱風吹出了榆林港而擱淺。

2014年7月,超強颱風「威馬遜」襲擊海南,一艘登陸艦被風浪吹斷了錨,上了岸……

數百噸的登陸艦直接被風浪送到了岸上,颱風的威力可想而知!

正是如此,每當颱風來襲的時候,海軍部隊一般都會採取防颱風部署,以避免損失。

軍艦防颱風的方式,根據防颱風警報等級的不同,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碼頭防臺

當颱風對艦船駐地影響較小時,駐泊在碼頭的艦船就不用大動幹戈了,直接在碼頭防颱風。

一般是在艦船和碼頭之間增加碰墊,再混合使用鋼纜和尼龍纜,分別系在不同的系纜柱上,以確保艦船的穩定。

不過,一旦纜繩或系纜柱斷裂,很容易造成艦船擱淺,因此軍艦很少採用這種方式。

第二種,錨地防臺

當颱風可能從駐地附近登陸但風力不大時,艦船選擇合適錨位後視情決定拋單錨或雙錨,也可以使用錨鏈和鋼纜將艦船系在防風浮筒上。

錨地防臺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錨地!

外海風浪不能侵入的海灣及內河是最理想的錨地。

▲駐港部隊艦艇大隊在維多利亞港下錨防臺

如果短時間內找不到這類錨地,則要選擇足夠寬敞、避開航道、海底良好的水域。

此外,錨位水深最好超過船舶吃水的兩倍,艦艇與周圍船隻和障礙物也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有效採取行動。

不過,錨地防臺危險係數較高,可能出現錨鏈斷裂等情況,造成艦船相互碰撞和擱淺事故。

▲2017年「天鴿」颱風來襲期間

就有漁船差點撞上錨地防臺的掃雷艦

還可能出現「走錨」的情況,就是風力過大時,錨的抓地力不夠,導致船拖著錨移動。

所以,錨地防臺也不是艦艇防颱風的上佳選擇。

第三種,機動防臺

既然碼頭防臺和錨地防臺都不安全,那就來個走為上計。

艦船直接離開會受颱風影響的區域,或者到颱風影響較小的區域去,這是最安全的防臺方法,也是目前各國首選的防颱風方法。

這一次網友遇到的北海艦隊集體出動,就是在機動防颱風部署。

當然機動防臺也是有講究的,路線需要精心規劃的,畢竟颱風是會「變道」的,萬一艦船避風的海域成為颱風要去的海域,那就成千裡送人頭了。

▲2018年的「潭美」颱風

知道咱們要過國慶節,扭頭就去了日本

一般機動防臺的時候,艦船會根據颱風預測路徑規劃合適航線,避開颱風行進路徑,儘可能機動到颱風影響較小的海域,規避颱風對艦船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在多種防颱風措施下,面對著洶湧而來的颱風,軍艦基本都能做到完好無損,沒有再上演美日當年的慘狀。

▲被颱風「斬首」的美軍重巡洋艦

☞ 印度又被吊打了!忘了3年前的解放軍飛踹嗎?

☞ 難以置信!襠上藏著的槍,竟被拍出如此高價,曾讓高官也愛不釋手!

☞ 1962≠2020?原來這才是印度最近囂張的原因!

【蔣校長推薦】星特朗天文望遠鏡,這款望遠鏡如果您現在下單,我們還送您一個雙肩望遠鏡包,一個原裝腳架。還能享受特價優惠,非常划算!活動時間截至9月2號,喜歡就趕緊點擊下方小程序卡片下單吧!

相關焦點

  • 16級颱風什麼概念?2萬噸航母折斷,200艘軍艦被吹翻,800人失聯
    因此,行駛在海上的哈爾西艦隊在收到16級颱風預警之後,不僅沒有做出任何的應對措施,反而直接頂風而行,試圖和颱風來場較量,向大家證明一下自己的鋼鐵巨艦實力有多雄厚,然而最終的結果就是整支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 地理素材|8月颱風扎堆來襲 數據揭秘我國何時何地最易遭遇颱風?
    經歷了7月的「空臺」之後,近期颱風扎堆來襲,8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接連生成了4個颱風,其中,第4號颱風「黑格比」和第6號颱風「米克拉」更是相繼登陸我國浙江樂清沿海和福建漳浦沿海。那麼,颱風活動是否有時間規律可循?何時最瘋狂?它又「偏愛」登陸哪裡呢?中國天氣網專門研究了1949年至2019年的大數據,剖析颱風的各種「偏好」。
  • 航母PK颱風?美國將軍太頭鐵,率艦隊衝進颱風眼,結果被虐成渣
    颱風的威力颱風對於沿海居民而言,那簡直就跟家常便飯一樣,不過隨著現代預警系統越來越完善,只要不是颱風等級太過誇張,各國都能通過提前部署有效降低損失
  • 纜繩被颱風吹斷,麗娜輪基隆港內撞損兩軍艦
    纜繩斷裂的麗娜輪海運圈聚焦7月31日訊 據臺灣媒體7月30日報導,受「納沙」颱風影響,導致停泊於基隆港東三碼頭的「麗娜輪」纜繩斷裂,該船於晚間11:41第一次碰撞蘭陽軍艦艦艉,因麗娜輪受風面大,11:42
  • 雙語Bilingual | 當軍艦遇到颱風:對抗OR服軟?This Is A Question!
    此時颱風「眼鏡蛇」正在靠近,哈爾西海軍上將收到了來自珍珠港的氣象信息,但卻和自己氣象員給出的相互矛盾,因為提供給哈爾西的颱風位置和方向的信息不準確,哈爾西並沒有下令第38特遣艦隊起航避開颱風,而是選擇多待一天。於是在12月17日這天,他在不知不覺中將第38特遣艦隊帶入了颱風中心。
  • 人類還是太渺小:16級超強颱風,能否掀翻10萬噸的福特級航母?
    甚至到了今天,現代化的軍艦仍然不能確保絕對的安全,在大海面前,人類的一切設施都是渺小的,即使是航空母艦,出動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擁有良好的軍事氣象學保障能力。雖然有說法認為航母這類軍艦對颱風有強大抵抗力,但這些說法普遍忽視了颱風的威力和破壞性。
  • 回顧廈門史上最慘烈的三次颱風
    然而,一貫飽受颱風肆虐的廈門人,顯然非常的淡定,一種大不了把我吹走的態度。確實,蘇迪羅算個鳥,回顧歷史,廈門史上有三次超級颱風才叫恐怖,把整個廈門洗劫的體無完膚,分別發生在1917年9月12日、1959年8月23日、1999年10月9日。
  • 美國將軍拿航母對抗颱風,結果如何
    那就是開著一整個航母艦隊,硬懟颱風!你沒看錯,美國人還真就開過航母艦隊,去往颱風的中心撞,試圖以人力對抗自然之力。幹出這事是美國海軍上將——威廉·哈爾西(William Halsey),哈爾西將軍還因此收穫了一個叫「暴風之子」的外號。
  • 一艘牲口船抵達中國前遭遇颱風失聯
    一艘裝載5800頭牛的牲畜運輸船「Gulf Livestock 1」號在即將抵達唐山港前可能遭遇颱風「梅莎」在日本海域翻船沉沒。
  • 颱風為什麼叫颱風?雷州古人預測防禦颱風的方法管用嗎?
    對於某些國家來說,颱風帶來的也並非全是災難,當初忽必烈兩徵日本,便都是遭遇颱風慘敗而歸。據記載,1281年8月中旬,十四萬元軍乘坐戰船浩浩蕩蕩兩路進攻,已經抵達了九州港口,卻正好遭遇仲夏颱風。高麗水手事先有所覺察,試圖將船開往公海避險,但一切都太晚了。
  • 讓美國人聞風喪膽的神風敢死隊覆滅記
    特攻機只有一項任務——撞擊敵艦。10月25日,關行男率領「敷島隊」的五架零式戰機,每架攜載250公斤炸彈,在薩馬島海域襲擊了美軍航空母艦編隊,措手不及的美軍看到這5架日軍飛機流星般飛撞而來,目瞪口呆。結果,萬噸級護航航空母艦聖洛號當即被撞沉,另外兩艘航空母艦白平原號和基特孔貝號重傷起火。
  • 史上最慘烈鯊魚吃人案,軍艦沉沒後數百名落水士兵被肢解蠶食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來源 War History Online作者 Jay Hemmings翻譯整合 SME科技故事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鯊魚襲擊事件,同時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慘烈的海難之一
  • 法國對臺灣「康定級」軍艦進行現代化改造的計劃將帶來何種後果?
    關於法國將對1990年籤署供應協議的6艘臺灣「康定級」(拉法耶特)軍艦進行現代化改造的計劃,中國外交部表示「深切不安」。俄羅斯歷史學家、中國研究專家、高等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政治系東方學教研室主任安德烈·卡爾涅耶夫在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評論此事時指出,對拉法耶特艦艇進行現代化改造的新聞,讓人回想起與臺灣購買這些軍艦相關的「歷史醜聞」。1990年年初,臺灣舉行採購艦艇招標。
  • 山竹颱風威力相當於2600枚廣島核彈?人類毀滅不了地球,只會毀滅自己!
    中國氣象局通過微博回應:山竹颱風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每小時扔出2600多顆廣島原子彈——人類最強大的核武器,在颱風面前,人類的力量根本不值一提!我們都覺得人類的戰爭很慘烈,然而,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類的戰爭實在有點小兒科了。從1947-1980年,由颱風造成的死亡人數為49.9萬人,佔全球自然災害死亡總人數的41%——五次中東戰爭都沒死這麼多人。當然,韓戰的死亡人數,還是超過了颱風,算是人類和大自然打了個平手。不過,大自然還有另一項更厲害的大殺器——疾病,遠勝人類的戰爭。
  • 繼颱風後又遭遇巨大災難,日本發出請求,聯合國的回覆太給力!
    在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是日本最大敵人吧,不過對於日本而言,最大的敵人一定是大自然;前段時間,日本號爆發了火山,差點連美基地都差點出現險情,而且在第一時間,美艦隊立馬撤出了該地;最近,日本再次遭到了超強颱風光顧,200對萬人被迫轉移,目前已經有11人犧牲了,上百人受傷,只要是颱風經過之地
  • 那些讓程式設計師目瞪口呆的Bug
    在某知識社交平臺中,一個「有哪些讓程式設計師目瞪口呆的bug」的話題引來了6700多萬的閱讀,可見程式設計師們對一個話題的敏感度有多高。然後,他開始了漫長且苦逼的測試,最後發現郵件伺服器作業系統(SunOS)被人更新了,因為作業系統發行版往往配備舊軟體,因此郵件軟體實際上是被降級了(Sendmail 8 -> Sendmail 5) ,最後的結果是:Sendmail 5試圖解析Sendmail 8的配置文件。所以,為什麼一定是500英裡呢?且看大神講解:
  • 颱風兇猛!伊斯坦堡港岸吊被吹倒致發生爆炸,臺灣港口159艘貨櫃船受影響,客輪撞軍艦!
    近期,多地被狂風暴雨侵襲,土耳其伊斯坦堡港一岸吊被狂風吹倒,砸中港口內的一個油罐導致發生爆炸,而臺灣港口受颱風影響,有159艘貨櫃船船期或受影響
  • 謊報軍情的後果,友軍被一群殘兵敗將偷襲,遭遇慘重損失
    1944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中就上演了這一幕,摻了水的戰果誤導了美軍指揮層,釀成嚴重的後果。一、聯合艦隊的殘兵1944年10月20日,美軍兩棲登陸部隊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登上菲律賓中部的萊特島,實現了麥克阿瑟重返菲律賓的諾言。日軍得到消息後,立即調集聯合艦隊的殘兵,分三路前往萊特島以東的雷伊泰灣,試圖消滅美軍登陸艦隊。
  • 聽過孟加拉灣水汽,聽過孟加拉灣颱風麼?這次是印度中了招
    罕見的夏季風暴席捲印度和孟加拉國,造成至少50人死亡,數百座房屋被毀。氣旋風暴以每小時127英裡(約204.38公裡)的速度夾帶著暴雨襲擊印度沿海地區,風暴到達孟加拉國時已經減弱。暴風雨摧毀了當地的房屋和樹木等。正在進行的印度大選活動也受此次風災影響。
  • 南宋最後一戰,崖山海戰究竟多慘烈?
    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和還原這段歷史,深入了解崖山之戰的慘烈程度和前因後果。之後,又被趕到了廣東,還在渡海途中遭遇了颱風,端宗小皇帝差點兒就落水身亡,抵達廣東不久就在驚恐之下病死了。於是,端宗的弟弟衛王趙昺又被擁立登基,成為了南宋真正的末代皇帝。1279年,張弘範率領元軍攻至廣東崖山一帶,並對南宋小朝廷以及隨行軍民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大將軍張世傑本想先行攻佔海灣的出海口,以保證撤退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