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威」,今年的第8號颱風,觸發了2020年的首個颱風紅色預警。
作為中心風力達到14級(45米/秒)的超強颱風,「巴威」自東海、黃海北上,沿途波及江蘇、山東、遼寧等省份,北海艦隊的主要基地都在其波及範圍之內。
為了確保戰艦安全,在颱風到來之前,戰艦一般會出海進行防颱風部署,網友在海景民宿中拍到的,正是北海艦隊出海防颱風部署的一幕。
在颱風這樣的大自然的天威面前,人類建造的海上鋼鐵巨獸同樣會顯得極為脆弱,即便是十萬噸級的大型航母也不敢去硬剛超強颱風,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船毀人亡,這方面美日海軍都比較有經驗。
慘痛的教訓
1935年9月,舊日本海軍在本州島以東海域進行秋季大演習。
演習中,由兩艘航母、十三艘巡洋艦和若干艘驅逐艦組成的模擬美軍艦隊的「第四艦隊」,遇上了颱風,並且闖進了颱風風力最強的地區!
面對著二三十米高的滔天巨浪,日本海軍的戰艦慘不忍睹:
「睦月」號驅逐艦的艦橋被海浪瞬間拍扁,航海長當場死亡;
「初雪」號驅逐艦遭遇了波長與艦長吻合的三角波,艦艏直接被切斷,成了「無頭船」;
「龍驤」號航母的飛行甲板被巨浪砸塌,尾部機庫被海浪衝破;……
▲被「斬首」的驅逐艦
最終,第四艦隊中有兩艘驅逐艦的艦艏被切斷,四艘驅逐艦的艦橋被風浪擊垮,「鳳翔」和「龍驤」兩艘航母甲板全部受損,其他戰艦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約有45人死亡。
一場颱風下來,準備充當假想敵的第四艦隊直接就被「打殘」了。
這就是日本海軍史上比較有名的「第四艦隊事件」。
▲第四艦隊事件親歷者之一:「龍驤」號航母
無獨有偶,舊日本海軍的死對頭,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二戰中也在颱風面前吃了虧,並且損失更加慘重!
1944年12月,哈爾西上將率領著由7艘大型航母、6艘護航航母、8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56艘驅逐艦組成的第38特混艦隊開赴菲律賓,準備對菲律賓的日軍機場進行全面空襲,以支援陸軍正在實施的菲律賓戰役。
▲停泊在烏利西環礁中的第38特混艦隊
這支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編隊,對上巔峰時期的聯合艦隊也有優勢,更不用說1944年年底的日本海軍了。
不過,讓第38特混艦隊沒有料到的是,這一次他們沒有遇到日軍的「神風」,倒是與17級的超強颱風「眼鏡蛇」撞了個滿懷,一頭扎進了颱風中心地帶!
在滔天巨浪面前,數萬噸的航母如同海浪手中的玩具一般,左搖右擺,上下翻騰……
▲颱風中嚴重側傾的克利夫蘭級巡洋艦
▲颱風中嚴重側傾的「獨立」號航母
▲颱風中的「蘭利」號航母
在這場最強艦隊與超強颱風的對決中,最強艦隊慘敗!
這場颱風中,第38特混艦隊有3艘驅逐艦沉沒,13艘航母和包括「衣阿華」號戰列艦在內的眾多戰艦受損,146架艦載機被毀,官兵死亡失蹤約800人。
這樣的損失,不亞於跟日本人打了一場大海戰!
作為艦隊指揮官,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哈爾西被停職了四個月,到1945年5月才官復原職。
▲「蠻牛」哈爾西
然而,哈爾西也沒想到,在官復原職一個月後,居然又會遇上該死的颱風!
1945年6月初,第38特混艦隊在衝繩島以東海域執行對衝繩島和九州島的空襲任務,撞上了「科尼」颱風。
最終,美國海軍有8艘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受損,另有包括三艘戰列艦在內的大量艦艇受創,損失相當慘重。
▲「科尼」颱風蹂躪過的航母
▲被颱風「斬首」的CA-72「匹斯堡」號重巡洋艦
帶著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艦隊在半年內兩次「硬剛」超強颱風,哈爾西不愧是「颱風之子」,不服不行……
▲颱風之子哈爾西
中國作為每年受颱風襲擊最多的國家,中國海軍在颱風面前也遭遇過損失。
1956年8月,解放軍的「武昌」、「廣州」、「大別山」等艦在象山港下錨避颱風時,各艦因風浪過大流錨而擱淺。
其中,「武昌」艦因坐底於礁巖上而報廢。
▲「武昌」號護衛艦,原為舊日本海軍海防艦
1964年10月,人民海軍165號通用登陸艇被颱風吹出了榆林港而擱淺。
2014年7月,超強颱風「威馬遜」襲擊海南,一艘登陸艦被風浪吹斷了錨,上了岸……
數百噸的登陸艦直接被風浪送到了岸上,颱風的威力可想而知!
正是如此,每當颱風來襲的時候,海軍部隊一般都會採取防颱風部署,以避免損失。
軍艦防颱風的方式,根據防颱風警報等級的不同,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碼頭防臺
當颱風對艦船駐地影響較小時,駐泊在碼頭的艦船就不用大動幹戈了,直接在碼頭防颱風。
一般是在艦船和碼頭之間增加碰墊,再混合使用鋼纜和尼龍纜,分別系在不同的系纜柱上,以確保艦船的穩定。
不過,一旦纜繩或系纜柱斷裂,很容易造成艦船擱淺,因此軍艦很少採用這種方式。
第二種,錨地防臺
當颱風可能從駐地附近登陸但風力不大時,艦船選擇合適錨位後視情決定拋單錨或雙錨,也可以使用錨鏈和鋼纜將艦船系在防風浮筒上。
錨地防臺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錨地!
外海風浪不能侵入的海灣及內河是最理想的錨地。
▲駐港部隊艦艇大隊在維多利亞港下錨防臺
如果短時間內找不到這類錨地,則要選擇足夠寬敞、避開航道、海底良好的水域。
此外,錨位水深最好超過船舶吃水的兩倍,艦艇與周圍船隻和障礙物也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有效採取行動。
不過,錨地防臺危險係數較高,可能出現錨鏈斷裂等情況,造成艦船相互碰撞和擱淺事故。
▲2017年「天鴿」颱風來襲期間
就有漁船差點撞上錨地防臺的掃雷艦
還可能出現「走錨」的情況,就是風力過大時,錨的抓地力不夠,導致船拖著錨移動。
所以,錨地防臺也不是艦艇防颱風的上佳選擇。
第三種,機動防臺
既然碼頭防臺和錨地防臺都不安全,那就來個走為上計。
艦船直接離開會受颱風影響的區域,或者到颱風影響較小的區域去,這是最安全的防臺方法,也是目前各國首選的防颱風方法。
這一次網友遇到的北海艦隊集體出動,就是在機動防颱風部署。
當然機動防臺也是有講究的,路線需要精心規劃的,畢竟颱風是會「變道」的,萬一艦船避風的海域成為颱風要去的海域,那就成千裡送人頭了。
▲2018年的「潭美」颱風
知道咱們要過國慶節,扭頭就去了日本
一般機動防臺的時候,艦船會根據颱風預測路徑規劃合適航線,避開颱風行進路徑,儘可能機動到颱風影響較小的海域,規避颱風對艦船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在多種防颱風措施下,面對著洶湧而來的颱風,軍艦基本都能做到完好無損,沒有再上演美日當年的慘狀。
▲被颱風「斬首」的美軍重巡洋艦
☞ 印度又被吊打了!忘了3年前的解放軍飛踹嗎?
☞ 難以置信!襠上藏著的槍,竟被拍出如此高價,曾讓高官也愛不釋手!
☞ 1962≠2020?原來這才是印度最近囂張的原因!
【蔣校長推薦】星特朗天文望遠鏡,這款望遠鏡如果您現在下單,我們還送您一個雙肩望遠鏡包,一個原裝腳架。還能享受特價優惠,非常划算!活動時間截至9月2號,喜歡就趕緊點擊下方小程序卡片下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