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體量的傳感器「搖錢樹」,為啥中國人不熱衷?

2021-02-23 瞭望智庫

文 | 林雪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識自動化」(ID:zhishipai),原文首發於2020年10月13日,原標題為《褪色的智能 中國傳感器之殤》,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智能少不了傳感器

傳感器是數據採集的源頭,它無處不在。智能最前端所需要的態勢感知,基本都是要從傳感器開始。無論是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還是智能設備和大數據分析,再龐大的智能系統,都要從傳感器的針尖上開始。

醫療器械界的奇兵——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有400多個傳感器;鼎鼎有名的波士頓機器人大狗,能夠自如地翻跳騰躍,則需要1300個傳感器。

日本著名的馬桶品牌驪住Lixil,正在推出的智能馬桶,馬桶蓋背面安裝了圖像傳感器,可以自動識別糞便形狀,整個馬桶通過70多個傳感器,自動檢測並與雲端相連,可以實現慢病大健康管理。而博世公司推出的工廠協作機器人助手APAS,內置了上百個傳感器,以便可以迅速感知人的狀態。

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智能產品,其實都是有共性的。

這個世界的數位化步伐,半步都不能離開小小的傳感器。

圖1  傳感器的數量

然而在中國戰略性、支撐性的產業版圖上,卻幾乎找不到傳感器的位置。當新基建如火如荼的時候,傳感器——這一至關重要的支撐,卻幾乎被人忘在腦後。這個畫面大概如此,當所有光鮮的客人要步入大廳的時候,腳後跟卻都被夾在門外。這種尷尬的局面,遲早是要痛得大聲喊出來的。

廣泛使用的傳感器,它屬於以小搏大的工業門類,是通向其他產業的基礎。但傳感器也是一個很獨特的行業。很多傳感器都具有兩棲屬性:一方面,傳感器的核心是晶片,會追隨摩爾定律,有著快速進化的大腦;另一方面,它同時也與敏感材料、機械器件在一起,受到機械定理的許多制約。這是種獨具特色的產業,使得傳感器必須經過悉心呵護,才能發展得很好。然而在中國,傳感器卻成為一個令人驚訝的「六大怪」行業。

傳感器的第一怪:容量不小,而國內頭部玩家卻很小。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700億元,估計有1700多家企業。除了歌爾、瑞聲靠著蘋果手機強大的出貨量,體量達到百億級,在聲學傳感器領域已經佔住地盤。而其他領域,如手機、汽車、工控、可穿戴、物聯網等,基本上都是國外品牌的市場。在消費電子、安防之外的領域,產值超過1個億的企業並不多,只有鄭州漢威、寶雞麥克、南京高華等跑在前面,其他國內傳感器企業,基本都屬於土豆俱樂部。

傳感器的第二怪:種類繁多,但這個市場很隱蔽。國外成型產品及在研種類有3萬多種,我國有2萬多種。這些數字未必精確,但傳感器無疑是一個類別龐大的產品。而這種產品,卻很少為業界之外的人所知曉。其實手機、汽車、工業測量、智能裝備等都是應用傳感器的大戶。而這幾年風生水起的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都離不開小小的傳感器。當然人工智慧也不例外。可以說人工智慧跑得再快,腳上穿著的還是傳感器的鞋。

傳感器的第三怪:民品最怕斷供,軍工不怕價高。軍用傳感器已經高度自主化,主要是由於軍品採購可以不計成本。而如果要到民用市場來競爭,那是既要拼規模,也要有高性價比。如果功耗小一點,成本小一點,那就可贏者通吃。因此民用市場的突破還很艱難,也無法從軍工市場獲得支撐。兩條隧道,各通一邊,沒有打通。而民用儀表傳感器高度依賴國外。日本橫河跟重慶川儀有一家合資公司,生產橫河川儀的儀表。日本橫河提供的諧振式壓力傳感器,這是最高精度的壓力傳感器。國內攻關一直未能攻克。這家合資廠也只能依賴日本的傳感器。

傳感器的第四怪:中國製造雖以成本低著稱,但傳感器的成本優勢還比不上國外。中國目前生產的大部分都是低端傳感器。而我國中高端傳感器進口佔比達80%,傳感器晶片進口更是達90%以上。中國生產成本也很高,收入才幾千萬,如何捨得投入幾千萬建生產線?現在很多傳感器廠家,還都是單幹,手工裝配很多。因為產量上不去,有的1個月的產量也就5000隻,根本談不上規模效益。而博世、歐姆龍等早就把工廠設立在中國,成本優勢同樣巨大。

而且,美德日品牌企業對中國傳感器市場虎視眈眈,對市場份額看得很緊。中國一有進步,就會被國外品牌降價擠壓。2010年日本歐姆龍一個開關要接近400元,而現在隨著中國品牌的逐漸崛起,現在只需要60元。靈活降價,堅決保衛市場份額,是國外廠商常見的營銷手段。這種方法,一直將國產品牌壓制在面黃肌瘦線附近,很難翻身。

傳感器的第五怪:市場巨大,融資最難。本來智能製造、人工智慧大熱,傳感器終於應該迎來鹹魚翻身。但是,沒有。這是一個投資人不待見的市場。由於國內對這個產業的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導致投資界一直處於冷淡期。這跟產品隱蔽,做大做強比較難,是有關係的。而國家對這個產業的「冷處理」的態度,自然也影響了投資基金的判斷。

傳感器的第六怪:本是國之重器,奈何落地淪為小蘿蔔頭。傳感器作為感知的第一道防線,是人類社會走向智能的關鍵源頭。然而這個行業一直得不到重視。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科委主持的課題研究中,在討論信息技術包括哪些技術的過程中,「傳感器技術」引起了巨大的分歧。但因為體量太小,最終還是被切掉。這一晃,四十年都過去了,情況幾乎沒有變化。雖然最近兩三年有些鼓勵發展傳感器的政策陸續出臺,但一無力度二無資金,基本也就是草草地走了過場。

傳感器其實就是互聯萬物的五官,是眼睛,是耳朵,是各種觸覺。儘管如此重要,卻無人重視。傳感器六大怪,本身就是一大怪事。這可真是一根扎心的刺。

3

驚人的利潤

在國內,傳感器並不容易掙錢。由於晶片不能自主,工藝研發投入巨大,再加上紅海競爭激烈,中國傳感器的利潤一直被壓得很低。根據國內40家傳感器上市公司的財報,將近40%的企業利潤率低於5%;而利潤為負就有6家。

都說製造業利潤低,傳感器看來也是其中的一種。不過,不掙錢,並不是這個行業的真實情況。

日本基恩士傳感器公司,可以說是日本最掙錢的公司。2019年營業額接近360億人民幣,而利潤,則達到了驚人的180億。利潤率居然超過50%,而且常年如此。傳感器這種在中國幾乎沒有建樹的行業,被日本做成了真正的搖錢樹。

這家以純設計(Fabless)起家的傳感器公司,主要是設計和銷售傳感器、測量系統、雷射刻印機等。從產品開發策略來看,它從來不定製產品,堅持完全「以我為主」的標準化產品研發。這種策略,維持了產品研發的規律性,而定製產品則會有很大的周期不確定性,經常導致企業失去靈活性。為了不斷開發新品,基恩士採用了廣泛的研發信息源,促進產品的多樣化。而從產品系列而言,則採用了深度嵌套的產品組合。既有傳感器產品,更有在傳感器基礎上做好的測量系統,成為測量領域的領頭羊。

國內像海康威視、大華等領頭羊,都是走大型工程。雖然也掙錢不少,但其實跟傳感器也沒有太大關係。即使是以氣體傳感器起家的鄭州漢威,這幾年也是重點聚焦在水務、環保等總包工程。傳感器事業板塊,不過是這家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之名而已,從體量而言則基本就是無足輕重。

傳感器主要用在電子產品、工控與測量、設備等幾個板塊。而傳感器的發展,最早是來自工業自動化的推動。但在中國最黯淡的,也就是工控與測量這個分支了。最典型的可以算是上海威爾泰儀表公司了。這家企業是以核電為入手點,進入到傳感與儀表領域的,屬於純正的工業自動化產品。從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來看,這家公司上市已經14年,但最近一年收入大約在六千萬元。不得不說,經營慘澹。要知道,另外一家巨頭公司霍尼韋爾公司,其傳感與物聯部門在全球的營收將近60億元。

4

設計軟體沒人管

工業軟體是中國製造的軟肋,傳感器更是如此。而傳感器的設計軟體,也是非常隱蔽的匕首。這幾年MEMS傳感器非常火爆,每個手機中都有幾個,如感知加速度的。而一般的汽車至少也有十多個。德國博世、美國博通、荷蘭恩智浦等都是業界巨頭。中國只在麥克風的MEMS傳感器扳回一個角,做得很好。

然而MEMS傳感器的設計,需要兩款很專業的CAD軟體。一個是 IntelliSuite,這是美國1991年創立的,這也是最早的MEMS專用CAD設計畫圖軟體。

另外一家ConventorWare也是美國公司。中國很多傳感器企業幾乎都在用,能佔據中國80%的市場。當年在國內承擔863計劃MEMS研究項目的30個研究小組,全部都使用這種軟體。它在MEMS傳感器領域的位置,跟6月份哈工大被斷供的Matlab軟體在科學計算中的地位,基本一樣。而在中國,幾乎沒有這種軟體。不幸的是,這款軟體在2017年被泛林LAM收購;而LAM是美國第二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這都是美國政府最容易動刀子的斷供之地。

工業軟體,非常的細分了。如果不深入到行業中去,很多軟體都是隱藏而不可見。這種處境,倒是跟傳感器一模一樣。傳感器和工業軟體,似乎都穿著隱身衣。而正是這些看不見的工業軟體,其實暗地封鎖著中國製造的諸多命脈。傳感器設計軟體,就是其中一道令人緊張的暗穴。沒有軟體,這些傳感器很難被設計出來。

在中國,消費類電子的傳感器,由於市場的拉動,近十年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然而在工業級的傳感器,卡脖子情況比晶片還厲害。圍繞著控制與測量,尤其是儀器儀表傳感器,幾乎100%進口。

中國儀表的變送器兩大巨頭,都是「國外芯」。重慶橫河川儀年產歸諧振變送器30萬臺,傳感器用的是日本橫河的;北京遠東羅斯蒙特,每年30萬臺金屬電容變送器,用的是美國羅斯蒙特的傳感器。可以說,這兩家佔據中國70%以上市場的龍頭企業,基本就是給日本和美國打工。其他企業情況也一樣,蘇州恩德斯豪斯E+H一年大約5萬臺,用的是德國E+H;而國內品牌的龍頭企業 ,用的基本都是德國FirstSensor。要命的是,這家公司,在今年3月被美國傳感器巨頭泰克連接公司所收購 。這對於中國的儀表,實際上非常的兇險。今後是否還能買到德國傳感器晶片,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這意味著,石化、醫藥等流程行業廣泛使用的變送器,其中的傳感器除了用日本橫河和美國羅斯蒙特的晶片,原本用德國的公司的現在也要依賴美國公司了。

其他行業也基本是類似的狀況。根據傳感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傳感器發展藍皮書》的統計,汽車傳感器、高端化學類氣體傳感器、光纖傳感器、環境檢測傳感器,對國外進口依賴度都是在95%以上。至於海洋傳感器,用於移動觀測平臺的自動浮標、水下滑翔機,以及海上浮標等,則是100%進口。

國人非常關心的PM2.5值,其測量儀基本都是採用儀表巨頭美國熱電公司的產品。它內部所使用的微量振蕩天平,通過測量濾膜上微小顆粒的質量而引起振蕩管的頻率變化,來測試空氣顆粒物的濃度。以精密測量的傳感器作為基礎,熱電公司的一臺PM2.5測量儀,動輒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也只有國家級測量站,才真正用得起這種儀表。而直到最近,這種技術才被天津大學精儀學院畢業博士所創立的天津同陽公司,基本攻克。這是一種很幸運的進展了。

傳感器的卡脖子方式,與絕大部分其他工業產品都不一樣。它就像一個漫山遍野的地雷陣,分散而隱蔽。要逐項對這一類卡脖子短板進行突破,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要逐個突破,也基本不現實。

6

歷史上的動搖

傳感器與通信、計算機被稱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但本來處於戰略要衝的傳感器,在中國的產業位置,基本一直被邊緣化。

這在中國,有過歷史上的動搖。據國內信息化老前輩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一些專家參與了國家科委主持的「信息技術發展政策」課題的研究與起草相關政策。當時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 信息技術包括哪些技術?計算機、集成電路、通信技術和軟體四大技術得到專家們一致的同意。問題出在「傳感器技術」,大家意見不一致。

圖2  中國信息技術的構成

從理論上說,大家都同意,傳感器技術是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缺少傳感器,信息技術就不完整了,體系上無法自洽。但是,從行業營業額來看,當時的傳感器產業太小了,不要說與通信產業這樣的大產業比,就是和當時的軟體這樣的「小產業」比,也不在一個量級上。如果並列在文件中,非常難以落筆。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忍痛割愛」了。

可以說,信息技術剛剛起步,作為支點之一的傳感器,從一開始就被邊緣化。這種偏差,意味著中國的信息化,一直就是瘸腿的信息化。而進入數位化時代,工業網際網路成為國家戰略,這種瘸腿就更加明顯。然而,這種歷史上的動搖所形成的隱形偏差,歷經四十年,越發畸形,而且直到至今,也未能得到糾正。

現在,應該是回到原點,重塑根基的時候了。

7

小記

晶片卡脖子,舉國上下群情激憤,到處都是大投資。但中國的卡脖子,其實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是只出現在某一個節點上。要說卡脖子,中國製造幾乎就是長頸鹿的脖子,到處都是卡點。許多不同的卡脖子技術,底層有著更為隱蔽的交錯關係。傳感器的晶片,並不需要太高的納米製程,像當前最熱的傳感器的微機電系統MEMS,它需要的製程甚至可以用微米級完成。以舉國之力,狂熱的投資,都要去解決華為手機晶片,或者中芯國際的先進位程問題,既不科學,也不理性,更忽視了其他同樣重要的產業市場。

跟晶片卡脖子是卡在明處完全不同,傳感器在中國的產業地位,基本就是一個黑戶口,無人關注。這才是傳感器產業最令人擔心的地方。

中國數字經濟已經是龐然大物,目前佔GDP的比重約為35%,總量超過30萬億元。傳感器正是數字經濟的最基本的支點。然而在這座龐大宮殿的入口處,守門的哨兵,卻依然在昏睡中。

這是智能大門的缺失。傳感器就像無處不在的小傷口,隨時都可能作痛。傳感器之殤,中國不可承當。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磨鐵圖書為庫叔提供25本《塞雷三分鐘漫畫人類簡史》贈予熱心讀者。我爹是誰?我從哪來?我孫子會去哪兒?三分鐘解答人類終極三問!看漫畫輕鬆刷人類升級史。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

相關焦點

  • 中國傳感器之殤
    除了歌爾、瑞聲靠著蘋果手機強大的出貨量,體量達到百億級,在聲學傳感器領域已經佔住地盤。而其他領域,如手機、汽車、工控、可穿戴、物聯網等,基本上都是國外品牌的市場。在消費電子、安防之外的領域,產值超過1個億的企業並不多,只有鄭州漢威、寶雞麥克、南京高華等跑在前面,其他國內傳感器企業,基本都屬於土豆俱樂部。傳感器的第二怪:種類繁多,但這個市場很隱蔽。
  • 為啥恐怖分子要在巴基斯坦對中國人下手?
    中國人為啥成了恐怖分子的目標?我們如何才能保障海外(尤其是中高危地區)中國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12009年至2014年,巴軍方發動「礪劍行動」消滅了大量成建制恐怖組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於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性,襲擊走廊項目和中國人已經成為反政府組織獲取政治聲望的重要手段。2017年以來,包括瓜達爾港在內的多個重要走廊項目所在地區都出現過恐怖襲擊。6月,2名中國人在俾路支省首府奎達市被ISIS支持的巴基斯坦境內恐怖組織綁架並遭殺害。
  •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不包括臺獨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
  • 打造完善力傳感器產品矩陣,鑫精誠傳感器助力機器人國產化
    作為機器人感知外界「橋梁」的力傳感器同樣日趨火熱。據了解,藉助傳感器技術,工業機器人可以擁有「智能」,其中力傳感器利用力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及處理單元把一個或多個力學量(張力、拉力、壓力、重量、扭矩、內應力和應變等)轉化為電信號輸出(電壓、電流、總線等)。
  • 美海軍最高軍職叫作戰部長,為啥不叫司令?各軍種其實也不一樣
    但是,本文今天要討論的是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為啥不叫司令官眾所周知,作戰部長是美國海軍最高的軍職,儘管他要聽命於文官海軍部長,但是一名海軍軍官能幹到四星上將已經非常不容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不錯了。美國海岸警衛隊艦旗而且,美軍各軍種最高軍職的稱呼也不一樣,美國陸軍、美國空軍叫參謀長,美國海軍陸戰隊叫司令官,美國海岸警衛隊叫司令官。
  • 美國機場陷入恐慌大混亂,起因讓中國人非常不舒服
    她先圍著他轉了一圈,然後來到了旁邊另一個中國人面前。這個中國人姓Luo,20歲,來自上海,兩年前來到舊金山學經濟。員工問他:「你害怕嗎?緊張嗎?」Luo回答說是有點緊張,因為飛機延誤了。女員工告訴他,美國的飛機就是經常延誤的。因為這名女員工站的離他太近,於是他往後退了一點。.
  • OPPO R15將首發索尼IMX519傳感器
    繼全新AI人像模式、3-HDR等創新技術之後,OPPO官方微博今日發布最新消息,OPPO R15還將首發索尼IMX519傳感器。作為成像過程中最重要的元件,出色的圖像傳感器往往能帶來更高的靈敏度、更廣的動態範圍、更高的解析度、更低的功耗等。
  • 為啥我不推薦90系列
    其實沃爾沃是一個很佛的品牌,不管怎麼評價它,它的消費群體是總體是不變的,只要不出現沃爾沃車主學歷調查實際上沒有宣傳那麼高這種新聞,其他負面就對於沃爾沃來說就是沒負面。但是想解答沃爾沃車型選購這個問題源自於我個人生活遇到過很多次朋友購車的疑惑,二十多萬買一個豪華轎車,該怎麼買?
  • 三哥炒作拒載中國人赴印,示好誰?
    中國人去印度,就可以通過歐洲中轉。印度政府下達拒載中國人赴印的要求後,航空公司要求當局將規定以書面形式發放,以便航空公司有理由拒絕前往印度的中國人登機。事實二:為防控疫情,中國在11月初已經拒絕印度人入境(同時還拒絕俄羅斯、英國等疫情嚴重的國家)。
  • 別被中國媒體「騙」了:中國人在非洲原來混成這樣了...
    終於,一個小弟打破了沉寂,「老大,我們還殺不殺,搶不搶了?」「殺!殺!殺你個頭啊!沒看見那是漢字嗎!這裡是中國人的地盤!找死啊你!」老大壓著嗓子痛罵道,手裡的ak都差點掉了下來。別不信,在如今的非洲,中國人還真是誰都不敢惹的存在,連恐怖分子都不例外!近些年來,我們經常看到媒體說中國人在海外,尤其在非洲很受歡迎,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熱愛和平、心地善良,所以非洲人願意跟我們交朋友,做生意。
  • 印度人在美國網站發問:中國人是怎麼看印度的?網友給出了答案!
    在美國網站上,印度人糾結的向全球發問:中國人在軍事、經濟和文化這些方面是怎麼看待印度的?這引發了眾網友的圍觀和吐槽。國外網友給出了答案!在中國人的眼裡,印度有寶萊塢出品的優秀電影,盛產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CEO,IT行業比較發達,印度人英語水平普遍很高。至於在軍事方面,中國人認為自己比印度強大的多。美國人普遍認為印度是貧窮的,是一個中立國。
  • 外專家:說我高估中國人?愚蠢不自知
    針對這一勉強的理由,他們估計自己都不信,要知道殲-20是一款確確實實的多用途戰鬥機,因為該戰機在進行超聲速巡航的同時,也具備有執行失速後等非常規機動能力。  另外,無論是中遠程攔截,深度打擊等能力,還是保持空中優勢,殲-20都全部具備。  按照此次外國專家的話來說,俄羅斯的「側衛」系列是一直被外界認定的最優秀的戰鬥機之一,而殲-20實際的尺寸卻比「側衛」還要短,顯而易見誰更優秀。
  • 篳路藍縷——中國人不得不了解的北鬥往事
    被海灣戰爭炸醒的不止中國人,還有歐洲人,俄國人。歐洲也打算搞自己的導航系統,他們叫做伽利略系統。 因此歐洲和中國自然就走到了一起,歐洲出技術,中國出錢,聯手對抗美國的GPS。2003年的時候,中國為了表示誠意,大筆一揮,2.7個億(美元)就匯過去了,作為入群紅包(加盟費)。
  • 聊聊AEB的感知部分傳感器
    經過一天的討論,我們大概的問題確定在傳感器融合點上。
  • 印度「正名」運動:印度城市為什麼熱衷於改名字?
    日本人開始正名了,韓國人其實一點也不落後。壹北方邦1個市和1個鎮改名字:恢復伊斯蘭王朝之前的舊稱另外像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孟買」,在英文拼音上就從「Bombay」改成「Mumbai」也是「去殖民化」浪潮的結果。1534年,葡萄牙人攻佔孟買所在的小島後,取名「 巴西亞」,意思就是「優良港灣」,後來逐漸演化為「巴依姆」。
  • 俄羅斯人說,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叫他們「戰鬥民族」
    俄羅斯留學生:好像中國才叫我們「戰鬥民族」我來自莫斯科,第一次來中國是2006年,「戰鬥民族」的說法我前幾年就聽到了,身邊的中國朋友也會用它來稱呼我,但我不太理解為什麼叫我們「戰鬥民族」。當時好像是說我們不怕冷,還有我們飛機飛得特別厲害。
  • 衣索比亞內戰,千億中資危矣,中國為何還不出兵?
    聽到這裡,很多中國人心裡就要犯嘀咕了——這樣一個滿腦子西方意識形態的領導人,對中國恐怕不懷好意吧?中國在衣索比亞投資是不是又要損失了?然而,西方人看到的中緬因此相互厭棄的局面沒有出現,反而是翁山蘇姬方面一直對中國強調,希望體量緬方的難處,並不斷尋求其他領域合作和支持。
  • 中國在南海種島,他們為啥都膽戰心驚?
    考慮到現在世界都不安全,到處有流氓海盜什麼的,再配點必要的防衛設施,僅此而已。但是,讓人感到很沒意思的是,這種小事竟然引來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歐盟國家以及南海周邊國家的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BB,說中國這個,說中國那個,反正都是些歪理邪說,都是些自己可以殺人放火別人不能電燈照明的邏輯。你說我大中國在自己家的院子裡刨塊荒地,種點瓜果蔬菜咋了?惹著你們了?咋就那麼不對付呢?
  • 突破千億美元只是個開始,中方曝出一個未來5年的計劃
    突破千億美元只是個開始,中方曝出一個未來5年的計劃。中方未來的5年計劃在本月初,我國和東歐17個國家舉行了一場峰會,在這場峰會上,暢聊了許多問題,比如如何更好的控制疫情,該如何復甦經濟,以及全球的氣候問題等等,各國都各抒己見,為未來共謀發展。其實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近年的交往還是很密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