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首飛的A-12「牛車」偵察機 裝備的竟是F-105同款發動機

2021-02-19 巨浪的日常研究

1962年4月25日,在內華達州的試飛機場,美國A-12高空高速偵察機正在進行試飛前的準備,即將進行首飛。

正在進行飛行前準備的A-12。1962年4月25日,A-12在洛克希德公司的試飛員路易斯·沙克(Louis Schalk)的控制下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飛行。隨後的首次正式飛行於4月30日進行,隨後A-12於1962年5月4日進行首次超音速飛行,在40000英尺(12000米)高度達到了1.1馬赫的速度。

A-12偵察機由洛克希德公司「臭鼬」工廠研製,是美國空軍雙座YF-12截擊機,D-21無人機的M-21發射平臺和SR- 71「黑鳥」(Blackbird)偵察機的原型機。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首飛的A-12使用的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J58變循環發動機,而是用於F-105、F-106戰鬥機上的J75發動機。

直到1962年10月,A-12才首次使用了一臺J58發動機進行試飛,直到1963年,J58發動機才全面安裝在A-12偵察機上。

A-12的首批5架使用J75發動機的原型機,最高速度僅有2.0馬赫左右,無法飛到3.5馬赫的高速。

雖然2.0馬赫的速度不能說慢,但是與3.5馬赫的最高速度一比,這個時候的A-12原型機,「牛車」之名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牛年說「牛兵器」——盤點各國以「牛」命名的武器裝備
    牛,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之一。在中華文化裡,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徵。農曆辛丑年之初,請跟隨本文一起,盤點那些以「牛」命名的武器裝備。20世紀30年代,美國曾開展履帶式登陸車的研製工作,推出LVT系列兩棲運輸車,代號「水牛」。這種兩棲運輸車擁有龐大的車體,在海上可像船一樣航行,不但能運送海軍陸戰隊員,還能支援登陸作戰。
  • 牛年裡,盤點那些和「牛」有關的武器裝備
    說到牛這種動物,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就是憨厚老實、人畜無害,但在世界軍事史上,和「牛」有關的武器裝備還真不少。我們不妨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個「牛」武器。「北美野牛」——「米亞」-4戰略轟炸機首先登場的是頭「北美野牛」。當然,「北美野牛」只是北約給它起的代號。
  • 美國 F-105 '雷公' 轟炸機 簡史
    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J-75發動機被指定代替J-57發動機。9月,訂單被削減到3架飛機。10月又增加到6架。1955年2月,訂單再次被定為15架,並在1956財政年度預算中為原來的37架留出了餘地。但是在共和航空公司被允許繼續執行全部訂單之前,他們被告知F-105必須贏得與北美F-107的競爭性評估。YF-105A在1955年10月22日首次飛行,在競爭性評估中輕鬆獲勝。
  • 冷戰時期美利堅的鷹眼:A-12「牛車」和SR-71「黑鳥」—中情局空中情報偵查系統解密
    人們經常將兩者混淆,實際上中情局的A-12牛車和美國空軍的SR-71黑鳥是兩種不同的飛機。為了避開蘇聯的防空,美國中央情報局開發了高度機密的A -12牛車(上圖右)作為U-2偵察機的繼任者,旨在滿足國家對高速、高空偵察機的需求。項目於1965年11月12日開始運行。
  • JPZ-105與1390D數據分析
    KPZ所依仗的是一門豹1同款105,這門105的數據堪稱恐怖,單發350/300/400,穿深則是255/300/53(同豹1)dpm高達3463,處於豹1,M60使用105炮的中坦之間,再加上同款彈速和再次處於豹1與M60
  • F-105「雷公」——具有戰術核打擊能力的超音速戰鬥轟炸機
    F-105的總重超過20000千克,要求採用當時推力最大的雙轉子軸流式渦噴發動機。      換裝了推力較大的J75-P-3型發動機的F-105,被命名為F-105B。經過改進後,F-105B的最大飛行速度從Ma.1.5提高到了Ma.2,於1957年5月24日首飛, 1958年5月27日交付美第四戰術戰鬥機聯隊第335戰術戰鬥機中隊。這一型號共生產75架。      F-105飛機系列的主力是F-105D單座全天候戰鬥轟炸機。
  • 一款能飛3馬赫的「牛車」,後輩曾在中國栽跟頭
    其誕生後曾一度達到了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使美國人可以放心大膽的偷窺各種對手。當然,U-2的缺點也很明顯,其只是單純的飛的高,但速度一般,且並不隱身。▲U-2:偵察機界的常青樹隨著薩姆-2飛彈的誕生,U-2終於遇到它的死敵,開始在蘇聯和中國被頻繁的擊落。特別是「鮑爾斯事件」引發了極大的外交風波,丟光了美國人的臉面。
  • 【武器庫】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越南戰場上空的「棺材機」
    該機於1951年開始設計,1955年原型機進行首飛,最初生產型於1958年5月裝備部隊。F-105戰鬥轟炸機先後發展出F-105B、D、F、G型,至1965年停產,各型共生產833架。1984年,所有的F-105退出現役。   F-105戰鬥轟炸機的主要任務是執行戰術核轟炸,也可攜帶常規炸彈實施對地攻擊,並有一定的空戰能力。
  • 裝備SHOW 中國ST1型105毫米突擊炮
    中國ST1型8x8輪式105mm自行突擊炮是一種具有多種作戰功能、威力大、機動性強、性能先進。可裝備於摩託化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也可作為機械化步兵的火力支援武器。ST1型8×8輪式105毫米突擊炮中國ST1型105毫米突擊炮是以國產新一代8×8輪式裝甲車底盤和1門北約制式105毫米坦克炮組合而成。
  • U2偵察機傳奇(一)
    雖然首飛已經六十多年,但U-2仍然活躍於前線 。U-2偵察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研製,於1955年8月秘密完成首飛,1956年開始裝備美空軍,美國空軍和CIA用來偵察敵後方戰略目標,如今仍可作為戰術偵察機。幾十年來曾徵戰全球,偵察過蘇聯、古巴、朝鮮、中國、越南等國家,但是也有15架在其他國家的領空被擊落。 U-2生產線曾於20世紀80年代重新啟動。
  • 中國的05式兩棲突擊車性能到底如何?
    05式兩棲突擊車的水上速度可達40公裡/小時。    而且06式兩棲突擊車還不是單單一款,實際上是一個車族系列:在同樣底盤上,主要有兩種子型號,火力型,裝備一門105毫米坦克炮;裝甲運兵車型,裝一門30毫米機關炮。
  • 中國新型WJ-700高速武裝無人偵察機首飛成功
    綜合多家國內外防務網站消息,中國WJ-700型高空高速長航時武裝無人偵察機2021
  • 統治海天四十年:F/A-18「大黃蜂」首飛四十周年
    1975年11月,美國海軍與GE籤訂了F404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合同,1978年首次地面試車。該發動機有著非凡可靠性的同時,重點提高了可維護性。F404與機身只有10個連接點,無需特殊設備即可更換,一個四人小組可在20分鐘內拆除發動機。
  • 首飛日曆:12月21日,F-14戰鬥機、全球最大運輸機安-225首飛
    1970年12月21日,美國F-14戰鬥機原型機首飛。1988年12月21日,全球承載重量最大,機身長度最長的運輸機安-225首飛。及後加裝偵查莢艙等裝備後開始負責偵察、攻擊效果評估等任務。隨後因海軍沒有其他戰機能滿足作戰需要,在服役後期曾追加低空導航暨夜間紅外線標定筴艙,具備基本的精確對地攻擊能力。
  • 維基精選:【U-2偵察機】
    雖然首飛至今已經五十多年,但U-2仍然活躍於面對第三世界的前線,服役期比它的繼承者,1998年退役、速度達3馬赫的SR-71更長。U-2生產線曾於80年代重開。一份於2005年12月23日由美國國防部核准的機密預算文件中,要求U-2計劃最遲於2011年結束,並於2007年初將部份U-2除役。U-2很可能會由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製造的全球鷹無人飛行載具所取代。
  • 【周末長文】飛馳的輪式坦克:國產ZTL11輪式裝甲突擊車詳解
    除了AMX-10RC繼續使用低膛壓火炮外,其他裝甲車輛普遍裝備了105、120毫米高膛壓低後坐力火炮,採用6×6、8×8、10×10重型輪式裝甲底盤,具有較好的機動性和防護性。高膛壓低後坐力火炮革命此次閱兵中出現的ZTL11輪式裝甲突擊車是我國最新型輪式機動火炮系統,在ZBL09輪式步兵戰車的裝甲底盤基礎上進行了重新設計,安裝一座經過改進的ZTD05兩棲裝甲突擊車炮塔武器系統,包括一門105毫米高膛壓低後坐力線膛炮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 兼具戰鬥機和轟炸機特點的「共和之矛」,美軍F-105「雷公」戰機
    在原本的設計中,這款戰機採用了單座單發動機的布局,但是隨著局勢的不斷變化和實戰需求,設計人員在六十年代之後又設計了新型的雙座版來提高對敵方地面目標進行轟炸的精準度。從1955年10月首飛直到1984年2月正式宣布退役,F-105的累計產量超過了800架,在它的幫助下美軍成功扭轉了被動局面,阻止了蘇聯空中力量的進一步擴張。
  • 飛馳的輪式坦克:ZTL11輪式突擊車詳解,擊穿主戰坦克不是夢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 SR-71高空高速偵察機「光榮」退役分析
    SR-71「黑鳥」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是洛馬公司臭鼬工廠上世紀60年代研製產品,該機1963年開始研製,1964年首飛,1966年服役,1998年永久退役
  • 空戰又一利器:SU-30SM2戰鬥機將在年底前完成首飛.
    年底前SU-30SM2將用新的發動機首飛,照片/俄羅斯聯邦國防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