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硬抗巔峰期「零戰」,保衛澳大利亞的「噴火」們

2021-02-13 燃燒的島群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67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6954字,配圖37幅,閱讀需要18分鐘,2019年3月23日首發。

「燃燒的島群」是二戰史軍迷的俱樂部,擁有國內一流的二戰史專家、作者顧問團。想進群的朋友,請加微信minshengluhao,邀請入群。入群後務必先看群公告,違規者移出群聊。燃燒的島群歡迎您!

1942年,隨著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高潮,在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廝殺。在聯合艦隊成功偷襲珍珠港後,日本陸海軍揮軍南下席捲東南亞地區的美英法及荷蘭殖民地,兵鋒一度直抵澳大利亞大陸。關於這一階段日軍的戰略方向抉擇,詳見瘋狂的棋局:中途島戰役前的日本戰略進攻方向的討論與決策。

圖2. 保衛廣州時中國空軍使用的英制海上角鬥士雙翼戰鬥機在日軍大規模南下攻佔英國殖民地的過程中,與派駐在殖民地的「水牛」、「颶風」和「海上角鬥士」發生多次空戰,日本人的新銳零式戰鬥機取得了大量的勝利,讓英軍和澳軍對自己的飛機失去了信心。但是由於歐洲本土的戰場顯然擁有最高的優先級,所以「噴火」戰鬥機直到1942年3月才被允許送到海外戰場。

圖3. 1942年2月19日,聯合艦隊的艦載機空襲了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1942年2月19日,聯合艦隊機動部隊(南雲率領的航空母艦部隊)出動兩個波次242架飛機(第二波主要是陸基轟炸機),對澳大利亞大陸西北角重鎮達爾文地區的港口和機場進行了大規模空襲,壓制了澳軍的力量以便於日軍入侵帝汶島,而且日軍似乎還有入侵澳洲大陸的跡象,鑑於此,澳大利亞政府接連向宗主國英國提出增援要求,要求派遣「噴火」式戰鬥機前往澳大利亞作戰。

1942年6月,英國政府同意了澳大利亞的請求,派遣皇家空軍的三個裝備新銳「噴火」戰鬥機的中隊前往遙遠的大洋洲。這三個中隊是英國皇家空軍第54中隊、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第452、457中隊,編有48架「噴火」Mk VC型戰鬥機,大部分飛行員都經歷了過去三年在西歐和北非激烈空戰,具有豐富的戰鬥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了保衛英格蘭的大空戰,「噴火」已成為英國皇家空軍的明星戰鬥機,不斷推出改型並擴大產能。而且不同於二戰英軍地面裝備的面癱造型,「噴火」優雅流暢的機體造型可謂是英軍裝備中的顏值擔當,很快也成為大英國協國家爭取的明星武器。

圖6. 倫敦上空的鷹,保衛英格蘭的明星戰鬥機「噴火」首批支援給澳大利亞的Mk5C型「噴火」是產量最大的一型噴火,發動機為1230馬力,可搭載8挺12.7mm機槍或者2門20mm機炮加4挺機槍。5C型的機翼設計最有特點,兩種武器搭配都可以,根據戰場情況可自行靈活調整。

圖7. 在歐洲戰場的「噴火」和老對手德軍Bf-1096月,這支小小的澳大利亞空軍的全部裝備和人員搭乘「裡格斯頓(Nigerstown)」和「斯特林堡(Stirling Castle)」兩艘貨輪從利物浦出發前往墨爾本。7月2日抵達非洲西部獅子山港口停靠時,當地英國駐軍因北非戰局緊張,下令扣留了「裡格斯頓」號貨輪上的42架戰鬥機(李雲龍式的軍事幹部也並非中國獨有)。萬般無奈之下,「斯特林堡」號只能帶著剩下的6架飛機和三個中隊的飛行員和地勤前往澳大利亞,並於8月13日順利抵達。

圖8. 1942年10月補充到澳大利亞的噴火Mk VC型戰鬥機澳軍只能先用這6架「噴火」開展訓練,並向英國政府強烈投訴,英國人這次反應很快,很快就於8月4日安排「希望嶺(Hoperidge)」號貨輪搭載另外43架「噴火」從利物浦出發,於10月下旬順利抵達墨爾本(這次不知道有沒有避開獅子山港的英國李雲龍)。

圖9. 1942年時的克萊夫·考德威爾中校,澳軍第1戰鬥機大隊長在這三個中隊的基礎上,澳軍成立了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第1戰鬥機大隊(1st Fighter Wing, RAAF),由著名的「沙漠王牌」克萊夫·考德威爾(Clive Caldwell)中校擔任大隊長,並立即投入了高強度訓練。值得一提的是,身為澳大利亞人的考德威爾從1941年起就分配到英國皇家空軍北非戰場,在1942年5月13日他離開北非戰場前已經取得了20.5架戰果,包括17架德國飛機和3.5架義大利飛機。

在隨後一年多的戰鬥中,總計有多達300架熱帶型的「噴火」VC被交付給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以補充戰鬥損失。

在投入真正的空戰前這段時間的訓練暴露了一些適應性的問題,由於「噴火」以前從未在亞熱帶作戰過,處於低緯度地區的澳大利亞地面高溫高溼,而高空的空氣卻又比歐洲及北非稀薄而更寒冷,造成「噴火」Ⅴ型的引擎和恆速調節器(Constant Speed Unit)的故障率遠比其他地區大,溫差有時還會導致機炮無法發射!由於「噴火」Mk Ⅴ型的螺旋槳恆速單元大多是德哈維蘭或羅特爾(ROTOL)液壓式的,可能是南太平洋高空的寒冷凍結了液壓油。而採用風冷發動機的美日戰鬥機最多只會遭遇發動機出力的變化。(關於兩種發動機的對比,詳見另一篇青雲惡魔之心——那些二戰時的日本航空發動機簡史)

圖12. 液冷式發動機相對亞太戰場流行的氣冷式發動機更為嬌貴另一個問題是應當採用哪種戰術的問題,由於第1大隊的飛行員多數都有與德國人義大利人的實戰經驗,他們對其他盟軍戰鬥機飛行員提供的日本飛機的戰術及對策並不感興趣,而堅持把對付德國人的一套照搬到這裡。由於噴火的水平性能強於德國戰鬥機,所以自信的澳大利亞飛行員仍然準備和日本人在低空練練纏鬥,很快他們就在實戰中吃到了苦頭!

圖13. 澳軍地勤人員正在推動一架噴火,注意炎熱天氣下都光著膀子經過三個月的訓練,第1戰鬥機大隊於1943年2月1日正式進入澳北重鎮達爾文附近的作戰區域,很快他們就迎來了抵達澳大利亞後的第一次戰鬥。他們的對手是駐紮在阿爾弗拉海對面的帝汶島上的日本海軍第753航空隊和第202航空隊。

到1943年初時,日本早已放棄入侵澳大利亞的企圖,也沒有能力出動航空母艦部隊再對澳大利亞大陸實施大規模的打擊(機動部隊主力已經在中途島玉碎了,詳見瞎忙八十年毀滅五分鐘,這次大損失讓鬼子集體哭死在廁所),但日本海航仍不時出動對達爾文港附近地區進行有針對性的偵察和攻擊,主要負責執行這項任務就是第753航空隊和第202航空隊。

第753航空隊的前身是高雄海軍航空隊(組建於臺灣島南部的高雄,今天的高雄機場就是當年高雄航空隊的駐地),是一支主要裝備一式陸上攻擊機的轟炸機部隊,二戰初期日本海軍的航空隊還混合編組不同飛機,1942年11月海軍頒發了航空隊改名的命令,7字頭的航空隊是轟炸機,2字頭為戰鬥機,高雄海軍航空隊因此改名為第753航空隊(下簡稱753空)。

另外一支第202航空隊(下簡稱202空)的來頭也是不簡單,其前身是從高雄航空隊抽調3架九六陸攻組建而成的特設第3航空隊(下簡稱3空),參加過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主要負責遠程偵察。1941年9月,第3航空隊在鹿屋重組為裝備零戰的戰鬥機部隊,編制60架戰鬥機和8架偵察機。

值得一提的是,3空也是首批換裝零戰的航空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整個日本海軍只有400多架零戰,除了大部分主力航母的艦載戰鬥機已升級到零戰,就只有包括3空和臺南空在內的少數陸基航空隊「有幸」換裝。太平洋戰爭爆發後,3空和臺南空一起從臺灣出發,長途奔襲菲律賓馬尼拉北方的克拉克美軍機場(如此長距離的護航出擊當時並無先例,因此美軍機場未認真準備應對),一舉摧毀了菲律賓美軍的幾乎所有航空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長途護航空襲行動正是由3空提出的,連當天早上對機場的偵察也是由3空的偵察機負責實施。

隨後第3航空隊馬不停蹄地參加了南方作戰,並進駐紐幾內亞,主要負責對澳大利亞北部的航空壓製作戰。1942年11月,3空更改番號為第202航空隊,移防帝汶島上的機場,此時這支部隊裡擁有一大批經歷了戰火考驗的老鳥飛行員。

為了加強空襲的效果,日軍頻繁出動高空遠程偵察機百式司偵(Ki-46)對澳大利亞地面目標進行提前偵察,在「噴火」抵達前,盟軍對這種高速偵察機原本是束手無策的,但噴火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2月6日,一架隸屬於日軍第76獨立偵察機中隊的百式司偵遭到第54中隊的兩架「噴火」的攔截,鮑伯·福斯特(Bob Foster)上尉成功追上了日機並將其擊落,這是「噴火」在澳大利亞的第一個戰果。

3月2日,753空出動9架一式陸攻在202空的21架零戰二一型的護航下來襲,澳軍第54和第457中隊各起飛12架「噴火」迎擊,其中包括大隊長克萊夫·考德威爾中校和他的僚機。因為引導不力,雙方只有小部分接觸。

圖21. 1943年3月2日,兩架正從達爾文機場起飛攔截日機的「噴火」戰鬥結束後,「噴火」飛行員們宣稱擊落了兩架零戰和一架九七艦攻,擊傷另一架九七艦攻,日本人則宣稱擊落了兩架P-39「雷電」和一架F2A「水牛」,事實上在這次空戰中雙方都沒有任何損失!以前日本飛行員曾多次宣稱擊落「噴火」,這次和真正的「噴火」交手後,他們卻把「噴火」當成了別的飛機!

3月7日,4架第457中隊的「噴火」在巴瑟斯特(Bathurst)島上空又發現並擊落了一架百式司偵。3月15日,9架一式和26架零戰再度來襲,27架「噴火」起飛迎擊,圍繞著轟炸機編隊「噴火」和零戰進行了激烈的格鬥,澳軍宣稱擊落日機9架,擊傷6架,自己有4架「噴火」被擊落,兩名飛行員陣亡(這也是「噴火」在澳大利亞的第一批戰損)。然而對於日軍來說,這次空襲相當成功,日機投下的炸彈對達爾文港口的儲油罐造成了損害,同時日軍宣稱擊落了11架「噴火」,代價僅僅是1架零戰被擊落,雖有8架「一式」在戰鬥中受創,但全部都安全返回。綜合兩邊的戰報,實際的擊落比是1:4。

5月2日,19架一式陸攻和26架零戰來襲,33架「噴火」起飛攔截(其中5架由於機械故障很快返回),「噴火」作戰相當英勇,日機投彈飛離時仍緊追不捨,一直追到了海上(這也導致了後面短腿「噴火」的悲劇),澳軍宣稱擊落日機7架,擊傷7架。

但這一天實際上成了「噴火」在澳大利亞最黑暗的一天,共有4架「噴火」被零戰擊落,剩下的「噴火」在返航途中有4架因發動機或螺旋槳低速機械裝置故障而失事,另外5架燃料耗盡(4架迫降海灘上,另1架在海上跳傘),當天總共損失了13架「噴火」(非正常返回機場),日方有7架零戰和7架陸攻被擊傷,但是全部返回了己方機場!雙方實際的交換比變成了0:4!

圖25. 5月10因日軍空襲而燃燒沉沒的米林金比附近海灣的澳軍艦Maroubra號5月10日,9架零戰掃射米林金比(Millingimbi)澳軍機場,第457中隊起飛了5架「噴火」,在隨後的空戰中「噴火」飛行員宣稱擊落2架零戰,代價是1架「噴火」被擊落,但飛行員安全跳傘。日方戰報顯示第202航空隊1架零戰被擊落,飛行員陣亡,另一架零戰在返航後迫降時墜毀在機場上,飛行員生還。此戰交換比2:1。

5月28日,9架一式陸攻和7架零式再次攻擊米林金比機場,6架「噴火」起飛迎戰,他們宣稱擊落了3架一式陸攻,日方戰報顯示2架一式被當場擊落,第3架迫降時墜毀在己方機場,這是「噴火」在澳大利亞第一次擊落日轟炸機!護航的零戰宣稱擊落了4架「噴火」,實際上澳軍損失了兩架。此戰零戰與噴火的交換比0:2,仍然是零戰佔優。6月17日,一架百式司偵前來偵察,守軍起飛了42架「噴火」攔截!遺憾的是這次攔截沒有成功,那架日機成功地逃脫了!

圖27. 1943年6月28日,日軍空襲達爾文中被拍攝到的一式陸攻6月20日,日軍陸航出動第61航空隊的18架百式重爆「怒龍」(Ki-49)和第76航空隊的9架九九式雙輕爆(Ki-48),為他們護航的是第59航空隊的22架一式戰「隼」(Ki-43),第1戰鬥機大隊起飛了46架「噴火」攔截,他們宣稱擊落了9架轟炸機和5架戰鬥機,擊傷8架轟炸機和2架戰鬥機,3架「噴火」被擊落,兩名飛行員陣亡。日軍實際損失一架「怒龍」和一架「隼」,另外一架「怒龍」和2架「隼」在戰區迫降,日軍宣稱擊落了九架「噴火」。此戰「隼」對陣「噴火」的實際交換比是3:3。

圖28. 戰鬥在馬爾他的噴火,注意左下角的義大利戰鬥機6月28日,又輪到日本海航第753和第202航空隊來襲,共有9架一式陸攻和27架零戰,42架「噴火」迎戰,以損失兩架「噴火」的代價宣稱擊落4架「零式」,實際上「零式」在這次空戰中沒有損失,只有一架一式陸攻因遭重創迫降在己方機場,另有1架陸攻和3架零戰受傷,2架噴火被打到迫降。此戰交換比0:2。

圖29. 太平洋海島上空的噴火,注意島上的幾架日軍水上飛機6月30日,日海航對位於芬頓(Fenton)機場的美陸航第380轟炸機大隊的重型轟炸機進行了「大規模」打擊,共出動23架一式陸攻和27架零戰,第1戰鬥機大隊出動了38架「噴火」進行攔截,日機仍投彈摧毀了3架B-24「解放者」,擊傷了另外七架。守軍宣稱擊落七架日機,擊傷11架,但實際上日軍只損失了一架一式陸攻,這架轟炸機掙扎著飛到己方機場附近才在迫降時墜毀。護航的零戰再次使「噴火」付出了重大代價:共有5架「噴火」被擊落,另有兩架因機械故障墜毀,日本人上報的戰果也相當誇大地宣稱擊落了16架「噴火」!此戰實際交換比是0:7。

圖30. 藝術畫:擊落零戰的「噴火」,可惜這種情況實際上很少7月6日,21架一式陸攻和25架零戰來襲,36架「噴火」起飛迎擊,他們宣稱擊落日機9架,擊傷4架,自己有6架「噴火」被擊落,另有兩架因引擎故障墜毀。日機的實際損失是兩架一式陸攻被當場擊落,另兩架重創後在返航後迫降時墜毀,此外兩架零戰受創。此戰零戰和噴火交換比又是0:6。這次襲擊是日軍對達爾文港最後一次的白天空襲,雖然「噴火」未能重創來犯的日機,但面對越來越多的「噴火」的攔截以及更重要的其他戰場的需求,日軍被迫降低攻擊的強度,並將其限制在晚上。

8月17日上午,三架百式司偵遭到第452和第457中隊的「噴火」的伏擊,全部被擊落。下午第202航空隊的一架百式司偵被克萊夫·考德威爾中校擊落,成為後者第27個戰果。9月13日,日第70獨立中隊的三架百式司偵和202空的36架零戰來襲,第1大隊起飛了48架「噴火」,但還沒等到他們接近那三架百式司偵,早已在高空等候的零戰呼嘯著向他們猛撲下來,三架「噴火」被偷襲起火墜落,隨後是一場混戰,「噴火」宣稱擊落了五架零戰,實際上只有一架被擊落,202空宣稱總共擊落13架「噴火」。此戰實際交換比是1:3。

圖32. 日本陸航的九九式雙輕爆,為雙發中型轟炸機9月26日,日本海航和陸航罕見地聯合行動,由第202航空隊的21架零戰保護陸航第75航空隊的21架九九雙輕爆來襲,這次攻擊只造成輕微的損害,「噴火」未能發現敵機因而沒有發生戰鬥,但在返航途中,兩架「噴火」因機械故障墜毀,兩名飛行員喪生!

11月11日晚,8架第753航空隊的一式陸攻前來夜襲,傑克·史密森(Jack Smithson)攻擊了日機並宣稱擊落了其中兩架,實際上他很可能是兩次攻擊了同一架日機,日方戰報只有一架陸攻被擊落,但這架飛機是第753航空隊的副隊長中山(Horii)中佐的座機,他的陣亡嚴重打擊了第753航空隊的士氣。

此戰後,由於在太平洋戰場的戰局日益對日本不利,尤其是在紐幾內亞和瓜島與美軍航空隊的拉鋸戰中損失了大量有經驗的飛行員後,日本不得不將這兩個經驗豐富的航空隊抽調到拉包爾基地補充消耗,此後便結束了這場持續9個月的「噴火」和零戰的較量。從交換比來說,零戰在空戰僅被擊落4架,噴火被擊落29架,交換比是4:29,即使是面對性能略遜一籌的一式戰「隼」,噴火也僅僅取得了3:3的平手戰績。而且在戰鬥中還存在大量的機械損失和燃油不足導致的迫降。

圖35. 1944年在莫羅泰前線機場的考德威爾中校,注意其戰果標記包括17德3.5意7日第1戰鬥機大隊指揮員考德威爾中校隨後做了一段時間的教官,1944年4月14日重回一線出任第80戰鬥機聯隊的隊長,麾下包括第79、452和457三個中隊,並裝備了更新型的噴火。但是由於噴火的短腿和澳大利亞北部戰線的沉寂,噴火沒有獲得更多的空戰機會,而是被大量用於對地攻擊。

1945年4月,進駐紐幾內亞島莫羅泰的第80聯隊發生了澳大利亞飛行員拒絕執行任務的「兵變」,考德威爾作為聯隊最高指揮官受到牽連,1946年1月被軍事法庭審判降職為上尉,並於2月6日被勒令提前離開軍隊。

1994年8月5日,考德威爾逝世於雪梨,他在二戰期間取得了28.5架戰績,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的頭號王牌飛行員,是少數有擊落過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個軸心國家飛機的盟軍飛行員,是一位真正的國家英雄。雖然因為戰術應對上的缺陷,1943年噴火對零戰的交換比並不理想,但這並不影響這場發生在澳洲西北角的小規模的空中戰爭讓澳洲人永遠紀念!在達爾文市至今仍有紀念澳北抗戰的紀念館,有機會前往的朋友請不要錯過!自古戰爭本就有輸有贏,我們既要紀念勝仗,也不該忘記逆境之戰!「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7年轉戰公眾號和自媒體平臺。本站力求依據翔實準確,點評角度獨到,不吹不黑不噴,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島7篇、巨獸之亡12篇、制勝神器3篇等,歡迎新老朋友們持續關注。

讚賞是一種極少人才具備的美德

相關焦點

  • 零戰第二部:鬼舞忍者與重甲騎士之鬥!
    關於零戰的誕生和初代戰鬥情況,詳見敲小黑板了,以零式戰鬥機來說明日造武器的特點(上)。本篇所涉及的時期,正是零戰巔峰期的高光階段,本文已儘可能引用接近事實的戰例和數據予以分析評判,敬請讀者辯證客觀看待。
  • 零戰的末日:吊打日本飛機的正確方式
    關於零戰的誕生和初代戰鬥情況,詳見敲小黑板了,以零式戰鬥機來說明日造武器的特點(上),關於零戰的巔峰期的戰鬥,詳見敲小黑板了,以零式戰鬥機來舉例說明日造武器的特點(中)。本篇是本系列的最終篇,同樣是儘可能引用接近事實的戰例和數據予以分析評判,敬請辯證客觀看待。
  • 零戰單挑75架「野馬」竟能全身而退,如此神操作是何人所為?
    1930年5月作為海軍第17期操縱練習生接受飛行訓練,他的教官就是後來參與策劃珍珠港奇襲的源田實大尉。1932年3月,赤松完成訓練,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先後在大村航空隊、航母「赤城」、「龍驤」和「加賀」號服役,1934年調入日本海航的種子部隊橫須賀航空隊。
  • 海賊王人物實力的巔峰期,路飛又開掛了
    海賊王裡人物的巔峰期是什麼年齡?
  • 關公戰秦瓊——「噴火」大戰英國電氣「閃電」
    年代初駕駛「閃電」保衛英國的飛行員需要擊落每一架來襲敵機,因為只要一架漏網,它發射的核武器就能毀滅倫敦。  印尼軍隊佔據了先發制人的優勢,但其武器裝備遠不及該地區的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聯軍。印尼空軍的主要戰鬥機是二戰時期的北美P-51D「野馬」,而皇家空軍即將向馬來西亞部署先進的「閃電」超音速戰鬥機,那麼問題來了,「閃電」能有效擊落印尼的活塞戰鬥機嗎?
  • 戰史 | 零戰的秘密就此破解!講講古賀零戰和中國零戰
    因為二戰開始時日本的航空工業水平並不能夠對歐美領先,那麼零戰為什麼會這麼強呢?在黎明前的最黑暗時刻,勝利女神卻一連給美國人送來了兩份大禮,揭開了「無敵零戰」的面紗,這就是著名的古賀零戰和中國零戰。相比名聲顯赫的古賀零戰,中國零戰(或者叫飛虎零戰)知名度要小得多。但它確確實實是美國人在二戰中獲得的第一架零戰——甚至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令人遺憾的是,作為第一架被盟軍完整繳獲的零戰卻由於運輸不便和設備落後,在經歷了幾乎一年的修復後才進行了試飛,這也是中國零戰名氣小的原因。
  • 細品珍珠港11:真人真事,飛龍號零戰飛行員在尼豪島的奇遇記
    飛龍號航空隊的零戰飛行員:西開地重德一飛曹第二攻擊波的167架飛機中有35架零戰參與護航,如果美陸航第14戰鬥機聯隊都能飛上天,這點護航力量還未必是對手,但是大部分美機都已經在地面上燒著了。本文主角正是這35架零戰之一,來自二航戰「飛龍」號的零戰飛行員,年僅22歲的西開地重德。
  • 解放軍噴火兵零距離噴火,直接把槍插進越軍暗堡燒
    在雲南省金平縣方向執行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任務的昆明軍區第11軍第31師第93團4連,奉命利用夜暗秘密接敵,  首先佔領無名高地。爾後配合6連拿下1108高地。31師防化連噴火排14班的一個組奉命配屬4連戰鬥。1979年2月17日3時,噴火組在步兵戰鬥隊形編成內,經過3個小時的行軍到達越軍前沿陣地。
  • 澳大利亞軍事力量淺析(三)皇家空軍出道即巔峰 現在卻不夠看
    2015年,為了展示新購買的裝備,澳大利亞出動6架F/A—18F、1架E—7A、1架KC—130A、1架C—17組成的特混編隊參加了對ISIS的「秋葵」行動,展現了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強大的遠程打擊能力及配合盟軍作戰的實力。
  • 愛噴火的「炸彈卡車」,和中國強6神似的F111戰鬥轟炸機
    ,F-111體積龐大,但是航程遠、載彈量大、能全天候攻擊,安裝有地形跟蹤雷達,能夠超低空突破,適合於澳大利亞的使用需求。澳大利亞空軍曾於上世紀70年代,購買了24架之種飛機,該機的大航程和地形跟蹤能力非常受澳方飛行員們清睞。
  • 零戰的獠牙:厄利孔機關炮的日本仿造品之謎
    零戰的螺旋槳可變角度,以便用慢速度換取長時間續航力1938年1月17日,海軍內部還召開了官民研究會,時任第2聯合航空隊的航空參謀源田實(海兵52期、飛行學員19期)根據九六和九五艦戰的實戰經驗,說明了格鬥性能和續航距離的必要性。
  • 【講堂508期】二戰歐洲戰場著名的噴火戰鬥機,綽號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
    ,當時的英國軍方對這個設計產生了高度興趣,並立即撥款進行原型機的建造,這款戰機就是後來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噴火戰鬥機。▲講堂508期視頻視頻若無法觀看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綽號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噴火戰鬥機在二戰中的飛行性能屬於當時歐洲先進的水平,在歐洲戰場為英國維持制空權以及扭轉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當年跟德國的BF109戰鬥機並稱為歐洲戰區最重要的兩大機種
  • 噴火式戰鬥機駕到!
    在二戰中,我們噴火式戰鬥機兄弟們並肩作戰,一致對外,狠狠打擊了希特勒的囂張氣焰。我的締造者是英國著名設計師米歇爾。為了對付德國法西斯的空軍戰鬥機,英國需要一種時速達到480公裡以上的戰鬥機,但是當時英國皇家空軍最快的截擊機時速只有350公裡。他就是根據這一戰鬥要求,在S系列競速飛機的基礎上,設計了我們眾多兄弟中的第一個大哥——「噴火」MKI。
  • 蘇聯裝備的第1種實戰化噴火坦克OT-130: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98期
    今天的主角是OT-130噴火坦克。噴火坦克是一種特種武器,主要用於攻堅,對付一些炮火難以擊毀的複雜工事。然而,蘇軍對T-26噴火坦克並不滿意。它雖然可以噴射70次,每次噴射距離只有35米。這個距離太近,很容易受到反坦克槍,甚至反坦克手雷的攻擊,導致坦克被炸毀。在T-26噴火坦克基礎上進行改造,推出了OT-130噴火坦克。
  • 零戰21型和野貓F4-F4模型製作手記
    這兩架飛機模型嚴格說是屬於趕工作品,具體來說,決定開工這兩個模型的時間是8月24日,當時我在北京和機械工業出版社的孟兄商議9月8日讀者見面會的事情,我要講的話題是二戰期間瓜島上空零戰和野貓的對決(講座內容復盤見《2018年9月8日「火槍手閱讀計劃」簡要概述及「零戰VS野貓「 環節復盤》)——當時孟兄說,如果有實物模型輔助講座就好了——作為一名被動的模型堆積黨,家裡的48比例零戰還是堆了不少的
  • 【講堂199期】邱吉爾坦克的春天,換身會噴火的鱷魚坦克,直接讓碉堡裡的敵人灰飛煙滅
    文|老白199 邱吉爾的春天,換身會噴火的鱷魚坦克在二戰末期希特勒已經派出最出色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