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師417團老山英烈之二——防禦戰鬥

2021-02-18 十縱47軍子弟後代
 

       417團的官兵就是通過被敵人炸成廢墟的船頭邊境口岸,義無反顧的走進了血與火,走進了生與死,走進了炮火硝煙。

  139師417團,前身是1938年組建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團。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中國人民的獨立、解放屢建功勳。敢打硬仗、敢打惡仗、打死不退、得理不讓人是這個部隊最顯著的特徵。

       解放戰爭中著名的黑山阻擊戰,該團堅守101高地,擔負阻止全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裡廖耀湘兵團的艱巨任務,與敵人血戰三晝夜,陣地被敵人炮火削低二米,兩度易手,兩千多人的部隊打的只剩下不到兩百人,硬是沒有讓敵人跨過黑山半步,為遼瀋戰役取得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裸體搶修貓耳洞的417團戰士

  裸體運送彈藥的417團軍工

「如果把八裡河東山比喻為天堂,那麼老山就是人間,那拉口就是地獄」。這是當年有關老山戰區的一個俗語。1985年10月,417團接受了赴老山戰區,擔負主要防禦方向——那拉地區的防禦作戰任務。這裡由老山和八裡河東山相夾形成的河谷地帶,扼守著中越兩國邊境的水陸交通咽喉。進攻,可為依託;防守,可為警戒陣地,追敵展開,滯敵行動,地 理位置十分重要。自1984年我軍收復老山以來,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在這不到兩平方公裡的地域內,有大小山頭50多個,怪石林立,樹木稀少,地形險峻複雜,三面受敵,大小青山居高臨下的火力控制,防守難度特別大。加之該戰區敵我陣地犬牙交錯,相距最近的哨位只有六米,貓耳洞低矮潮溼,條件十分艱苦,有「火葬場」、「絞肉機」、「人間地獄」之稱。

就在這樣距離敵人最近、條件最艱苦,戰鬥最激烈,危險最大的戰場,417團110天的雨季作戰和108天的旱季作戰,全團官兵發揚「戰士責任、軍人榮譽、國家安危高於一切」、「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懼」、「任務重於生命」的犧牲奉獻精神,裸體作戰,不僅牢牢守住了陣地,沒有丟一個哨位,沒有丟一個人,沒有丟一支槍,而且通過陣前出擊、秘密設伏、滲透偵查、伏擊打洞等戰術手段,逐步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實現了由被動防禦為主動防禦的轉變,創造了老山戰場「十個第一」(我以後的文章中詳細介紹)。同時,該團組織的1·7拔點戰鬥震驚了世界,一個連的拔點戰鬥,將越軍總參謀長「請到了作戰室」

  

  搶救傷員的417團戰友

  搶運傷員的417團軍工

老山戰鬥,417團共斃敵1905名,其中敵團戰一名、團副參謀長一名、副營長一名;傷敵1675名;摧毀敵工事387個;屯兵洞261個;火炮179門;槍枝234支;繳獲武器彈藥一批。湧現出了一大批英雄集體和個人。

417團在取得重大戰果的同時,也付出了蘭州軍區最大的傷亡。先後有61位戰友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拔點21人,防禦40人。其中排長三人),佔蘭州軍區犧牲人員的三分之一。

勝利來之不易!勝利屬於祖國和人民!勝利屬於犧牲的戰友!讓我們永遠緬懷犧牲的英烈!這也是我整理這些英烈事跡的最真實心願!

劉學榮烈士(二等功)

劉學榮生前系步兵139師四一七團一營二連班長,陝西省延安市遠,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4年2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追認為中共黨員。在執行任務時,本班戰士不幸滑入江中,他奮不顧身躍入江中搶救,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二十一時許,劉學榮帶領全班在南溫河為營區施工準備材料返回途中,因滂沱大雨使道路泥濘溼滑,戰士唐舟林一腳踩垮,落入洶湧的盤龍江中,眼看著就要被洪水吹走。劉學榮對班裡另外幾位戰友大喊道:注意安全!隨即縱身調入迅猛渾濁的浪潮中去搶救小唐。他好不容易抓住小唐時,一股浪濤湧來,小唐一下被卷出20餘米,他奮力靠近,再次用右手死死抓住小唐,拼命向岸邊靠攏,一股巨浪襲來將它狠狠的拋向一塊巨大的暗石上,小唐再次失手捲入江中心。劉雪榮不顧個人安危和石頭撞傷的疼痛,第三次勇猛的向戰友遊去,將戰友抱住向岸邊靠近時,終因體力不支,加之石頭撞擊過重,被洪水吞沒了,英勇的獻出了二十二歲年輕的生命。

  入伍以來,劉學榮八次受到嘉獎,兩次被評為標兵班長。師黨委根據他的表現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唐舟林烈士(三等功)

唐舟林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二連戰士,甘肅省臨譚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7年12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5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營區建設施工備料中,不幸滑入江中,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唐舟林一入伍,就懷著一顆報國赤誠之心,隨部隊執行對越防禦作戰任務。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他和全班在班長的帶領下,為營區施工上山準備材料。下午18時許,天下著濛濛細雨,他們每人扛著80多斤的木料走在泥濘的羊腸小道上,由於道路泥濘,加上肩上扛著重物,他一腳打滑,不幸落入洶湧奔騰的盤龍江中,由於水勢太猛,本身又不會水性,班長劉學榮奮不顧身跳入江中救也沒救上來,最後和班長被洪水淹沒,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團黨委根據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現,追認他為中共黨員,並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王明安烈士(三等功)

王明安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三連排長,江蘇省漣水縣人,漢族,大專文化程度,1960年1月生,1980年1月入伍,1986年2月入黨。在打撈落水戰友途中,不幸汽車翻入江中,英勇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郭文輝烈士(三等功)

郭文輝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三連班長,甘肅省臨夏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3年11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9月入黨,在去打撈落水戰友途中,不幸汽車翻入江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朱生祥烈士,三等功

朱生祥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三連副班長,陝西省扶風縣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4年12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五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打撈落水戰友途中,不幸汽車翻入江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馬勝武烈士(三等功)

馬勝武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三連戰士,甘肅省瑪曲縣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6年8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5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打撈落水戰友途中,不幸汽車翻入江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刁建明烈士(三等功)

刁建明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三連戰士,江蘇省宜興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4年12月生日,1984年1月入伍,1985年9月入黨。在打撈落水戰友途中,不幸汽車翻入江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劉運烈士(三等功)

劉運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三連戰士,四川省古藺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3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五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打撈落水戰友途中,不幸汽車翻入江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張緒龍烈士(三等功)

張緒龍生前系步兵139師17團一營三連戰士,陝西省白河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9月生,1985年11月15,1986年五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打撈尋找戰友途中,不幸汽車翻入江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上述7位戰友,獲悉二連兩位戰友被盤龍江水捲走後,心情十分沉重和焦急。根據營黨委的命令,他們和連隊30多名戰友分乘兩輛卡車,跟隨營首長暴雨乘車前去尋找和打撈戰友。他們乘坐在第一輛車上,由於戰區連續數十天的暴雨,不僅道路泥濘溼滑,而且地基鬆軟。5時40分許,正在行駛的汽車,由於道路突然塌陷,他們所乘的第一輛車不慎翻車,落入波濤洶湧盤龍江水中,四輪朝天的汽車將一車戰友覆蓋在江水中。第二輛車的戰友們迅速下車搶救戰友,終因江水過猛,加之汽車四輪朝天,將它們覆蓋在江水中,只搶救出了部分戰友,他們7位戰友被無情的盤龍江水吞沒了,永遠的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團黨委,為她們每個人榮記了三等功。

李含俊烈士(三等功)

李含俊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二連戰士,甘肅省定西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7年4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12月追認為共產黨員。在陣地背水時,被敵炮彈擊傷,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李含俊入伍不久就隨部隊到老山前線,上陣地前,他接連向連隊黨支部遞交了請戰書決心書,要求到最危險最艱苦的前沿陣地,執行防禦戰鬥任務。上陣地後,他堅守在211陣地。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他主動搶著去背水,就在他背水返回途中,猛然發現前方十幾米處有一個黑影在向自己蠕動,他立即意識到情況危急,可能是越軍特工在潛伏,他迅速掏出腰間手榴彈投向敵人,也就在這時,敵人的手雷落在他身邊爆炸了,  李含俊因傷勢過重,英勇的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索南羊中烈士(二等功)

索南羊中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三連班長,青海省西寧市人,藏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12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12月入黨。在抗敵炮擊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1987年1月7日,凌晨六時三十五分,隆隆的炮聲劃破了黎明的寂靜,此時我145陣地五、六號哨位,同時發現越軍三個班的兵力,像我145、左六陣地摸來。五號哨位觀察員立即向哨長 索南羊中報告:王八從上來啦! 索南羊中立要將這一情況報告給排長,可是有線電話被敵炮火炸斷,聯繫中斷。越軍為掩護其偷襲成功,炮火更加猛烈的向145陣地狂轟濫炸,情況十分危急。哨長,敵人距我越來越近,怎麼辦?觀察員在焦急的報告。起爆定向地雷,投彈攔住! 索南羊中一邊命令一邊拿起衝鋒鎗迅速衝出洞外,把另一名戰友推進動力,自己沉著應戰,對準敵人打射出來一梭子復仇的子彈,當場斃敵一名兩名。他一邊打一邊撤回觀察所,迅速抓起八六一電臺呼喚炮火。頓時我炮火覆蓋而來,炸得敵人鬼哭狼嚎,丟下幾具屍體狼狽逃竄。惱羞成怒的敵人不甘心失敗,繼續向我145陣地進行猛烈炮擊,他一把將身邊的戰友推進洞裡,自己背部、腰部多處被彈片擊中,昏迷過去。戰友們趕來搶救,他醒來第一句話就是,不要管我,先去消滅敵人。說完緊緊的閉上了眼睛,實現了他給自己父親信中寫下的誓言:我要勇敢的衝鋒,毫不退卻,為祖國人民爭光,為藏族人民添彩。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馬雲奇烈士(三等功)

馬雲奇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三連戰士,甘肅省靖遠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12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6年11月入黨。在隻身爬到敵前沿布雷返回途中,不幸遭敵炮擊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馬雲奇是入伍4年的老戰士,工作積極,訓練刻苦。上陣地後,他堅守在前沿145陣地五號哨位。他及時熟悉地形、了解敵情和掌握其活動規律,並和戰友們抓緊搶修和加固工事,首先穩住了防禦。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凌晨,他根據地形特點,巧妙的用火箭筒摧毀了敵人兩個火力工事,給當面之敵以沉重的打擊,贏得了戰鬥的主動權。1987年1月9日凌晨三點多,越軍偷偷像我五號哨位摸來,馬雲奇及時發現這一情況,當敵人進至約30米處時,和戰友們一起用手榴彈爆破筒定向地雷打擊敵人,炸的敵人鬼哭狼吼,丟下幾句屍體逃跑了。  馬雲奇想到敵人不會甘心失敗,肯定會伺機報復,就和戰友們商量,到哨位前布置幾顆地雷。他讓戰友掩護,自己拿著地雷到了預定位置,突然敵一發炮彈在距他不遠處爆炸,  馬雲奇六處負傷,但他仍堅持布雷,當布雷到最後一顆時,又一發炮彈在他附近爆炸,  馬雲奇英勇獻身。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袁佐民烈士(二等功)

袁佐民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機槍連戰士,四川省長壽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4年7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12月追認為共產黨員。在堅守前沿陣地中,捨身忘死救戰友,不幸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第一階段戰鬥中,袁佐民所在的連隊擔任軍工,他多次冒著炮火,及時把彈藥物資送到前沿陣地。第二階段戰鬥中,袁佐民堅守在255陣地五號位哨位,和戰友們一起打退了敵人的20多次偷襲。一次戰鬥中,機槍槍管打紅了,他三換槍管,發揮了我火力點的威力。當連指揮所洞口被炮火炸塌,又引爆起火洞裡的物資,19名戰友被困裡面,情況十分危及,他披著被水澆透的棉被撲向火海,奮力滅火,阻止了火勢蔓延。在戰友們的配合下,經過兩個小時的奮戰,撲滅了烈火,是洞裡戰友全部脫離了危險,並保住了一批彈藥和物資,減少了損失。救火中他的面部、手臂多處燒傷,仍帶傷堅守陣地。1986年12月11日19時30分許,正在擔任警戒任務的他,正在密切著關注觀察者敵人的動向,突然敵人的一把重型炮彈呼嘯而來,憑聲音判斷,他感到這發炮彈將會在自己附近爆炸,便大喊一聲:班長防炮!同時奮不顧身的撲向正在洞外檢查機槍的班長身上,炮彈落在工事頂部爆炸了,班長得救了,但袁佐民的胸部、腹部、背部多處被彈片炸傷,當戰友們趕來給昏迷中的袁佐民包紮時,他用艱難而又微弱的聲音說,班長,他沒事吧?說完就緊緊的閉上了眼雙眼。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王安軍烈士(一等功)

王安軍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機槍連戰士,陝西省西安市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3月生,1984年12月入伍,1986年7月追認為黨員,在再給前沿送彈藥經過「生死線」時,不幸被敵阻擊步槍射中,經搶救無效,英勇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王安軍原是140師汽車司機,當得知上級要抽調部分司機充實參戰部隊的消息後,積極報名要求參戰。調入417團後,分到炮兵營100迫擊炮,連當駕駛員。為了實現殺敵報國的願望,他找領導堅決要求到一線連隊去,又調到機槍連。1986年4月,因患病住院,醫生決定給他做手術,當得知連隊馬上上陣地的消息後,堅決謝絕做手術,住了兩天就回到了連隊。連隊擔負軍工保障任務,他主動擔負危險性大的146、255、211等危險陣地運送物資任務,短短的二十五天時間裡,往返陣地三十二趟,運送物資彈藥1800餘斤。5月13日晚,他和戰友任如東向陣地運送彈藥途中,在通過百米生死線時,不幸被敵阻擊步槍射中了腹部,子彈穿透了小腹,腸子流了出來。為了把彈藥送到一線戰友手中,他把腸子塞進腹部,簡單用三角巾包紮了一下,艱難的向前爬動。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頑強拼搏,他向前爬動了30多米,當戰友們去搶救他時,發現它爬過的路上留下了一條30多米的血跡。因傷勢過重,王安軍在送往救護所途中犧牲。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

任如東烈士(一等功)

任如東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一營機槍連戰士,陝西省神木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4年5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6年五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給陣地運物資途中,在經過生死線時,不幸被敵阻擊步槍擊中,經搶救無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地時,任如東所在臉擔負軍工保障任務。上陣地的頭一天,他就主動申請到危險的陣地去送物資彈藥。他運送物資的線路,往返15華裡,還要經過400米過膝的泥濘塹壕,翻越兩座陡峭的山丘,攀登近400級臺階,闖過四處百米生死線,時刻面臨死神的威脅。每次上陣地,他都堅決要求到最危險的陣地去,都是搶最重的物資杯,4·28戰鬥中,他往返三次冒著炮火送彈藥,回到駐地就累得昏倒了。1986年5月13日,他和王安軍一道向146高地運送彈藥,在經過一道生死線時,走在前面的王安軍被敵人用阻擊步槍擊中腹部,他發現後,不過一切撲向王安軍,剛到王安軍身邊,自己也被敵阻擊步槍擊中。為了及時把物資送到一線陣地戰友們的手中,他強忍疼痛,攙扶著王安軍艱難的向陣地爬去。當戰友們發現他們時,看到他們爬過的地方,留下了一道30多米的血路。下送途中,他心臟停止了跳動。短短的二十五天中,他送物資彈藥近1000公斤,上危險的146、142等高地30多趟。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

張小悌烈士(二等功)

張小悌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班長,陝西省禮泉縣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2年10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5年6月入黨,在前送彈藥途中,遭敵人炮擊,因傷勢過重而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部隊接到參戰命令後,領導上考慮到他父母年老有病,弟妹上學,妻子已懷有身孕,家中責任田無人耕種的情況,決定讓它復原。他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怎麼在這時候棄甲歸田?至於家庭困難,我入伍這麼多年都能克服,我相信我參戰後家裡也能克服。就這樣,他把復原名額讓給了別的戰友,自己隨部隊開赴前線。上陣地後,他擔任連隊軍工班班長兼預備隊隊長,負責向本連146陣地頂部和南無名等最危險的陣地前送彈藥、食品、水和構築工事的器材。每次送物資,要經過600米的炮火封鎖地段,且大都是懸崖陡壁,他在腳手多處磨破撞傷,感染化膿的情況下,堅持每晚送物資兩次以上。1986年5月11日晚,他帶領三名戰士送物資途中,與三名特工遭遇,他迅速組織指揮三名戰士搶佔有利地形,當即擊斃敵一名,但他左腿負傷三處。他堅持不下陣地治療,每晚照常運送彈藥和物資器材。6月11日晚,他帶領兩名戰士從連指揮所冒著大雨送手榴彈,途中遭敵人炮擊,他的右眼球被炸出,全身多處負傷,兩名戰士要送他返回時,他堅決不肯,硬是把手榴彈送上陣地。因傷勢過重,經搶救治療無效英勇犧牲。師黨委給他位追記了二等功。

李平烈士(三等功)

李平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士,甘肅省慶陽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8年3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7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往陣地送彈藥時,遭敵人炮火襲擊,後經十天的搶救無效,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地時,李平擔任連隊軍工,負責向146陣地頂部和南無名高地前送彈藥、食品、水和構築工事器材等,途中要經過600米的炮火封鎖地段,還得爬70度以上的懸崖陡壁,每次負重都在50斤之上。他的雙腿兩手多處被磨破撞傷感染化膿,從不叫苦叫累,每晚堅持送物資兩次,很好的保障了前沿戰鬥和生活。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二日,他和兩名戰友向無名高地送手榴彈途中,敵人一發炮彈落在離他五米處,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他大喊一聲:臥倒!隨即迅速將戰友推倒,他卻沒有來得及臥倒,彈片擊傷了他的前額,因流血過多,傷勢過重,於7月2日在昆明醫院光明犧牲。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王耀亮烈士(二等功)                   

王耀亮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士,河南省拓城縣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4年2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6年3月入黨。在抗擊敵炮擊和偷襲戰鬥中,英勇獻身。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地時,他堅守在111陣地二號哨位,他關心戰友勝過關心自己,哪裡最危險,他就在那裡出現。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我軍收復老山兩周年勝利日,為防敵偷襲進攻,他在陣地外圍擔負觀察任務,夜幕降臨後,越軍對我前沿實施猛烈炮擊,王耀亮身負重傷,被戰友們拉進貓耳洞裡。就在這時,當他聽說敵約一個加強班的兵力從二號哨位右側向我發起攻擊時,一把推開正為他包紮的戰友,拿起衝鋒鎗、手榴彈衝出哨位,積極投入戰鬥。經過一個半小時,他和戰友們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他一人擊斃敵3人,傷1人,牢牢守住了陣地。後因流血過多,搶救無效,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張衛軍烈士(二等功)

張衛軍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士,陝西省西安市,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6年12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7月追認為共產黨員,在敵炮擊時,捨身救戰友壯烈犧牲。骨灰放置在西安烈士陵園。

 張衛軍是連隊六零炮班戰士,上陣地後,堅守在147高地,他臨危不懼,英勇作戰,用及時、準確、猛烈的炮火支援一線戰鬥,用六零炮殲敵五人。1986年7月1日12時,敵人突然對我六連六零炮陣地實施炮擊,正在六連炮陣地校正火炮的兩名戰士當即被炸傷,在洞裡的張衛軍在這危急時刻,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搶救戰友要緊。他和戰友葉玉林迅速鑽出貓耳洞,靈活利用地形地物,巧妙的避開敵人的炮火,迂迴到傷員身邊,就在他倆背起傷員要進六連炮陣地貓耳洞時,一發炮彈把洞口給炸塌了,泥土、木棒、空彈藥箱死死的堵住了洞口,他和葉玉林只好背起傷員向自己住的貓耳洞跑去,跑出去沒多遠,兩發炮彈就在他們附近爆炸,彈片擊中他的腰,獻血不斷地往外流,疼的直不起腰,他艱難地用雙手把傷員往背上一背,便朝前爬去,鮮血順著她的左腿往下流,身後留下了一道道血跡,當他爬上坡的時候,再也支持不住了。班長羅成跑到他跟前,呼喊著他的名字,他用微弱的聲音說:班長,快救傷員!說罷就閉上了眼睛。戰友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看到他在日記本上寫下的鋼鐵誓言:為民安寧苦為樂,為國捐軀死亦生,報國不留日後羞,以身許國不足惜。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葉玉林烈士(二等功)

葉玉林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四連戰士,重慶市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8年3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7年7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抗擊敵人炮擊時,捨身救傷員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葉玉林是四年六零炮班戰士。上陣地後,他作戰勇敢,機智靈活,和全班用六零炮擊斃敵六人,摧毀敵工事一個。1986年7月1日12時,敵人突然對我六連六零炮陣地實施炮擊,正在六連炮陣地校正火炮的兩名戰士當即被炸傷,在洞裡的葉玉林在這危急時刻,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搶救戰友要緊。他和戰友張衛軍迅速鑽出貓耳洞,靈活利用地形地物,巧妙的避開敵人的炮火,迂迴到傷員身邊,就在他倆背起傷員要進六連炮陣地貓耳洞時,一發炮彈把洞口給炸塌了,泥土、木棒、空彈藥箱死死的堵住了洞口,他和張衛軍只好背起傷員向自己住的貓耳洞跑去,跑出去沒多遠,兩發炮彈就在他們附近爆炸,彈片擊中他的頭部、腿部,獻血不斷地往外流,他艱難地用雙手把傷員往背上一背,艱難的向前爬,直至犧牲,身上還背著傷員。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劉海成烈士(二等功) 

劉海成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六連班長,甘肅省甘谷縣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6年2月生日,1985年1月入伍,1986年7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抗擊敵人炮火襲擊中,為搶修工事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劉海成參戰前是寧夏守備師炮團戰士,得知上級要在該部隊抽調人員到參戰部隊的消息後,堅決要求到前線參加戰鬥。被調入417團六連,並擔任六零炮班副班長。上陣地地後,他和全班堅守147陣地。4·25、4·28和5·2戰鬥中,他和戰友們以準確猛烈的炮火狠狠打擊敵人有生力量,殲敵十多人,有力地支援了步兵戰鬥。1986年7月1日,敵人對該連六零炮陣地實施報復炮擊,為了粉碎敵人陰謀,劉海成和戰友們冒著炮火危險,用六零炮還擊敵人,壓制敵火力。突然敵一發炮彈在炮位旁爆炸,炮位工事受到損壞,為了不耽誤還擊,劉海成奮不顧身,冒著炮火搶修工事,不幸又一發炮彈在附近爆炸,他身負重傷,因傷勢過重,光榮犧牲。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蔡宏烈士(二等功)

蔡宏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六連副班長,陝西省臨潼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4年6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4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反敵人偷襲的戰鬥中,用身體撲向即將爆炸的手榴彈,掩護了指導員,他卻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蔡宏參戰前是寧夏守備師班長,當得知上街要在該部隊抽調部分人員到參戰部隊的消息後,多次找領導堅決要求到前線參加戰鬥。上陣地後,堅守在908高地。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一日,是他上陣地的第14天,也就是這天的凌晨4時,越軍利用夜暗偷襲我陣地,將兩枚手榴彈投進他和指導員住的貓耳洞時,為了指導員的安全,蔡宏奮不顧身的撲在即將爆炸的手榴彈上,指導員脫離了危險,他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上陣地短短的14天,他在完成本職的同時,還幫助前送彈藥十多次,物資500餘公斤,搶運傷員三人。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鄭青春烈士(三等功)

鄭青春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機槍連副班長,河南拓城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4年5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6年5月入黨。在執行火力保障時,不幸被敵一發炮彈擊中,搶救無效,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鄭青春年幼喪母,家境十分困難,年幼的弟妹只能輟學。父親多次來信,叫他復原。部隊開赴前線之前,家中發來電報,說父親重病,領導也同意他回去看一看,但他考慮到部隊要上戰場,還是投入了緊張的戰前準備中。他給父親的回信中說:看到家中的處境,我非常難受,可是我是一名軍人,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我怎麼離隊。等打完仗一定回來孝敬你老人家。上陣地後,他配屬在四連堅守在146陣地五號哨位,主要任務是以火力支援一線戰鬥。1986年7月11日晚,越軍對我實施偷襲,在執行火力保障時,他發現有幾名越軍正偷偷的向146陣地摸來,他先敵開火,打退了敵人的偷襲,就在這時,敵人一發罪惡的炮彈呼嘯而來,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張春旺烈士(一等功)

張春旺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炮兵連代理排長,河南省正陽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3年2月生,1982年2月入伍,1983年7月入黨。首批上陣地見習執行觀察任務中,不幸被三發炮彈奪去了年輕的生命。骨灰安葬原籍。

  臨戰訓練期間,張春旺被任命為代理二排長,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帶領全排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被團評為臨戰訓練先進排。上陣地前,他向連黨支部請求,堅決要求到環境最艱苦,任務最艱巨危險性,最大的前沿陣地。他說:第一,我是老戰士;第二,我是共產黨員;第三就是我家裡兄弟多,如果我有個萬一的話,父母在哪也能挺得住。1986年4月9日,張春旺作為部隊首批人員上陣地見習,主要任務是先行觀察,摸清當面之敵活動規律,為部隊接防提供作戰經驗。當晚他在145陣地三號哨位和67軍一位戰友一起擔負觀察任務,二十一時十五分,他發現一個班的兵力借著夜幕鬼鬼祟祟的向我陣地摸來,為了不打草驚蛇暴露目標,他輕聲的呼喚炮火,引導我炮火給予偷襲之敵殲滅性的打擊,炸死敵二名,傷敵三名,牢牢守住了陣地。就在這時,距離三號哨位幾十米遠的敵火力點發現了他們倆,打來一發六零炮彈,他頭部中彈血流滿面,在返回洞的途中,又著遭敵三發炮彈,他身中數十塊彈片,倒在了血泊中,英勇犧牲。集團軍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他的弟弟張立春繼承哥哥遺志從軍,來到了他生前所在的哨位,替英雄走完了戰鬥的道路。

劉玉貞烈士(二等功)
 

劉玉貞生前系步兵139師417團二營炮兵連班長,陝西省延川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3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3月入黨。在抗敵炮擊戰鬥中,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部隊上陣地後,營首長根據前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漢陽敵火力點對我軍工威脅較大,多次打死打傷運送彈藥和物資的我軍工。為確保前沿步兵物資彈藥後勤保障和軍工上下陣地的安全,給敵人沉重打擊,決定組織活動火力小組,殲滅敵人火力點。劉玉貞聽到這一消息後,當即就寫下了血書,積極要求他們班承擔這一艱巨危險的任務。領導批准後,他和戰友們立即趕往預點的射擊位置。為了便於火炮射擊和觀察,他冒著被敵阻擊步槍射擊的危險,選好了有利地形。1986年5月6日一天黃昏時,他們準確的發射了四發炮彈,摧毀敵火力點兩個,圓滿完成了任務。就在他們正準備撤出炮位時,不幸越軍三發罪惡的炮彈落在了他的身邊,它身中數塊彈片,倒在了血泊裡,英勇犧牲。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黃昌林烈士(三等功)

黃昌林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炮兵連戰士,甘肅省甘谷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8年2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7年,一月追認為共產黨員。在抗擊敵炮擊戰鬥中,用身體掩護戰友,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黃昌林剛一入伍,部隊就奉命執行對越作戰任務。上陣地後,他被分配到130炮陣地,擔負構築公司,公差勤務,火炮射擊保障等著我,在這期間,他和戰友們一起起早貪黑,努力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在陣地上人員少,公差多的情況下,他積極主動到山下背水背米,晚上站哨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有時為了戰友休息好,他一人站兩班崗,多次受到領導的表揚。1987年1月5日凌晨,他在協助班長進行炮火射擊,突然敵人的一發炮彈呼嘯而來,從聲音判斷將在他附近爆炸,他迅速撲倒在班長身上,班長安然無恙,他卻頭部、背部多處負傷,經搶救無效英勇犧牲。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竇福平烈士(二等功)

竇福平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二營營部無線班長,陝西省榆林縣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4年10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6年4月入黨。在抗擊敵人炮擊中,為搶救戰友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的後,竇福平多次找營裡面領導,要求到最前沿最危險的陣地執行任務。領導批准了他的要求,把它放在了前沿陣地擔任警衛通訊員。他多次冒著炮火去一線陣地送信、報紙和文件,搶著經常炮火背水。擔負調整軍工任務階段,他認真細心的觀察敵炮火射擊間隙,合理掌握軍工上下陣地時機。在他精心調整下,使通過這一路段的軍工傷亡減少到了最低程度。他每當看到滿身汗水的軍工路過時,總是熱情的端上一杯水,受到軍工戰友的稱讚。一天兩位軍工剛到調整哨附近時,一發炮彈呼嘯而來,他不顧個人安危,衝出洞一把將戰友推入洞內,保住了戰友生命安全。1986年7月15日,是他堅守陣地的第九十五天,馬上就要換防下陣地,這天晚上,他同往常一樣,調整完軍工後將準備進洞休息,不料一發炮彈打來把哨兵打傷,他跑去搶救,越軍又打了幾發炮彈,他急忙爬在哨兵身上,哨兵得救了,而他卻中彈倒下,再也沒有起來。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吳文平烈士(三等功)

吳文平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7團三營七連戰士,四川省古藺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11月生,1986年5月追認為中共黨員.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二日,在搶修工事時,不幸被敵阻擊步槍擊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地後,吳文平堅守在具體最近的166真的五號哨位,該哨位距離很近,且敵人居高臨下,地勢十分不利,敵人偷襲頻繁。哨位只有他和另外一名戰友,戰鬥任務十分艱巨。戰鬥中,他毫不畏懼,每天他都爭著站崗放哨,下陣地領取物資和彈藥,要經過敵炮火封鎖區,每次他都爭著搶著去。他作戰勇敢,遇到情況,沉著果斷,和友鄰哨位一起打退了敵人八次偷襲,牢牢守住了陣地。上陣的一個月,他抗擊了敵人數百發炮彈的轟炸,並兩次冒著炮火搶修被炸毀的工事。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二日中午,越軍對我166陣地實施猛烈炮擊,五號哨位被炮彈炸塌,工事及人員完全暴露在敵人眼皮下,為了保住哨位和戰友,他依然奮不顧身出洞搶修工事,就在這時,被敵發現,敵人的阻擊步槍向他打過來,正在搶修工事的吳文平,不幸左胸中彈,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楊戰慶烈士(二等功)

楊戰慶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七連戰士,陝西省延川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1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6月被追認為中共黨員。再往陣地送物資時遭敵六零炮彈襲擊,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地後, 楊戰慶堅守在168陣地,擔負前往166陣地運送各種作戰物資的軍工任務。從168通往166的軍工路,道路十分難走,路兩側還有地雷,敵人炮火和機槍經常封鎖這條路。每一送一次物資都要冒著生命的危險。雖然是這樣,他沒有被困難和危險所嚇倒,想到前沿戰友的生活、戰鬥離不開物資保障,而運送這些物資更離不開軍工時,他幹勁倍增信心十足。每次送物資總是超過定量。由於軍工路崎嶇狹窄,而且送物資大都在黑夜,看不清道路,她的兩腿和胳膊多處被碰傷,有的傷口還感染化膿,但他沒有休息一天。1986年6月7日晚,他和戰友們在前送構築工事的波紋鋼途中,敵人三發炮彈向他們打來,為了保護戰友,他奮不顧身將身旁的戰友推倒,戰友安然無恙,而他來不及臥倒,被彈片擊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組織上根據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現,追認他為中共黨員,並追記了二等功。

張雙軍烈士(二等功)

張雙軍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八連戰士,河南省濮陽縣市,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4年7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6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陣地擔任觀察時,被敵機槍射中,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張雙軍堅守在156高地上,並擔任該高地的觀察員,他多次及時發現敵情準確上報,為連隊取得一次又一次反偷襲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人們稱他為千裡眼。1986年5月中旬,狡猾的敵人在偽裝網偽裝上雜草披在身上,利用夜暗,螞蟻爬行般的像156高地二號哨位摸來,擔負觀察的張雙軍,忽然發現被炮火炸平的開闊地上,一會兒工夫就長出了幾從小草堆,再仔細觀察,發現這些雜草還慢慢移動,他準確判斷是敵人偷襲,一邊向連指揮所報告,一邊向別人偷去了幾枚手榴彈,炸的敵人鬼哭狼嚎慌忙逃竄。五月二十一日晚,又是張雙軍擔負觀察任務,敵人又來偷襲156高地,被他及時發現,報告連屬炮兵60迫擊炮,炮班戰友用準確的火力給敵人來了一個炮彈小會餐。不甘心失敗的敵人,用機槍火力嚴密控制我156高地,下午兩點左右,張雙軍正聚精會神的觀察敵情時,敵人機槍火力點向他射了一梭子彈,他身中數彈,倒在了血泊裡,英勇犧牲。上陣地以來,他和戰友們共抗擊敵偷襲七次,他個人殲敵三名,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宋永良烈士(三等功)

宋永良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八連戰士,甘肅省甘南州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6年1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6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和班長查線途中,遭敵人炮擊,為掩護戰友不幸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的時,宋永良堅守在169高地,該高地距敵較近,是敵偷襲進攻的主要目標。1986年六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上級首長下達了潛伏抓捕的任務,宋永良和另外三名戰友被派出執行這項任務,他們借著夜色潛伏在一個敵人經常出沒的地方,這裡雜草叢生,蚊蟲特多,不多一回,成群的蚊子向他們發起了輪番進攻,臉上手上全被盯著,為完成任務,他們默默忍受著。夜越來越深,他們耐著性子等候著,平息靜聽,仔細觀察。凌晨三點多,三名敵人像往常一樣鬼鬼祟祟向169陣地摸來,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我軍已經布好了陷阱,正等待其到來。就在這時呼啦,兩隻老鼠從眼前跑過,碰響了草叢,警覺的敵人,感覺是中了埋伏,掉頭就跑。不能白白就讓他們跑了!他們向敵人一起開火,打得敵人狼狽逃竄,自這以後,好長時間敵人,老實多了。兇殘的敵人偷襲屢遭失敗,便改為經常向169高地實施炮擊。六月二十二日八時,越軍炮火炸斷了我通信線路,宋永年和班長去查線,不幸一發炮彈落在身邊,他奮不顧身撲在正在接線的班長身上,自己卻身中數會彈片。他被抬下陣地搶救,經過二十七小時的搶救,終因傷勢過重,英勇犧牲。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仵潤民烈士(二等功)

仵潤民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九連戰士陝西省扶風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7年,十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5月追認為共產黨員。在堅守153高地防禦戰鬥中,遭敵炮擊而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地後, 仵潤民堅守在連隊距敵人最近的153陣地。該陣地三面受敵火力控制,地形複雜。為了更好的完成任務,他虛心請教友軍戰友,並認真仔細觀察,很快熟悉了地形、敵情及敵人活動規律。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在敵人密集的炮火威脅下,他機智勇敢的和戰友們一起打退了敵人一個加強班的多次進攻。戰鬥中,戰友楊生平和權伍亮不幸身負重傷,為及時把傷員送下陣地救治,他不顧敵人炮火的追蹤,和戰友們一起往返兩次,完成了運送任務,為搶救戰友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5月8日,擔任警戒任務的仵潤民,不顧夜晚搶修哨位的極度疲勞,聚精會神的注視著敵人的行動。下午14時許,第395高地突然向我陣地炮擊,企圖殺傷我正在搶修哨位的人員,他一邊嚴密監視敵人動向,一邊抓起耳機迅速通知各哨位注意防炮,隨後奔向搶修哨位的本班戰友,剛跑出不遠,就被落在身邊的三發炮彈炸傷,腸子從腹部流了出來,當醫生和戰友們趕來時,他剛說出兩個字,就緊緊閉上了眼睛。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賀勇敏烈士(三等功)

賀勇敏生前系不變的139師417團三營九連戰士,陝西省西安市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6年12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12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搶修工事時,為掩護戰友,英勇犧牲。骨灰,安放在西安烈士陵園。

 上陣地後,賀勇敏危險時刻衝在前,艱苦工作幹在前,多次爭搶著去背水和幫助戰友值班站哨。防禦戰鬥第一階段,他堅守陣地100多天,和戰友們一起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偷襲,牢牢守住了陣地。第二階段,他又堅守在更加艱苦危險的陣地。1986年12月6日,敵人對我前沿陣地實施猛烈炮擊,他們班的哨位被炸塌一個角,炮聲剛停,他和戰友們立即出洞搶修工事,累的汗流浹背。忽然一發炮彈呼嘯而來,他聽聲音很近,知道是衝他們打來的,便迅速將戰友推倒,就在他正準備臥倒時,炮彈已落在不遠處爆炸了,氣浪把他掀到地雷區,他的左腳觸響了一顆地雷,腳被炸斷。戰友們把他送下陣地搶救,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犧牲,實踐了他在請戰中書中所寫到的:危險時刻,我願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誓言。團黨委追認他為中共黨員,並追記三等功。

賀新景烈士(二等功)

賀新景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七連戰士,甘肅省西峰市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5年9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6年6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對越防禦作戰中,為掩護戰友著遭敵炮擊,壯烈犧牲。解放軍報以「也許他也能成為記者」為題,詳細介紹了他的事跡。骨灰安葬原籍。

 1986年6月5日凌晨6時,賀新景披著一身夜霧,從哨位上下來,鑽進了狹小的貓耳洞,他費了很大勁,才能在潮溼的能擠出水來的鋪上躺平了身子。哦,差點忘了,昨天安排的好好的,今天要到前邊去,採訪副連長在一次戰鬥中的組織情況,還有那個從如榆林入伍的馮生林,聽說她家鄉擁軍優屬做的好,也應該去採訪採訪他。想到這,賀新景睡意全無,帶上筆記本鑽出了貓耳洞。他業餘愛好新聞寫作,經常利用戰鬥間隙到前沿採訪,很多宣傳英雄的稿件和戰場故事被軍地報刊採用。到副連長所在的陣地去,雖說路不太遠,可崎嶇難行,來回要走三個多小時,有的是暴露地段,在對面那密密的叢林之中,隨時都可能飛來阻擊步槍的子彈。賀新景在連裡算得上是老兵了,這條路他走過好幾趟,他心裡有數,當採訪完副連長和王生林,滿意地返回陣地時,忽然想起,代理排長司浩恆,未婚妻積極支持他上前線,經常來信,鼓勵他英勇殺敵,也是一段佳話,便決定次日去採訪。6月6日中午12時許,他來到了司浩恆所在的陣地,採訪快結束時,突然敵人對我陣地實施猛烈炮擊,司浩恆從炮彈在空中飛行聲音中斷定,炮彈將在附近爆炸。大喊一聲:臥倒!便奮不顧身撲向司浩恆。戰友得救了,他卻頭、肩、背多處被彈片擊中,因傷勢過重,戰友們把他抬到救護所時,他已安詳的閉上了眼睛。上陣第四十八天裡,他在完成戰鬥任務的同時,採寫的稿件有二十八篇被軍地為報紙採用。師黨委他追記了二等功。

張仕恩烈士(二等功)

張仕恩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機槍連戰士,陝西省旬陽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10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4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169高地擔任火器值班中,遭敵人炮擊而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張仕恩堅守的169高低,是敵人直苗火器控制的一個重點區域,危險性較大。上陣地後,他勇敢戰鬥,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和戰友們一起多次打退敵偷襲。但他值班、站哨、背水,樣樣搶著幹,受到大家的一致稱讚。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一日,也就是他上陣地的第八天,越軍瘋狂向我前沿陣地實施炮擊,為壓制其火力,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我炮兵以猛烈的炮火給予還擊。這時正背著電臺,冒著炮火觀察我炮火射擊情況,及時給炮火指示目標和修正炸點。就在他正給炮兵指揮所報告情況時,突然一發炮彈落在他不遠處爆炸,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胸部,鮮血順著臉頰流了下來,他檫去眼帘的血跡,吃力的支撐著站在塹壕,又抓起報話機用無力的聲音繼續呼喚炮火,等到戰友們發現時,他已停止了呼吸。師黨委追給他追記了二等功。

王風合和烈士(三等功)

王風合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七連戰士,陝西省延川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5年10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6年6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13號界碑防禦作戰中,遭越軍炮擊而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地前,王風合多次要求領導把他分到最前沿、最危險的哨位去,接防後,他堅守在13號界碑陣地。該陣地在火力隊長最前沿,背水和運送彈藥、物資較遠,且整個線路都在敵人炮火封鎖之內,每次背東西,他總是搶著去。1986年5月16日,他又一次去背水返回途中,一發炮彈落在距他不遠處爆炸,彈片擦破了腿,鮮血沁透了褲子,他捨不得放棄背到半途的水,他知道,戰友們正等著水滋潤乾渴的喉嚨。將水送到後,連隊領導看到他負傷了,命令他下陣地治療,他堅決不肯,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6月5日中午,他正在檫槍時,敵人的炮彈在他身邊五米處爆炸,無情的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當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李謀仁烈士(一等功)

李謀仁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炮兵連戰士,陝西省旬陽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7年3月生日,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4月追認為中共黨員。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午夜,在敵人偷襲中不幸被敵人俘虜,毅然拉響光榮彈,與三名敵人同歸於盡。骨灰安葬原籍。

上陣地前, 李謀仁三番五次找領導,堅決要求到最艱苦、最危險的陣地執行戰鬥任務。上陣地後,他堅守在距離敵人較近的168陣地。在不到十天的時間中,他先後七次冒著炮火,擔任警戒觀察和維修線路任務。李謀仁與兩名戰友堅守在168陣地2號哨位,是一個新開不久的哨位,孤立前出,受敵威脅較大,哨位前沿灌木濃密,雜草叢生。為防敵偷襲,李謀仁多次前出擔任警戒觀察。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午夜,在我軍收復老山兩周內之際,越軍企圖利用我換防不久,立足未穩之機,挽回面子,對我前沿多個陣地發動了全面偷襲。前出觀察的李謀仁十分警惕的觀察著陣地前沿,忽然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個排的兵力偷偷的陣地摸來,他剛想喊叫,不料早已有三米敵人潛伏到他身後,其中一名用石頭猛擊他的頭部,致使他昏迷過去。敵人拖起李謀仁便走,拖出約六米遠時,他清醒了過來,意識到自己被抓。堅決不能當俘虜!強烈的革命氣節,使他放聲高喊:快向我開槍,有敵人!同時他趁敵人一緊張,用力掙扎,並毅然拉響了光榮彈,與敵人同歸於盡。集團軍給他追記了一等功。《解放軍報》、《陝西日報》用長篇通訊報導了他的英雄事跡。

楊永峰烈士(三等功)

楊永峰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三營炮兵連戰士,甘肅省臨潭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8年8月生,1985年11月入伍,1986年11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187高地防禦作戰中,不幸遭敵炮擊,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骨灰安葬原籍。

  楊永峰剛一入就隨部隊執行,老山作戰任務,上陣地厚,他嚴格要求自己,勇敢戰鬥,在4·28戰鬥中,他和全班配合炮發射炮彈數百發,以及時、準確。猛烈的火力,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有力支援了一線戰鬥。戰區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災,連隊大部分工事被衝塌,當時他正感冒發燒,戰友們勸他養病休息,他帶病堅持和戰友們一起搶修工事。1986年11月20日,楊永峰和副班長一起加固工事時,越軍向我陣地實施猛烈炮擊,他毫不畏懼,繼續搶修工事,為的是能及時還擊敵人。忽然一發炮彈呼嘯而來,他轉身將副班長推倒,自己不幸身中數會塊彈片,完成了19歲青春的一次性曝光。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謝生海烈士(三等功)

謝生海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122榴炮二連副班長,青海省大通縣,回族,初中文化程度,1964年7月生,1984年1月入伍,1985年12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陣地查線中,遭敵炮擊而壯烈犧牲。遺體安葬在雲南省麻慄坡烈士陵園。

  通信兵是炮兵的耳朵,作為有線班副班長的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上證地後,他危急時刻衝在先,艱苦工作幹在前。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我軍收復老山兩周年勝利紀念日,為防敵報復,他晝夜守在電話機旁,晚20時許,線路被越軍炮火炸斷,他不顧一切的衝出防炮洞,在伸手不見五指,又不能照手電的情況下,只能慢慢的手拉著線摸著檢查,腿碰傷了,手被荊棘劃破了,他全然不顧,終於及時把炸斷的線路接通。果然,當晚敵人對我發動大規模偷襲,順暢的通訊保障使我炮火給敵人沉重打擊,有力的支援了一線戰鬥。七月份,戰區發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在班長不在位的情況下,他帶領全班儘快把滑坡和塌方毀壞的線路接通,保障了首長指示的及時下達和向上級匯報情況。在10·14拔點戰鬥前夕,上級需要從二連調一門炮配屬拔點作戰,他再三請求連隊擔任了通信保障,及時架設了五公裡線路,準確傳達上級命令,圓滿完成了戰鬥任務。十二月二十三日,他和戰友們擔負往前沿扛水管任務,勞累了一天,回來後,大家都休息了,他一人守在電話機旁值班。晚24時,越軍對我陣地實施猛烈炮擊,連隊通往炮兵指揮所的線路被炸斷,他迅速帶上工具衝了出去,正在查線時,一發罪惡的炮彈落在他身邊不遠處爆炸,他用自己的身軀護住單機和線路。單機完好無損,而謝生海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高登英烈士(三等功)

高登英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高級連排長,陝西省興平縣人,漢族,中專文化程度,1959年9月生,1978年12月入伍,1983年12月入黨。在前沿陣地帶病堅持戰鬥,後因病情加重,送醫院救治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原籍。

  高登英原在守備三師服役,正準備由排長提升為副連職參謀時,聽說上級要抽調部分人員到參戰部隊,依然放棄提升機會,堅決要求調入參戰部隊。1986年4月17日,在他的堅決要求下,連領導把連隊靠前的128高地堅守的任務交給了他們排。上陣地後,他第一個戰哨,給戰士們壯膽和摸索經驗。次日天還沒亮,他就組織班長骨幹一起觀察地形,區分戰鬥區域,研究各種打法和制定陣地管理制度。為了改善陣地生存條件,他向全排提出:「寧可修工事累死,也決不能讓越軍炮彈炸死」的口號,他和大家一起不分晝夜的幹,由於氣候惡劣,蚊蟲叮咬,他不幸染上了重病,發燒三十九度多,多次昏迷戰士們勸他下陣地治療,他考慮到上陣地不久,戰友們缺少戰鬥經驗,自己多堅持一天,陣地就多一分安全。便給戰友們說:沒事。吃了點藥,又堅持著。經過十多天奮戰,工事提前搶修好了,緊接著他帶病率領兩名戰士把一個100多斤重的機槍,從十裡外的山下背上陣地,新建了一個火力點。戰鬥中,他親自觀察情況,發現敵哨位兩個,暗火力點七個,機槍工事五個,使炮兵以準確的火力將其摧毀。後因重病長時間昏迷,被戰友們強行抬下陣地,因病情耽誤太久,病情惡化,搶救無效犧牲。團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以下圖片為417團在老山戰場戰鬥中的部分鏡頭:


提供:張晉湘

編輯:李雅銘

相關焦點

  • 老山最後一次出擊拔點戰鬥,28名勇士血染疆場
    組織「1•7」戰鬥的為第47集團軍步兵139師417團,在歷史上是屢建功勳的「夜老虎團」,遼瀋戰役黑山阻擊戰打出了赫赫威名。鑑於該戰鬥過程已有很多文章和視頻節目予以詳述,這裡就不多說了。整個「1•7」戰鬥,417團4連突擊隊及配屬分隊頂住越軍8000多發炮彈的轟炸和密集火力襲擊,成功奪佔425號陣地,全殲守敵,完成任務後安全撤回。戰鬥中在炮兵和友鄰協同下共擊斃越軍182人,擊傷199人,俘敵2人。
  • 血戰老山一九九——199師對越老山作戰34周年祭
    1985年3月11日,是199師全體官兵和親人們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濟南軍區67軍199師基本指揮所從山東周村乘軍列開赴雲南老山前線。與此同時,其麾下595、596、597三個步兵團和炮團編為18個列車梯隊陸續向戰區開進,拉開了在老山地區堅守343天防禦作戰的序幕。我595團2營及加強分隊於3月14日由新泰機場起飛,當日抵達集結地區。
  • 老山戰記:步兵第118團收復老山主峰地區進攻戰鬥紀實
    於1979年2月17日發起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勝利結束後,越南當局繼續推行地區霸權主義政策,趁我邊防部隊撤回我國境內之機,先後侵佔了老山、八裡河東山和者陰山地區具有重要軍事價值的騎線點
  •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 老山生死日記
    1986年3月,蘭州軍區47軍139師417團舉行出徵誓師大會。新一代軍人嚴整的隊列和高昂的士氣,重現了這支英雄部隊歷史上的輝煌。1986年7月24日,417團派車接送由前沿換防返回大本營的戰士,途中遭遇敵炮火襲擊,公路和橋梁被炸斷,兩位老兵坐在駕駛室裡,一根接一根地吸菸,耐心等待公路暢通,盼望著回去洗澡、理髮和休整。
  • 陸軍第67軍炮兵老戰士重返老山戰區全紀錄
    ,組織開展了曾參加老山地區防禦作戰的部分炮兵戰友「重返老山·明志之旅」活動。,在原濟寧軍分區副司令員王玉泉、原炮12師副參謀長徐璡帶領下赴雲南麻慄坡烈士陵園祭奠英烈。在夭六戰場原址,尋覓到了炮12師第24團第3營第7連炮陣地炮位。14時20分到達位於三轉彎、貓貓跳的199師炮兵團炮陣地。14時30分返回天寶口岸午餐,15時30分進至天寶、船頭戰場原址,17時30分離開天寶口岸,沿麻(慄坡)天(寶)省道北行,18時30分入住麻慄坡靖達酒店,完成戰區3日巡訪。
  • 35歲的萬元戶入伍當新兵,全軍唯一,老山前線立下戰功
    1985年8月26日,軍委給蘭州軍區下達調部隊入滇輪戰的命令,決定由陸軍第47集團軍軍部率步兵第139
  • 虎將張又俠與老山之戰
    虎將張又俠與老山之戰 張又俠於1968年12月入伍,1968—1971年在陸軍第14軍40師119團6連戰士,1971-1977年任陸軍第14軍40師119團司令部作訓股參謀為此,越軍迅速調兵遣將,增設了二軍區前指炮兵指揮所,補充了313師兵員,增調了356師師部和153團、149團、150炮兵團、821特工團主力、168炮兵旅2個營、368炮兵旅2個營進至老山地區。並補充大量作戰物資,增調工兵1個旅又2個連搶修前沿公路,加緊指揮系統工事構築。同時頻繁對中國軍隊陣地實施偵察,其要實施大規模進攻的跡象日益明顯。
  • 連載(3)|嚴傑:老山作戰一等功臣團打出經典之戰:圍圈卡脖
    ——在一個團指揮所,同時指揮的一場防禦和進攻大戰,攻防一體的「抗反出擊戰鬥」,史稱「1.15大捷」地形是軍事活動的舞臺,對戰役戰鬥的制約影響至關重要
  • 中越戰爭十年之戰鬥獎章大全,快看看有老部隊的嗎?
    17.1985~1987年陸軍第47集團軍通信團老山地區對越防禦作戰紀念章20.成都軍區雲南前指後勤部老山地區防禦作戰紀念章師麻慄坡梁嶺高地作戰紀念章24.老山戰鬥紀念章37.1986-1987紅軍師老山對越作戰模範黨員 紅軍師
  • 【陽光軍魂】主攻團參謀長披露老山作戰鮮為人知的細節
    老山作戰時 ,我是主攻團40師118團參謀長 。戰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協助團長 劉永新定下決心 ,組織各種作戰保障。當時師裡的方案是 :我們師的 3個 團 118、119、120團同時上 :119團打松毛嶺 (666.2高地 ),我們團和120團合打老山主峰 ,戰鬥分界以老山主 峰劃界一家一半。對此我不以為然。為什麼呢 ?因為之前有血的教訓 。
  • 老山主攻營長告慰烈士:老山奪回來了,放心吧!
    鐵血營長臧雷與志願者同祭英烈 朱效憫 2018年8月25日,麻慄坡縣老山愛心志願者協會很榮幸的參加了收復老山主攻營臧雷營長和他的同學戰友一行的掃墓祭奠活動
  • 戰鬥英雄李海欣與老山"7.12大捷"
    在上世紀80年代中越邊境老山防禦作戰中,有一個高地的名字如雷貫耳,全軍皆知,這就是「李海欣高地」。1984年7月12日,李海欣率領14名戰士堅守142高地,與越軍一個營鏖戰10小時,頂住了敵人上千發炮彈的轟炸,先後打退敵人6次輪番進攻,斃敵104名,用血肉之驅與戰友們一起牢牢守住了陣地。像先輩們創造的「上甘嶺」英雄傳奇一樣,「李海欣高地」也成為了新時期我軍軍魂的象徵。
  • 1985年3月4日,67軍向老山戰區開進;一年打了4次抗反作戰4次出擊作戰
    35年前的今天,是陸軍第67集團軍向老山戰區開進的日子,讓我們花點兒時間紀念一下吧:1985年1月初,陸軍第67軍奉中央軍委命令,率步兵第199師(步兵第595團、596團、597團、炮兵團),步兵第138師(步兵第412團、413團、414團、炮兵團),步兵第200師第598團(1985年8月加入作戰序列)、炮兵團榴炮第2營(1985年8月加入作戰序列
  • 老山戰役留下的故事,我已經忍不住的留下眼淚
    老山戰鬥的主戰場松毛嶺戰場反斜面文化程度小學, 14軍40師118團2營5連副連長。在攻打老山主峰時帶領尖刀班奪取主峰,當何天華烈士將紅旗插向主峰的一霎那時張大權英勇犧牲,時年僅27歲,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當年7歲的兒子張平,5歲的女兒張燕長大後參軍入伍繼承爸爸的遺志。
  • 老山主峰為何為張大權塑像? 他第一個衝上了主峰
    (張大權)1984年4月28日,收復老山戰鬥開始。張大權擔任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40師118團5連副連長。戰鬥打響後,張大權率領突擊隊奮勇衝殺,連攻下越軍22號、21號兩個高地,尖刀班已進至主峰山腳下,突擊隊準備展開攻擊……根據預定的作戰方案:一排李排長帶領本排擔任主攻;二排曹排長帶領本排擔任助攻;張大權率重火器隊負責掩護和支援……攻擊發起後,突擊隊運用相互掩護、交叉攻擊的戰術,逐步向越軍盤守的老山主峰陣地逼近。在解放軍的凌厲攻勢下,越軍開始收縮防禦陣地,力圖憑藉坑道負隅頑抗。
  • 記憶|我在老山戰場硝煙中和攝影」假小子」梁子的故事
    從1984年4月28日起,成都軍區十四軍(所屬部分部隊)、十一軍(所屬部分部隊)經過激烈的鏖戰,終於收復被越軍控制多年的老山、八裡河東山、者陰山主峰。隨後,中央軍委即從鍛鍊部隊的角度作出了各軍區派部隊輪流參加「老山地區防禦作戰」的決策。1984和85年,南京軍區和濟南軍區相繼參戰輪戰。
  • 【英雄故事】尋找老山影像英雄袁熙的足跡
    尋找老山影像英雄袁熙的足跡文|田戈   資料圖|史正德 袁熙是蘭州軍區139師417團的一等功臣,大凡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老兵,對他用照相機記錄下了「1.7」戰鬥這場自「4.28」收復老山以來最為激烈的戰鬥的英雄事跡,大都能說得出個一二,並稱他為戰地影像英雄
  • 原陸軍第67軍炮兵老山地區作戰特點之回顧
    根據戰區以盤龍江為界分為老山、東山兩部和陸軍師分區防守的實際,一線防禦的2個陸軍師均建立了炮兵指揮所;6個炮兵群除軍直接掌握一個外,老山方向編2個師炮兵群、1個團炮兵群;東山方向編1個師炮兵群、1個團炮兵群;分屬2個師炮兵指揮所指揮,明確了師炮指的任務,規定了師、群的射擊權限和日彈耗量,作戰情況一般由師炮指處置,特殊情況先打後報,緊急情況邊打邊報,一般情況先報後打,達到了集中領導下的分散指揮
  • 老山戰場記憶:回顧1.7戰鬥(黑豹行動)作戰經過,再現英雄風採
    34年前的1月7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417團在雲南老山地區進行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出擊拔點作戰—— 「黑豹行動」,又稱「1.7」戰鬥。此戰是繼421團「1·5出擊敵310號陣地戰鬥」之後,在我一線陣地工事、哨位損壞嚴重,防禦態勢尚未完全恢復,敵對我高度警惕下實施的。是繼收復老山以來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戰鬥最激烈、最緊張、最艱苦的一次出擊拔點作戰,是一場惡仗、大仗、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