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斯普林菲爾德M1A「坦克手」步槍 性能出色的家庭防禦武器

2021-02-19 hawk26講武堂

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公司(Springfield Armory)推出的M1A「坦克手(Tanker)」步槍是一款非常理想的家庭防禦武器。


全槍長946mm,槍管長16.5英寸(419mm),配備氚光準星,可調節風偏的覘孔照門,口徑7.62×51mm。金屬部分採用磷化處理,胡桃木槍託表面浸油。扳機力24.5 N,空槍重3.97千克。本文為《射擊時報(Shooting Times)》雜誌發表的評測,作者Joel J. Hutchcroft,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由於其中涉及的背景內容較多,本人進行相應的補充,方便大家理解相關知識點。


首先要說的是,生產這款步槍的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公司,儘管該公司的LOGO上使用了始於1794年的字樣,但它其實是個冒牌貨,與歷史上的那個麻薩諸塞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不是一個。1964年,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因為競標失敗而破產關閉,十年之後,也就是1974年,伊利諾州的Geneseo成立了一個私人企業,同樣沿用了這個名稱,其第一款產品就是M14步槍的半自動型號——M1A。

盤點:四種非常罕見的M1903斯普林費爾德步槍



筆者已經使用M1A近30年,之前最喜歡M1加蘭德步槍。加蘭德的精度很高,但有兩個缺點,其中之一就是採用8發漏夾供彈,發射最後一發彈藥後,漏夾會被拋出;另一個缺點就是操作不便,槍管長24英寸(610mm),重4.5千克。斯普林費爾德兵工廠曾經研製過T26「坦克手」短步槍(上),希望能夠配備給坦克部隊。目前,保存至今的只有照片中的這支1943年生產的T26,與標準型(下)相比明顯更短。


1974年成立的斯普林費爾德兵工廠公司延續了原廠的經典產品——M14,只不過將其全自動功能去掉,以符合民用標準。筆者最喜歡的就是本文提到的「坦克手」,另外兩個版本就是「偵察班(Scout Squad)」和「重裝部隊(Loaded)」。M1A步槍系列(從上至下):M1A SOCOM 16,M1A SOCOM 16 CQB,M1A「坦克手」,M1A「偵察班」,M1A全國競賽。

評測:斯普林費爾德M1A半自動精密步槍 274米精度0.5MOA



斯普林費爾德兵工廠公司成立之後,一直努力蹭原廠的熱度,不僅照搬原廠的LOGO,還在廣告宣傳中故意混淆二者的區別。因此很容易讓單純的美國消費者上當,儘管早期產品因為品控問題,質量起伏不定,但隨著生產數量的增加,質量確實得到了明顯提升。


近年來,斯普林費爾德兵工廠公司終於放棄了蹭熱度的念頭,開始主動撇清與原廠的關係,重新塑造品牌形象。本人在美國靶場射擊時,靶場老闆就是很對該公司的產品非常滿意,並推薦給本人進行體驗,仿佛這家公司的產品已經能夠代表美國槍械製造企業的水平。


「偵察班」和「重裝部隊」的頂部都有皮卡汀尼導軌,這讓安裝瞄準鏡變得非常容易,然而「坦克手」卻沒有這樣的設置。其他版本的M1A同樣沒有導軌,但斯普林費爾德而它們配備了側置鏡架安裝座。考慮到用途,筆者認為「坦克手」不需要瞄準鏡,因為它主要用於快速近距離防禦射擊,如果用戶更喜歡瞄準鏡,「坦克手」同樣可以安裝側置瞄準鏡架。


「坦克手」與普通M1A最大的區別就是槍管長度較短,這讓全槍更加緊湊。同樣配備了胡椒瓶型槍口制退器,不過開孔集中在1點鐘和11點鐘方向,各分為三排。不僅可以起到降低後坐力,減小槍口上跳幅度的作用,還能避免幹擾瞄準。準星上有白色條紋,並插入了氚光管,與覘孔照門可以很好地配合。「偵察班」和「重裝部隊」則採用了軍用型的全國競賽準星座,每側都有一個傳統的護翼。


筆者要說的是,「坦克手」的準星座並非M1A的標準軍用型,這是今年全新型號,但卻散發出二戰軍用型的氣質。準星座通過燕尾槽安裝到槍口裝置上,中央有較長的豎槽,可以提供一定的彈性。這樣通過一枚內六角螺栓即可牢固鎖定準星座,同時便於進行微調。


這是標準的M14步槍的槍口裝置和準星座,可以看到這種槍口裝置有多個縱向開槽,而且長度較大。通過中央的一個螺母固定在槍管上,這個螺母則通過前部一個內六角螺栓定位,防止轉動。準星座護翼的形狀和角度與「坦克手」有明顯的區別,而且鎖定螺栓位於前方,而非「坦克手」的後方。


所有的M1A步槍都採用標準的軍用覘孔照門,這種瞄準鏡左側為射程調節旋鈕,右側為風偏調節旋鈕。


覘孔照門上有紋路,用來防止產生反光。轉動射程調節旋鈕,覘孔高度會發生改變。轉動風偏調節旋鈕,覘孔左右位置會發生改變。照門座與機匣的安裝位置有刻度,可以進行修正。


筆者非常喜歡M1A「坦克手」的胡桃木槍託,採用傳統浸油工藝,具有漂亮的木紋。槍託下方有兩個背帶環,這延續了M14步槍的傳統設計。配備託肩板的槍託完全是軍用M14步槍的「遺產」,打開託肩板後,就可以看到裝有清潔工具的附件倉蓋。


託肩板的作用是,方便士兵在全自動模式下射擊M14步槍時,能夠將其放到肩部上方,提供額外的控制面。顯然,只能半自動射擊的「坦克手」並不需要這樣做。


託肩板在大部分機槍槍託上仍可以見到,不過大多改為更輕便的鋼絲結構,是非常實用的一種設計。圖為M249機槍使用的一種槍託,可以看到打開狀態的鋼絲託肩板,平時這個託肩板都是摺疊在槍託底板上。加上一部分機槍手並不使用這個裝置,所以很多朋友都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


「偵察班」和「重裝部隊」(如圖)採用黑色聚合物槍託或胡桃木槍託兩種,而後者的聚合物槍託可以調節長度和貼腮板高度。

評測:斯普林費爾德M1A半自動精密步槍 274米精度0.5MOA



「坦克手」、「偵察班」、「重裝部隊」都配備了經過調校的競賽級二道火扳機組,據斯普林費爾德介紹,「重裝部隊」的扳機力在20~22.2 N之間,而「坦克手」、「偵察班」的扳機力為22 N。不過,筆者對這支樣槍進行測量後發現,平均扳機力為24.5,而且非常一致。一道火約15.6 N,二道火非常明顯,這提高了射擊的精度。扳機護圈前方就是保險,向前為關閉保險,向後為打開保險,能夠通過食指操作。機匣左側有空倉掛機解脫杆,較少人會使用。

 


隨槍附送一個10發彈匣,採用前掛後卡固定方式,彈匣倉後方是一個槳形彈匣卡榫。本人操作體會,這種前掛後卡的彈匣很容易讓新手出現操作失誤,比如彈匣插入不夠深,向後扳動彈匣旋轉時才發現無法鎖定,不如直插式彈匣倉方便操作,所以現在大多數新槍都採用了直插式彈匣倉設計。


筆者使用五種彈藥分別對三款M1A步槍進行精度測試,會發現「坦克手」的精度不如其他兩款步槍。這個原因都是筆者的問題,因為其他兩款步槍都安裝了瞄準鏡,而「坦克手」只用了機械瞄準具。射擊距離100碼(91.4米),一組五發,至少四組,取平均值。「坦克手」總體平均精度為2.8 MOA,對此筆者感到非常滿意。


純粹為了好玩,筆者在彈匣內隨機裝入此次測試使用的五種彈藥,然後儘可能快地進行射擊。「坦克手」沒有出現任何故障,充分證明了M1A可靠的設計和軍用步槍血統。M1A「坦克手」是筆者今年使用過最有趣的槍械之一,儘管槍口裝置讓槍聲更加響亮,但它絕對是一款強大的防禦性槍械。因此,筆者不得不說M1A「坦克手」是一款短而粗暴的卡賓槍。建議零售價為1987美元,約合人民幣13640元。

本人是原SC軍事貼圖區版主hawk26,為大家提供原創軍事內容,感謝大家收看。用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或搜索「hawk26講武堂」微信公眾號,可以關注收聽,謝謝!

相關焦點

  • 評測:西格紹爾M400「精英」適合家庭防禦的傳統AR步槍
    這些熱點讓人們很少關心多年來一直在市場上贏得眾多好評,導氣管式傳統AR步槍——M400。M400經常被SIG516 / 716系列所掩蓋,但絲毫不妨礙它成為一款結構簡單、製作精良、性能可靠、價錢實惠的AR步槍。本文是美國槍械作家Dave Bahde撰寫的評測,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
  • 評測:M1A SOCOM 16 CQB完全可控的全威力戰鬥步槍
    這是美國槍械作家Bill Battles撰寫的斯普林費爾德M1A SOCOM 16 CQB評測,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筆者小時候就對M1加蘭德步槍很著迷,這是美軍在二戰和韓戰中標誌性的戰鬥步槍。從小聽過很多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老兵講述戰鬥故事,他們都對M1加蘭德的威力、精度、可靠性讚不絕口。
  • 評測:丹尼爾防務公司DDM4 PDW手槍 專家推薦的個人防禦武器
    .300 BLK是理想的防禦彈藥,根據運動武器和彈藥製造商協會(SAAMI)的規定,步槍彈藥最高膛壓峰值為379MPa。而5.56×45mm彈藥在這樣短的槍管上,則會考慮燃燒較慢的步槍彈發射藥幾乎無法完全燃燒,因此短步槍不得不考慮槍口衝擊波和火焰問題,.300 BLK彈藥卻可以在7英寸(178mm)槍管內完全燃燒,槍口計劃看不到衝擊波和火焰。這讓DDM4 PDW非常適合家庭防禦或在車內使用。
  • 評測:史密斯-韋森M&P10步槍 精度相當可觀的中口徑武器
    不僅有M&P9系列手槍,還有M&P15 5.56×45mm步槍,今天要介紹的是M&P10 7.62×51mm步槍。本評測由美國槍械作家Bill Battles撰寫,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測試樣品為全黑標準型,建議零售價為1619美元,約合人民幣10827元。
  • 評測:薩維奇Model 110「狼獾」步槍 性能出色的.450獵槍
    這是美國槍械作家Bill Battles撰寫的薩維奇(Savage)Model 110「狼獾(Wolverine)」步槍的評測,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筆者非常榮幸地成為Steve Hornady邀請的體驗新型.450 Bushmaster步槍的6、7位作者之一,在南卡羅來納州進行了一次實地狩獵測試,獵物是當地的野豬。
  • M1式加蘭德步槍
    M1加蘭德步槍投產之後最初生產和裝備軍隊的速度都十分緩慢,隨著美國於1941年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加蘭德步槍產量猛增,除了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外,1940年,美國政府增加了溫徹斯特公司作為M1步槍的生產承包商。1945年8月M1步槍停產時,兩家公司共生產了超過400萬支M1步槍。1950年韓戰爆發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重新生產M1步槍。
  • 評測:Gemtech Lunar 9消音器 模塊化設計長短皆可 家庭防禦首選
    每次我們射擊時,不是都需要佩戴防噪音耳罩嗎?它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聽力,還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槍口噪音讓我們產生退縮心理。然而,即便有一套很好的耳罩或耳塞,幫助新射手避免退縮也需要艱苦的努力。射擊時,槍口發出的衝擊波和後坐力讓射手很難集中精力重新瞄準,並扣動下一次扳機。這樣的情況下使用手槍進行射擊,如果有退縮心理,或擔憂後坐力的衝擊,那麼發生失誤的可能性就很高。
  • M1903春田步槍/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
    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式栓式步槍,1903年定型稱為「0.30口徑M1903式步槍」,因其由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兵工廠研製而得名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Springfield rifle)。
  • 【槍】少數派心中的神器——詳解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
    典型產品是1873年用作制式的斯普林菲爾德活門式單發步槍,其使用0.45~0.70英寸黑火藥步槍彈。同時期,德國毛瑟公司則率先推出了多種型號的旋轉後拉槍機式步槍。先進的武器使得德國擁有世界上第一流的陸軍,而美陸軍直到20世紀初還只是二三流的軍隊。
  • M1加蘭德步槍是如何改變戰爭方式的(上)
    而作為人類戰爭的工具「士兵武器」,此時還屬於初步發展階段;普通的士兵步槍每分鐘只能發射10發子彈左右,顯然對戰爭的勝負起不到關鍵性作用,所以「偉大而又充滿罪惡」的機關槍被發明出來。機關槍的誕生徹底改變了塹壕戰的交火方式,雖然火力強、射速快,但是機關槍仍然只適合當作防禦武器,對於進攻的士兵只能依靠射速慢的步槍和近距離內使用刺刀拼殺。
  • 自動步槍的開山鼻祖M1式加蘭德步槍究竟有多厲害呢
    式加蘭德步槍的出現改善了這一情況。1920年加蘭德在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開始設計半自動步槍。1929年樣槍送交阿伯丁試驗場參加美國軍方新式步槍選型試驗,通過對比試驗,1932年加蘭德設計的自動裝填步槍被選中。其間,美國軍械委員會指令更改樣槍的口徑為7毫米(.276口徑),中選後又遭到軍方否決,仍然被要求採用7.62毫米口徑(.30口徑)。
  • 評測:斯普林費爾德「刀刃」PDW手槍 超短管AR究竟性能如何?
    如果想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我們必須確切了解什麼是PDW,PDW是「個人防禦武器」的縮寫,是一種介於手槍與步槍之間的武器,比手槍更容易使用,更加堅固,同時比步槍更小,更緊湊。由於它們的彈藥過於特殊,所以限制了其發展,只在政府安全部門無法使用步槍的情況下,才使用這類武器。筆者見過美國國務院外交安全局的特工,在保護高價值目標時,在現場揮舞它們。中國軍隊未來輔助槍械該往何處去?衝鋒鎗窮途末路 遭到降維打擊
  • M1加蘭德步槍與二戰步兵的作戰方式(下)
    在批量生產M1加蘭德步槍之前,美軍還曾經嘗試使用過各種不同材料的彈夾,但是經過試驗後發現還是金屬材料最靠譜,該彈夾具有重量輕、可反覆使用,唯一的要求就是裝彈時讓彈頭朝向槍管即可,當然在裝完漏式彈夾後,還需要士兵用手去推動槍機柄閉合才可以。
  • 斯普林菲爾德M1903-春田步槍-美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制式武器
    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春田步槍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Springfield rifle),也稱為春被田步槍
  • 美國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M1加蘭德步槍投產之後最初生產和裝備軍隊的速度都十分緩慢,隨著美國於1941年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加蘭德步槍產量猛增,並在實戰中被證明是一種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槍。該槍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性能最好的步槍之一。美國著名將軍喬治·巴頓評價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戰鬥工具」(Greatest battle implement ever devised)。
  • 山姆大叔的二戰榮譽——M1加蘭德步槍
    加蘭德和他的步槍作為天才設計師的加蘭德早在1920年就開始在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設計半自動步槍。歷盡了將近十年的時光,終於在1929年設計出成功的樣槍,並送交阿伯丁試驗場參加美國軍方新式步槍選型試驗,參與這次試驗的還有全美各大優秀武器設計師的樣槍。不過憑藉著優秀的性能,加蘭德步槍很快就脫穎而出,在1932年被選中。
  • 評測:斯太爾L9-A1手槍 小眾型號性能好 人體工程學設計出色
    本文為美國槍械作家Jeff Cramblit撰寫的評測文章,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
  • 斯普林菲爾德XD(M)系列手槍全解析
    握把的輪廓也經過修改,側面上部設計了符合手指形狀的凹槽,更容易握持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對XD(M)手槍寄予厚望,這不僅體現在其「淡季出新品」的銷售策略上,也體現在該槍設計上的精益求精。XD(M)手槍在XD手槍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了工廠在人機工程學設計上的優勢,同時又使用一些表面處理方面的新技術,使手槍性能有了很大的進步。
  • 二戰美國大兵的標誌-M1伽蘭德步槍
    美國二戰步兵的基本武器M1式7.62mm半自動步槍,伴隨美國大兵經歷了風雪、潮溼、海洋、高山地帶、熱帶叢林和乾燥沙漠環境條件的考驗,體現了該步槍可靠性好,射擊精度高特點,成為美國大兵的標誌性武器。M1式步槍在二次大戰中,被公認為是設計最好的步槍,其擊發和發射機構至今仍為許多步槍採用。 M1式半自動步槍由美國人加蘭德設計的,故亦稱加蘭德M1式步槍。
  • 軍用槍械:軍事個人防禦武器(PDW)的發展歷史
    大多數個人防禦武器(PDW)發射一種小口徑、高速瓶頸彈,類似於小型或縮短的中程步槍彈。這使得PDW的射程、精度和穿甲能力比使用手槍口徑彈藥的衝鋒鎗要好。20世紀初,步槍的縮短版本稱為「卡賓槍」,供騎兵和炮兵使用。通常在某些情況下,手槍作為個人自衛防禦武器有時候作用卻並不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毛瑟C96和Luger手槍推出了可利用肩部操作的附加槍託槍套的炮兵版本手槍,這就使手槍的控制性能和準確性大大提高。美國在一戰期間,秘密開發了一種設備叫Pedersen(佩德森)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