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7年8月開始,按照黨中央關於轉入戰略進攻的部署,西北野戰軍連續發動沙家店、黃龍、延清戰役,收復和解放了大片地區,逐步掌握了陝北戰場主動權。
但是,連續的高強度作戰也給部隊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影響了戰鬥力。
彭德懷同志敏銳地覺察到這些情況,決定在冬季戰鬥間隙開展一次整訓。在整訓期間,三五八旅創造性地開展了以「訴苦」(訴舊社會和反動派加諸勞動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為主要內容的群眾運動,開啟了人民軍隊歷史上一次特別的「初心使命」教育——新式整軍運動。
這次整訓的針對性十分明確。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軍隊就開始不斷製造摩擦進攻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後戰鬥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激烈,西北野戰軍各部隊減員很大,而補充兵員多為戰場俘虜的「解放戰士」。以三五八旅為例,到1947年年底,各連隊「解放戰士」的比例平均在70%以上,其中老紅軍連隊七一五團六連的比例達到80%。
這些「解放戰士」雖然大多數出身貧苦家庭,但由於在國民黨軍隊受到不少欺騙宣傳和反動教育,「解放」後又缺乏系統政治教育,不少人階級界限模糊、革命覺悟不高,隨著戰鬥越來越激烈,出現了打「滑頭仗」、陽奉陰違、畏懼困難、貪生怕死的情況,甚至有個別壞分子潛伏在隊伍中,伺機搞策反破壞。
擔任三五八旅政委的餘秋裡同志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方法,組織各級政工幹部深入戰士們中間開展「漫談」,根據「解放戰士」親身經歷過從舊軍隊到新軍隊的巨大變化這一特點,從發動「解放戰士」開展新舊軍隊對比入手,逐步引導戰士們思考舊社會的罪惡,討論窮人是怎樣窮困,而地主、資本家是怎樣好吃懶做、窮奢極欲的。
由於戰士們幾乎都是窮苦人家出身,新舊軍隊作風宗旨的巨大對比,國統區的悲慘生活和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給貧苦大眾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引發他們強烈共鳴。特別是通過「挖窮根」「倒苦水」,戰士們講述個人和家庭在舊社會的悲慘遭遇,發現了一個又一個血淚控訴的典型。就這樣,訴苦運動這種形式從醞釀到動員,從個別談話到開訴苦大會,被戰士們廣為接受,形成全旅廣泛深入開展的群眾運動。
《餘秋裡回憶錄》中提到了「訴苦」運動的典型,「解放戰士」路新理。
剛加入革命隊伍時,路新理是一個「問題」戰士,不僅打「滑頭仗」,還經常說「吃誰的糧,就給誰幹」等各種怪話,想著有機會再投向敵人。
一天深夜,路新理一個人偷偷跑出營房,在漆黑的曠野中擺上母親的牌位,哭訴家庭的慘痛遭遇。悄悄跟在後面的連指導員和路新理有相似的血淚史,聽到路新理的哭訴後與他一起抱頭痛哭。
第二天,連隊召開訴苦大會,路新理把自己的苦難身世和盤託出,邊哭邊講,申訴舊社會的罪惡。路新理是山東曹縣人,父親給地主扛活,不僅難以養活家人,還活活累死了。路新理的母親帶他和妹妹到山西逃荒,也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家裡連弔孝的麻布都買不起。為了養活九歲的妹妹,路新理在鹽場幹苦力,後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小妹妹哭得死去活來,從此是死是活沒了音信。
講到最後,路新理說,通過訴苦,「我明白了是誰讓我受的苦,明白了應該用手中的槍去打誰」,「今後,我一定在解放軍裡好好打仗,為親人報仇」。
聽了路新理的訴苦,戰士們群情激奮,爭相發言,傾訴舊社會和反動派強加在自己和親人身上的苦難。
就這樣,「訴苦」運動在全旅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三查」運動緊接著「訴苦」運動開展。通過「查階級」,部隊的階級感情和凝聚力更強了,個別混進革命隊伍的破壞分子也查清了。通過「查工作」,政治教育和戰鬥技能訓練得以緊密結合,運動不是「口號」式的走過場,也沒有走向「左」的極端,而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練兵熱潮。通過「查鬥志」,態度模糊甚至思想動搖的情況消失了。彭德懷同志到三五八旅了解「訴苦三查」情況,餘秋裡深有感觸地說:「部隊士氣旺盛得很,完全可以跟敵人拼命。」
三五八旅開展「訴苦三查」運動的做法得到毛澤東同志的高度肯定,毛澤東同志把這種做法命名為「新式整軍運動」,向全軍推廣。
1948年年初開始,全軍的「訴苦三查」運動和全黨開展的整黨運動、解放區開展的土地改革運動共同進行,發揮出巨大的能量。廣大指戰員通過對舊社會和反動派「算帳」,進行革命戰爭的初心樹立得更加堅決,對人民武裝肩負的歷史使命認識得更加深刻。
黨在人民軍隊中的威信更高了,黨的意志得到更加堅決的貫徹執行;蓬勃開展的群眾性練兵運動極大地提高了部隊戰鬥力,為即將到來的中國人民與反動勢力的戰略決戰做好了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