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精選:【伊朗核協議】

2021-02-08 維基精選
聯合全面行動計劃(英語: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縮寫為JCPOA;波斯語:برنامه جامع اقدام مشترک‎),通稱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簡稱伊朗核協議(英語:Iran nuclear deal)或伊朗協議(英語:Iran deal)、伊核協議,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與伊朗核問題六國(P5+1)(包括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德國)以及歐盟,於2015年7月14日在維也納籤訂的國際協議,主旨為解決伊朗核危機。早在2013年11月,伊朗就與P5+1國家在日內瓦籤署了《伊朗核問題臨時協議》,並於2014年1月20日生效。在之後的二十個月時間裡,各方圍繞達成一個關於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而展開談判進程。

籤署全面協議的伊核問題六國外長及歐盟高級代表合影

協議規定,伊朗同意交出所有的中等純度濃縮鈾、98%的低純度濃縮鈾(從12000公斤減少到300公斤)以及大約2/3的氣體離心機(從19000臺減至約6000臺並在未來13年內維持此規模)。在未來15年內,伊朗不得生產濃度超過3.67%的濃縮鈾、不得建造生產鈽所必需的重水反應堆或是對現有反應堆的燃料進行再處理。同時,未來十年內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將被限制在單個核設施內,且只能使用第一代離心機。其他核設施將轉作他用以防止核擴散風險。國際原子能機構將開展經常性現場核查以確保伊朗遵守該協議。作為回報,若伊朗切實可信地遵守協議規定的各項義務,美國、歐盟和聯合國安理會將解除對伊朗的制裁。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定。伊朗隨後發表聲明,表示會暫時留在此協議中與盟友及其他籤署國進行對話,若能達成合作目標,則此協議會繼續有效。但隨著美國制裁日益加重,伊朗宣布將停止履行伊核協定部分協議。2020年1月5日,伊朗政府在美軍於巴格達刺殺聖城旅領袖卡西姆·蘇萊曼尼後宣布,伊朗暫停履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第五階段對伊限制措施,伊朗持有離心機的數量將不再有任何限制。


歷史


對伊制裁

2003年,伊朗與伊核問題歐洲三國(E3)的談判。

2002年8月,伊朗流亡組織「伊朗反抗力量全國議會」揭露伊朗在納坦茲的秘密鈾濃縮廠,還有重水設施,引發國際社會恐慌伊朗可能邁向研發核子武器。2003年2月,時任伊朗總統的穆罕默德·哈塔米承認納坦茲設施確實存在,但聲稱它僅用於生產供應核電廠的低濃縮鈾燃料。2003年5月,伊朗準許國際原子能總署視察,但拒絕調查員取樣。2003年6月,國際原子能總署報告判定,伊朗無法符合保障監督協定規範的義務。其後,英國、德國和法國致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應對伊朗核子政策。美國拒絕參與。2003年10月,在提交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討論的陰影下,伊朗與英德法達成《德黑蘭宣言》。伊朗同意完全與國際原子能總署合作,中止一切鈾濃縮活動。2005年8月,支持核計劃的馬哈茂德·艾瑪丹加獲選伊朗總統。2005年8月至9月,《德黑蘭宣言》分崩離析,伊朗在伊斯法罕恢復鈾轉換活動。艾馬丹加聯合國演說,宣告伊朗有權發展核領域計劃。2006年2月,國際原子能總署表決將伊朗問題提交安理會。表決後,伊朗宣布將恢復鈾濃縮活動。2006年4月,艾馬丹加宣布伊朗躋身核武俱樂部,但補充說,核技術純粹是用來發電,而非發展核武。並阻止聯合國調查員自由視察伊朗的核設施及核計劃,違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決議。2006年6月,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加入英國、德國和法國行列,形成伊核問題六國(P5+1)。2006年7月31日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停止鈾濃縮和其他活動。2006年至2010年間,安理會一共採取6項決議案,逐步制裁伊朗,包含凍結與鈾濃縮活動相關人等和企業資產,也禁止各方提供核相關技術給伊朗。2009年9月,美國總統歐巴馬稱伊朗福爾多有地下濃縮設施。美方開始嚴正商議空襲伊朗,以色列揚言採取核子行動。2013年3月,美國開始與伊朗官員展開一連串秘密談判,甚至沒對伊核問題六國(P5+1)內部公開內容。2013年3月,美國與伊朗官員在阿曼開始一系列雙邊秘密會談 。2013年6月,哈桑·魯哈尼獲選伊朗總統 。2013年8月,哈桑·魯哈尼在就職三日後,呼籲恢復與伊朗核計劃與P5+1談判 。2013年9月,勞哈尼結束首度聯合國大會之行前往機場途中與歐巴馬通話,也是1979年以來兩國國家元首第一次通電話,是美國和伊朗關係的重大時刻。2013年11月24日,經過幾輪談判,伊朗在瑞士日內瓦與P5+1籤署《伊朗核問題臨時協議》,這是一份關於伊朗核計劃的臨時協議。它包括短期凍結部分伊朗核計劃,以換取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減少,因為各國正在努力達成長期協議。根據這項臨時協議,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始進行檢查工作。該協議於2014年1月20日正式啟動。當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伊朗正在遵守臨時協議的條款,包括停止濃縮鈾至20%,開始稀釋過程(將20%濃縮鈾庫存的一半減少到3.5%),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的工作。


談判階段

2013年11月24日,在伊核問題六國(P5+1)與伊朗於結束談判後,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與伊朗外交部長穆罕默德·賈瓦德·扎裡夫握手。

2015年3月30日,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在瑞士洛桑舉行外交部長級會談。

2015年7月14日,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核談判小組舉行部長級磋商

2013年6月,哈桑·魯哈尼獲選伊朗總統,一般認為他路線較溫和,也比起艾馬丹加願意與伊核問題六國(P5+1)談判。2013年9月,勞哈尼結束首度聯合國大會之行前往機場途中與歐巴馬通話,也是1979年以來兩國國家元首第一次通電話,是美國和伊朗關係的重大時刻。2013年11月,伊朗和伊核問題六國(P5+1)達成臨時性協議「聯合行動總體計劃」(General Joint Plan of Action)。該協議限制伊朗的核計劃,要求終止阿拉克重水反應爐,廢棄大量中程度濃縮鈾。其後,伊朗承受的制裁遭部分減除,部分資產亦相應解凍。2014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P5+1)達成全面性協議的時限到期,但後來時限延長至2014年11月。2014年11月,談判期限又延長至2015年6月底。2015年3月,在瑞士洛桑舉行的伊核問題國際會議希望讓協議拍板定案。此後各方同意延長談判,將談判期限推遲至2014年11月24日。隨後又延長最後期限至2015年7月1日。2015年4月2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伊朗核問題部長級談判中,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P5+1)經過八天的馬拉松式談判後達成框架協議,伊朗同意將用作提煉濃縮鈾的離心機數目由現時一萬九千臺削減至約六千臺;未來十五年,停止提煉濃度百分之三以上的濃縮鈾,以及停止建造新提煉設施,現有的提煉設施大部分關閉或改建為研究和訓練中心,伊朗又同意給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人員進入所有核設施,監督協議落實情況。當所有承諾落實後,歐盟和美國將會撤銷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聯合國亦會解除所有針對伊朗核計劃的決議案。各方將繼續磋商細節,尋求在2015年6月30日前達成最終協議。協議有效期是十五年,尤其是開首十年,伊朗製造核武的能力將受到重大限制。這使得即使伊朗違反協議,也需要一年才可製造出一枚核彈,使國際社會有充裕時間應對。2015年5月,美國國會以大比數通過《2015年伊朗核協議審查法》,該法授權美國國會審查聯邦政府與伊朗籤訂的核協議。並規定《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對美國而言是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政治承諾,在美國法律中不具有行政協議的效力。美國白宮當時則批評該法案使伊核協議談判複雜化,並曾威脅否決該法案。2015年7月14日,會談各方宣布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全面行動計劃》。


落實階段


根據《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的規定,必須取得聯合國安理會的正式認可,協議方可產生國際法效力。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231號決議,以敦促執行《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的時間表,並對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做出了一些措施。2016年1月1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證實伊朗完成了開始執行伊核全面協議的必要準備步驟。美國白宮同日發表聲明說,總統歐巴馬已籤署行政命令,根據伊核協議規定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莫蓋裡尼和扎裡夫同日宣布,鑑於伊朗履行了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承諾,與伊朗核問題有關的經濟和金融制裁按照全面協議要求當天得到解除。美國於2017年4月和2017年7月確認伊朗遵守該協議。


美國退約

唐納·川普宣布美國於2018年5月8日退出聯合全面行動計劃。

2017年10月13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宣布,不會根據《伊朗核協議審查法》進行認證。美國時間2018年5月8日下午,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並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除美國外的伊核問題六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德國政府,以及土耳其、日本、澳大利亞、約旦、敘利亞、愛爾蘭、義大利、荷蘭、紐西蘭、新加坡、瑞士等國政府都公開表示反對美國政府撕毀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以色列和阿聯兩國政府及美國保守主義者則支持美國政府作出的決定。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後,伊朗向國際法院發起伊朗訴美國違反《1955年美伊友好條約》案,指責美國違反《1955年美伊友好經濟關係及領事權利條約》及《聯合全面行動計劃》,要求美國撤回制裁令。2018年9月,國際法院判決美國違約,要求美國停止大部分無理由制裁。伊朗隨後發表聲明支持國際法院判決。美國則批評伊朗及國際法院侵犯美國主權,宣布廢除《美伊友好條約》,並拒絕承認國際法院判決的強制力。2018年11月,美國宣布對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進行制裁,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日本、韓國、土耳其、臺灣、義大利和希臘從伊朗進口石油得到豁免,但有效期至2019年5月2日截止。對此伊朗大為不滿,2019年5月8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宣布將停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承諾,停止出售鈾濃縮過程中產生的多餘重水以及濃縮鈾。但如果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中國能在兩個月內為伊朗找到一個出售石油和處理銀行交易的機制,伊朗將恢復履行這些承諾。2019年6月27日,伊朗宣布將該國低濃度濃縮鈾庫存提升至超過300千克。此舉將突破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中針對伊朗可擁有濃縮鈾庫存的限制。7月7日,伊朗濃縮鈾豐度將突破伊朗核協議規定的上限3.67%。7月9日,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警告伊朗不要背棄伊核協議,並指「伊朗不應將美國的克制與美國缺乏決心混為一談。」7月28日,伊朗原子能組織負責人阿里·阿克巴爾·薩利希表示伊朗將重啟阿拉克重水反應堆的活動。9月4日,伊朗宣布將進一步取消限制研發離心機,加速提煉濃縮鈾。按伊朗核協議,伊朗僅被允許在兩個核電廠保留有限數量的第一代離心機。11月4日,納坦茲核設施啟動30臺新型IR-6型離心機。11月7日,伊朗恢復在福爾多地下核設施的鈾濃縮活動。


伊朗中止履約


2020年1月3日,美國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發起無人機空襲,刺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和聖城軍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1月5日晚,伊朗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伊朗暫停履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第五階段對伊限制措施,伊朗持有離心機的數量將不再有任何限制。


內容


《聯合全面行動計劃》(The 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全長109頁,包括5個附件。協議有效期為15年。主要內容如下:


核不擴散措施


伊朗現有的低濃縮鈾庫存將會削減98%,從12,000公斤減至300公斤,為期至少15年。在這15年期間內,伊朗的濃縮鈾最高只能達到3.67%濃度,該濃度足夠用於民用核能與研究,而不足以製成核武。在未有《全面計劃》中期協議前,伊朗曾經提煉出接近20%濃度的濃縮鈾。


伊朗可以提煉濃縮鈾的離心機數目將會削減至少三分之二,從現有的19,000部(其中10,000部運作中)減至不多於6,104部,並且在未來十年裡只許使用最多5,060部提煉濃縮鈾。伊朗提煉濃縮鈾的全部能力,亦即是該5,060部離心機,只可以在納坦茲的工廠運作。該處的離心機必須是IR-1離心機,即是伊朗最舊和最低效率的第一代離心機類型。伊朗必須放棄其擁有的先進IR-2M離心機。除役的離心機仍然由伊朗保留,但是會運送到受IAEA監察的儲存地點存放。


伊朗在福爾多(Fordow)的鈾濃縮工廠停止進行濃縮鈾活動和研究,為期至少15年,在此期間該處不得儲存任何可裂變物質。該設施將會轉成為一個核子、物理和科技的研究中心。福爾多工廠的一翼建築物可以保留1,044部、共6組的IR-1離心機,其中2組可用於生產穩定的放射性同位素作醫療、農業、工業及科學用途,其餘4組保持閒置。


在未來15年裡,伊朗不得興建新的鈾濃縮設施,也不得增添重水反應堆或囤積重水。


伊朗必須改動數個設施。在阿拉克的核設施必須削減離心機數目,而整個設施需要按照國際社會批准的設計改建,以使其不能生產武器級鈽。只要阿拉克反應堆一日還存在,伊朗所有乏核燃料都必須運出國外。


伊朗可以繼續進行鈾濃縮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但是在8年之內只可以在納坦茲的設施內進行。


伊朗必須準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檢查員檢查伊朗所有已宣布的設施,包括在Parchin的軍事設施,以監察及確保伊朗遵守協議以及不會轉移任何可裂變物質。IAEA有權監管伊朗整個核供應鏈,上從鈾製造廠,下至獲取核子相關技術。對於已宣布的核設施,IAEA可在全日24小時內任何時候進入檢查,並且可在那些設施進行持續監察(包括安裝監視設備)。如果IAEA督察懷疑伊朗在已宣布設施以外的地點發展核能力,他們可請求到該等地點檢查,但需要把提出懷疑的理據通報伊朗。伊朗可容許督察到該等地點檢查,或提出可消除督察疑慮的替代方案。如果雙方未能達成協議,則一個最長可為期24天的程序啟動。首先伊朗與IAEA有14天時間化解分歧。如果不成功,包括八方在內的聯合委員會有7天時間考慮引發IAEA提出檢查的情報。如果委員會以大多數票(8票中至少5票)作出決定,則可以通知伊朗它必須在3天內採取哪些行動。如果伊朗在3天內沒有遵從委員會的決定,制裁會自動恢復。


在IAEA證實數個重要步驟已落實後,美國和歐盟會解除因核問題而實施的制裁(在協議的附件II列明)。對彈道飛彈科技的限制維持多8年,對於向伊朗出售常規武器的限制維持多5年。美國因為人權、飛彈及支持恐怖主義而向伊朗實施的制裁不受本協議影響,仍將繼續維持。


根據上述結果,哈佛大學的 貝爾弗科學中心和國際事務的專家小組在2015年8月公布相關報告。


伊朗違約後果


如果協議任何一方有理由相信另一方沒有履行協議,可以提請根據本協議而成立的聯合委員會解決爭議。如果伊朗以外的任何一方向委員會提出爭議,而伊朗被裁定違反了協議,該方可通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後者有30天時間就該議題通過決議。即使安理會在30天內不採取任何行動,所有在協議前的核問題相關制裁自動恢復,無須安理會批准。即使恢復制裁,對於任何人在恢復日期前已與伊朗或個別伊朗人、伊朗實體籤訂的合約無追溯力,只要該等合約涉及的活動不違反本協議或安理會決議即可。


籤署方

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的談判代表在文件封面上簽名。


評論


全球共有90多個國家對伊核問題全面協議表示認可與讚賞。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表示,其已達成美國與伊朗的「歷史性和解」。歐巴馬還表示,此次談判達成了美國的核心目標,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是一個良好的協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指出,全面協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維護了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伊朗方面作出了不發展核武器的政治承諾,各方以有約束力的國際協議方式將這一承諾固定下來。同時給予伊方和平利用核能的正當權力,伊與各方的關係也翻開了新的一頁。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裡尼和伊朗外交部長查瑞夫(Javad Zarif)發表聯合聲明,肯定核子談判協議的達成,「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說:「伊朗是守諾言的國家,於維護國家利益前題下,任何在核問題談判許下的承諾,伊朗都會遵守。」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表示,伊核問題新協議打破了長達13年的伊朗核問題僵局,如果下一步措施完全得以落實,將為歐盟與伊朗合作鋪平道路。梵蒂岡發出一份聲明:「關於伊朗核計劃的協議,聖座以積極的眼光看待 。」以色列總統魯文·裡夫林表示以色列不接受框架協議,並稱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威脅以色列的國家安全。


相關焦點

  • ​川普退出伊朗核協議的真相
    編者按:5月7日,川普發了一個一句話10萬+的推,預告他將於華盛頓5月8日下午2點,就伊朗核協議作出決定。之後,川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感謝吳菊生老師的來稿。昨天的一個新聞就是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一時間,各種議論紛至沓來,說什麼的都有。批評的認為這人不負責任,幾近於瘋狂,一面在朝鮮推動去核,一面又在中東地區破壞已有核協議,自相矛盾。表揚的似乎更多,以中國大陸民間自媒體為甚。很多作者根本就不懂美國,也不了解川普,就是一味吹捧,迎合愚昧無知的讀者。川普成了他們心目中的「天降偉人」,說到做到,盡顯「強人」本色等等,就差沒有跪舔。
  • 美國政府希望延長伊朗核協議
    美國希望延長並加強伊朗核協議。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日內瓦舉辦的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中表示,美國政府將與國際夥伴一起為此而努力。除核計劃外,還應解決伊朗在該地區破壞穩定的行為及其飛彈計劃。此外,德黑蘭政府必須遵守核協議條款,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管制。
  • 還沒搞定伊朗核協議,緬甸又出事了
    當然是伊朗核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美元霸權的生死存亡,關係著美國的國運。 但是,美國政府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從小布希到歐巴馬,再到川普,一直被這個問題搞得滿頭包。 2018年5月,川普退出了伊朗核問題,繼續對伊朗實施制裁。
  • 伊朗核協議談判後的戰爭風雲
    關注並將「解飛看天下」設為星標每天準時將乾貨內容送達
  • 美國考慮以「小步走」方式重啟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記者杜鵑)三名消息人士8日告訴路透社記者,為重啟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美國政府正在考慮一系列方案,包括美國和伊朗各以「小步走
  • 維基精選:【愛德華·斯諾登】
    他表示自己欽佩洩漏五角大樓秘密文件的丹尼爾·艾爾斯伯格和洩密給維基解密的布拉德利·曼寧,同時「細心地挑選了外洩的文件,確保都是關係公共利益的材料。許多材料能造成更大的影響,但我沒有洩漏。傷害人不是目的,揭露真相才是」 。
  • 伊朗總統:下一屆美鍋政府將向伊朗投降;以色列:重返伊朗核協議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zhan
    美國在前總統歐巴馬的領導下於2015年籤署了伊朗協議,敗燈時任副總統。該協議取消了對伊朗的制裁,期望對方遵守其核計劃。2018年,川普總統退出了該協議並重新實施了嚴厲制裁,因為他的z府堅信伊朗正在試圖製造核武器。
  • 伊朗核專家遭暗殺,以色列為何敢無法無天?
    以色列暗殺行動,是為了阻止拜登政府重返《伊朗核協議》嗎?這或許是動機之一。但2010年-2012年以色列頻頻暗殺伊朗科學家,也無法阻止2015年美中英法俄與伊朗達成協議。 以色列與伊朗關係搞到這種地步,是因為以色列吃定了阿拉伯人。很多人並不知道,70年代鼓動伊朗共同研發核武器的恰恰是以色列。
  • 威脅炸毀伊朗核設施,以色列軍方被扇了一耳光
    這位軍方領導人堅決反對重返伊朗核協議,即使對伊核協議進行了修訂。科查維還說,以色列軍方在2020年對中東500個目標發動了襲擊,這些主要在敘利亞的行動旨在防止伊朗繼續在那裡的存在。這位以色列的國防軍參謀長還發出了針對與伊朗聯繫緊密的組織的一系列威脅,指責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已經建立了部隊,其任務是在發布命令時在以色列進行部署。
  • 【環顧】伊核協議下一步怎麼走?各執一詞!
    伊朗方面1月17日回應稱,英法德三國對於維護核協議沒有做過任何工作,停止指責伊朗吧。英法德三國在1月16日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中提醒伊朗不要生產金屬鈾。聲明稱,伊朗生產和使用金屬鈾沒有邏輯上的合理性,金屬鈾有被用於軍事目的的可能。而根據伊朗核協議中的規定,伊朗必須禁止生產金屬鈾和進行相關的研發活動。
  • 【世界知識】重返伊朗核協議談判難在哪兒?
    、俄羅斯、英國、美國、德國共同籤署的國際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2018年5月8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實施「極限施壓」政策,全面制裁伊朗。拜登政府上臺後,於2021年4月6日在維也納啟動重返伊核協議的談判,通過歐盟作為中間人,迄今同伊朗已進行過六輪間接談判。談判氣氛一度相當樂觀,伊方代表數次表示成功「指日可待」。
  • 伊朗:美國重返核協議的最重要條件是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和首席談判代表在伊朗核問題上阿訇(當地時間)周二表示,美國最重要的條件返回聯合綜合行動計劃(JCPOA)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提升是非法制裁伊朗。誰是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參加談判與伊朗的核交易,Bageri當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伊朗核談判的主要目標是確定美國的條件返回協議。一旦這些條件達成一致,美國就有責任執行這些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對伊朗的非法制裁。
  • 在危險邊緣瘋狂嘗試,伊朗核問題有失控風險,歐洲國家坐不住了
    伊朗核問題,是世界上一大焦點問題。伊朗擁核是世界上大國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特別是美國和歐洲國家,更是對伊朗擁核極為忌憚。
  • 維基精選:【史塔西】
    1975年東歐國家籤署《赫爾辛基協議》後,史塔西的地位大幅提高。埃裡希·昂納克認為《赫爾辛基協議》規定籤署國須尊重「包括思想自由、良心自由、宗教自由以及觀點自由在內的基本人權」是對其政權的一個嚴重威脅。自1950年代初,史塔西的通報合作者數量從2萬到3萬逐步上升到1968年的10萬人以應對西德提出的東方政策以及六八運動,並在1975年達到18萬人的最高峰。
  • 維基精選【曼哈頓計劃】
    在1942年7月30日,兩國領導人邱吉爾和羅斯福在原子合作上做了一個非正式、不成文的協議。然而這種平等的夥伴關係沒有持續多久。1942年8月,英國在沒有支付任何資金的情況下要求實質性控制這個項目,遭到美國拒絕。1943年,英美兩國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逆轉。英國的談判地位惡化,美國科學家也決定不再接受任何的外來幫助。美國核政策委員也擔心英國會製造戰時的核武器。
  • 維基精選:【成都市】
    以精選湯底為原料的成都火鍋歷史悠久,西晉文學家左思在《蜀都賦》中便有描寫。成都火鍋也是火鍋的重要派系之一。代表有獅子樓、皇城老媽、大妙火鍋、蜀九香等。新派火鍋連鎖店像錦城印象、麻辣空間火鍋等深受市民好評。而且成都火鍋正逐漸變得多樣化,除了傳統的火鍋外還新產生了牛雜火鍋、海鮮湯鍋等。
  • 中東動蕩:以色列警告伊朗 美伊重啟核協議談判陷僵局
    而伊朗則譴責以色列在過去一年中發起了數次攻擊,包括去年破壞伊朗核設施和暗殺伊朗的核科學家。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蒂布扎德3月1日說,以色列指責伊朗攻擊以色列貨輪是無中生有。他還說,除非美國尊重已經達成的核協議,否則不可能同美國展開雙邊談判。2月25日那天,美國還對敘利亞境內發動空襲,攻擊了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
  • 伊核協議告急!英法德觸發爭端解決機制
    伊核協議近期風波不斷,繼美伊緊張局勢下伊朗宣布中止履行第五階段協議措施後,法國、德國和英國又宣布將在伊朗核協議中觸發爭端解決機制。
  • 阿桑奇被捕,你還記得他的維基解密嗎?
    曼寧用了5個月,從美國軍方、文官系統和情報承包商共用的SIPRNet(全稱Secret Internet Protocol RouterNetwork,機密互聯協議路由器網絡)和JWICS(全名Joint Worldwide Intelligence Communications System,聯合萬維情報交流系統)上不加選擇地下載了近30萬份文件,一鼓作氣地全傳給了維基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