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記者,集中淬火!

2021-03-01 人民前線

▲兵記者「長槍短炮」齊出動

為積極應對融媒體時代,進一步提升新聞輿論工作為戰服務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平戰一體、業務精熟的新聞輿論骨幹隊伍,講好集團軍奮鬥強軍故事,按照「建齊隊伍、理清思路、夯實內功」的思路,1月25日至30日,該集團軍新聞輿論骨幹集中淬火加鋼,打牢基本功,提升硬實力!

▲集訓動員現場

此次集訓緊盯融媒體時代輿論信息傳播特點,著力打造一專多能全媒體新聞輿論骨幹,按照「基礎訓練、專業訓練、換手訓練」的模式,紮實文字基礎,發揚電視和新媒體優勢,補齊廣播、圖片短板。

▲觀看錄像輔導

集訓之初,他們就鮮明提出要打破媒體壁壘,確立「融」的觀念,構建起「遇有任務,體系聯動;一條線索,多媒播發」的新聞採編模式。

▲現場交流圖片拍攝技巧

集訓中,他們聚焦文字、電視、廣播、圖片、新媒體等,組織全體學員全程參與所有授課輔導、錄像教學、優秀稿件案例分析等學習內容。既突出重點,針對性強化新聞輿論骨幹主攻專業的業務能力,又拓寬視野,提升全媒體領域多形式採編、多方式報導的綜合素質。

▲暢談學習體會

集訓隊採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鞏固集訓成果,集訓前梳理新聞線索,集訓中布置撰寫任務並組織現地採訪,每天晚上區分專業組織集中加班寫稿,對基礎較差的人員展開「小班教學」。

▲「爬高上低」採集新聞圖片

集訓中,他們邊學邊寫邊投稿,共遴選出質量較高的成品稿件21篇,併集中向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人民陸軍報等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投稿。

▲現地實拍

▲隨時隨地錄製視頻素材

為進一步營造「比學趕幫超」濃厚氛圍,集訓隊利用開飯前、看新聞後、上課時等碎片化時間,採取主動報名和隨機抽點相結合的方式,抽選部分參訓人員上臺,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談學習體會、話收穫感悟、教工作經驗。

▲交流心得體會

集訓期間,共有29名骨幹發言交流,有效豐富了他們的認識角度和思考深度,提高了「主動發聲」的意識。

▲有序參觀

▲體驗心靈驛站相關設施

集訓過程中,所有參訓骨幹全部在班排居住,按照連隊模式運行,明確值班員和各單位負責人,明確集訓紀律,抓好一日生活制度落實,嚴格手機、涉密資料和車輛管理,整個集訓正規有序、安全穩定。

▲總結交流發言

▲優秀作品展示(1)

▲優秀作品展示(2)

▲優秀作品展示(3)

以夢為馬礪戰魂

微 信 號 | 人民前線(ID:njjqrmqxb)

監     制 | 戴   強

編     審 | 張丙才   李慶金

責     編 | 王軍華   

編     輯 | 吳榮鑫   朱   樺   吳雪陽

刊     期 | 4009期

相關焦點

  • 參謀尖子,集中「淬火」!
    ▲加班加點、勤學苦練據悉,這次培訓旨在規範首長機關「六會」技能訓練「準備、實施、考核」等關鍵環節的組織,解決「六會」技能弱訓課目標準規範的統一,為軍旅兩級首長機關訓練培養骨幹教練員。
  • 淬火-2019 || 帶你領略陸軍最硬核的「畢業旅行」
    為全面檢驗畢業學員實戰條件下的指揮能力,進一步提升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代號為「淬火-2019」的跨區域綜合戰術演練在陸軍步兵學院石家莊校區展開,校區400餘名畢業學員千裡機動至英雄城南昌,在為期近20天的演練中加鋼淬火,打通任職培訓的「最後一公裡」。
  • 他們的淬火報告來了!
    秋意漸濃,丹桂飄香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開啟崗前任職淬火之旅集中授課,典型激勵、網絡教育……方法多、形式活、內容實,是這次集訓中的一個鮮明特點。每一次授課都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每一次教育都深入人心、直擊靈魂。新排長們在思想教育中堅定了理想信念,穩固了思想根基。精細準備,科學組訓。體能、技能、共同課目等,教員全程參訓輔導,及時解答問題,確保訓練質效。新排長思想重視,態度端正,訓練刻苦,進步明顯,練就了過硬本領。
  • 凸緣類零件專用淬火感應器及配用尺寸確定方法
    零件的技術要求為提高凸緣外圓面和端面的硬度、耐磨性,設計要求該零件在臺階、外圓面、倒角、端面位置進行高頻淬火處理,要求淬火區硬度50~55HRC,硬化層深1.0~2.0mm,淬火層要求均勻連續;對於端面的淬硬區,由於端面內孔處為花鍵,為避免花鍵淬火裂紋,要求端面徑向硬化區域為4~5mm。3.
  • 感應淬火的頻率選擇,為什麼知名外媒看重這篇文章
    這幾種電源的負載適應性和頻率適應性都是先進的,廠家可以根據用戶零件的感應淬火技術要求,設計製造出符合透入式加熱的感應淬火設備。實心鋼製零件感應淬火的頻率選擇,因適用的頻率範圍很寬,選擇時稍有馬虎尚無大礙,零件總之是可以做出來。但下面介紹的薄壁筒狀零件兩面淬火的情況,如果頻率選擇不合適,零件是做不出來的。
  • 【皮膚控】第30期:什麼箱子開淬火AK?——解鎖CSGO武器箱
    儘管它是AK淬火的素材,但價格明顯不是素材價,畢竟手槍C位不是鬧的。可以少量黑龍紋身配便宜素材搏淬火,也可平時使用,喜歡低調的殺手推薦此款。都知道淬火是玄學,其實蠱惑之色又何嘗不是?淬火價格也是本武器箱中差價最大的,便宜的180元人民幣,而最貴的AK淬火成交價格高達3.5萬美元!
  • 威職武警士官班 | 淬火成鋼,鍛造錚錚鐵骨軍人
    經過為期90天的淬火加鋼,不管是培訓前的「網蟲」「手機控」,還是「小鮮肉」此時都有了刻骨銘心的經歷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臨別之際,總隊訓練基地政委以《如何正確對待革命分工》為題給我們上了精彩一課,他語重心長的說:「進門做個好兵,出門幹個好事,永遠做個好人。」至今縈繞耳畔,並不斷激勵我們勇敢向前。
  • 「兵記者」在一線丨真正體驗過特戰的「苦」,才明白穿上「虎斑迷彩」的「甜」
    △「兵記者」小杜參加特戰隊員訓練今天,作為「兵記者」的我有幸穿上「虎斑迷彩」將國旗貼在右臂站在特戰隊員的隊伍中和他們一起訓練△「兵記者」小杜參加特戰隊員多種姿勢狙擊訓練正式訓練開始,特戰分隊排長趙河淞向我介紹道,當前正值高溫炎熱天氣,他們首先調整了作息時間,儘量避免在高溫天氣下訓練,同時還創新組訓模式,採取「共同課目共同訓
  • 聚焦 | 強兵之前先強將,合格「兵教頭」居然是這麼煉出來的
    淬火加溫鑄好鋼——空軍航空大學新訓旅全方位提高帶兵骨幹能力素質春城初秋,驕陽似火,
  • 您呼叫的兵哥哥又不在服務區.....
    就在一個多月前,他們遠離城市的浮躁和喧囂,來到雪域高原,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不過,兵哥哥可不是來這旅遊度假的!在這裡,他們加鋼淬火,脫胎換骨。嘹亮的呼號聲響徹在駐訓場的每一個角落,野外駐訓由此拉開了戰幕。他們就是陸軍第77集團軍某部「金剛營」的官兵。
  • 戰地記者手記 | 她在央視記者的鏡頭中留下最後的影像
    為了應對兵源不足的壓力,2012年,敘利亞政府成立了「國防力量」志願兵部隊,其中還包括了50多名女志願兵。最近,央視記者走訪這支部隊,採訪了這些與男兵共同作戰的女兵們。她們的訓練和任務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的女志願兵會進行排雷、偵查等日常訓練,而比較強悍的女兵會進行2個月的武裝訓練,她們也會直接參與到打擊恐怖組織、極端組織以及「徵服陣線」等行動。
  • 校區|崗位淬火,實習排長初長成
    受疫情影響,一批「準排長」度過了一段「加長」實習期,他們以新兵的姿態參加戰疫、執勤、站哨、訓練……通過深入了解基層,切身體味「兵」的生活,在「戰位」檢驗所學知識、升華思想境界,一次特殊的「淬火」之旅,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剛強。  「基層實習很充實,這段時間在基層鍛鍊,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說到自己在基層鍛鍊的成果,張鑫滿臉的成就感。
  • 昆明集中公布越北受降歷史檔案
    這場正義之戰中,遠徵軍官兵傷亡10多萬人,滇西民眾傷亡20多萬人,盟軍官兵犧牲1000多人。而昆明作為雲南省的省會城市,在抗戰歷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八年抗戰中,「大後方」昆明始終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抗日戰爭的硝煙已消散整整70周年。
  • 武藝練不精 不算合格兵
    「硝煙味」就是「催熟劑」。鯊魚之所以一直遊個不停,是因為沒有魚鰾,如果不拼命遊,就會沉到海底。
  • 尊崇,從落實軍中之母--班長(志願兵)政策開始
    志願兵(士官)隊伍的歷史性結構和特點       志願兵(士官)制度核心是保留軍隊骨幹,以軍隊需要和個人自願相結合的制度,由於當時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確定了城鎮兵分配工作與農村兵回家務農的制度安排,農村兵更加積極努力,這使得農村兵比相比城鎮兵更加勤奮和付出更多汗水,經過大量的訓練和學習,在推優和選拔中更多的農村兵轉為了志願兵
  • 南召法院:集中大執行 鐵腕懲「老賴」
    大執行隊伍首先兵分兩路,第一分隊直奔縣城,第二分隊直奔石門鄉。行動開始不到20分鐘,第一分隊就初戰告捷,率先抓獲一名被執行人,喜訊傳來,迅速增加了全體參戰人員的必勝信心。然後,兩個分隊皇路店鎮會合,直撲雲陽鎮,集中抓捕4名被執行人。中午,執行幹警顧不上吃飯休息,又乘勝追擊,兩個分隊再次兵分兩路,一路撲留山鎮,一路撲皇后鄉,完成抓捕後,兩隊合一,奔赴縣城殺了個「回馬槍」。
  • 想當暴風雨部隊的兵,你得跨過實戰這道坎兒!
    兵之初,如何跨過實戰這道坎兒?——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嚴格按綱施訓夯實新訓根基■ 特約記者仲崇嶺 徐彬 夏玉川今年,陸軍全面推行新兵「先訓後補」模式,新訓時間由3個月延長至6個月,新訓課目也更加貼近實戰。「一切為戰」的鮮明導向已經樹立起來,但個別單位依然存在「消極保安全」,難險課目不會訓、不敢訓,「保姆式」跟訓,帶兵骨幹組訓不依法規憑經驗,訓練盲目性和隨意性大等問題。
  • 像我這樣的兵!
    新華社記者 曾濤 攝但是失去生命又何妨?在侵略者面前我絕不低頭!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 攝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七個字意味著責任、守護、擔當看到這支隊伍人民群眾就知道有了可以遮風避雨的依靠像我這樣的兵在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奔赴現場
  • 醜陋的日本兵
    抗戰中日軍侵華照片只可能是日軍隨軍記者所拍攝,這不言而喻。日軍有嚴格的新聞審查制度,許多隨軍記者的照片都被打上了"不許可"字樣不予發表刊登。1945年8月中旬,日本宣布投降前後,日軍大量銷毀各種軍情檔案其中就包括大量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