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國海軍終於選定了新型飛彈護衛艦FFG-X的承包商,也意味著美國海軍內這場持續多年的「撥亂反正」終於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結果,而其直接針對的對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也許將很快就在海上遇到這位新對手。
「經濟適用」的美國海軍新成員
4月30日,從2017年開始發起的美國海軍新一代飛彈護衛艦FFG-X項目有了重大的推進:美國海軍在美國國內外的4家防務承包商提交的方案中,最終選擇了義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團在其FREMM型飛彈護衛艦基礎上提出的護衛艦方案,並獲得了7.95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建造FFG-X型護衛艦的首制艦。首制艦的總造價預估將達到12.8億美元,剩餘部分資金將用於艦上武器裝備和電子設備等的採購上。
雖然大家都稱呼FFG-X為即將與中國海軍面對面的新對手,但如果仔細考究,該型艦距離真正要投入美國海軍的實用階段,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在此前競標階段,芬坎蒂尼和其他幾家船廠提供的都是初步的概念性方案,在獲得正式的合同之後,芬坎蒂尼集團將立即轉入護衛艦的具體設計之中,並力爭在2022年4月之前完成首制艦的開工,2026年完成建造,並在2030年之前經過測試工作,形成該艦的戰鬥力。不過考慮到在新一代的「阿利·伯克」Block 3進入實際建造之後,美國海軍原本計劃的下一代大型水面戰艦(LSC)項目已經被推倒了2030年以後,因此下一代飛彈護衛艦將會成為2020年代美國海軍唯一全新發展的大中型水面艦艇項目。
如果十年前,我要是說2020年強敵的新平臺就這,恐怕所有人都認為我瘋了
相比於其他幾家競標者,芬坎蒂尼的成功奪標多多少少有些出人意料,畢竟在此前的各種分析中,基於西班牙F-100型護衛艦設計發展而來,由美國通用動力集團和巴斯鋼鐵造船廠聯合投標的飛彈護衛艦方案不僅是「根正苗紅」的美國設計,而且作為最小的「宙斯盾」系統搭載艦,該艦在安裝新的EASR雷達以及基線10版本的「宙斯盾」作戰系統等方面都有相當的基礎。相比芬坎蒂尼的「歐洲血統」,在這個美國分外強調製造業回流的時代應該更受歡迎。不過F-100型護衛艦系統在造價控制上似乎有些隱憂,5艘F-100中最後一艘在2011年建造的時候,其造價已經漲到了11億美元,而該系列最新產品——為澳大利亞海軍建造的三艘「霍巴特」級飛彈護衛艦的總造價已經上漲到58億美元,單艦造價超過19億,遠遠超出了美國海軍對於護衛艦「便宜大碗」的需要,相比之下,FREMM型飛彈護衛艦單艦價格只有6.5億美元,即使換上更昂貴的雷達和作戰系統,對芬坎蒂尼集團來說也有著相對充足的價格上漲和利潤空間。
值得一提西班牙的小船也是臺灣海軍「拉法葉代艦」的考慮對象之一,當然臺軍也就想想
至於說到FFG-X的作戰性能,作為一款排水量6000噸左右,以多用途作戰能力為主導的中型水面艦艇,FFG-X對於一般國家的海軍來說已經是絕對的高配了,EASR雷達雖然在孔徑上要明顯小於新一代伯克級上使用的SPY-6雷達,但依然是一款性能不錯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會優於FREMM型上裝備的雷達。至於艦上的武備,芬坎蒂尼的方案與其他競標產品設計基本類似,包括MK110型57毫米艦炮,4組共32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最多可以容納16枚反艦飛彈的傾斜發射裝置,直升機機庫以及拉姆末端防禦系統等也都是美國海軍指定的裝備。
這個16聯裝反艦飛彈系統非常的「中華第一艦」
由於FFG-X型6000噸級的排水量以及搭載多面有源相控陣雷達與中國海軍的052D型飛彈驅逐艦頗為相似,因此外界在之前的不少分析中,都會將052D型驅逐艦與FFG-X進行比較一遍「一較短長」。不過二者儘管目前都是以本國航母為核心執行作戰的裝備,但所承擔的角色卻並不相同。在055型大型飛彈驅逐艦入列數量有限,且相關艦載武器的配套測試尚未全面完成的情況下,052D同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樣,是直接承擔航母編隊區域中遠程防空作戰,遠程反艦和對陸打擊等至關重要的作戰任務的主力艦。而FFG-X由於只有32單元的垂髮系統,如果要搭載「標準」系列艦空飛彈的話,其發射單元數明顯有點不敷使用,即使在搭載「改進型海麻雀」的情況下,該艦在滿足自保的中近程防空作戰的情況下,如果考慮到反潛飛彈的攜帶需求,每艘FFG-X最多只能攜帶8-16枚「戰斧」巡航飛彈進行對陸打擊作戰,相比美國的宙斯盾艦每艘能攜帶30-60枚「戰斧」巡航飛彈的能力,FFG-X也不太適合執行美國海軍的對外幹涉打擊行動。
從這個角度來講,強敵也逃脫不了「通驅」的桎梏
從這個意義上看,FFG-X的定位更加接近美國海軍之前的「佩裡」級飛彈護衛艦,或者中國海軍的054A型飛彈護衛艦,即在為航母編隊提供反潛護航工作外,能夠執行中近程防空(解放軍稱為編隊防空)等其他的作戰任務。只不過由於FFG-X的噸位更大,建造年代更晚,其作戰能力也要比054A這樣2005年前後研製的4000噸級飛彈護衛艦要強得多。
美國海軍建造FFG-X的目的,算是對建造低成本瀕海戰鬥艦以實現美國海軍全球力量存在的一種調整和修改。由於全球環境的變化,類似瀕海戰鬥艦那樣追求高航速但只需要輕火力的設計雖然不再適用,但以相對低的價格來獲得更多的數量這一基本設計思路依然得以保留。美國海軍希望未來每艘FFG-X的造價能夠控制在9億美元的水平上,這樣的話,一艘「阿利·伯克」Block 3型的採購經費可以建造2艘FFG-X,自然能夠讓美國海軍在有限經費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數量,以便在全球更多地區和時間扮演存在的角色。
美國海軍將用FFGX執行絕大部分「例行巡航」等任務
某種程度上說,這一思路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皇家海軍偏好建造排水量只有6000噸級的輕巡洋艦,以便在海軍條約規定的水面艦艇總噸位限制下獲得更多的巡洋艦,來滿足英國在全世界海外殖民地進行巡航和力量展示的想法頗為相似。這種為了攤薄成本以增加數量的裝備,必然要在作戰性能上做出犧牲,從而影響單件裝備在戰場上的實際表現。
當然對於目前的美國海軍而言,更加迫切的情況,是將這艘護衛艦按照最初規劃的預算水平準點造出來,畢竟對於FFG-X項目而言,足夠建造速度和建造數量,以及足夠低廉的價格才是其關鍵,至於該艦的作戰能力……畢竟誰也沒辦法指望該艦能依靠一己之力在假想敵的攻勢中存活下來,只要比瀕海戰鬥艦有相對顯著的提高,就算是美國海軍的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