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參數
一般根據物料搬運系統的要求、物料裝卸地點的各種條件、有關的生產工藝過程和物料的特性等來確定各主要參數。①輸送能力:輸送機的輸送能力是指單位時間內輸送的物料量。在輸送散狀物料時,以每小時輸送物料的質量或體積計算;在輸送成件物品時,以每小時輸送的件數計算。②輸送速度:提高輸送速度可以提高輸送能力。在以輸送帶作牽引件且輸送長度較大時,輸送速度日趨增大。但高速運轉的帶式輸送機需注意振動、噪聲和啟動、制動等問題。對於以鏈條作為牽引件的輸送機,輸送速度不宜過大,以防止增大動力載荷。同時進行工藝操作的輸送機,輸送速度應按生產工藝要求確定。③構件尺寸:輸送機的構件尺寸包括輸送帶寬度、板條寬度、料鬥容積、管道直徑和容器大小等。這些構件尺寸都直接影響輸送機的輸送能力。④輸送長度和傾角:輸送線路長度和傾角大小直接影響輸送機的總阻力和所需要的功率。
維護保養
⒈為保證機械設備經常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隨時可以投入運行,減少故障停機日,提高機械完好率、利用率,減少機械磨損,延長機械使用壽命,降低機械運行和維修成本 確保安全生產,必須強化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2、機械保養必須貫徹「養修並重,預防為主」的原則,做到定期保養、強制進行,正確處理使用、保養和修理的關係,不允許只用不養,只修不養;3、各班組必須按機械保養規程、保養類別做好各類機械的保養工作,不得無故拖延,特殊情況需經分管專工批准後方可延期保養,但一般不得超過規定保養間隔期的一半;4、 保養機械要保證質量,按規定項目和要求逐項進行,不得漏保或不保。保養項目、保養質量和保養中發現的問題應作好記錄,報本部門專工;5、保養人員和保養部門應做到「三檢一交(自檢、互檢、專職檢查和一次交接合格)」,不斷總結保養經驗,提高保養質量;6、資產管理部定期監督、檢查各單位機械保養情況,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保養質量,並進行獎優罰劣。
節能調速
機械設備的動力裝置主要來源於交流電機,而電機在啟動時,電流會比額定高5-6倍的,不但會影響電機的使用壽命而且消耗較多的電量.系統在設計時在電機選型上會留有一定的餘量,電機的速度是固定不變,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有時要以較低或者較高的速度運行。這種情況下,一般會加裝SAJ變頻器,實現電機軟啟動、通過改變設備輸入電壓頻率達到節能調速的目的,而且能給設備提供過流、過壓、過載等保護功能。
主要危害
機械設備的危害因素
機械的危害有運動部件的危害、靜止的危害和其他危害。
⒈ 運動部件的危害
這種危害主要來自機械設備的危險部位,包括:
⑴旋轉的部件,如旋轉的軸、凸塊和孔,旋轉的連接器、芯軸,以及旋轉的刀夾具、風扇葉、飛輪等。
⑵旋轉部件和成切線運動部件間的咬合處,如動力傳輸皮帶和它的傳動輪,鏈條和鏈輪等。
⑶相同旋轉部件間的咬合處,如齒輪、軋鋼機、混合輪等。
⑷旋轉部件和固定部件間的咬合處,如旋轉攪拌機和無保護開口外殼攪拌機裝置等。
⑸往復運動或滑動的危險部位,如鍛錘的錘體、壓力機械的滑塊、剪切機的刀刃、帶鋸機邊緣的齒等。
⑹旋轉部件與滑動件之間的危險,如某些平板印刷機面上的機構、紡織機構等。
⒉ 靜止的危害因素
有靜止的切削刀具與刀刃,突出的機械部件,毛坯、工具和設備的鋒利邊緣及表面粗糙部分,以及引起滑跌墜落的工作檯平面等。
⒊ 其他危害因素
飛出的刀具、夾具、機械部件,飛出的切削或工件,運轉著的加工件打擊或絞軋等。
預防方法
100L真空均質乳化機
100L真空均質乳化機
若對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對運動部件防護不當、無保險裝置或保險裝置失靈、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轉、安全操作規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規程操作等,都極可能導致機械傷害事故。
機械危害
現代工業生產中所用到的機械設備種類繁多,且各具特點,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從機械設備的設計、製造、檢驗;安裝、使用;維護保養;作業環境諸方面加強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
⒈設計和製造過程中的預防措施
機械設備生產製造企業,要在設計、製造生產設備時同時設計、製造、安裝安全防護裝置,達到機械設備本質安全化,不得把問題留給用戶。具體要求為:
⑴ 設置防護裝置
要求是,以操作人員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為基準,凡高度在2m之內的所有傳動帶、轉軸、傳動鏈、聯軸節、帶輪、齒輪、飛輪、鏈輪、電鋸等危險零部件及危險部位,都必須設置防護裝置。
對防護裝置的要求:
a·安裝牢固,性能可靠,並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b·適合機器設備操作條件,不妨礙生產和操作;
c·經久耐用,不影響設備調整、修理、潤滑和檢查等;
d·防護裝置本身不應給操作者造成危害;
e·機器異常時,防護裝置應具有防止危險的功能;
f·自動化防護裝置的電氣、電子、機械組成部分,要求動作準確、性能穩定、並有檢驗線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⑵機器設備的設計,必須考慮檢查和維修的方便性。必要時,應隨設備供應專用檢查,維修工具或裝置。
⑶為防止運行中的機器設備或零部件超過極限位置,應配置可靠的限位裝置。
⑷機器設備應設置可靠的制動裝置,以保證接近危險時能有效地制動。
⑸機器設備的氣、液傳動機械,應設有控制超壓、防止洩漏等裝置。
⑹機器設備在高速運轉中易於甩出的部件,應設計防止鬆脫裝置,配置防護罩或防護網等安全裝置。
⑺機器設備的操作位置高出地面2m以上時,應配置操作臺、欄杆、扶手、圍板等。
⑻機械設備的控制裝置應裝在使操作者能看到整個設備的操作位置上,在操縱臺處不能看到所控制設備的全部時,必須在設備的適當位置裝設緊急事故開關。
⑼各類機器設備都必須在設計中採取防噪聲措施,使機器噪聲低於國家規定的噪聲標準。
⑽凡工藝過程中產生粉塵、有害氣體或有害蒸汽的機器設備,應儘量採用自動加料、自動卸料裝置,並必須有吸入、淨化和排放裝置,以保證工作場所排放的有害物濃度符合TJ36-7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和GBJ4-73《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的有關要求。
⑾設計機器設備時,應使用安全色。易發生危險的部位,必須有安全標誌。安全色和標誌應保持顏色鮮明、清晰、持久。
⑿機器設備中產生高溫、極低溫、強輻射線等部位,應有屏護措施。
⒀有電器的機器設備都應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觸電,同時注意防靜電。
⒉安裝和使用過程中的預防措施
⑴要按照製造廠提供的說明書和技術資料安裝機器設備。自製的機器設備也要符合GB5083-85《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的各項要求。
⑵要按照安全衛生「三同時」的原則,在安裝機器設備時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如防護欄柵,安全操作臺等。
⑶設備主管或有關部門應制訂設備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及設備維護保養制度,並貫徹執行。
⒊加強維護保養
⑴日常維護保養,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產中必須做到:班前、班後要認真檢查、擦拭機器設備的各個部位;按時、按質加油;使設備經常保持清潔、潤滑、良好。班中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機器設備,發生故障及時排除,並做好交接班工作。
⑵一級保養,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配合,對機器設備進行局部解體和檢查;清洗所規定的部位;清洗濾油器、分油器及油管、油孔、油氈、油線等,達到油路暢通,油標醒目;調整設備各部位配合間隙,堅固各部位。
⑶二級保養,以維修工人為主,在操作工人參加下,對設備進行針對性的局部解體檢查、修復或更換磨損件,使局部恢復精度;清洗、檢查潤滑系統,更換陳化油液;檢查、修理電器系統、安全裝置等。
⒋改善作業環境
⑴作業場所的地面要平坦清潔,不應有坑溝孔洞等;不得有水漬油汙,以防絆倒、滑倒。
⑵工具機設備的周圍,應留有必要的空間、通道,其間距須符合相應最小安全距離要求。最小安全距離可參照如下數字:工具機側面與牆壁或柱子之間無工作地時,間距為400—500mm;有工作地時,間距為1000—1200mm;工具機之間無工作地時,間距為800mm;工具機某一邊有工作地並有行人定期通過時,間距為1200mm;工具機兩邊均有工作地時,工具機之間間距為1500mm;工具機兩邊均有工作地並有行人通過時,間距為1800mm;排成15度的自動工具機的間距為600—8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