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由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團隊出品
直新聞:在我軍連續在東海演習之際,臺當局顯得頗不淡定,繼惡炒所謂「大陸軍機跨越『海峽中線』」後,蔡英文跑到澎湖去視察臺空軍「天駒部隊」,了解攔截大陸軍機的細節。您能否介紹一下這個有點陌生的單位?
特約評論員 吳健:「天駒」是臺空軍輪調澎湖馬公基地駐防的部隊代號,是1964年開始的,目的是更有效監控大陸閩粵方向空情,擴大臺灣本島防空縱深。就機型來說,臺軍偏好用臺南1聯隊、臺中3聯隊的自製IDF戰機,理由是它是臺軍「二代機」中唯一後勤補保都能自給的機型,而且是「二代機」中唯一能在5分鐘緊急起飛的,適合在狹窄的海峽空域「快速佔位,有效攔截」。
就「天駒部隊」常見活動看,他們集中的活動區域是所謂「海峽中線」東側的R11、R12兩個禁航區,剛好卡住海峽最窄的北和南兩個口,通過提前佔位,他們把目標納入自己的天劍-2中距飛彈射程,然後根據與目標機的接觸情況採取伴隨監視或機動對抗等手段,極端情況下會做「斜筋鬥加俯衝加速」的動作,據傳20多年前,「天駒」飛行員故意在無線電裡喊「Engage(發起攻擊)」,刻意拉高緊張氣氛,企圖迫使大陸飛機轉向。
從歷史經驗看,「天駒部隊」的存在,主要是保持「海峽中線」的存在感,對大陸軍事活動構成某種牽制。但實力擺在那裡,經過多年發展,人民空軍在「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發展戰略牽引下,形成強大的體系作戰能力,出海訓練更為常態化,況且為了遏制和警告分裂勢力,解放軍有必要加大在相關海空域的活動,通過常態化演練戰巡,讓某些「臺獨」分子想入非非的「模糊地帶」變成「清晰紅線」,從而真正控制和穩定臺海局勢,維護中國國家統一的核心利益。
即便是當過「天駒」的前臺灣飛行員也承認,在解放軍面前,海峽早已從「天塹」變成「坦途」,翅膀越來越寬廣的大陸空軍已在更大舞臺錘鍊本領。僅就「天駒」所應對的臺海空情來說,解放軍別的不說,光出海飛機架次就早已今非昔比,更關鍵的是,解放軍用的基本是國產機,可以不受約束地增加出動頻率,而包括「天駒」在內的臺空軍各部隊,如果跟著大陸玩,你出海一架次,我就跟上去監視一架次,戰機只要一飛就一定有損耗,而許多零件只要到達時限或技術條令規定次數就必須換,這就帶來一個悖論,如果臺軍刻意讓「海峽中線」乃至「防空識別區」概念自我捆綁,陪著解放軍「天上飛」,客觀上自己會快速消耗零件庫存,對缺乏自給能力的臺灣說,形同「慢性消耗」。到頭來,你自己都會大喊吃不消,自行後退。
直新聞:如您所說,「天駒部隊」的存在,一大任務就是警戒「海峽中線」,臺當局反覆強調「海峽中線」是「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象徵」,在您看來,這一主張站得住腳嗎?
特約評論員 吳健:我只引用一點,前天,我外交部發言人直截了當地說,「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我們可以明確的是,「海峽中線」,我們只有否定性回答和自由往來的行動,打掉島內某些「想入非非者」的幻想。
我們知道,「海峽中線」本質是片面劃定卻不可能合法化、難以真實存在的「虛構線」,若非說它「有意義」,那也只留於軍事層面,從出籠到消亡,實力是決定其「生命」的第一要素。大家知道,70年前,美第七艦隊悍然隔斷臺海,阻撓我統一事業,給驚恐萬狀的蔣介石集團「續了命」,後者自不量力高喊「反攻大陸」,頻繁進襲我東南沿海,當我們通過金門炮戰將其狠狠打疼後,美國人又為老蔣設計出一條「海峽中線」,名為方便美軍保護,實為包藏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圖謀,我們早有提防,不僅對金門「封而不死,打而不登」,留住幾十萬國民黨軍,還在1958年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明確提到,「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歷史巨人會要出來作證明的。」
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當1979年中美關係正常化,美國對臺「廢約、斷交、撤軍」,即便今天美國刻意提升「美臺」關係,但「一中」原則仍無法逾越。具體到「海峽中線」,大陸從未承認接受,美國解除對臺「協防」責任後就也基本忘了它,即便念茲在茲的臺灣,也只是到2004年5月26日才扭扭捏捏地公布了自說自話的「中線」位置,卻一文不值。
從大歷史看,任何把臺灣海峽實線化、劃界化,就是分裂國家,屆時「中線」一定是戰鬥火線,只有當「海峽中線」完全消失,兩岸長久和平才能真正實現。從解放軍近年來在臺海的演訓看,大陸雄厚的實力,讓反分裂鬥爭準備愈發「能用」「管用」「敢用」。我們已明確表態,臺灣問題事涉中國根本利益,若島內分裂勢力和外部幹涉勢力真要鋌而走險,那沒有什麼「中線」能阻擋我們維護領土主權完整的努力。
本文章版權屬於「直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回復「授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