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博士
◎來源 | 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已獲授權
岸田文雄大概是這幾年來運氣最好的日本首相。
大選的時候,他從一眾相對較「弱」的對手中脫穎。
他上任後,在歐美掀起腥風血雨的德爾塔在日本突然就消失了;面對奧米克戎威脅,他果斷下令封國;最近,日本物價指數罕見上漲,日本經濟學家認為這是日本要告別通縮的一個跡象……
這些,都讓日本國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但對於中國國民來說,我們更看重的是日本新政府會如何處理中日關係,岸田文雄能否構建中日關係新秩序。
先說結論:很難!
但我比較能確定的是,未來絕大多數時候,中日關係不會比中美關係更差,岸田時代的中日關係,一定會讓寄望中日友好的人懷念的。
當下,一個對華鴿派要能夠成為日本首相,真得需要相當的運氣。
大選之前,有不少媒體都在傳說日本可能迎來史上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我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吧。
(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候選人
從左到右:河野太郎、岸田文雄、高市早苗、野田聖子)
日本這個國家雖然很多方面已經很現代化了,但有一些地方的保守是刻進骨子裡的,它可以接受女議員、女地方長官、女議長,哪怕是女天皇,但是女首相,似乎還差點火候。
回到剛剛結束的大選,岸田的對手真的有點弱。
不要說這次沒有小泉、安倍這樣強悍的對手,但凡有一個石破茂這樣的,他都懸。
石破茂,被稱為自民黨內最著名的陪跑選手,做過自民黨的幹事長,也幹了好幾個內閣大臣,但首相競選了十多年,一直在陪跑。
岸田的運氣不錯,相應的,中國的運氣也不錯,岸田的當選讓中日關係不至於出現斷崖式的下滑,即便未來要滑,也至少有一個調整的緩衝。
真要換了那個高市早苗的話,也許我們若干年後要感慨的就是,安倍當首相的最後幾年是中日關係近多少多少年最好的時候了。
我們重點說說日本的新政府。
岸田這個人在日本政壇長期以穩健的鴿派形象示人。
錯了,這句話表述有點不當。
岸田本質上就是鴿派,他是自民黨內宏池會的領導人。這一派的主張素以發展日美同盟為基礎,但相對於自民黨內的其它派別,則更注重與周邊鄰國的外交經貿往來。
這一派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如大平正芳、池田勇人都是對推動中日關係做出相當貢獻的人物。
所以,儘管競選中岸田時常會有顛覆性發言,但是我個人其實不是那麼擔心他上任後的中日關係會變得很糟糕。
注意,我說的是很糟糕,而不是更糟糕,因為無論如何最後的結果都是一年比一年冷一點。
從這一個多月的表現來看,岸田政府鷹派姿態和動作都有,但這個真沒辦法,日本國內的政治氣候已經形成,不做出點姿態,能不能立足都很難說。
但看看岸田的人事安排,最具實權的幹事長是茂木敏充,黨內高層補充了福田達夫、小淵優子——這兩位父輩都曾任日本首相,而且都對中國有足夠的認知。
(去年訪問日本的外交部部長王毅與茂木敏充)
在內閣裡,外相則是著名的知華派林芳正。
這個陣容,不能說親華,但是和中國的淵源之深,過去幾十年都沒見過。
這個陣容到底有沒有效果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最近日本國會就擱置了一項一定會刺激到中國的人權議案,給公眾的理由是不宜惡化冬奧會的氛圍。
只是暫時擱置哦,並不是今後不會進行表決。
這個就是話術。
不過,僅僅是這一擱置行動就遭到自民黨右派的公開出聲反對,其中跳得最高的就是高市早苗。
NHK網站12月13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岸田內閣支持率為50%,不支持率為26%,大大好於他剛當選首相的時候,要知道他當選次日,東京日經指數就跌了,極其罕見。這個民調顯示,岸田已經站穩了腳跟,不會變成一個只能幹一年的短命政府。
(繼小泉純一郎政府和第二屆安倍晉三政府之後,岸田政府支持率破例上升
調查來自日本經濟新聞12月輿論調查)
關於中日未來趨勢和投資策略,明晚7點半,我和智谷趨勢日本團隊將繼續直播分析。點擊下方【預約】就能鎖定直播座位!
我說岸田運氣好還有一則,他剛上任,在歐美掀起腥風血雨的德爾塔在日本突然自我消失,而他在對奧米克戎的態度上,也一反菅義偉時代的拖沓,效率低下,果斷宣布封國。
這些,都讓日本國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日本人覺得,終於有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領導人了。
運氣不錯還體現在另一件事情上。
最近有一則小新聞在日本很轟動,上了日本雅虎熱搜。普通中國人可能會說,雅虎都沒人用了。不過在日本,雅虎熱搜的地位可是相當於我們的微博熱搜。
這個被稱為驚天新聞的事情是什麼呢?
那就是松屋食品、吉野家和食其家三大連鎖的牛肉飯漲價了,漲了多少呢?普通量,也就是我們說的中碗上漲了50日元,約合2.7元人民幣。
這一下讓日本很多經濟學家激動得不行,覺得這真是一個好消息。
這個牛肉飯大概是工薪族日常填飽肚子最常見的餐食了。日本媒體報導說,這是自2015年4月以來第一次漲價。差不多就是6年半第一次漲價。
漲價,普通人聽了是要發愁的。6年多不漲價,中國人心裡肯定羨慕極了。為什麼日本經濟學家這麼興奮呢?
要知道,這個牛肉飯上一次調價不是漲,而是降。從1990年的400日元調到了350日元,現在只是回到了30多年前。
日本經濟學家把它視為日本要告別通縮的一個跡象。
通脹大家都知道,就是貨幣超發,東西漲價,當然工資也是會漲的,只不過大多時候漲不過物價。
通縮相對陌生,但它比通脹可怕,它很多是反著的,貨幣升值,物價下跌,長期低利率,當然,極大概率伴隨著工資不漲。
日本有一個說法叫做消失的三十年,大致就是這麼個情況。
通縮的可怕之處在哪裡呢?
你就想想吧,如果人們的預期都是物價下降,你投資的明天價格比今天還低,那誰還會投資消費,肯定是拿著錢等著就好了。所以,銀行的利率也就常常是零或負利率。
為什麼,過去幾十年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包括這次新冠疫情,大家都扎堆去買日元,買日本資產,就因為日元幣值堅挺,這三十年基本都充當了國際避險資產的角色。
一周前的超級央行周,全球央行11月數據一亮,全都是通脹,美國6.8%,英國5.1%,歐元區4.9%,再一看日本0.5%。
我相信日本那一刻政府和學者,一定是喜憂參半的。
喜的是終於見到上漲了,其實如果不是因為政府降低電話費,那麼日本的這個數據本應該是2%,基本達到了日本央行確定的目標;憂的是還不夠高。
因為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如果能維持長期溫和通脹真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那就是經濟有奔頭、工資年年漲,人民有希望。
日本的麻煩在於,生產端物價還沒有完全傳遞到消費端,日本現在的燃料和電力成本較上年同期上漲16%,批發物價上漲11%,所以怕就怕岸田的福利剛發到手,但是物價卻漲得超出預期了。
只要蔡英文不惹事,那麼日本在這方面就會迫切需要中國。
岸田時代有很大希望成為未來若干年中日關係最好的時期之一。
我覺得岸田的很多經濟政策目前都很宏大,比如要實現「新資本主義」,啥意思?換一個詞我估計大家立刻就明白了,就是有日本特色的資本主義道路。
總結一下就是處理好六個矛盾:增長與分配,疫情防控與經濟增長,經濟刺激與稅收,短期利益與長期計劃,內政與外交,內部矛盾與政策統籌。
看看,是不是很像我們的政府工作報告,你說岸田還不是中國通?
尤其是岸田對分配特別看重,這使得岸田的政策有一股很濃的社會主義的味道。
但畢竟日本人現在最關心的就是經濟民生問題,這幾十年,「下流」最厲害的也主要是中產,所以他想要提升中產階級生活水平以及新收入倍增政策,很吸引人。
如果岸田能夠有所成就,那也是普通中國人投資日本,分享日本新一輪增長收益的一個絕好的機會。
相應的,只要岸田專注於疫情和經濟,中日關係就註定會比較平穩。
疫情時代,日本所受衝擊尤甚,2020年經濟下滑了4.2%,但對華貿易卻逆勢增長,在其對外貿易中佔比高達23.9%,創歷史最高紀錄,同時,日本對華投資收益率在其海外投資也達歷史最高。
目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代替中國在日本經濟中的地位,岸田要實現日本人的收入倍增,就不能沒有中國在經濟上的合作。
此外,中日在RCEP上也有共同利益。
在安倍的高鐵計劃連續在印度、越南遭遇尷尬之後,日本可能也希望和中國強強聯手,避免兩國競爭產生「內耗」。
另外,日本已經苦於很多年沒有找到新賽道,而在暗暗修煉內動。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氫能產業鏈上全球領先,如果能突破其中關鍵的桎梏獲得成功,那麼日本經濟就有可能翻開大衰退之後新的一頁,投資日本就真得能蹭到日本新增長的紅利。
以日本過去十多年拿了十多個諾貝爾獎來看,有潛力的領域應該是不少的。
所以,即使從國際政治經濟的角度來看,日本可能也會希望有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
關於中日未來趨勢和投資策略,明晚7點半,我和智谷趨勢日本團隊將繼續直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