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大亮點,100多項變更—詳解2018《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圖示

2021-02-22 消防講壇

長按關注「消防資源網」,專注消防安全技術,匯集消防技術經典!

石崢嶸,中國消防資源網創始人,從業消防20多年,曾參與近千項目的設計施工,解答各類消防疑問數萬條,極為資深的實踐經驗,結合深厚的理論基礎,匯集金典,奉獻大家!

石崢嶸:新版圖示意義重大,解決了諸多應用矛盾!本文歸納37大亮點,100多項補充變更,力求極致精簡,功力如何,還得大家評判!

時間倉促(從拿到圖示到成文發布僅10多小時),疏漏難免,歡迎留言指正,也請持續關注文末留言,會有陸續補充!

全文近萬字,建議下載閱讀:→ 點擊下載

37大亮點,100多變更,8點遺憾

1、解決了客(貨)梯和消防電梯共用前室的問題;

2、修改了「直線距離」的計算方式;

3、所有兒童活動場所,均不得採用防火捲簾分隔;

4、明確了回字形、U形建築不同防火分區相對外牆之間的距離;

5、明確了柴油發電機房儲油容量大於1m³的處置方法;

6、明確了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的淨寬度計算方法;

7、調整了疏散樓梯在避難層分隔的方式;

8、明確了丁字形走道的疏散距離要求;

9、解決了裙房主體投影方式的爭議;

10、觀眾廳、展覽廳等,最大疏散距離與兩個疏散方向的連線夾角相關:

11、明確了住宅建築單元與單元之間凹槽的防火間距;

12、商業服務網點可以應用封閉樓梯間;

13、商業服務網點最遠點與2個安全出口增加了夾角要求;

14、修改了共用前室2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計算方法;

15、明確了劇場、電影院、禮堂、體育館等場所的適用條文;

16、明確了高層病房樓和手術室的避難間設置要求;

17、明確了剪刀樓梯間服務4戶時的入口方向要求;

18、明確了剪刀樓梯間服務3戶時的入口方向要求;

19、明確了剪刀樓梯間服務2戶時的入口要求;

20、調整了建築外牆防火玻璃牆的設置要求;

21、明確了室外疏散樓梯的設置要求;

22、明確了坡屋面的坡度要求;

23、增加了消防救援場地和入口圖示;

24、明確了住宅建築與其他使用功能建築合建時的外保溫要求;

25、明確了天橋、連廊與建築物連接部位的防火門設置方式;

26、明確了天橋、連廊作為安全出口的相關要求;

27、明確了相鄰較高建築外牆到較低建築天窗、洞口的水平距離;

28、明確了民用建築與10kV及以下的預裝式變電站的防火間距;

29、明確了建築面積>20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的商店防煙樓梯間的防火門形式;

30、明確了超大城市綜合體中,步行街兩側主力店的防火分隔和疏散要求;

31、明確了劇院、電影院和禮堂的疏散樓梯設置要求;

32、商業服務網點疏散走道兩端均應設置安全出口;

33、明確了裙房的疏散樓梯形式和疏散寬度設置要求;

34、消防電梯、客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不應計作安全疏散設施;

35、當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最大允許建築面積擴大至20000m2

36、新增27m<建築高度≤54米的住宅建築和建築高度>54m的住宅建築拼合時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的相關要求;

37、解決了高大空間單層公共建築中附設輔助用房高度與整體高度的關係及定性問題;

更多精彩,詳見正文。。。。

 

部分疑惑和遺憾,期待修正探討:

、取消了常開防火門標示,個人認為不妥;

、3.7.4的變更不妥,宜以老圖示為準;

、避難層同層錯位平面示意圖的注釋有誤;

、沒有解決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直通室外的門與樓梯間的距離問題;

、5.5.28共用前室平面示意圖錯誤。

六、商業服務網點疏散走道已不能再全部採用防火玻璃隔牆?是否會延伸至其他場所?

七、當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最大允許建築面積擴大至20000m2

八、前室內的兩個樓梯間入口不再有距離要求?兩個獨立樓梯間能否共用前室?


37大亮點,100多項變更

1、解決了客(貨)梯和消防電梯共用前室的問題:

   客(貨)梯不得向前室開放,如客(貨)梯和消防電梯共用前室,客(貨)梯應滿足消防電梯設置要求。(詳見5.5.28圖示1,P151

2、修改了「直線距離」的計算方式:

   圖示5.3.65.5.25.5.105.5.175.5.28

  如下圖所示:左側為老版圖示的直線距離(a+b),右側為新版圖示的直線距離(a+b),新版圖示更符實際。

  

3、所有兒童活動場所,均不得採用防火捲簾分隔:

所有兒童活動場所,均不能採用防火捲簾分隔(包括與其他部位的相鄰分隔)。(詳見5.3.2圖示3,P82

4、明確了回字形、U形建築不同防火分區相對外牆之間的距離:

回字形、U形建築不同防火分區的相對外牆之間的距離,一般不小於6米。

詳見5.2.2圖示,P75

5、明確了柴油發電機房的儲油容量大於1m³的處置方法:

布置在民用建築內的柴油發電機房,當儲油容量大於1m³時,可分開設置。(詳見5.4.13圖示3,P108

6、明確了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的淨寬度計算方法:

   

7、調整了疏散樓梯在避難層分隔的方式:

適應規範條文解釋的要求,調整了「疏散樓梯在避難層分隔」的方式,可以使人員選擇繼續通過疏散樓梯疏散還是前往避難區域避難。(註:圖示的注釋有誤,請忽略!)

8、明確了丁字形走道的疏散距離要求:

詳見5.5.17圖示2,P127

9、解決了裙房主體投影方式的爭議:

將原圖示的「立面示意圖」改為「軸側示意圖」,解決了投影方式的爭議(建築主體上部的投影不影響裙房和主體分界)。(詳見2.1.2圖示,P6

10、觀眾廳、展覽廳等,最大疏散距離與兩個疏散方向的連線夾角相關

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築內,疏散門或安全出口不少於2個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廳等,「室內任意一點與兩個疏散門的連線夾角」與「室內任意一點至最近的疏散門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相關:

A、當「房間室內任意一點與兩個疏散門的連線夾角≥45°時,室內任意一點至最近的疏散門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30m(37.5m)。(與原圖示相同)

B、當「房間室內的某一點與兩個疏散門的連線夾角<45°」時,此點至最近的疏散門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20m(22m)。

C、當房間室內任一點至最近疏散門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均≤20m(22m)時,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長度L=L1+L2≤40m(50m)。 

註:括號中的數據為當該場所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的距離。

11明確了住宅建築單元與單元之間凹槽的防火間距

明確了住宅建築單元與單元之間凹槽的防火間距L,一般不小於6m。

詳見5.2.2圖示9,P74

12、商業服務網點可以應用封閉樓梯間

商業服務網點中每個分隔單元內的任一點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出口(或封閉樓梯間門)的直線距離,不應大於第5.5.17條表5.5.17中有關多層其他建築位於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線距離。(詳見5.4.11圖示,P102),可參考:商業服務網點-消防疑難解答及探討

13、商業服務網點最遠點與2個安全出口增加了夾角要求:

當商業服務網點需要設置2個(及以上)安全出口來滿足疏散距離要求時,除兩個安全出口相鄰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5m外,部分房間增加了最遠點與2個安全出口的連線夾角要求。(具體以5.4.11圖示為準,P102

14、修改了共用前室2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計算方法詳見5.5.2圖示3,P111


15、明確了劇場、電影院、禮堂、體育館等場所的適用條文

對於劇場、電影院、禮堂、體育館等場所,明確了5.5.20僅適用於獨立建造的情況,當附設在其他建築內時,其疏散樓梯和走道的淨寬度指標應執行規範第5.5.21條的規定。(詳見5.5.20圖示3,P135

16、明確了高層病房樓和手術室的避難間設置要求


17、明確了剪刀樓梯間服務4戶時的入口方向要求:

剪刀樓梯間服務4戶時,當兩部剪刀樓梯間共用前室,進入剪刀樓梯間前室的入口應該位於不同方向,不能通過同一個入口進入共用前室。

18、明確了剪刀樓梯間服務3戶時的入口方向要求

剪刀樓梯間服務3戶時,當兩部剪刀樓梯間共用前室,可以通過同一個入口進入共用前室。

19、明確了剪刀樓梯間服務2戶時的入口要求

錯誤示例:本剪刀樓梯間服務2戶,對於公共區域內人員只有一個出口,只能進入一個樓梯,不滿足人員安全疏散要求。(即:兩個安全出口在同一樓層上應能通過公共區自由轉換,住宅建築不應通過住宅的套內空間進行轉換。可參考:石崢嶸談消防:2018,這些陣亡的核心筒方案!

20、調整了建築外牆防火玻璃牆的設置要求:

建築外牆上、下層開口之間設置實體牆確有困難時,可設置防火玻璃牆,新圖示對防火玻璃牆有更嚴格的要求,原圖示的方案3、方案6不再許可。(詳見建規6.2.5

21、明確了室外疏散樓梯的設置要求:

在室外疏散樓梯各層開門位置的首層對應位置,不應設置其他門(也不能是疏散門)。同時,明確了室外疏散樓梯周圍門窗洞口的距離要求。(詳見6.4.5圖示,P177

22、明確了坡屋面的坡度要求:

坡屋面坡度應≥3%。(否則按平屋面處理)(詳見附錄A.0.1圖示1,P246

23、增加了消防救援場地和入口圖示:

原圖示2僅適用於高層公共建築。增加住宅建築圖示(7.2.1圖示3至圖示6,P202)和公共建築圖示(7.2.1圖示7至圖示10,P203)。

24、明確了住宅建築與其他使用功能建築合建時的外保溫要求:

當住宅建築與其他使用功能建築合建時,合建建築的外保溫系統應按整體建築的總高度確定,並符合公共建築的相關要求(詳見6.7.5圖示,P190)。(原規範可按不同的建築類別設置)

25、明確了天橋、連廊與建築物連接部位的防火門設置方式:

天橋、連廊與建築物的連接部位均應設置防火門,防火門應向天橋(連廊)方向開啟(參照變形縫的方式設置)。(詳見6.6.4圖示1,P187

26、明確了天橋、連廊作為安全出口的相關要求:

僅供通行的天橋、連廊,採用不燃材料且建築物通向天橋、連廊的出口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時,該出口可作為安全出口。(詳見6.6.4圖示2,P188

27、明確了相鄰較高建築外牆到較低建築天窗、洞口的水平距離:

相鄰高低兩座建築,當屋頂開設天窗、洞口時,建築外牆到天窗、洞口的水平距離L,應根據較高建築和較低建築的耐火等級按相關規定確定。(民用建築詳見5.2.2圖示6,P73)、(廠房詳見3.4.5圖示3,P33)、(倉庫詳見3.5.3圖示3,P40


28、明確了民用建築與10kV及以下的預裝式變電站的防火間距:

民用建築與10kV及以下的預裝式變電站的防火間距不應小於3m。(詳見5.2.3圖示,P75

29、明確了建築面積>20000㎡的地下或半地下的商店防煙樓梯間的防火門形式:

當總建築面積>20000㎡的地下或半地下的商店採用防煙樓梯間分隔時,其前室和樓梯間的防火門,均應採用甲級防火門。

30、明確了超大城市綜合體中,步行街兩側主力店的防火分隔和疏散要求:

根據公消[2016]113號,對於利用建築內部有頂棚的步行街進行安全疏散的超大城市綜合體,步行街兩側的主力店應採用防火牆與步行街之間進行分隔,連通步行街開口部位寬度不應大於9m,主力店應設置獨立的疏散設施,不允許借用連通步行街的開口,步行街首層與地下層之間不應設置中庭、自動扶梯等上下連通的開口。(詳見5.3.6圖示3,P87

31明確了劇院、電影院和禮堂的疏散樓梯的設置要求

劇院、電影院和禮堂設置在其他建築內時,疏散樓梯儘量獨立設置,不能完全獨立設置時,也至少保證一部疏散樓梯,僅供該場所使用,不與其他用途的場所或樓層共用。(詳見5.4.7圖示2,P97

32、商業服務網點疏散走道兩端均應設置安全出口:

當商業服務網點設置疏散走道時,疏散走道兩端均應設置安全出口。(詳見5.4.11圖示3,P102

33明確了裙房的疏散樓梯形式和疏散寬度設置要求:

當裙房與高層建築主體之間設置防火牆時,裙房的疏散樓梯可按本規範有關單、多層建築的要求確定。

當裙房與高層建築主體之間採用不開設門、窗、洞口的防火牆分隔時,裙房的疏散寬度指標可按本規範有關單、多層建築的要求確定。(詳見5.5.12圖示,P120

34、消防電梯、客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不應計作安全疏散設施:

詳見5.5.4圖示,P112

35、當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最大允許建築面積擴大至20000m2:

3.4.8增加了注釋3,當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廠房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增加1.0倍,按此要求,應該是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注釋2的10000m2調整到20000m2。(詳見3.4.8圖示,P36

(註:本注釋有較大爭議,本人也認為不應擴大,如後續有情況,會在文末備註說明。)

36、新增27m<建築高度≤54米的住宅建築和建築高度>54m的住宅建築拼合時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的相關要求:

當27m<建築高度≤54米的住宅建築和建築高度>54m的住宅建築拼合時,各單元的樓梯數量應根據各單元的建築高度分別確定:建築高度大於54m的建築,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於2個;建築高度≤54m的建築,當每個單元設置一座疏散樓梯時,疏散樓梯應通至屋面。住宅建築單元之間的牆應採用防火隔牆。

(詳見5.5.25圖示4,P148

37、解決了高大空間單層公共建築中附設輔助用房高度與整體高度的關係及定性問題

體育館、劇場、電影院等高大空間單層公共建築,當輔助用房頂板到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24m時,整體建築按單、多層建築進行防火設計;當輔助用房頂板到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24m時,整體建築按高層建築進行防火設計。

(詳見5.1.1圖示8、圖示9,P67)



新圖集其他改動點:

382.1.14P9,增加常見安全出口示意圖。

39、3.4.1(P30),增加廠房防火間距的示意圖。

403.4.4P32,增加高層廠房與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場的防火間距表。

41、3.4.6(P34),刪除原圖示注釋3。

42、3.4.8P36,增加條文注釋:當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上述廠房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增加1.0倍。

43、3.5.2P39,新增倉庫防火間距示意圖。

44、3.6.3P41,增加注釋,強調了當採用輕質屋面洩壓時,應同時考慮屋面負風壓對屋面的風揭作用。

45、3.6.9P45,圖示注釋調整,明確了抗爆功能。

46、3.6.10(P45),調整門鬥防火門的位置(新圖示為錯位設置)。

47、3.7.4P48,取消了折線標示。

48、3.8.2(圖示3P50,調整了圖示,對圖示進行了增補。

49、4.3.4(圖示4,P58),增加了注釋要求。

50、5.1.1P66,新增圖示6、圖示7。

51、5.1.1(圖示9P67,圖示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注釋。

52、5.2.2(圖示2P72,明確了外牆上無防火保護的門、窗、洞口不正對開設的要求。

53、5.3.1AP79,增加條文5.3.1A的圖示。

54、5.3.2(圖示2,P81),新增自動扶梯布置在中庭內平面示意圖。

55、5.3.6(圖示7P88,調整了行走距離標示方法。

56、5.4.4AP9293,增加條文5.4.4A的圖示。

57、5.4.4BP94,增加條文5.4.4B的圖示。

58、5.4.11(圖示3,P102),圖示3注釋有修改。

59、5.4.12(圖示10,P107),修正了原圖示錯誤。

60、5.5.2,增加行走距離標註。

61、5.5.10,增加行走距離標註。

62、5.5.13AP122,新增條文5.5.13A的圖示。

63、5.5.14P123,新增5.5.14圖示2,明確了老年人照料設施內的非消防電梯應採取防煙措施的要求。

64、5.5.16(圖示1,P125),增加標註「有等場需要的入場門不應作為觀眾廳的疏散門」。

65、5.5.17(圖示1、3、4,P127),糾正了原圖示錯誤,改變行走距離的標註方式,更貼近實際情況。

66、5.5.17(圖示3,P127),樓梯間改為敞開樓梯間,更貼切與敞開外廊連接的樓梯間設計要求(敞開式外廊的樓梯間通常採用敞開式樓梯間)。

67、5.5.17(圖示5P128,對圖示進行了調整。改變行走距離的標註方式,更貼近實際情況。  

68、5.5.17(圖示6P128,增加了「兩個疏散門之間的距離要求(≥5m)」。

69、5.5.20P133明確了5.5.20僅適用於獨立建造的情況,當附設在其他建築內時,其疏散樓梯和走道的淨寬度指標應執行本規範第5.5.21條的規定。

70、5.5.23(圖示1,P140),明確了避難層、避難間對防火牆、防火窗的設置要求。

71、5.5.24AP144145146,增加了老年人照料設施的避難間設置的相關要求圖示。

72、5.5.28(圖示1P151圖示明確了合用前室短邊不小於2.4m的要求。糾正了原圖示錯誤,改變行走距離的標註方式,更貼近實際情況。


73、5.5.29(圖示6,P155),修正了原圖示錯誤,將戶門改為了紅色,紅色標註的疏散門應按第5.5.26、5.5.27條及第6.4節設置。

74新增5.5.31圖示

75、6.2.3(圖示5,P163),修正了庫房防火門的開啟方向,防火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76、6.2.6(P166),細化了建築幕牆防火措施的要求,調整了注釋要求(不再採用防火板)。

77、6.2.9P167調整了注釋要求,其他有關分隔和構造要求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冷庫設計規範》GB 50072的規定。(去掉了《室外裝配冷庫設計規範》SBJ 17)

78、6.4.3(圖示3,P175),明確了「前室面積」為「使用面積」。

79、6.4.3(圖示3,圖示5,P175),修正了原圖示錯誤,開向前室的戶門數量不超過3樘。

80、6.4.4(圖示4,P176),細化了疏散指示標誌要求。

81、6.4.14(圖示1、圖示2,P183),明確了防煙前室的牆應為防火隔牆。


82、6.7.4AP191,新增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築保溫和外牆裝飾要求。

83、6.7.10(P193),原圖示2的第三種做法,不再符合要求。

847.2.1(P201),增加了圖示注釋,原圖示2僅適用於高層公共建築。增加住宅建築圖示(圖示3至圖示6)和公共建築圖示((圖示7至圖示10)。

85、7.2.5(P206),新增了救援窗圖示,修改了救援窗標識。

86、7.3.1(P207),新增了老年人照料設施應設消防電梯的圖示。

87、7.3.5(圖示2,P209),增加了注釋:L1、L2均應≥2.4米,且消防電梯間前室面積S≥6.0㎡。

88、7.3.8(P210),消防電梯的轎廂內應設專用消防對講電話,前室的門口宜設置擋水設施。

89、8.4.1(P217),新增老年人照料設施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置要求。

908.5.1P219,去掉了原避難層圖示(原圖示5)。

91、附錄A.0.1(圖示1,P246),新增注釋,除臺階式地坪外,對室外設計地面提出了要求:

92、附錄A.0.2(P248),新增圖示3。

93、附錄D,關於自然排煙窗有效面積的計算方法,取消原圖示,直接引用《建築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 51251-20174.3.5


部分疑惑和遺憾,期待修正探討

圖示已是非常優秀,但也有幾點疑惑和遺憾(個人觀點)

一、5.5.27(圖示3)取消了常開防火門標示。但圖示部位明顯屬於有人員經常出入的防火門,仍應儘量採用常開防火門。

二、3.7.4的圖示取消了老圖示的折線距離標示,不妥,應以原圖示為準:(參見條文說明)

三、5.5.23(圖示2)防煙樓梯間的避難層同層錯位平面示意圖的注釋有誤,正確的注釋應該是:適應規範條文解釋的要求,調整了「疏散樓梯在避難層分隔」的方式,可以使人員選擇繼續通過疏散樓梯疏散還是前往避難區域避難。

四、新圖示仍然沒有解決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前室)直通室外的門與樓梯間的距離問題。

新圖示取消了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直通室外的門與樓梯間的距離要求(5.5.29),導致應用疑惑,同時,首層擴大的防煙樓梯間前室也沒有標示直通室外的門與樓梯間的距離(5.5.17)。

關於這兩個距離要求,可以參照: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擴大前室-疑難探討第四條。

五、5.5.28共用前室平面示意圖,錯誤的標註了共用前室短邊不小於2.4米,實際並無此要求。

六、商業服務網點疏散走道已不能全部採用防火玻璃隔牆?是否會延伸至其他場所?

圖示刪除了疏散走道採用防火玻璃牆的方式,是不是表示商業服務網點疏散走道已不能全部採用防火玻璃牆?是否會延伸至其他場所?

七、當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最大允許建築面積擴大至20000m2?

3.4.8增加了注釋3,當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廠房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增加1.0倍,按此要求,應該是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注釋2的10000m2調整到20000m2。(詳見3.4.8圖示,P36

(註:本注釋有較大爭議,本人也認為不應擴大,如後續有情況,會在文末備註說明。)

八、圖示變更後,前室內的兩個樓梯間入口不再有距離要求?兩個獨立樓梯間能否共用前室?

新圖示取消了原來兩個樓梯間入口的距離要求,那麼,前室內兩個樓梯間的入口是否還有距離要求?

另外,除剪刀樓梯間外,兩個獨立樓梯間是否可以共用前室,各地執行標準不一,也期待答案。(詳見5.5.2圖示3,P111

感恩致謝:

1、感恩高老師的耐心指導!

2、感謝得力助理黃輝、彭騫的辛勤努力,還有中國消防資源網的歐敏姑娘!

3、由於時間極為倉促,從拿到圖示到成文發布僅用了10多小時,疏漏難免,期待留言指正!

4、請持續關注文末留言,我會陸續補充相關內容!

 

石崢嶸 2018-12-27

相關問題,請可加微信130979119聯繫。

原創不易—版權申明!

2018年度經典(公眾號:cn00119)

11、從火災實例,再談中庭(大堂)自動滅火系統的選擇

 中國消防規範網,經典實用的規範平臺:gf.1190119.com更多精彩視頻,請瀏覽《消防大講堂》:v.1190119.com 

長按二維碼,下載解讀PDF及消防規範彙編


氣體滅火、高壓細水霧、防火捲簾、探火管、泡沫噴霧,磐龍消防:18670080000

熱文精選↓↓

2018《建築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解讀及應用

甲類廠房倉庫-自動滅火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置,疑難探討!

商業服務網點-消防疑難解答及探討

3D分解「剪刀樓梯間」,疑難解析及應用!

更多熱文,敬請關注公眾號 ↓↓

中國消防資源網

消防講壇(石崢嶸老師主講)


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中國消防資源網:

↓↓↓ 

相關焦點

  • 規範詳解:一個安裝了極早期火災報警探測系統的配電房實景照片(半導體系列)
    (一)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標準 GB50229-2019 7.1節條文解釋節選對於大容量變壓器的防火規定。機組容量小於300MW的火電廠,其變壓器容量可能超過90Mv·A,因此這些變壓器也要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水噴霧或其他滅火系統。
  • 【漲知識】對一類高層建築置地型滅火器可以隨意改造成嵌牆型的嗎?
    本篇以一類高層建築的辦公樓為例進行詳細闡述。一、滅火器配置規範要求依據《GB 50140-2005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範》「附錄 D 民用建築滅火器配置場所的危險等級舉例」,滅火器配置要求如下:一類高層建築的寫字樓,滅火器配置等級為嚴重危險級。
  • 淺談應急照明設計與施工中常見問題
    根據《技術標準》第3.1.4條,系統設計前,應根據建、構築物的結構形式和使用功能,以防火分區、樓層、隧道去見、地鐵站臺和站廳為基本單元確定各水平疏散區域的疏散指示方案。原則上講,疏散指示方案的制定屬於系統的前置設計,因為建、構築物的疏散是建築專業應該考慮的事情,此部分應該是電氣專業配合建築專業去制定,以建築為主,電氣為輔,不能老是電氣專業佔主導。
  • 多項logit模型詳解
    通常可供選擇的選項會有多個,因此不能應用二項logit模型,而應該採用多項logit模型。多項 Logit 模型可視為對被解釋變量中各類選擇行為兩兩配對後構成的多個二元 Logit 模型實施聯合估計 ( simultaneously estimation )。
  • 防排煙系統深度圖文詳解,絕對乾貨!
    避難層(建築內的安全區域,超過100米的公共建築才有)。作用:通過設置防煙措施,防止煙氣進入防煙部位,確保防煙部位的人員不受煙氣侵襲,為人員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創造條件。方式:1. 自然通風2. 機械加壓送風1)自然通風方式
  • 新《住宅設計規範》即將出爐!!4層及以上住宅必須設置電梯,明確擔架電梯尺寸……
    《住宅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本文較長,文末附源文件下載連結昨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發布《住宅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這是北京首次公布地方版的《住宅設計規範》,搜建築小編發現這次新出爐設計規範, 從解決居民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在國家版《規範》基礎上
  • 【華安HSE問答】(第31期20211124)戊類裝置防火間距、個體防護裝備、止回閥安裝位置、架空管線跨越高度、實驗室氣瓶存放
    問1:精細化工企業由於規模較大,設計採用《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標準》,項目有一個戊類裝置,這個裝置與相鄰其它裝置防火間距怎麼確定。
  • 航空器ATA100 規範下的技術資料編號
    ATA100規範(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of America Specifeication NO.100):是由美國航空運輸協會組織與航空公司
  • 新版《防排煙》規範中的各種數字總結及強條統計
    當送風管道內壁為金屬時,設計風速不應大於20m/s;當送風管道內壁為非金屬時,設計風速不應大於15m/s;送風管道的厚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43的規定。3.3.11 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尚應在其頂部設置不小於1m2的固定窗。靠外牆的防煙樓梯間,尚應在其外牆上每5層內設置總面積不小於2m2的固定窗。
  • 隔震設計標準與抗震規範對隔震結構設計異同對比
    規範對建築結構採用隔震設計應該符合的相關規定提出了要求,同時對隔震裝置、隔震層的布置、隔震層橡膠隔震支座、隔震層與上部結構的連接、隔震層以下地面以上結構罕遇地震作用下層間彈塑性位移角限值等隔震設計要點均做出了規定。抗規對隔震結構的設計要求採用「水平向減震係數法」,按分步式設計,分為隔震層上部結構設計、隔震層設計、隔震層下部結構設計及地基基礎設計四個部分。
  • 3D列印建築這麼火,是忽悠人還是真的厲害?
    15套;「日產量可達100套」!3D列印建築的機械化程度很高,相繼常規建築施工可以減少一半的人工消耗。4、施工過程安全、清潔。目前,3D列印建築採用的材料為新型混凝土材料,減少了常規施工中出現的揚塵、施工噪音汙染。5、設計自由, 精確建造。3D列印技術的特點之一即是高機械化精確操作,這為建築師的設計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與更好的條件,藉助CAD軟體,通過3D列印,實現各種複雜、創意設計。
  • 新《建築隔震設計標準 》—— 9月1日起實施
    ;5 隔震支座整體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於隔震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且不宜低於50年;6 隔震層設置在有耐火要求的使用空間時,隔震支座及其連接應根據使用空間的耐火等級採取相應的防火措施,且耐火極限不應低於與其連接的豎向構件的耐火極限。
  • 多項logit模型回歸係數解讀
    繼續認識多項logit模型。之前的文章多項logit模型詳解,介紹了用mlogit命令估計多項logit模型,base選項選定模型估計的參照方案,並將保險方案MoonHealth ( insurance=5 ) 作為參照方案。回歸結果如下,那麼回歸係數該如何解釋?本文對回歸係數進行解讀。
  • 餘壓控制系統如何設計和選型?看這裡!
    但送風口長時間開啟可使防火門兩端壓差過大,無法正常開啟,導致人員無法撤離的嚴重後果,結合國內外優秀經驗國家對正壓送風系統做了如下要求:※ GB50016-2014《建築設計防火規範》8.5.1 建築的下列場所或部位應設置防煙設施:1)防煙樓梯間及前室;2)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3)避難走道的前室、避難層(間)。
  • 北京倉儲物流面臨大整治,「水」來拯救上「火」的物流?
    什麼是不上「火」的倉儲目前國內規範倉儲防火的規範有下面這些標準和法律:GB 15630  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 15630  消防安全標誌設置要求GB/T 21243  煙花爆竹危險等級分類方法GB 25201  建築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B 50016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 2018紅場閱兵3大方陣這7大亮點,米格31掛載重磅武器壓軸出場
    2018紅場閱兵現場,普京發表第15次總統演講這一幕實屬罕見,你不該錯過。
  • 衛健委有關託育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規範意見
    第八條  託育機構變更登記事項的,應當依法向原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第九條  託育機構終止服務的,應當妥善安置收託的嬰幼兒和工作人員,並依法辦理註銷登記手續。      登記機關應當及時將有關機構註銷登記信息推送至衛生健康行政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