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 | 守一
1
指揮員:把越南的605艦打沉!
556艦:這艘艦還沒開槍…打大的還是打小的?
指揮員:他們不是一個編隊嘛,打大的,打沉!!
每次讀到3.14海戰中的這段作戰對話,我都會啞然失笑。近代以來,中國海上力量悲壯的對外作戰史中,我們聽到的大都是「撞沉吉野」之類的慘烈嘶吼,看到的多是「手榴彈炸敵艦」的決死一搏,何曾有如此狡黠而霸氣的指揮。
30年前的3.14海戰,30年後回想起,依舊盪氣迴腸。
事實上,這是新中國成立至今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海戰。1988年3月14日,中國海軍在南沙赤瓜礁海域,用一場「碾壓式」的勝利痛擊來犯越軍,收復6座島礁。
這一戰改變了解放軍在南沙沒有一兵一卒的狀況,並將我國海疆的實際控制範圍向南延伸了近500公裡。
▲531艦官兵奪下的越南國旗
簡單的說,3.14一戰就是今天中國人能在南沙填海種島「耍流氓」的基石!
然而在當時,很少有人意識到那片遠離大陸的遼闊海域,對於整個國家未來的意義。
也很少有人預料到,30年後的今天,我們能為《紅海行動》中海軍跨洋撤僑點讚刷屏。
2
這場戰鬥是在高層規劃之外的。當時,持續經年的兩山輪戰已接近尾聲,中越雙方正在進行關係正常化談判。
3.14海戰指揮員陳偉文出徵之前,收到了一條讓人無比糾結的「作戰指令」: 不主動惹事、不首先開槍、不示弱、不吃虧、不丟面子,如敵人登礁必須驅趕。即「五不一趕」。
而在戰鬥打響前後的50分鐘時間裡,陳偉文更是收到了26份電報,其中有14份是指示部隊「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的——在激戰打響的關頭,仍然不斷約束部隊的行動,可見當時的中國對這一戰是缺乏足夠的預期和決心的。
戰鬥結束後,陳偉文提前兩年晉升少將,卻也被調離一線作戰崗位直至退休。
同樣遺憾的是,中國海軍未能乘勝追擊收復南沙所有島礁,錯失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成為參戰官兵永遠的痛!
在改革開放全面鋪開,「韜光養晦」成為中國外交主旋律的八零年代,中國人不想要一場擴大的戰爭。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一個海權意識淡薄的新生國度裡,來自遙遠南沙的槍炮聲幾乎渺不可聞,經濟特區轟隆隆的基建聲才是那個時代凱旋的號角。
3
3.14之後,南沙主權鬥爭進入漫長的僵持階段。
事實證明,軍人在戰場上沒有拿回的東西,也不可能靠外交官在談判桌上贏得。
「韜光養晦」的策略效果微弱,周邊各國開始對佔領島礁瘋狂擴建,並大肆掠奪海洋資源。
3.14海戰過去僅10天,越南國防部長就視察了越方所佔部分南沙島礁;同年4月,越方再次奪佔南沙3座礁盤;1989-1990年,又相繼登上8座島礁……
▲越南船隻搶建礁堡
從3.14之後到21世紀初,外交部的同志成了南海官兵最不待見的人。
當年筆者曾親見南沙守備部隊領導向海軍首長匯報時,怒髮衝冠地表示:美濟礁官兵不能穿軍裝,連敵人打過來要取槍還要先報告……
入夜之後,在我們的礁盤上肉眼都能看見,對面敵佔島礁用巨大的探照燈驅趕中國漁民的情景。「恨不海戰死,留作今日羞」,有參戰老兵這樣嘆息。
外交部的同志也委屈,那年在南沙遇見邊海司易副司長,他說自己的工作有一大半是和東協各國使官「扯皮」。
其實哪裡是外交部耽擱了海軍的雄圖霸業,而是我們都在等待啊。
同樣是1988年,中國海軍悄然完成了3件大事:
105艦完成艦載直升機海上試驗,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開始有了「翅膀」;091型核潛艇完成深水試驗,標誌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工作全部結束;南沙守備部隊正式組建……
轉眼30年過去了。
如今再看看王毅部長和他麾下的男神女神笑懟群雄的戲碼,看看如今7島新生的壯麗畫面,再想想當年高腳屋上餐風飲露忍氣吞聲的日子,怎不讓人慨當以慷!
4
紀念3.14,是一種對奉獻者的致敬。
從1988年2月,海軍陸戰隊「882」任務官兵把五星紅旗插上南沙島礁開始,30年來,一批批守礁官兵戍守「祖宗海」,在那漫長得仿佛看不到盡頭的日子裡,等待國家的偉力再次重塑那些小小的礁盤。
紀念3.14,是一種對海權意識的呼喚。
8年前,海軍藝術家薛振川告訴筆者,他聽到幼兒園的老師還在教孩子們唱:我們的祖國像一隻雄雞。他痛心疾首並創作了歌曲《祖國是一把火炬》,這首歌迅速傳遍了南海,歌詞這樣寫道:朋友啊朋友,我在南海告訴你,祖國是一把熊熊燃燒的東方火炬,除非你把我忘記!
演唱:南海艦隊官兵
紀念3.14,是一種對軍人血性的呼喚。
在上級指令曖昧不明的時候,在敵我鬥爭千鈞一髮的時刻,我們一線官兵有沒有敢擔責任敢於亮劍的精神?!
如同駕駛著81192的王偉,在那一刻一定有什麼力量促使他做出了「不再返航」的決定。
有這樣的精神在,美國的軍艦戰機才不敢肆意地在南海碰瓷炫武,覬覦我島礁者才不敢在紅線的邊緣試探徘徊。
因為他們知道「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的指令,約束不了一個受到挑釁的中國軍人!
▲
一號哨位,為你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