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博
中國南海研究院 世界海軍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正文篇幅約2900字,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9年12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法案正式授權組建負責太空作戰的美國第六支武裝力量——美國太空軍(U.S. Space Force,圖自網絡)2019年12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法案正式授權組建負責太空作戰的美國第六支武裝力量——美國太空軍(U.S. Space Force)。此次組建太空軍,是自1986年《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重構法案》確立聯合指揮體系後美國軍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70多年來美軍首次增加一支獨立的軍種,體現了美國國防戰略的重大調整。
美國組建太空軍的基本情況
美國傳統的武裝力量包括五大軍種,其中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中成立,海岸警衛隊於1790年成立,空軍直到1947年才脫離陸軍航空隊成為一個獨立軍種。美軍曾經擁有兩個與太空有關的指揮機構——「美國太空司令部」(United States Space Command)和「空軍太空司令部」(Air Force Space Command)。1985年組建的「美國太空司令部」曾經是美國「戰略司令部」的下屬司令部,2019年地位得到提升,重組為美軍11個聯合作戰司令部之一。1982年組建的「空軍太空司令部」是美國空軍下屬的10個作戰司令部之一,2019年美國太空軍就是在該司令部的基礎上重新組建。在美軍的軍政(行政、人事、建設)系統中,美國太空軍和空軍一起歸屬空軍部領導。而在軍令(作戰指揮)系統中,新設立太空軍作戰部長統領太空軍部隊。2020年1月約翰·雷蒙德(John Raymond)空軍上將被任命為首任太空軍作戰部長,同時兼任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下圖:美國武裝力量組織體系)
約翰·雷蒙德(John Raymond)空軍上將,美國首任太空軍作戰部長,併兼任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明確美國太空軍的職責為:滿足在太空中自由行動和進行迅速與持續作戰的需求,組織、訓練和裝備太空部隊,保護美國在太空的利益,防止來自太空的侵略,以及執行相關的太空行動。空軍太空司令部撤銷後,其9600名現役軍人和6400名文職人員直接轉隸太空軍。2020財年美國現役陸軍48萬人、海軍34萬人、海軍陸戰隊18.6萬人、空軍33.3萬人,隸屬於國土安全部的美國海岸警衛隊員額5.6萬人。相比之下,太空軍的1.6萬人確實少的可憐。在預算方面,2020財年太空軍的預算約111億美元,相比陸軍預算1914億美元、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預算2056億美元、空軍預算2048億美元,太空軍的預算僅佔國防預算總額的1.5%。第六軍種組建初期與其它軍種的發展並不平衡。
正式成軍後,太空軍將側重於太空作戰軍事人員的組織、培訓和裝備建設,並在四個重點領域發展太空作戰能力:一是發展軍事化的太空裝備應對未來的太空戰爭,通過發展太空進攻能力威懾潛在對手,防止太空軍事衝突;二是做好太空作戰的準備,通過太空中的進攻和防禦行動捍衛美國及其盟國的太空利益;三是將太空部隊整合為美軍聯合作戰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全球作戰模式,為常規作戰部隊提供太空信息支援,包括對彈道飛彈的預警監控、為地面和海上作戰提供戰場態勢監控、承擔戰略通信和氣象保障等任務;四是打造一支完全獨立,以執行作戰任務為主,能夠在所有作戰領域部署、生存、作戰、機動和保障的太空軍部隊。
儘管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宣稱美國太空軍目前仍在組建階段,預計到2020年12月才能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但是在2020年1月9日,太空軍利用「天基紅外系統」的飛彈預警衛星監測到伊朗向伊拉克境內美軍基地發射的彈道飛彈,為美軍地面部隊提供了預警,這可以稱作是太空軍組建後的首次作戰行動。
美國組建太空軍的戰略考量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認為太空對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至關重要,從戰略高度不斷強化對太空的認識。在軍事層面,美軍當前先進的精確打擊武器和幾乎所有的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與偵察)系統,都需依靠太空技術、裝備提供的通信、信息系統的保障。隨著全球航天和衛星技術在軍事領域的發展應用,美國愈發擔心其戰略對手利用太空空間來威脅美國當前抑或未來的國家利益。由此,美軍認為太空不僅僅是為常規作戰提供支援的空間,更應視為交戰空間。正如約翰·雷蒙德上將所說:問題不再是「太空是否是戰爭疆域」,而是「如何在太空中作戰」,可見,組建一支專業的太空部隊來維護國家利益成為美國的必然選項。
在最新的2018年《國防戰略》中,美國國防部將太空與空中、地面、海洋和網絡空間並列視為同等重要的作戰領域。美國組建太空軍的戰略考量就是基於當前美國在空中、地面、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等全領域的軍事優勢正在面臨競爭和挑戰的威脅。現今的全球安全環境顛覆了冷戰結束30年來,美國在每個作戰領域都享有無可匹敵或絕對優勢的自我認知。其組建太空軍的核心戰略目標就是加強在太空領域的軍事能力,繼續保持在全作戰領域的絕對優勢。雖然美國空軍很早就開始負責太空作戰任務,但是一直以來太空作戰項目和空軍其他項目存在利益衝突,導致許多必要的戰備、採購和現代化的需求被拖延。通過組建獨立的太空軍,美國軍隊將會有針對性的加大對人員和裝備的投入以滿足關鍵能力需求。與冷戰時期的美蘇太空競爭不同,當前美國太空軍的戰略目標不再滿足於技術優勢,而是要奪取並維持實戰化的太空軍事優勢。
對中國安全戰略環境的影響
在當前大國競爭的戰略指導下,美國太空軍的發展和力量運用也將更具有針對性。正如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所說,中國和俄羅斯等戰略競爭對手使太空成為一個全新的作戰領域,組建太空軍的使命就是保持美國在該領域的優勢。近年來中國在太空領域的技術進步深刻的影響到美國的軍事戰略調整。特別是2007年中國進行反衛星飛彈試驗之後,美國軍方對中國在太空技術發展方面的擔憂與日俱增,組建太空軍勢必對中國乃至全球安全戰略環境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破壞了戰略核力量平衡。美國太空軍負責的太空預警系統會得到進一步發展,提升美國對全球戰略飛彈的預警及探測能力,會直接削弱中國的戰略核威懾力量。這種打破核力量平衡的單邊行動會加大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核軍備競賽的風險。
二是威脅中國的太空設施安全。如果美國太空軍進一步推動反衛星技術的實戰化,抑或部署天基武器,中國的衛星特別是軍用衛星就會成為太空軍的潛在攻擊目標,這將直接威脅到我們的國民經濟、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三是拉大與中國的軍力差距。在太空領域的進攻性軍事行動可以直接打擊一國國防關鍵信息設施和戰略安全節點,而相應的防禦行動技術難度大、成本高。美國組建太空軍搶佔太空軍事優勢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消中國軍力發展速度,拉大軍力對比差距。
四是對全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努力造成負面影響。美國以維護本國太空利益為由組建太空部隊,部署太空武器,爭奪太空軍事優勢,抵消了全球大部分國家為太空非軍事化所做的努力,還會引發新一輪的太空軍備競賽。
美國太空軍既已成軍,在大國競爭戰略指導下已構成對中國軍事能力的抑制。我們應加緊整合國內太空技術能力,開展太空軍事領域相關技術和裝備研製與試驗,做好應對未來太空戰爭的技戰術儲備。同時我們要持續關注和評估美國太空軍的建設發展情況,並加強相關國際合作,推動全人類和平利用太空的具體舉措。(完)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