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吃維吾爾族抓飯經歷

2021-02-27 昔日天山南北巡天人

   那是1980年代初的一個初夏,我在原空軍雷達兵第四十八團十連服役,擔任該連分管技術的副連長。一天上午,連隊電臺接到團指揮所的命令,要我火速趕到團部,然後再趕到三連幫助修理該連正在故障的"581"雷達。當夭吃過午飯,我就乘坐本連隊解放牌卡車從連隊駐地--天山莫託薩拉峰駐地往團部趕,雖然汽車一直在下坡,但由於道路彎彎曲曲,路面凹凸不平,車身顛波的很厲害,旁邊又是很深的懸崖。車速只能開到每小時30~40公裡,到了平原上才能開到每小時70~80公裡。雖然路途不算很遙遠,但由於大部分走的都是山路,所以到傍晚時分才到達團部。

   晚上,團技術處宗副主任向我安排具體任務時說:由於技術處當時沒有比我更熟悉"581"雷達技術情況的人員,所以臨時把我調來執行這次任務。由於一部雷達的故障,嚴重影響了三連執行對空警戒任務的完成,囑咐我要搶時間儘快把故障排除。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我坐上三連在團部等候的卡車前往三連,一路顛波,行程三百多公裡,於下午到達三連駐地,顧不得休息,馬上投入工作,上機了解雷達故障情況;三連的「581″雷達技師姓鄭,是剛從空軍雷達學院畢業分配來到連隊不久的新同志,他向我講述了雷達的故障現象:接收不到回波信號,但發射系統和接收系統的電壓、電流儀表顯示都正常。我再重新觀察了一遍面板儀表的顯示數據,並測量了有關分機的關鍵點電壓,都基本正常,也沒有發現有壞的零部件,分析這可能是個系統統調問題,再仔細觀察面板儀表,發現接收系統參量放大器顯示輸岀功率有些偏低,說明是參量放大器失諧了,就是本振電路沒有工作在諧振點上,這種電路的振蕩電路是由可變電容和調整迴路的分布電感組成,要電容和電感的變量同時調整到最佳點上才能正常工作,這項調整工作非常麻煩,需要一定的經驗和耐心,我和鄭技師兩人反覆調整了近兩個小時,才調整好,使雷達恢復了正常工作。(這是前期"581"雷達的一個缺點,後期的把參量放大器改成了電晶體振蕩器就省事好多)。

    為了觀察修復後的雷達工作穩定性,三連的領導要求我住兩天再離開。三連的駐地就在離維吾爾族聚居的地方不遠。第二天的下午,我閒著無事,想到外面轉轉,於是連隊的一位領導和鄭技師就陪我一起出來散步,我們順著一條較寬的土路上前行,邊聊天邊走,不知不覺中走到了一個村子的旁邊,在路過一戶維吾爾族人家時,看到門口聚集了好多人,好像是在辦喜事。當我們正在繼續往前走時,幾個維吾爾老鄉跑出來把我們攔住了,說請我們進去喝灑,其中有一個說是這家的主人,說他兒子今天結婚辦喜宴,請我們進去喝喜酒。當時我們幾個都穿著軍裝,我們跟他說:我們只是出來隨便走走,不知道他家辦喜事,酒我們就不喝了,並表示了對他們的祝賀。可是他們不讓我們走,一定要我們進去,並說怕影響我們的工作,不方便到連隊去請我們,現在既然這麼巧碰到了,就一定要我們喝他家喜酒,看我們不願意進去,幾個人就動手拉我們的手,硬把我們拉進屋裡去,這樣我們就不得不進去了。

    進大門后里面是個小院子,他們讓我們到客廳坐下,然後馬上就有維吾爾姑娘過來給我們敬茶;維吾爾族的敬茶方式也很特別,不像我們漢族那樣,雙手端著茶杯走到客人面前,說聲:請喝茶,然後把茶杯遞給客人。她們是雙手端著茶杯走到客人的側面,和客人幾乎並排站著,然後雙腿兩膝彎一下,再雙手把茶遞給客人。這是我經歷過的唯一一次維吾爾族敬茶,記憶很深。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是不是都一樣。

   邊喝茶邊閒聊,時間過得很快,看到他們擺桌子就要到吃晩飯時間了,也許他們辦喜酒比平時開飯時間有所提前。我們打算告辭,因為人家結婚,做為客人我們沒有準備任何禮物,也沒有準備紅包,實在不好意思喝人家的喜酒。我們起身要告辭,但他們又把我們攔住了,堅決要我們吃了飯再走,拗不過他們,我們只好答應吃了飯再走。

    飯端上來了,沒想到他們吃的是抓飯,只見他們拿來一個直徑大約六七十釐米的平底鋁盤子,放在圓桌子中間,然後往盤子裡倒滿做好的抓飯,撥平,中間再放上一大塊燉熟的羊腿肉,飯盤上還放著幾把用來割羊肉塊的小刀。每桌擺了十個碟子。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維吾爾族老鄉的抓飯,只見泡製好的抓飯裡面有碎羊肉、胡蘿蔔,洋蔥。有紅、黃、白等幾種顏色,很好看,聞起來也很香,正所謂色、香、味俱全。

    看到桌子上的抓飯,這又讓我們犯難了,大家以前都聽說過維吾爾族的抓飯是直接用手抓來吃的,但我從來沒有試過,再說,我們都穿著軍裝,想想幾個軍人和老百姓坐一起用手抓飯吃,有多尷尬呀。我心裡正這樣想著,維吾爾族老鄉好像看懂了我們的心思,或者說知道我們都是漢族人,不會用手抓飯吃,叫人拿來了三個小勺子,讓我們用勺子吃,這才免除了尷尬的局面。

    飯桌上,維吾爾老鄉還向我們示範了如何抓飯吃的動作:只見他們右手四個手指併攏微微彎曲,拇指緊靠食指,然後往飯面上一扣,輕輕一壓再順著飯盤的邊緣拉起來,手指和拇指之間就填滿了飯,然後往嘴裡送。另外一種方法是:四指併攏中間形成一個窩,往飯裡插,拇指從四指對面把飯夾住提起,往嘴裡送。看到他們一個個都很熟練,抓起來的飯也不容易掉下來,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們幾個還好,用勺子吃,要不可能就要出洋相了。維族老鄉非常熱情,不斷地敬酒,還不斷地用小刀割羊腿肉往我們碟子裡放,我們也都吃得很開心。

    說實在話,以前只聽說抓飯是維吾爾族的傳統食品,這次親自品嘗,感覺也很好,而且聽維族老鄉說,這是他們的最愛,每逢過傳統節日、辦婚慶喜事,都要吃抓飯,就像我們漢族喜歡吃餃子,粽子一樣,已經成為一種風俗。

 這次吃抓飯,也算是本人的一次奇遇了。也親身感受到了在那個年代,維吾爾族人民的好客,特別是對人民子弟兵的熱情和愛戴。一開始他們岀來請我們進他們家喝喜酒的時候,我都以為這只是一種客套而已,一推託他們就會放棄,沒想到是那麼的真心實意。

    回到三連後我們還說起這件事,我問戰友們:你們和他們很熟嗎,知道他們的名字叫什麼嗎,都說並不認識,就是連隊的幹部也和他們不是很熟悉。維族老鄉也不知道我們的名字叫什麼,就知道一個名字叫「解放軍"同志,平時見面就說:「解放軍,亞克西」。可見,在新疆,在那個年代,維吾爾族老百姓是多麼的擁護我們的部隊,擁護人民子弟兵,軍民關係是多麼的好,多麼的魚水情深。

                      作者:程思輯

                      2020年7月28日

徵   稿  啟  示

各位戰友:

  請你拿起筆來,寫你熟悉的人和事,寫你在軍營的成長經歷,寫你家鄉的變化,寫你的生活點滴喜怒哀樂,積極參與投稿,投稿請加入我個人微信號:klmyll66,暱稱:小草,用微信發給我,若文章篇幅較長,可用QQ郵箱發到我的QQ郵箱:2811809145(暱稱:駱駝刺)即可。

  各位新老戰友:讓我們開心快樂的過好各自生活的每一天,敬請大家看到我發的徵稿啟示後,踴躍投稿,也可點擊該微信公眾號標題下藍色小字:昔日天山南北巡天人 進入該公眾號,點擊關注多提寶貴建議為盼!

   

                    小    草

相關焦點

  • 她是新中國首位維吾爾族女海軍
    2017年9月17日,遼寧艦幾名維吾爾族士兵圍在阿木拉汗·滿蘇爾贈送的皮毛畫旁留影,這幅畫目前保存在遼寧艦榮譽室。「你是我們維吾爾族第一位女海軍,這是多麼光榮的事」4月11日,在新疆電視臺的一間演播室裡,阿木拉汗在節目組的安排下,見到了從東海艦隊退役的維吾爾族海軍女兵蘇麗亞·買提明。
  • 新中國首位維吾爾族女海軍,人稱最好護士
    4月11日,在新疆電視臺的一間演播室裡,阿木拉汗在節目組的安排下,見到了從東海艦隊退役的維吾爾族海軍女兵蘇麗亞·買提明。同在海軍服役的經歷,讓一老一少兩代女兵相見分外親熱。阿木拉汗拉著蘇麗亞的手,眼泛淚光地說:「看到你,讓我想起自己的年少時光。我就是在黨和軍隊的培養下,從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姑娘成長為一名女戰士。」
  • 土耳其究竟有多少突厥血統, 為何說他們跟維吾爾族不是一個民族
    很多土耳其人都以為中國的維吾爾族是他們的兄弟民族,然而對中亞歷史有點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們根本就不是兩個不同的民族。  土耳其之所以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可能他們自認遠祖是中國的突厥人,維吾爾族又說突厥語,還信仰伊斯蘭教,想當然的認為大家都是一家人。突厥人與回鶻人都是發源於我國北方草原的兩個偉大民族。
  • 新疆是中國的新疆, 維吾爾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作為一名維吾爾族黨員幹部,我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恐怖主義是人類社會的公敵,是國際社會共同打擊的對象,中國新疆是反恐怖鬥爭主戰場。美國是真的「關心」我們維吾爾族群眾嗎?大量事實證明,顯然不是,他們只是以此為藉口遏制中國的強大,期望借所謂的「涉疆問題」,破壞我們偉大祖國的發展,破壞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作為黨員幹部,要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感黨恩、聽黨的話、跟黨走,始終站在反分裂鬥爭第一線,維護好意識形態領域絕對安全,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 這個國家,此生你一定要去一次
    巴基斯坦咖喱羊肉  巴基斯坦是伊斯蘭教國家,主要是手抓飯或大餅配咖哩羊肉、雞之類。巴基斯坦人喜歡吃香辣的食品,他們用胡椒、薑黃等做的咖哩食品聞名世界。大米常常加上各種作料做成黃油抓飯和肉抓飯。另一種染有顏色的甜米飯是婚宴的必備食品。
  • 這個地方去一次相當於出了趟國,卻比出國的機票還便宜,比歐洲的景致更有動人,連村落都比摩洛哥更有異域風情
    純淨的天山天池,燦爛歡笑的維吾爾族姑娘,激情的烏魯木齊為你打開走向西域的大門。獨特的服飾和賽馬、叼羊、姑娘追、達瓦孜表演、阿爾肯彈唱等民族文化活動以及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對異國他鄉的遊客頗具吸引力。
  • 四十四年終夢圓 新中國第一位維吾爾族女海軍登上軍艦 禮敬祖國
    這位新中國第一位維吾爾族女海軍緩緩舉起右手,併攏,舉至帽簷,有力地向祖國敬禮!這一幕,阿木拉汗·滿蘇爾等了44年!令人感慨的是,作為新中國第一位維吾爾族女海軍,韶華不再,但她對黨忠誠,對國家和軍隊熱愛,體現的是軍人崇高的風範。
  • 偵察兵集訓,這群「95後」經歷了什麼?
    ▲牽引橫越維吾爾族上等兵木克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魔鬼訓練」。一次高強度負重訓練,體力透支使他差點跟不上前進的隊伍。不能放棄,要堅持住超越自我……木克不斷提醒自己,憑藉頑強的意志力堅持到了最後。據了解,在這群鐵血勇士隊伍中,「95後」是主力軍,他們黝黑的臉上透露著堅強,身上有擦傷磨傷的比比皆是,但沒有一個人想過退出。
  • 生命豈是一場死亡眾籌——記在馬蹄灣的一次經歷
    我是一個在和平年代長大的孩子,很多人也都是,沒經歷過戰爭,沒忍受過飢餓,不知道什麼是殺戮,更不曾經歷過生命在懷中流逝的那份悲涼。正是因為我們這代人生活太幸福了,所以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害怕失去這些幸福,同樣也就由衷地懼怕著突如其來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