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謝勇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1941年12月底,中國抗戰進入最艱苦的相持階段,太平洋戰爭隨即爆發。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中國抗日遠徵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
該軍由第5、第6、第9、第66軍編成,計12個師15萬餘人。是時,在三臺縣觀音鄉(新中國成立後的西平、躍進)金龜寺附近松灣村,走出了遠徵軍第九軍203空降師B團工兵營搜索連上尉排長謝裕光。
投筆從戎去
在艱苦抗戰的相持階段,日本法西斯企圖從緬甸雲南貴州方向進攻四川和陪都重慶,對中國的軍事、經濟等戰略物質實施全面封鎖。加之,遠徵軍缺兵員較多。為彌補兵源不足的實際,改善兵源質量,四川、雲南、貴州、重慶、陝西、甘肅等地掀起了「十萬知識青年從軍」運動,廣泛動員學生參軍。規定知識青年(男性)年滿18歲至屆滿35歲者,受中等以上教育或具有相當知識程度者,體格標準符合條件者,均應參加。
謝裕光當時正在成都國立高中上學,即將畢業。回家探親期間,三臺縣城的大街上,到處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標語和號召後方青年從軍的動員口號。
「日本侵略者佔領中華土地, 奴役中國人民,搶劫財產,燒毀房屋;姦淫婦女,上至老婦,下至幼女,無一倖免;刑訊中國革命志士,槍斃無辜,對首都南京實施大屠殺,對戰時首都重慶實施無差別轟炸;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人進行集體活埋,甚至對活人斷手、挖眼、割鼻,使用生化細菌戰無所不用其極,給大中華造成了無比深重的災難和恥辱!」這是當時報紙上刊載的日軍罪行。
於是,謝裕光和眾多三臺同學都滿懷愛國激情,意氣風發投筆從戎,決心投身於偉大的抗日戰爭,為拯救中華民族危亡而戰鬥。青年投筆從戎是歷史潮流。一天之內,就有500人報名,經過選撥有120名青年學生被批准入伍,謝裕光作為前20名優秀知識青年入選。由於心情激動,事發突然,也沒告知家中父母。
「曉月盧溝,怎忘當年,戰火曳空!惹英雄奮起,旗風所向,悲歌吼處,氣貫長虹。」 喜峰口大捷那位佟麟閣將軍的抗日事跡深深影響著後輩的熱血青年。1944年2月,四川三臺的知識青年正式入營開往遠徵軍軍部瀘州附近的瀘縣軍事訓練基地受訓。
離開家鄉那天,三臺縣城的主要街道到處歡聲雷動、爆竹連天、國旗飄揚,大家熱淚盈眶,不停地揮舞著雙手,熱烈壯觀。
經過成都,到了軍事訓練營,便給家中父母寫信,談了抗戰衛國的想法。三臺老家的父親回信很樸實:民族危亡,讀書何用,報效祖國,光宗耀祖。
在瀘縣訓練時,訓練科目有兵器、戰術,學科、術科包括黃埔的軍事思想等。經過三個月艱苦訓練,大家的身體素質、軍事素質和思想素質都有很大提高。經過短期訓練後,各隊正式納入國民革命軍正規軍序列。知識小青年編成9個師分別隸屬於遠徵第6軍、第9軍、第31軍。
謝裕光編入第九軍203空降師。並與最要好中學同學魏正波處在一起。後來,魏正波在1945年10月隨從陳儀將軍接受了日本陸軍第10方面軍司令長官安藤利吉的投降,最終輾轉到了臺灣省新北市新店區。
在瀘縣訓練結束後,誰也不知道部隊開往何處。謝裕光等人背著一個軍用背包,一條毛毯,五月的天氣,走得汗流浹背,卻沒一個人叫苦。急行軍五天,才明白是開向昆明。此時,前方的美式運兵車到了,終於可以不走路了。這個消息讓大家內心很是高興,但必竟是抗日部隊,大家也沒表露出來。
次日天剛朦朧亮,就是緊急集合,長官訓話,對大家的行軍表現給予高度評述。隨後,又坐上汽車,日夜兼程,來到昆明。這期間,路況太差,甚有巨石從山坡滑下,官兵就一齊動手把路搶通。後來在昆明附近飛機場做了短暫休整,軍事指揮官又命令大家把攜帶行李,包括軍用背包都留在機場,再按美國空降兵的武器裝備實施配置。
因為沒有進行過空降訓練,所以也沒有發給跳傘裝備。另外每人又發了一隻裝嘔吐物的牛皮紙袋。此時,大家乘坐的是美國空軍的大型運輸機——空中堡壘。坐了250多人,差不多一個營的兵力。
機艙內沒有任何載客的設施,連座位也沒有。士兵們一個個擠得緊緊的,像堆放物品一樣擺成兩排,中間留一條過道。大家還真是第一次坐飛機,感覺十分新鮮、興奮。後來,謝裕光在飛越喜馬拉雅山時,由於高空反應,幾乎昏迷過去。最終還是到了緬甸的密支那機場。
部隊長官強調說:密支那機場是從日軍手中剛剛奪過來的,日軍大部隊仍在市內,隨時可能反撲。大家要聽從指揮,迅速離開機場,轉移到安全地帶。此刻,軍用飛機在跑道上剛停頓,後面的大門就打開了。接著是衝上來的美軍士兵,嘴裡喊著「快下飛機!快下飛機!」大家真是神情緊張,跟在指揮人員後邊跑。有的因為身體不適,一時站立不起來,那些衝上飛機的美軍士兵便動手扶著跑。個別由於在飛機上長時間嘔吐,身體還沒有反過神來,處於昏迷狀態,被美軍用擔架抬下飛機。經過緊張折騰,還聽到了激烈的槍炮聲,大家隨即明白已進入殺敵戰場!
後來才聽說,大家乘坐的「空中堡壘」,所降落的這個新的戰時機場,是5月17日才從日軍手中奪過來的,是降落的第一架美軍空中保壘運輸機。雖然突擊隊攻佔機場幾十分鐘後美軍就曾有多架飛機降落,但只是小型運輸機和直升機降落。
據說「空中保壘」升空後,很令美軍和中國遠徵軍首腦們擔心,因為離機場十多公裡的市區,中美聯軍正在進攻日軍守備部隊要塞,如果「空中保壘」被日軍發現,炮擊機場,那後果不堪設想。史迪威將軍後來曾感嘆說「老天有眼」。
密支那戰役
中國這批遠徵軍都是受過抗戰大學薰陶的好青年,部分戰士還能用英語和美軍對話,所以,包括史迪威將軍在內,都對中國知識青年大加讚賞,稱大家為「新軍」。據美軍兄弟講:這場密支那戰役,完全是美軍駐印軍總司令史迪威,在東南亞盟軍司令蒙巴頓表示懷疑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場以弱克強的戰役。
密支那市位於緬甸北部,是直達孟拱、卡薩、仰光,縱貫緬甸南北的交通中樞。日軍從1942年佔領後,即把這裡作為戰略要地,修建了完備的軍事工事,並駐有幾個師團的兵力。密支那已成為滇西前線日軍的後方軍火、糧食等物資集散地。正是這樣一個戰略要地,英國和盟軍參謀部認為雨季將至,不利進攻,一直不同意將密支那作為近期攻打目標。
最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支持了史迪威將軍的方案,並通過邱吉爾首相向盟軍參謀部施壓,才得以批准。在1942年4月底,史迪威採取秘密行動,臨時組建了一支中美聯軍部隊,由美軍5307團和中國遠徵軍第34師、50師的88團和150團,組成3個突擊隊,共600多人。3名美軍上校擔任突擊隊長。
為了麻痺日軍,史迪威將軍命令突擊隊,從百裡之外的原始森林,向密支那方向運動,並要求在2周內到達目的地。突擊隊在古木蔽日,營崇山峻岭中披荊斬刺,在罕無人跡的密林中闢道前進。突擊隊在泥濘與大雨中爬著前行,許多士兵被毒蛇和森林中的有毒植物傷害至死;有的掉入深谷亡命;由於長時間沁在泥水中,加之氣候炎熱,數十名士兵,包括1位美軍突擊隊指揮官勻被癍疹傷寒奪去生命,永遠留在了密林深處。
經過15天的密林行軍,突擊隊到達了指定位置。史迪威命令突擊隊在原地潛伏兩天,等待主力部隊接近後,實施奇襲計劃。密支那戰役是從突襲機場開始的。史迪威在司令部收到各方已經到達目標周圍的信號後,果斷命令部隊向機場進攻。正式打響了密支那戰役第一槍。
突擊隊從3個方向朝機場發起猛攻,幾乎是同時,迫擊炮,手榴彈,輕重機槍,衝鋒鎗突然向機場日軍開火。日軍怎麼也沒想到,遠在大後方的密支那會遭到如此強大火力的襲擊,頓時被打得暈頭轉向,敵人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便糊裡糊塗被打死了。
僅半個多小時,沒被打死的日本鬼子倉惶向10多公裡外的密支那城內潰逃。史迪威將軍獲知突擊隊佔領機場後,以最快的速度下達命令「立即空運主力部隊!」
一個小時後,美軍的道格拉斯運輸機,載著中美聯軍一架接著一架地降落在密支那機場。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主力部隊運抵密支那日軍正面位置。士兵們一跳下飛機,立即投向密支那城區守敵發起進攻。
中美聯軍突擊穿插戰打得非常成功,日軍從來沒有遭遇到如此猛然的打擊,使他們沒有絲毫喘息的機會和還手的餘地。史迪威將軍對自己指揮的這次奇襲傑作取得的成功十分開心。第二天上午,史迪威的座機降落在密支那機場,親臨前線指揮。
在指揮所,史迪威當聽到中美聯軍正在進攻車站,而日軍的物資倉庫守敵工事堅固時,他要求「中美聯軍一定要大膽進攻,不能給日軍有布置的機會,才能很快取得勝利。」 史迪威將軍指揮的這次突襲行動,是一次絕密行動,連邱吉爾也不知道。當東南亞盟軍司令部聽到史迪威指揮的中美聯軍已經佔領密支那機場和部分市區的消息時,個個吃驚得目瞪口呆。
然而,接下來的戰鬥並不順利。戰局急轉直下,增援車站的後續部隊,連續遭到日軍援兵猛然的炮火攔擊。中美聯軍遭到突然打擊後,攻勢一度受挫。已經衝進車站的聯軍與後續部隊的聯絡中斷,不得不以轉攻為守,向四面八方的日軍展開以少敵眾的殊死戰鬥,聯軍借著建築物的掩護,英勇抗擊。但由於援軍無法接應,先頭部隊的數百人非死即傷,損失慘重。也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青年遠徵軍乘坐的「空中保壘」降落到密支那機場。三臺青年也從大後方的學堂,一步邁進了血與火的抗日衛國暨世界反法西斯新戰場。
戰火硝煙中
我死國生,從容去,國殤民慟。203空降師到達密支那後,被劃入陸軍後備部隊,重點是軍需後勤保障。為確保增援部隊的絕對安全,盟軍指揮部派出空軍和炮兵協同中美聯軍,輪番轟炸日軍防務工事。
經過幾天的轟炸、炮擊、掃射,敵人的地面工事和密支那市區的建築物大部分被摧毀,聯軍的不利局面得到了控制。同時,史迪威聽取了遠徵軍方面的建議,改變了強攻策略,依託戰壕逐漸推進。我們空降師,也調去挖戰壕。國內訓練期滿的遠徵軍將士源源不斷從空中運抵密支那戰場!
為了徹底消滅密支那市區的日軍,遠徵軍在沿密支那市周圍挖了3條平行的蛇形戰壕,伸向敵人陣地。5條5尺深的戰壕全長達20多公裡。挖戰壕必須在炮火的掩護下進行,甚至是冒著敵人的炮火將戰壕向敵人陣地延伸。
6月的密支那,十分炎熱,遠徵軍雖說多是一些20歲左右的青年人,但在挖戰壕、修工事這樣艱苦的行動中,許多將士的手掌起了血泡,流著血水,可是誰也不落後。受到英美盟軍兄弟的讚揚。空降師,本是劃歸陸軍後勤部隊,但在支援攻擊部隊的行動中也曾過功,修建的戰壕和設置的若干機關槍射點科學合理,做到了火力網相互支援,盟軍在攻城時評價中國人挖的戰壕太棒了!
中英美聯軍利用戰壕逐戰逐進,一點一點地向市區前進。這樣的戰鬥進行了半個多月,這樣的戰壕終將密支那市包圍起來。日軍的運輸線和河流也被盟軍炮火控制。他們的糧食、彈藥只能在夜間從江面用竹筏偷運來維持補給。但是,由於日軍的地下工事很堅固,往往炮火過後,盟軍部隊前進時,就會遭到日軍地下工事爬出來的敵人一陣猛烈射擊。有一天晚上,日軍56師團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突破盟軍包圍,率領500多日軍衝入城內,增援被圍困的守城日軍。
密支那戰役打成了不進不退的膠著狀態,攻城進展十分緩慢。到了7月份,史迪威也非常著急,他再一次要求中國青年遠徵軍再增派軍力。因此,遠徵軍新編30師、38師、50師各派出了一個團的兵力,增援密支那戰場。增援部隊重點打擊了日軍增援力量和結養渠道。
8月初,史迪威將軍發誓說:「密支那戰役再也不能拖下去了!」並親臨前線督戰,命令盟軍指揮官梅裡爾準將在五天內結束戰鬥。遠徵軍各部最高長官也都齊聚前線指揮決戰。美軍空軍出動轟炸機群,對攻擊目標進行地毯式轟炸。遠徵軍應用伸入前沿的戰壕實施偵察,將情報傳遞給美軍,美軍炮兵以密集的炮彈摧毀日軍的一座座防禦設施。轟炸轉移後,遠徵軍攻擊部隊利用坑道,快速佔領日軍陣地,設置新的火力點。謝裕光所在的工兵在新火力點掩護下,快速將塹壕向前延伸,為進攻部隊設置新的觀察點。
但是,日軍卻鑽盟軍戰術上的空子,盟軍炮兵開炮時,日軍都鑽進地下躲藏起來,等炮火一轉移,青年遠徵軍往前交鋒時,敵人又從地下爬出來,向正在向前衝鋒的士兵們掃射。這個階段青年遠徵軍造成的人員傷亡重大。指揮官發現這個戰術漏洞,立即向盟軍指揮部作了匯報。後來,從炮兵到前沿攻擊部隊,又做了戰術調整。炮兵攻擊就沒了規律,有時突然開炮,猛烈轟擊一段時間,突然停止,或者目標向前轉移。這時前沿的步兵開始做衝鋒的樣子,但是都避開敵人的射擊。這時炮兵立馬回頭,雙是一陣猛烈轟擊,使敵人防不勝防。就這樣逐戰逐進,密支那市到處是滾滾的硝煙,爆炸聲地動山搖。大炮、山炮、迫擊炮、機槍和手榴彈的響聲匯聚在一起。
激烈的戰鬥三天三夜一刻也沒有停止。在中美英盟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密支那日軍的保壘被一個一個掃清。部分日軍乘黑夜用竹筏過江逃走。日軍駐密支那司令丸山大佐在江邊剖腹自殺。以美英盟軍的奇襲開始,以中國軍人的消耗戰收官,歷時80多天的密支那戰役終於勝利了。
戰後新選擇
著名的密支那戰役僅中國遠徵軍就傷亡了六千多人。四川三臺籍的青年學生,在這次戰役中,有不少人也犧牲在異國他鄉。
青年遠徵軍一到密支那,就投入緊張的戰鬥,挖戰壕,蹬坑道,兩個多月,成天勞累,加之炎熱潮溼,許多指戰員生瘡、生病。他們一些人沒有被日軍的槍炮打死,卻病死於他鄉。我們空降師,因為從事的是後勤保障,在密支那戰役中,相對比攻擊部隊傷亡少得多。但是,戰場上那排山倒海的爆炸聲,中國軍人與日軍在最前沿悲壯拼殺的身影,包括那些慘烈的英雄畫面,是如此地清晰。
密支那戰役,給駐守東南亞的日軍以沉重打擊,為後來的緬北大反攻奠定了基礎,中美英盟軍也為此大增士氣。更重要的是盟軍兄弟重新認識了中國青年遠徵軍。接下來,青年遠徵軍與盟軍一道,攻克了八莫、南坎、臘戌等地的日軍。遠徵軍第九軍空降師,作為盟軍後勤保障部隊,發揮了戰地給養的重大作用。
1945年2月,緬甸戰役取得勝利,滇緬公路又重新開通,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大西南實施封鎖、突襲的企圖全部破滅。6月底,青年遠徵軍部隊從緬甸回國,駐守昆明。在後來的幾個月裡,我們空降師將大批從滇緬公路運來的盟國物資空運到國內抗日前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國抗戰全面勝利。部隊隨後駐營成都,謝裕光也由上士班長升為少尉排長。不久,聽上司講,部隊要去接管大東北,不日就將出發。謝裕光和魏正波同學一道被批准回家探親,由於母親病重,不得不向上司續假,被批准。同學魏正波則如期返營被調整到陸軍第70軍參加光復臺灣島的基隆港10月17日登陸行動。
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市公會堂舉行。日本原臺灣總督兼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向中國臺灣受降主官陳儀遞呈投降書,然後陳儀發布演說宣布:「從今天(1945年10月25日)起,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政府主權之下。這種具有歷史意義的事實,本人特報告給中國全體同胞及世界周知。」
日本政府自晚清甲午海戰侵佔中國臺灣50年的歷史到此結束。隨後,「重慶談判」《雙十協定》破裂,「國共內戰正在打響」,謝裕光正在思考是否歸隊時,他的父親卻表示了堅決反對的態度,並說:蔣家王朝發動內戰不得人心,我們老百姓不能參加!
戰跡壯山色,風雨慰忠魂。左右揮戈沙場,南北驅馳驍將。謝裕光之父謝從戌其實也是優秀的革命軍人,28歲的謝從戌曾任北伐軍團長,當時第一次國共合作,為打倒北洋軍閥統一全中國作出了貢獻。
謝從戌所在的北伐軍從湖南打到上海,正是中華即將統一之時,然而,「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卻開始了。謝從戌覺得,打北洋軍閥雖說是內戰,但那是為統一中國,現在剛要統一,居然又起內戰,這是黨派兄弟相殘,「謝從戌絕不會幹!」,便帶著警衛及鄉友一起離開舊軍隊,回到三臺老家。當謝從戌聽說日本侵略者剛投降,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集團居然又發動內戰攻打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遊擊隊,真是氣憤極了。於是,父子倆不約而同地表示了「堅決不打內戰」的行動。雖然上司多次來電催促謝裕光歸隊,並委以上尉連長職務,謝裕光卻說:抗日衛國沒送命,若參與同胞相殘,再把命送了,就是一文不值!於是他寧願當逃兵也不參加國軍發動的內戰。在2007年5月4日,抗日遠徵軍好戰士謝裕光走完了曲折的一生,在金龜寺附近的家中無疾而終,終年86歲。
——謹以此文獻給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投稿郵箱:
499020910@qq.com(歷史)
125926681@qq.com
歡 迎 賜 稿,採用即有稿酬。
詳情請戳 → 《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2018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