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號坦克黑豹是二戰中納粹德國所製造的中型坦克,從1943年服役以來,一直被評為二戰中最出色的坦克。時至今日,仍是近代戰鬥車輛戰鬥力的評價標準。
在德蘇戰爭中,由於德國坦克在性能上無法對抗T-34而引起的衝擊,在調查評估其優點後,黑豹因此而生。
如果把額外安裝的火炮和車身前方的傾斜裝甲排除在外的話,黑豹是德國最常見的坦克設計。
雖然重量比預計的有所增加,但是安裝了更大馬力的發動機,可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裡的負荷。
承載系統採用交錯式路輪扭力杆設計,可說是二戰中德軍設計最佳的坦克。也是因為如此設計,在蘇聯戰場的冬天時常發生路輪凍結,讓坦克無法動彈。
懸吊系統由前方的驅動扣鏈齒輪、後方的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更是在每個震臂中添上兩隻扭力棒作為懸吊系統的另外部分。在帶來優異越野性能的同時承受著十分昂貴的造價且頗費時日。
大型斜甲則採用了均質鋼板,經過焊接和鎖扣後變得更為堅固。整個裝甲只留有兩個開孔,風別提供給機槍手和駕駛使用。炮塔也為傾斜式裝甲,炮盾達到120毫米厚度。兩側更加上5毫米厚的裙邊,以保護坦克不受磁性地雷和反坦克步槍的損害。
主炮為75毫米火炮,雖然不算是大口徑火炮,但是其特長的炮管有了平直的彈道以提高精準度,在1000米內能貫穿140毫米厚的裝甲,令黑豹成為了戰場上的大殺器。
弧形炮盾下半部可能會導致炮彈反射擊穿駕駛艙頂,所以在後來的改型上採用了新的加厚下部「平下巴」設計。
▲平下巴式炮盾
1943年7月5日的庫爾斯克戰役是他第一次參與大規模作戰。在初期,履帶和懸吊系統時常受損,引擎因為過熱而發生火災,很多黑豹因此不能作戰。經過此役後德軍改進了一些機械問題,但最易損壞的傳動球形承軸始終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壽命。
在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第後,近乎一半駐紮在法國的德軍坦克都是黑豹。
到了突出部之役時,黑豹被裝配成猶如美軍M10自行反坦克炮的樣子。在一些大規模行動中,也會連同偽裝成美國兵進行矇混作戰。
戰後的1947年,法國第503戰鬥坦克團和第501裝甲團都有裝備使用黑豹,並給出了一份名為《黑豹,1947》的報告,總結了法軍對使用黑豹坦克的觀察結論和建議:
炮塔轉動機構強度不足;當黑豹處於超過20°的斜坡時,即無法轉動炮塔,也無法保持炮塔的固定。
事實上在越野時無法射擊。
二戰時的戰鬥經驗,謝爾曼坦克在面對黑豹時經常能夠首先開火。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黑豹坦克炮塔服伺機構的限制。
坦克炮升降比較簡易;用於輔助操作重量巨大的坦克炮的壓縮氮氣伺服機構失去壓力時,操作坦克炮就會非常困難。
使用7具潛望鏡的車長指揮塔,具有非常好的360°周視野。車長的炮隊鏡具有很大的放大倍數。
炮長僅有一部能夠清晰觀察到3000米距離的炮瞄鏡,沒有大視野的觀察潛望鏡。這導致車長指示目標後,炮長需要大約20-40秒才能射擊。
使用PzGr 40鎢芯次口徑穿甲彈與PzGr 39全口徑穿甲彈。以及高爆榴彈。沒有裝備空心裝藥破甲彈。
懸掛機構穩定性好,可以安全地向側面射擊。
履帶和行走機構壽命達到2000-3000km。
發動機平均壽命是1000km。
主減速器平均壽命150km,是最薄弱的性能環節。
能夠原地轉向。
油路容易洩露汽油,排氣口與散熱器容易失火。
主炮精度高,射程遠。
模型作者
唧唧歪歪
作品《鋼輪豹G》
後臺回復「精選」可以得到更多~
好吧,拖延症晚期的編輯君終於後知後覺想起這周還得送書。。。
別走。。這次將要送出的是《二戰坦克模型塗裝識別指南》
英文原版作者:米格(Mig Jimenez)
駱蔚曦 胡平 譯
定價:89.00元
出版時間:2016.7
目錄
第一章 1945年德軍坦克塗裝
一、德軍裝甲模友的至寶
二、德軍坦克塗裝識別指南
三、設計圖紙上的坦克塗裝識別指南
四、二戰德軍坦克精品展示
第二章 1936 —1945年蘇軍坦克塗裝
一、蘇聯坦克工業的萌芽
二、蘇軍坦克塗裝識別指南
1.輕型坦克
2.中型坦克
3.重型坦克
4.輕型車輛、履帶式車輛和運兵車
5.蘇軍引入的外國車輛
三、二戰蘇軍坦克實景賞析
預覽
方法還是老方法,規矩還是老規矩▼
本篇留言點讚數第一者即可獲得
注意事項:
統計截止日期為2016年9月2日22:00:00
中獎用戶請主動聯繫(後臺消息即可),兩日內未聯繫則順延至下次活動
核實身份後,補全郵費即發貨
還有兩本書即將送出,得獎者不可重複
至於是哪天再送嘛~ 敬請關注~
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分享至朋友圈
也別忘記訂閱我們的微信號
「模型島」moxdao
閱讀原文 查看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