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公裡的徒步,我就靠它了

2021-12-25 戶外探險OUTDOOR

 提示:點擊開啟戶外新探險

撰文>張諾婭


資深背包徒步作者張諾婭在經歷幾段超長距離徒步後,對自己使用的裝備作出了階段性總結,其中一些看似「反傳統」的產品能夠給我們今後的出行帶來新的啟示,特別是給予了女性徒步者們新的借鑑意義。

 

雖說戶外的最高境界不過「草木皆為劍」,一件稱心如意的裝備可以大大增加旅途質量、保證安全、甚至減輕負擔。我長期在美洲進行長距離距離徒步,包括4200公裡的太平洋山脊小徑、3500公裡的阿帕拉契亞小徑以及800公裡的科羅拉多小徑,也在尼泊爾高海拔地區積累了很多徒步經驗。因為單次徒步時間長、地形氣候變化大、補給偏遠、不可控因素多,長距徒步的裝備必須滿足耐用、穩定可靠、方便、適應性強、易攜帶、可操作性強等特點。許多裝備也許可以滿足三五天的短距徒步,但並不適合四五個月的徒步需求。值得慶幸的是,已經有不少優秀產品在這個年代裡出現,設計師往往是長距徒步者出身,了解使用者需求。這些裝備的共性表現為輕便、沒有太多花哨的功能,簡單直接、方便反覆使用,而且功能延展性極好,可以跟其它裝備互相組合,形成一套系統。

 

選擇長距徒步裝備,有一個黃金定律:如果某一樣產品感覺不像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就不要把它帶上小徑。一點點細節上的瑕疵、略微的「不合身」與「不舒服」,在長距徒步上會被放大數倍。因為長距徒步不容易補給,一旦裝備出了問題,極有可能在長時間內無法更換。所以建議徒步者在出發之前不要草率選購裝備,多研究一些測評內容、退換不適合的產品、精益求精,打造一套像是專門為自己設計的裝備系統,並且在出發之前就把它的使用步驟爛熟於心,深諳所有功能,才能儘量減小徒步中出現的問題。

 

我在連續三年的長距之旅中,淘汰了不少裝備,但是有幾款產品經過年復一年的使用和比較,依然是我的最愛。

 

淨水器

Sawyer Personal Filter


從2013年科羅拉多小徑至2015年阿帕拉契亞小徑,這是我唯一一款用了3年、經歷了8000公裡考驗而依然喜愛的產品。即使在生活中,我也會用它來充當淨水器。

它的設計非常簡單:就是一個瓶子,內置了一個過濾管,通過吸水的方式,把水抽過過濾管,通過一根吸管,直接飲用。Sawyer的其他淨水器(比如Sawyer Squeeze)採用的是完全相同的過濾技術,過濾管已經做到了統一化。過濾管可以濾掉99.999%的細菌和病原體,不能過濾病毒、重金屬和部分氣味。因此,這款淨水器並不適合淨化流經城市鄉鎮等人口密度高的區域的水源,也不適用於中南美和非洲等等有病毒感染危險的區域。Sawyer淨水器的最佳使用環境是海拔較高、緯度較高、不受工業影響的區域。因為可以過濾病原體,這就意味著動物糞便等徒步者需要擔心的頭號問題被解決了。

 

這款淨水器也有一些局限。首先,它是為單個徒步者設計的,瓶子有1升和1.5升兩個型號,但是吸管只能一人使用,不像重力淨水器那麼適合團隊用水。其次,它的出水必須要用嘴吸,意味著乾淨的水不能流入另一個容器,也不能往瓶子裡的水裡添加蛋白粉、果汁粉等物質,因為這樣會堵塞過濾管。這款淨水器適合接了湖水、溪水、自來水等水源之後立即直接飲用,方便、快捷,水甚至有甜味,但是不能直接看到喝下去的水的情況。

 

與Sawyer Personal Filter相似的,是其另外一款經典產品Saywer Squeeze, 這是大多數PCT徒步者的首選。Saywer Squeeze重量輕、使用方便、與各種瓶口兼容,使用時用儲水帶A把水流擠壓通過過濾器到乾淨的容器B當中即可。這款過濾器使用的過濾管與Saywer Personal Filter完全相同。

 

Sawyer淨水器可以過濾掉大型雜質,比化學式濾水速度更快 (完全無需等待),且出水無色無味,使用十分省心。相比起類似的淨水器,它比推泵式更耐用,且基本不用更換內膽。在重量方面也極有優勢。三年中我沒有任何一次不良用戶體驗。

 

注意,在氣溫會低於零度的夜晚,需要把過濾器放在睡袋內部暖和的地方,避免結冰。過濾管每過一段時間需要清理,直接用注射器把清水反方向從吸管(出口處)逆推進過濾管中即可,過濾管當中沉積的雜質便會從入口處出來。

 

防風衣

Patagonia Houdini Wind Jacket

羽絨服

Montbell Ex Light Down Jacket



傳統的分層系統有三層:排汗層,保暖層,和防風/防水層。它們分別對應四件上衣:滌綸或羊毛T恤;羽絨服或抓絨衣;防風衣;雨衣。傳統三合一套路的硬殼,等價於雨衣+羽絨服的功能。傳統的軟殼,等價於防風衣+抓絨的功能。雨衣和羽絨服是長距徒步必須準備的衣物。硬殼笨重、限制行動,而且透氣性永遠沒有宣傳得那麼好。我在太平洋山脊的上衣有五件:短袖滌綸T恤,長袖滌綸T恤,羽絨服,防風衣,雨衣。這5件上衣的重量加起來可能還不及一件傳統硬殼的重量,但成功應對了從零下到40度、從沙漠到雪山的各種氣候溫度條件。

 

Patagonia Houdini Wind Jacket是戶外防風衣的集大成者,口碑極好。僅重100克左右,帶風帽、拉鏈,有小口袋可以收納自己,像紙一樣輕,卻能有效地抵禦一定風力、增加保暖度。面料斥水,非常適合在潮溼寒冷天氣中跑步和徒步,甚至適用於登山攀巖等項目。較於同類產品,設計更簡約,沒有花哨的功能,但是通風性更好,既能在動態中保暖,又不至於悶出一身汗。在徒步中,我一般會把它當作早上出發時、傍晚徒步時套上羽絨服之前的關鍵隔離層。這款防風衣陪伴我走過了PCT和AT, 我幾乎每天都有一段時間會穿著它。

 

Montbell來自日本,卻是美國徒步圈裡最受歡迎的羽絨服品牌,主要原因是價格合理、產品超輕化、羽絨質量高。我近幾年最愛的羽絨服是Montbell Ex Light, 這是一款重量僅有100克的超輕羽絨服,能壓縮到拳頭大小。設計同樣簡約,沒有口袋,幾乎不能作為外層穿著,因為極易被損壞。Ex Light只能作為傳統中間層,穿在雨衣、硬殼或是防風衣等外套的裡面。填充900蓬鬆度的鵝絨,保暖性一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偶爾還是會鑽絨,整件衣服已經被我貼上了不少「補丁」。同類產品中,MountainHardwear Ghost Wisperer 、Patagonia Nano Puff 、The North Face Thermoball是另外幾款在長距步道上十分流行的產品。

 

把Patagonia Houdini和Nanopuff結合起來,外面再套一件沃爾瑪的最簡單的雨衣,就是一件超強的保暖防風硬殼,足以抵禦徒步時會遇到的大多數天氣情況。在不使用的時候,因為這兩件衣服都只有100克,放在背包裡幾乎沒有感覺,可以說是極好的投資。

睡袋

Zpacks 20F Sleeping Bag



睡袋的種類繁多,羽絨睡袋的壽命更長、壓縮性更好、同等溫標下更為輕便,也是長距徒步的首選。Zpacks 20F(舒適溫標6℃)睡袋採用的是900蓬鬆度的鵝絨,重量按照寬度、長度、附加功能的變化略有不同,大致在440-690克之間,可謂是輕量化睡眠系統的佼佼者。其特點是足部比較窄(用於最大化保暖效率),沒有頭套,睡覺的時候必須要帶一個保暖的帽子以防止頭部熱量流失。Zpacks公司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輕量化公司,家庭作坊形式,可以對這款睡袋進行個性化改造,比如增加斥水塗層、改造拉鏈、提供超寬和超長版本的睡袋尺寸等等。

這款睡袋陪伴我兩年,平時我把它以蓬鬆狀掛在衣櫥裡,收納成小袋時只有一個保溫壺那麼大。它陪我度過的最低溫度應當是零下5度左右,表現良好。唯一的缺點是容易在暖和的天氣裡過熱,而不像羽絨被那樣容易被改造。在尼泊爾冬天更冷的狀態下,我會在外面套上一層睡袋liner, 起到更好的隔離效果。羽絨被(quilt)是睡袋的替代品,重量相當,但只能覆蓋在身體上方,以節省壓在身體下方被浪費掉的羽絨的重量。所以好的羽絨被應當配備R值較高的睡墊,以保證身體下方不被羽絨被保護區域的隔離度。

 

睡墊

Therm-a-rest NeoAir Xlite


睡墊最普遍的是泡沫墊(如Thermarest Z-Lite)和吹氣式的充氣墊(如Thermarest NeoAir Xlite)。泡沫墊使用方便,用途廣泛,平時還可以當坐墊;但它的舒適性遠遠不如充氣墊, R 值(睡墊的隔離值)也較低。充氣墊的缺點是脆弱、不耐磨損,使用前要吹幾分鐘的氣,並不是很方便,優點是隔離性好、舒適,有在自家床墊上睡覺的感覺。南加州等沙漠地帶的地表可能有某些帶刺的沙漠植物,如果充氣式睡墊被扎破,其隔離的功效便會基本消失。

 

Thermarest NeoAir Xlite是我用過的充氣墊中綜合表現最好的。R值(隔離值)為3.2,用嘴吹滿氣之後的厚度為6毫米,隔離功能非常好。收納後基本等同於一個一升水瓶,Regular長度的重量也僅為350克。在阿帕拉契亞和太平洋山脊上幾乎是90%徒步者的選擇。它的主要缺點是吹氣的時間較長(一般人要吹5分鐘),這對於每天徒步結束時也是件不輕鬆的差事,另一個缺點是在充氣不滿的情況下噪音略大。

 

登山杖

REI Carbon Power Lock Women’s Trekking Poles


長距徒步對於登山杖的損耗很大,需要選購結實堅固、持久耐用的產品。一般而言,鎖扣式登山杖比旋擰式的更耐用,而碳杖的舒適性大於鋁杖。對於使用超輕帳篷的徒步者而言,登山杖必須要可以調節長度,才能應付在各種天氣情況下變換的帳篷高度。REI Carbon Power Lock-女性版是鎖扣式全碳杖,因為是女性版本,所以最大長度為120釐米,全部收緊的長度是59釐米,兩個值都偏小。但這也讓這款杖的重量有了一定優勢——一對杖的重量約為405克。在阿帕拉契亞小徑上,這款杖是我形影不離的重要武器,以應對陡峭的爬升和下降。

 

襪子

Injinji 5 Fingers Socks - TRAIL 2.0 Midweight

水皰是由摩擦誘發產生的,應當購買特別符合腳型的襪子(例如Injinji分指襪),將腳和襪子合為一體。這樣,摩擦只會產生在襪子與鞋之間,而不是腳與襪子之間,大大減小誘發水泡的概率。Injinji五指襪跑步系列中的越野跑款,採用39% COOLMAX、58% 尼龍、3% Lycra®材質,透氣、速幹,厚度適中,適合一般徒步。

 


爐頭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防風性。火苗受風力影響越小、越穩定,在同一地理和氣溫條件下煮沸一升水的時間就越短,也就越節省燃料。對於最有效的一體爐具,一個4盎司的小型氣罐可以煮沸0.5升的水約12-15次。我在PCT上使用的爐頭(Soto Windmaster II)可以煮水15次以上,所以我全程只換了5個氣罐。

Soto Windmaster II是一個獨立式爐頭,重量約80克,和小鍋/氣罐組合在一起,燒1.5升水大概需要4~5分鐘,方便快捷。雖說獨立式爐頭不如一體爐的防風效果好,但一體爐工作方式相對單一,而獨立式爐頭在烹飪方式上有較大靈活空間。

 

Hoka One One - Challenger ATR


Hoka ONE ONE是獨樹一幟的厚底越野跑鞋,我穿著它徒步過大峽谷、尼泊爾,也用它來跑半馬比賽。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肥厚的中底。以Challenger ATR 2為例,前腳厚度為23毫米,腳跟厚度為28毫米(落差僅為5毫米,屬於平底跑鞋)。對於這樣「大塊頭」,重量僅為每隻220克。Ho除了作為一款優越的越野跑鞋,也適合在複雜地區的徒步。厚底意味著它的彈性極好,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厚底對足部和膝蓋等關節產生的力也較小。雖說厚底鞋並不利於速度和反應力,但在保護方面,未嘗不是一種中和的妥協。

這也就是我一直將越野跑鞋作為長距徒步首選的原因,越野跑鞋的特點是:極其通風,不容易讓腳長水泡,底部較薄,輕便;其壽命一般是500–800英裡。

為什麼不穿防水的鞋?為什麼不穿靴子?目前為止,哪怕是最尖端的科技也不能解開「防水」和「呼吸性/通風」之間不可共容的難題(只能是特定環境下的平衡)。對於長距徒步者來說,通風/呼吸性比防水更重要,因為長距離徒步中一定會出現鞋裡進水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通風性/速乾性良好的鞋來把水分排出。

越野跑鞋和《天生就會跑》中提倡的「minimalistrunning」運動相關聯;Minimalist Running大意是讓腳得到最少的保護,甚至類似」赤腳「,從而激發出人天生的協調性,即前腳著地、謹慎選擇落腳點、謹慎選擇路面、保持正確的步行和跑步姿勢等。在長距徒步的過程中,這些行走的技巧都會在穿著越也跑鞋的過程中被逐漸培養出來。

與一般的誤解不同,穿著跑鞋並不會讓腳底產生疲勞感。相反,由於跑鞋的鞋底較軟,適合腳步線條,穿跑鞋的疲勞感遠遠小於穿靴子的疲勞感。

跑鞋一般較輕,能有效減小腳步負擔;據研究顯示,腳部穿戴的重量增加1磅,相當於背上背負重量增加6磅。跑鞋能模擬奔跑的狀態,而較重的登山靴模擬的是登山的狀態。

 

野外會出現的情況是我們無法提前預測的,所以談不上「萬全」的準備,也不能以增加裝備的形式來保證安全。有時候這種安全感的幻覺是很危險的。與其壘砌過多的裝備,不如鍛鍊自己頭腦,培養應對危機的能力,同時在「過多」和「過少」裝備之間掌握平衡。

原文轉載自《戶外探險》,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公號,侵權必究


《戶外探險》16年04期已正式發行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訂購

相關焦點

  •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徒步美國西部荒野無人區1000公裡
    Cheryl並沒有心情享受山間的風景,她皺著眉頭盯著劇痛的腳趾,閉上眼睛,生生的親自拔下腳趾甲,一聲尖銳的痛吼,剛剛脫下的徒步鞋突然也滾下山去,這意味著,前面還有幾千公裡的無人荒野,她的腳受傷,而且還沒鞋穿了。
  • 流浪第375天,高加索神山卡茲別克兩天重裝徒步.
    關於旅行,我基本不做攻略,聽說這裡有條徒步路線,我就來了,因為山就在那裡,有山就會有路,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只有不努力的雙腳,大概問了一下hostel的老闆,知道了是那個方向,是一條8個小時的徒步路線,所以我背了一天半的乾糧和水,白天我去把鎮上的修道院和街道都逛了一下,所以我真正開始徒步的時間應該是下午4點,反正我本身就準備晚上露營,在哪裡露都一樣。
  • 90公裡徒步行軍,武警新兵的又一枚青春"紀念勳章"
    「我們聽從祖國的召喚!當兵打仗,練兵打仗!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連續3天來,該支隊在不同天候、道路和地形進行了徒步行軍、口令傳遞、緊急避險、情況處置、衛生與救護等課目實戰化訓練,有效提高了「走、打、吃、住、藏、管、保」的能力。
  • 逗比猥瑣作者的以色列國家步道一千公裡重裝徒步之旅(四)
    原帖來自8264論壇:心中的信仰 以色列國家步道一千公裡重裝徒步記第一部分:以色列國家步道一千公裡重裝徒步記(一)
  • 塔國春色 七大湖徒步(深度體驗 8日)
    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相信很多人對它的了解都十分有限。她;位於阿富汗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之間,是中亞五國中唯一主體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國家,也是中亞五國裡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海拔 3500 米)。
  • 雨崩徒步旅行札記——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規整行李分包後,老六過來叫我們一起去飛來寺適應海拔,飛來寺海拔3500米左右,是214滇藏線上的一個比較有名的地方。它緊鄰梅裡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是觀賞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的絕佳位置。這一天我們計劃從西當村(海拔2200米)徒步12公裡經過南爭埡口(海拔3720米),之後一路下坡5公裡到達下雨崩村(海拔3200米),我們先把頭天分包行李存放到朱師的大車上,朱師一腳油門帶我們趕到西當村,到村口發現趕上了最近的徒步大會非常熱鬧
  • 「體驗」這款Kailas衝鋒褲,經受住了百公裡的騎行、徒步和攀爬的考驗
    檢驗褲子的好壞,當然要狠狠的折騰折騰了,這位玩家騎行、徒步、攀爬還有露營的經歷,足以證明一切,防水、輕量、耐磨,並採用 COATS 高密車縫線,更結實耐用。其實聽我說沒什麼感覺,還是讓體驗師的真實經歷告訴你吧!這是一篇遲來的報告,更是一篇充滿歉意的報告。首先,道個謝,感謝極果和 Kailas 讓我成為幸運的那一個。
  • 吃著燒雞唱著歌,單兵徒步塔斯馬尼亞
    湖泊森林、高山荒野、峽谷瀑布和陡峭的石峰……最早聽說它時,我剛剛完成尼泊爾珠峰大本營的徒步,對路上過度的商業氣息厭煩,決計這次一定選一條無背夫無嚮導的單兵獨行。塔斯馬尼亞被稱作「世界的盡頭」,湖泊、森林、峽谷,高粗的巨木、原生的桫欏植物,無一不在告訴行者,這裡有著最純粹原始的野生生態。
  • 夏季高原徒步需要哪些裝備?
    因為在天氣晴朗的環境下,有時太陽曬在身上也會感覺很熱,我也會選擇只穿一件有薄薄絨感的長袖款貼身半胸拉鏈抓絨衣,雖然有時風吹著涼涼的感覺,但只要自己能挺得住,這樣穿的透汽性讓我非常舒服。在川藏線徒步時,我用的是雨披+皮膚風衣,一件自己製作的雙矽20D面料超輕雨披,最主要原因是它不到100克的輕量化。在實際使用時,同樣也會凝水汽,效果並不比衝鋒衣好太多。但是重量卻是它的優勢。
  • 戶外裝備實驗室:2019最佳徒步鞋推薦
    徒步靴與徒步鞋/越野跑鞋相比,保持腳踝的穩定是其主要優勢。驢友們選擇徒步靴而不是低幫的徒步鞋主要是為了腳踝的支撐和扭轉穩定性。一雙中幫或高幫的靴子,可以降低踩空時扭傷腳踝的機率。這也是我一直穿中幫鞋的最主要原因,在登山和徒步中踩空過不少次,從未扭傷腳踝。背著包走了一天路時,這種支撐性可以避免腳踝和腳掌疲勞。
  • [準備] 露營徒步 裝備清單補充
    上一篇駕遊中國裝備清單點這裡最近對整體路線進行了更詳盡的規劃,途中涉及的徒步與露營的難度也有所增加,比如亞丁穿越,岡仁波齊轉山,喀納斯徒步等,所以對之前提到的戶外裝備進行了補強升級,另外列出了部分戶外的穿戴裝備
  • 這才是世界上最牛逼的徒步線路,沒有之一!
    這種走法可以選擇在K2大本營紮營,也可以選擇當天返回Concordia (4572m),再原路返回斯卡杜Skardu(2286m),很多商業俱樂部選擇這種走法,風險小,時間短,成本低;2、K2大本營環線。
  • 全球十佳徒步登山集結地|快去填滿你人生的登山清單吧!
    時至今日,這裡仍然是一處熱點,看到頭髮斑白的阿巴拉契亞山徑徒步旅行者走過3540公裡,來到這裡(還有那些從北邊開始長途跋涉的勇士),怎能不讓人心有所感?今天,山頂的風景與梭羅時代變化不大。  徒步路線:作為阿巴拉契亞山道的第一站,最受歡迎的是狩獵小徑(Hunt Trail)。這是一條16.7公裡長的往返路,道路崎嶇,沿途海拔會上升1270米。
  • 仰望巔峰——全球14座8000米雪山大本營徒步
    沒有人敢自信的回答它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界處西起巴基斯坦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中國雅魯藏布江急轉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2450公裡,寬200~350公裡
  • 日本距珍珠港3500海裡,它是如何瞞天過海,千裡偷襲珍珠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裝備 | 2019最好超輕徒步裝備: 鞋
    而且,每個人雙腳的形狀不一、步行的姿勢各異、選鞋的側重點不同,合適我的不一定就合適你。下面介紹的,都是北美步道上常見的鞋,我也不是每雙都親自測試過,更多是依靠分析網上的評測,其中未必就有最合適你的那雙,但也許可以當作一個選購的起始點。第二,下面介紹的鞋都是低幫非防水型,是各系列中的基礎款。
  • 徒步之從化古溪線
    沿著流溪河,圍繞著周邊的村落:影村、阿婆六、東星村、下溪村、溪頭村、古田村……東西走向、南北走向,驢友們發現了很多徒步路線,大部分的線路,都在溪頭村終點或者作為重要的中轉站,現在的溪頭村,已經是網紅打卡點了。最長的影古線(影村-阿婆六-溪頭村-古田村),全程30公裡,大約8小時。我十幾年前走過,那時候「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戶外.徒步】12月18日(周六)陸河「烏石髻」「大武頓」雙峰連穿徒步登山活動
    ☀ 揭陽榕水戶外微信公眾號,策劃及發布周邊地區戶外登山徒步體育活動及攻略、自行車騎遊活動,推廣全民健身,服務於廣大戶外登山愛好者的資訊平臺。
  • 藍線勘察 中國維和官兵徒步穿越雷區
    黎以邊境的藍線,是聯合國為黎巴嫩和以色列劃定的約121公裡的臨時停火線。它是由300多個用於標記停火線的藍桶連接而成,所以稱為藍線。根據聯黎司令部命令,近日,中國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掃雷官兵正式展開黎巴嫩南部藍線雷區的藍桶勘察任務,這也是新一批赴黎維和官兵部署以來首次進行藍線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