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諾曼第登陸戰役的中國軍人:鏖戰諾曼第建功勳

2021-03-05 非常歷史

  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發起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撕裂了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壘並正式開闢了西歐的第二戰場。

  諾曼第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腹背受敵的困境,徹底粉碎了德軍企圖以西線部隊挫敗美英登陸後再抽出50個師轉用於蘇聯戰場的如意算盤。到了1944年8月,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清楚,德國的最後失敗已不可避免。而諾曼第的勝利,就是敲響了納粹德國的喪鐘。

  鮮為人知的是,在這次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的諾曼第登陸中,曾有一批年輕的中國軍人在盟軍中效力!

  留洋學習歷盡艱辛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反攻階段,中國的抗日戰爭正處在「相持階段」。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經過精心籌備,召開了一次旨在加強海軍建設的特別會議。會議最終達成共識:派遣一批精英出國留學,為以後的海軍發展做好準備。隨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籌備處通過嚴格篩選,在上千名海軍軍官中挑選了85人,其中60人去美國,25人去英國。

  1943年6月,赴英學習的25人出發。他們先從重慶到昆明,在昆明乘坐美國人的飛機穿越喜馬拉雅山到達印度的加爾各答,後搭火車到孟買,乘商船前往英國。

  當時,德國潛艇對反法西斯同盟國實行海上封鎖,商船必須有海軍艦隊護航才安全。這25人乘坐的商船所在船隊,就是由1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護航的。沒想到,船隊行駛到地中海還真碰上了德國潛艇,年輕的中國海軍軍官們平生第一次見識了真正的海戰:兩艘驅逐艦脫離編隊向潛艇進攻,一艘驅逐艦負責用儀器跟蹤潛艇,鎖定目標、發出指示,另一艘則發射深水炸彈攻擊德國潛艇。各艦的密切協同,讓德國潛艇佔不到半點便宜,最終狼狽逃竄。就這樣,留學生們輾轉多地,歷盡艱險,耗時3個多月終於到達英國。

  在赴英留學的25人中,有4人被分到樸茨茅斯輪機學校學習輪機專業,而有著百年悠久歷史的格林尼治海軍學院則為盧東閣、郭成森、王顯瓊和黃廷鑫等21名中國留學生專設了一個「中國班」,一切按英國皇家海軍的傳統要求,為他們系統教授英語、航海、魚雷、槍炮等課程。

  經過3個月的短期培訓,英國皇家海軍根據戰時需要,將這些留學生派往各個戰區,登艦實習。黃廷鑫、王顯瓊被分配到「搜索者」號輕型航空母艦,盧東閣和郭成森等則登上了「肯特」號重型巡洋艦。

  海戰場上嶄露鋒芒

  1943年,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制海權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希特勒為切斷美、英盟軍向蘇聯運送軍火物資的海上要道,派遣駐挪威阿爾塔峽灣的惟一能出航作戰的大型戰艦「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出海截擊盟軍護航的運輸隊。

  英國皇家海軍得到情報,立即出動,從大西洋馳援北冰洋,由3艘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14艘驅逐艦、2艘巡洋艦、10艘潛艇組成的特混艦隊,打響了著名的「北角戰役」。

  12月26日傍晚,「肯特」號響起警報。當時,郭成森正在駕駛臺值更,他與盧東閣被分配到艦艏1號、2號主炮塔任副炮長。北極的隆冬,白天只有兩三個小時,但強烈的亮光照得周圍海域如同白晝。這時,德軍王牌艦「沙恩霍斯特」號完全暴露在英國皇家海軍層層排列的密集炮口之下,英國艦隊頓時重炮齊鳴,震蕩海域,最終將其擊沉。23歲的郭成森第一次體驗到了實戰的滋味。

  「沙恩霍斯特」號被擊沉之後,希特勒海軍力量大減,其被稱作「北方孤狼」的海上巨型堡壘「提爾比茲」號戰列艦,也已被英國皇家海軍擊傷,暫避挪威阿爾塔港「養傷」。英國皇家海軍不失時機,決定向「提爾比茲」號實施攻擊。

  1944年4月30日凌晨,英艦駛近阿爾塔港,一批接一批「劍魚」式飛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把數百枚1600磅重型炸彈投向了這個4萬多噸級的海上「巨無霸」。此役令「提爾比茲」號遭受重創,3個月內無法參戰,為諾曼第登陸掃清了一大障礙。

  戰鬥中,德軍瘋狂反擊。擔任副值更官的郭成森眼疾手快,在發現德軍潛艇襲來的瞬間,迅即發出「右前方,發現敵潛艇」的口令,同時按響了警鈴。「肯特」號一個急拐閃避,兩枚魚雷擦著舷邊掠過軍艦左側。

  「肯特」號完成任務返航時,郭成森和盧東閣被邀請與艦長共進晚餐。這是艦長對作戰有功軍官給予的一種獎勵和榮譽。席間,他詢問了兩位中國軍官的參戰感受,郭成森回答:「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一次終生難忘的鍛鍊,我們一定把所學的本領,用於將來的中國海軍建設。」

  「很好!」艦長高興地舉起酒杯說:「願大西洋的戰火把你們鍛鍊成鋼,祝中國海軍早日強大!」

  鏖戰諾曼第建功勳

  1944年6月6日,決定法西斯德國命運的諾曼第登陸戰役打響。郭成森等21名留學英國的中國軍官全部參加了諾曼第戰役的海上作戰,他們有的在巡洋艦和驅逐艦上,有的在戰列艦上,還有的在航空母艦上,作為諾曼第作戰的普通一兵擔負主攻和掩護任務,自始至終參與了這次偉大的作戰行動。

  在登陸灘頭,盟軍遭到德軍炮火猛烈壓制,「肯特」號等盟軍軍艦擔負了火力支援任務,接近海岸實施炮擊。郭成森在這次大決戰中表現出色,指揮發射炮彈數千發,不僅摧毀大量德軍的岸防設施,而且還在布雷封鎖作戰中,擊沉一艘德國大型救生船和4艘運輸船。

  當時與他同艦作戰的還有盧東閣和白樹綿。由於保密嚴格,他們在出發前還不知道作戰計劃。後來據盧東閣回憶,當時的戰鬥場面非常壯觀、非常慘烈。周圍全是艦艇,大大小小、各種用途的軍艦簡直是擠在一起。炸彈在艦艇周圍爆炸,掀起的水柱比艦橋還高。雖然盟軍發動炮火襲擊時是在夜裡,但天空被炮火照得通紅通紅的,能夠看見一大片艦隊。炮聲、水聲震耳欲聾,連周圍的人說話都聽不見。盟軍艦隊在進攻時遇到了一艘巨大的德國軍艦,比「肯特」號重型巡洋艦大好多,簡直像一座山一樣漂浮在水面上。艦舷的鋼板特厚,很難把它擊沉。當時不光是「肯特」號軍艦在打這艘德艦,還有其它的盟軍軍艦一起來圍攻它,用了很多炮彈才把它擊沉。

  黃廷鑫也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參加諾曼第登陸行動的。據《親歷與見證:黃廷鑫口述記錄——一個經歷諾曼第戰役中國老兵的海軍生涯》一書介紹,1944年6月5日晚,當「搜索者」號航空母艦從貝爾法斯特出發的時候,黃廷鑫、葛敦華與其他英國士兵都認為,這只不過是去執行一次普通的護航任務,「搜索者號」航空母艦出發後繞到了英吉利海峽,由南往北遊弋,主要任務是外圍反潛,防止德國潛艇給登陸行動造成威脅。

  當天晚上,黃廷鑫沒有值班任務。第二天凌晨,當官兵們從BBC廣播中聽到盟軍已經在諾曼第成功登陸、摧毀了德國人「大西洋壁壘」的捷報時,艦員們還是很冷靜地看待這一消息。「我們對此事十分謹慎,不知道我們的空降部隊在諾曼第是否能站得住腳。因為,在此之前,英國在海上已經吃了不少苦頭。」

  黃廷鑫吃完早餐後,來到駕駛臺值更。「我看見飛機一排排地出發,對敵方進行地毯式的轟炸,每天都是頭一天晚上去轟炸,早上4點鐘左右回來,天空中的飛機都是黑壓壓的一片,一掠而過,就像天空中的飛鳥,至少有1000多架。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兩三天。」

  在這幾天裡,黃廷鑫一直急切地打聽著有關戰爭進程消息和其他中國留英軍官的消息。當盟軍向縱深推進的消息陸續傳來之後,黃廷鑫振奮不已,他為盟軍獲得的巨大勝利而振臂高呼,也為同胞戰友的平安歸來而歡欣鼓舞。

  時光荏苒。62年後,即2006年7月5日,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薛翰來到杭州,代表法國政府向88歲的中國老人黃廷鑫頒發了一枚法國最高級別的榮譽勳章——「榮譽勳位騎士勳章」,以「表示對所有參加過這場戰役的中國人的感激和謝意」。

  參戰英雄今何在

  幸運的是,全程參戰諾曼第的21名中國軍人無一傷亡,並於1946年2月經香港返回祖國。

  這些學成回國的青年軍官立即得到國民政府的重用。郭成森先是被分配到國民黨中央訓練團軍官訓練隊當隊長,接著被任命為國民黨海軍部旗艦「長治」艦代理少校副艦長。這期間,中共地下黨組織與郭成森取得了聯繫。從此,郭成森在黨的領導下,利用隊長、教官和副艦長的身份,團結髮展了大批進步青年軍官和士兵。

  1949年5月1日,郭成森的學生、「永興」艦航海官陳萬邦帶領部分進步官兵在長江瀏河口發動起義,但不幸失敗。國民黨當局隨即下令:「立即逮捕郭成森,就地槍決!」

  在地下黨的掩護下,郭成森迅速撤離「長治」艦,來到剛解放的上海,以隱蔽的身份繼續從事策反軍艦的特殊鬥爭。1949年9月9日,「長治」艦在長江口舉行起義獲得成功!

  新中國成立前夕,華東海軍司令員兼政委張愛萍任命郭成森為「長治」艦艦長。1949年10月6日,經張愛萍親自介紹,郭成森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後來,郭成森擔任過海軍司令部的第一任航海業務長。人民海軍許多航海規定、條令、條例和航海教材,甚至一些航海名詞都出自他的手筆。1955年,郭成森調往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任教官、船藝系主任,培養了一大批艦長、航海長等基層海軍軍官。1985年郭成森從艦艇學院研究員崗位離休。2004年5月去世。

  此外,當年逐漸醒悟、隨部起義加入人民海軍的還有盧東閣、黃廷鑫、王顯瓊、張家瑾等人。

  盧東閣是當時外派人員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回國後在國民政府海軍中先後擔任過中校參謀、艦長、海軍總司令部上校作戰處長。1949年2月25日,隨巡洋艦「重慶」號起義,參加了人民海軍,歷任大連海軍學校航海系主任、南京軍事學院海軍系技術教授學會副主任、海軍學院軍事學術研究部副部長等職。198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江蘇省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第六、第七屆委員。1997年在北京病逝。

  王顯瓊,1949年5月參加華東軍區海軍,歷任軍事學院海軍系教員、海軍學院兵種教研室副主任,編寫教材上百萬字,被評為先進教員。20多年前病故。

  黃廷鑫,參戰回國後在國民黨海軍司令部作戰處任職。國民黨撤退臺灣時,他選擇了留在大陸參加人民海軍,先後任護航艦「武昌號」副艦長、華東軍區海軍槍炮業務長、大連海軍學院教員。1958年轉業,2009年在杭州去世。

  張家瑾,1949年春加入人民海軍,曾在上海海軍司令部任參謀。1966年去世。

  歲月無情,當年的參戰英雄有些已經離開人世,還有一些情況不詳。但歷史不會忘記,這些為人類和平揮灑青春、拋灑熱血的中國軍人!

【相關文章導讀】

♦ 二戰時,猶太人是如何被德國人分辨出來的?

♦ 德國佔領波蘭之後,為何在8個月之後才開始進攻法國?

♦ 二戰時有13萬英軍駐守的新加坡,是怎麼被3萬日軍給俘虜的?

《非常歷史》

verydaily

搜索名字或識別右圖二維碼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鑑今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嗎:中國海軍參加了諾曼第登陸
    每天早上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節目播出。為什麼在戰爭停止六十多年以後,法國政府還向這名中國老軍人頒發勳章呢?原因是黃廷鑫和他的戰友們在1944年6月7日參加了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的登陸作戰。諾曼第登陸作戰是至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第二戰場開闢的標誌。
  • 著名戰役系列|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登陸過程: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
  • 西線風雲:諾曼第登陸
    希特勒一直認為盟軍會選擇加萊登陸作戰,隆美爾也親自坐鎮加萊,想要在這裡登陸,盟軍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第三個諾曼第,雖然比加萊遠一些,但德軍防禦鬆懈,大西洋壁壘工程只完成了18%,並且這一地區較為開闊,大軍團登陸以後,完全可以展開。經過反覆對比,盟軍最後選擇了諾曼第作為登陸地點。
  • 二戰中最成功的戰役——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戰役是在二戰時期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是霸王行動的一部分。1944年6月6日開始,是至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有近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第海灘登陸。
  • 最長的一天——諾曼第登陸(新)
    活動標題——對諾曼第登陸的模仿前面的東西,跟諾曼第登陸幾乎一點關係都沒。當然,上次「決戰無畏之海」,體現的則是日德蘭海戰,這一部分反而是在困難模式中出現。二戰開戰後以布雷和護航為主,還參加了威瑟演習作戰;1942年1月中水雷而沉沒。Z10:1934A型驅逐艦。二戰中參加了多次行動,倖存到了二戰後,最終被英軍接收並於1949年解體。
  • 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
    在國家檔案館,保留著艾森豪將軍於1944年6月5日,在登陸前向17萬5千三軍將士發出的戰前動員令。讀到這頁軍令的年輕人,將在幾小時後的6月6日的黎明,穿越英吉利海峽,向法國西北岸的諾曼第發起進攻。他們中,許多人將為追求正義獻出生命,有的將負傷致殘終身。所有的勇氣和堅強,都凝塑在歷史長河的那一頁,成為人類反法西斯戰役的歐洲戰場決勝轉折。
  • 諾曼第登陸老照片
    ,代號「霸王行動」,諾曼第登陸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戰。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前往諾曼第。圖為登陸前一天,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上將和美國空降部隊談話。德國兵力因受到多方牽制而不得不分散,在諾曼第防守的士兵數量僅佔德國總兵力的2%,是盟軍成功登陸的重要原因,圖為盟軍戰士從容登陸。
  • 諾曼第登陸-人類的智慧運用
    德黑蘭會議以後,經英美磋商,艾森豪將軍被任命為執行「霸王」計劃的盟軍最高統帥,統一指揮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第登陸戰役。英國泰德空軍上將擔任副統帥。美國史密斯將軍為參謀長。英軍地面部隊司令是蒙哥馬利,美軍地面部隊司令是布萊德雷。英國的拉姆齊海軍上將為海軍總司令,利一馬洛裡為空軍總司令。
  • 海王行動(諾曼第登陸)
    軍迷們一聽到二戰,就會想到諾曼第登陸,為啥呢,這場戰役打的有多好呢,馬上給您講。
  • 紀念諾曼第登陸,偉大的二戰一代人!
    艾森豪將軍於1944年6月5日,在登陸前向17萬5千三軍將士發出戰前動員令。讀到這頁軍令的年輕人,將在幾小時後的6月6日的黎明,穿越英吉利海峽,向法國西北岸的諾曼第發起進攻。他們中,許多人將為追求正義獻出生命,有的將負傷致殘終身。所有的勇氣和堅強,都凝塑在歷史長河的那一頁,成為人類反法西斯戰役的歐洲戰場決勝轉折。
  • 十部諾曼第登陸電影
    同時,這些戰役的勝利為盟軍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固的基礎。尤其是於1944年協助盟軍在諾曼第成功登陸,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多年的南徵北戰,這隻部隊經歷了無數的戰火考驗,無愧於自己的「鐵字勳章」。點擊了解《紅一縱隊》詳情7.
  • 諾曼第登陸中的驚天騙局
    這次登陸能夠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盟軍在登陸前實施了一個代號為「銅頭」的戰略欺騙計劃,聘請一位名叫克利夫頓·詹姆斯的演員,扮演英國大將軍蒙哥馬利出訪非洲,使德國人相信,蒙哥馬利遠離英國,從而放鬆對法國諾曼第地區的重兵把守。詹姆斯究竟是如何被選中作為蒙哥馬利替身的?那名中計的納粹間諜又是誰?英國軍情五處(MI5)近日首次公布這段塵封了60多年的秘聞。
  • 打開勝利之門――諾曼第登陸
    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諾曼第登陸戰役,是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戰爭史上最有影響的 登陸戰役之一。盟軍先後調集了36個師,總兵力達288萬人,其中陸軍有153萬人,相當於20世紀末美國的全部軍隊。
  • 兵不厭詐——諾曼第登陸中的美德十八般計謀
    讓他有這個底氣的,正是演講前剛剛發生的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登陸作戰——諾曼第大登陸。在這裡,巴頓和隆美爾,一場美、德兩國最強將軍的巔峰對決即將上演,這場舉世矚目的戰局幕後,有著一些異乎尋常的「碟中諜,計中計」,而在變幻莫測的戰局中,各種惡劣的天氣如何鬼使神差地幫了美軍的?美軍登陸時遇到的德軍,為什麼卻手持武士刀發起了衝鋒?美軍二戰受勳最多的部隊,為什麼是一群日本人?
  • 諾曼第登陸:全球最大規模戰爭角色扮演
    六月六日是諾曼第登陸紀念日,二戰期間盟軍在法國諾曼第地區對德軍發起了最大規模的登陸戰役。所以每年的六月初,來自世界各地的愛好者都不約而同的打扮成盟軍,開著自己珍藏的美軍車輛,參加這個紀念盛典。凌晨六點多,就參加行動了。因為早就落腳在有利地形,所以一分鐘就到達海邊大部隊的集結地。遇到第一輛吉普車和成員聊了一會兒。
  • 淺談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登陸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搶灘登陸作戰,參戰士兵接近三百萬,這場戰鬥為盟軍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下面我來說說這場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至關重要的戰役。一、「霸王計劃」      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結束後,羅斯福和邱吉爾任命艾森豪為盟軍總司令,1944年初,盟軍在經歷一番討論後艾森豪決定從法國北部諾曼第發起攻擊,代號「霸王行動」美軍在西,英軍在東,艾森豪計劃用3個空降師發動進攻,然後用5個師從海上發起第一波登陸作戰,再派兩個師緊隨其後;此時盟國開始加緊生產登陸艦艇,在海軍的護送下大約有七千艘艦船要橫渡英吉利海峽
  • 方明先生播講《諾曼第登陸》 之十三、十四
    參加演播的有著名演播藝術家郭宏、吳俊全、馬斌、 李野墨、張雲明、仲維維、方明、梁國慶、徐濤、洪濤、嚴燕生、周志強、翟萬臣、王凱、陳鐸、張家聲、宋懷強、瞿弦和(按出場順序),以及著名演員楊立新、李幼斌等。
  • 【二戰】諾曼第登陸—世界上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
    收錄於話題 #諾曼第登陸
  • 諾曼第登陸二十世紀最大規模的登陸戰
    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這場戰役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
  • 諾曼第登陸的6支盟軍部隊
    本文介紹從D日到巴黎解放過程中的6支盟軍部隊行動,勾勒諾曼第登陸作戰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