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總理寫給普京的一封「公開信」

2022-02-02 最天下


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圖片來源:網絡

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在《泰晤士報》撰文為兩國關係降溫,並呼籲俄羅斯專注打擊ISIS。「是時候堅定立場打擊達伊沙了,集體行動能夠,也一定會扭轉局面。」

針對土耳其此前宣稱在開火打下俄羅斯戰機時並不清楚飛機身份的說法,俄羅斯總統普京不予接受並稱其為「廢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敦促俄羅斯放棄「情緒化」立場,並拒絕俄方提出的道歉要求。

普京11月26日在克裡姆林宮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出席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的飛機有清晰可見的標識」,他說,俄方沒有聽到這種事將不會再發生的保證,「我們聽到的反而是莫名其妙的解釋和不會道歉的聲明」。

普京還指責土耳其從「伊斯蘭國」(ISIS)組織手中買油,稱這正是ISIS資金的重要來源。普京說,「毫無疑問」,來自敘利亞境內「恐怖分子控制區域」的石油越境進入土耳其,「我們能從空中看到這些(運油)車去了哪兒,」他說,「他們每天每夜都在進入土耳其。」

「這些油桶裡裝的不只是油,還有我們公民的血。因為恐怖分子會用這些錢買武器彈藥,進行血腥襲擊,」他說。

埃爾多安對此回擊稱,普京需要「證明」所說的話。「你太無恥。那些聲稱我們從達伊沙(Daesh,即ISIS)買油的人需要證明這一點。如果證明不了,你就是在誹謗,」他說,「我們反對達伊沙的姿態從一開始就很清楚。這裡沒有問號。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懷疑我們抗擊達伊沙或指控我們有罪。」


2014年12月1日,安卡拉,普京與埃爾多安在一次聯合新聞發布會上。來源:Kremlin Press Service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已要求政府部門為制裁土耳其做好準備。制裁將涉及貿易、旅遊以及兩國合作的投資項目,還可能擴大至金融、商業交易領域。埃爾多安曾警告俄羅斯不要通過經濟手段對軍事事件做出回應,破壞兩國關係。

而就在一天內,俄羅斯監管機構已查獲數百公斤包括肉類、糖類和堅果在內的「高風險土耳其產品」,還有39位土耳其商人因「使用旅遊籤證參加農業展覽」被拘,將被遣返。

在與俄羅斯的關係急劇緊張之際,充當「救火隊長」的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在英國《泰晤士報》撰文為兩國衝突降溫。

在這篇於11月27日發表的題為《俄羅斯必須專注於共同的敵人》的文章中,他呼籲包括美國、歐盟、俄羅斯和土耳其在內的國際社會停止相互攻擊,專注於對付ISIS。全文如下: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我們集體行動的路線

在土耳其領空擊落一架身份不明的飛機,當時不是——現在也不是——針對一個特定國家的行為。為保護主權領土的完整,土耳其基於通用交戰規則採取了行動。與此相關的必要討論正在進行當中。在保衛領土的措施繼續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土耳其將與俄羅斯以及我們的盟友協作,為緊張局勢降溫。

但我們一定不能偏離那個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原因。國際社會一定不能自相攻擊。否則,唯一的勝者就將是達伊沙(也即ISIS)和敘利亞政權。正是這種共生關係將讓二者繼續存活。

就像此前發生在安卡拉和其他地方的襲擊事件一樣,巴黎襲擊事件後,關注點應放在處理和正面應對達伊沙帶來的國際威脅上,確保敘利亞的未來,並尋找一個解決當前難民危機的方案。如果不能這樣做,就將讓達伊沙繼續擴張其充滿仇恨的意識形態。正如恐怖主義災難的根源,全球的反應必須超越狹隘的利益。

達伊沙崇尚死亡,拒絕生命,他們與宗教無關。穆斯林世界能夠、也將會更多的用伊斯蘭教義證明這一點。非穆斯林世界也應區分恐怖主義分子與他們虛偽宣揚的正統性,不要被拉進所謂的文明衝突。在中東地區的危機中保持中立已不再是一個選項。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集體行動的路線。

國際社會沒能專注於打擊達伊沙在敘利亞的蔓延。相反,非達伊沙地區和與阿薩德政權作戰的團體卻被轟炸。正如歐巴馬和卡梅倫已經做過的一樣,我甚至將就此問題對俄羅斯大聲呼喊。但我們必須抵制玩起怪罪遊戲的誘惑,並專注於確保一致行動。

巴黎、安卡拉、貝魯特襲擊案以及在西奈上空炸落俄羅斯客機的主謀,正是要削弱對難民的同情待遇以及西方多重信仰的和諧。讓反移民、反穆斯林和反猶太的聲音劫持政治話語,削弱了歐洲推動所有信仰和文化寬容相處的能力。土耳其加入那些為歐洲守衛人道願景的人。確實,對歐盟成員國地位的申請強調了我們的義務,而這也能在我們對難民危機的處理方案中被看到。

是時候堅定立場打擊達伊沙了。對來自美國、歐盟、俄羅斯、土耳其以及其他國家不同力量進行駕馭的集體行動,能夠也一定會扭轉局面。

達伊沙

美國政府曾表示,不再用「伊斯蘭國」稱呼中東恐怖組織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而改稱為「達伊沙」(DAESH),同時也不再使用「ISIS」或「ISIL」稱呼這一武裝組織。

美方官員稱,DAESH是阿拉伯國家對「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的英文縮寫,DAESH一詞與阿拉伯文中的「踩踏」一詞發音相似,用DAESH稱該武裝更能反映人們對它的憤怒和蔑視。另外,廣大阿拉伯國家認為,使用「伊斯蘭國」一詞既褻瀆了伊斯蘭教,也會賦予該組織某些合法性。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號:hisson_tough 。未經授權轉載,我們將根據微信公眾平臺有關規定進行侵權投訴。熱烈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聯繫我們和吐槽。)

友情推薦:

軍情瞭望,軍史回顧,軍備盤點。不無度吹噓我軍,不盲目崇拜外軍。關注硝煙,和我們一起做褲衩不紅不白的鐵桿軍事迷。↓

相關焦點

  • 川普當年寫給普京3封信被曝光
    這份千頁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川普在還不是總統時寫給普京的3封信。信中諸如「我是您的忠實粉絲!」「世上最漂亮的女人!」等熱情洋溢的話語,很快就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討論。不過該報告同時承認,川普的競選團隊並未「與俄羅斯政府進行有組織的陰謀」。
  • 敢跟普京「叫板」的土耳其總統,究竟是何許人也?
    這個世界,最強悍的民族,常常被認為是俄羅斯,而普京的強硬形象也深入人心。那麼,這位敢跟普京叫板的土耳其總統究竟是何許人也呢?2003年3月,埃爾多安被時任總統塞澤爾任命為總理並組閣。「中東強人」之路2007年,埃爾多安成功連任總理,邁上了政治生涯的高峰。
  • 【時局】土耳其:總理變總統,國家將改制?
    此次總統大選是土耳其歷史上第一次由民眾直接投票選舉產生總統,具有裡程碑意義。8月10日晚,儘管結果還未正式宣布,埃爾多安已在和支持者們共同歡慶這一「歷史性」勝利,並誓言開創土耳其的新時代。 他的對手也送上祝福。由反對黨共和人民黨和民族行動黨聯合提名的前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伊赫桑·奧盧,在10日夜間發表簡短聲明:「我希望結果是真正有利於民主的。我祝賀總理先生,他成功了。」
  • 土耳其也不是省油的燈!剛剛拋出一張「王炸」,狠戳美國軟脅
    參考消息網8月13日援引外媒的報導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紐約時報》發表的一封公開信稱,如果美國政府不尊重土耳其的主權,「那麼我們的夥伴關係可能會處於危險之中」,土耳其政府將開始「尋找新的朋友和盟友」。不要以為埃爾多安只是說說而已。在文章刊發的同時,埃爾多安也和老大哥普京確認過了眼神,兩人在電話中一唱一和、濃情蜜意,表示要進一步深化土俄雙邊關係。
  • 籤署一封將批評強權的行為定性為危險的公開信,並沒有什麼新意或勇氣可言
    在美國的知識界,這種分裂更嚴重,隨著一些學者媒體人和名人因其錯誤言論受到廣泛的批評,美國一些著名知識分子和文化人開始反彈,他們在《哈潑斯》雜誌上發表一封公開信,認為美國目前存在一種「令人窒息的氣氛」,限制了言論自由,但是籤字的人中,不乏著名人物,哈裡波特作者J.K.羅琳加入籤名,也引起了更多轟動。
  • 《時代》封面:強人崛起,首推普京
    5月14日新一期的《時代》周刊封面文章將以「強人崛起」為題,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及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等4人均出現在了提前公開的封面上。這篇封面文章由美國政治學者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撰寫,布雷默在文章中分析了美國、俄羅斯、菲律賓、泰國與委內瑞拉等多國的領導人風格。
  • 普京為何提名新總理?俄羅斯政府為何要重組?解讀來了
    」普京對本屆政府表示了感謝,並表示近期將與每一位內閣成員會面。他要求全體成員在新政府成立前做好本部門工作。隨後,普京向國家杜馬提議由現任俄羅斯聯邦稅務局局長米哈伊爾·米舒斯金出任俄羅斯總理。國家杜馬將於當地時間16日審議米哈伊爾·米舒斯金的總理提名。
  • 俄羅斯政壇地震:政府辭職,總統總理權力大挪移!普京修憲計劃驚人
    普京發表年度國情諮文,宣布要推進一系列重要改革,修憲,不允許官員擁有外國國籍。 旋即,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宣布自己與政府集體總辭職,並且同意出任安全理事會副主席。這意味著當了很多年總理的梅氏,以後都不會當總理了。 俄羅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普京的改革究竟是什麼?這場政壇地震會帶來什麼後果?
  • 俄羅斯總理莫名消失,黑莉:普京與其一直不合,或許被軟禁了!
    戰無不退 2018-09-03 16:16 原創梅德韋傑夫消失,黑莉道出真相,外媒:普京警告其不要造謠!
  • 普京宣誓就職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被提名為俄政府新任總理
    之後,普京總統向公民發表講話。俄羅斯克裡姆林宮7日發布消息說,總統普京提名梅德韋傑夫為俄政府新任總理。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7日對普京正式就任俄羅斯總統預致祝賀,並表示中方深信,在兩國元首共同引領下,新時代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內涵必將越來越豐富,兩國各領域合作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 【財經匯】普京總統團隊降薪10% 疑為應對西方制裁
    BBC | 普京總統團隊降薪10% 疑為應對西方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京決定將他的總統行政人員隊伍減薪
  • 埃爾多安:土耳其的地緣雄心
    當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被易為遺忘的平庸之輩所統治時,擔任土耳其總理已有十年之久的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卻雄心高漲。在他周圍,另一個能夠散發如此力量場域的世界主要國家領導人,或許只有俄羅斯的弗拉基米爾·普京,西方同樣對他感到極為不安。埃爾多安和普京都雄心勃勃,因為他們都執著於地緣政治論。普京知道,任何負責任的俄羅斯領導人,都要確保俄羅斯在諸如東歐和高加索等地區擁有某種緩衝地帶;埃爾多安則明白,土耳其必須在近東地區成為一股實質性力量,從而為他在歐洲獲得影響力。
  • 普京提名俄羅斯新總理人選,梅德韋傑夫已宣布俄政府全體辭職
    ,提名後者出任總理。新聞局稱:「弗拉基米爾·普京總統與米哈伊爾·米舒斯金進行了工作會談,並提議他出任總理一職。得到同意的答覆後,總統將米舒斯金提名為總理人選並提交國家杜馬審議。」普京要求總理繼續任職,直到組建新政府為止。新政府組建後,梅德韋傑夫將擔任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該組織負責向總統就國家安全事務提供諮詢,會整各部會的意見以整合出國家安全政策。梅德韋傑夫同意擔任新職務。普京說:「梅德韋傑夫擔任過俄羅斯總統,又擔任總理近8年,這大概是俄聯邦擔任該職務最長的紀錄了。」
  • 為什麼德國總理比總統權力大?
    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總統的權力應該都比總理大,但是在德國這類國家中,總統雖然貴為國家元首,可實權卻掌握在德國總理手中。這與俄羅斯、韓國、法國這類國家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普京總統、文在寅總統、馬克龍總統,他們的權力遠遠大於所在國總理的權力,總理還必須服從總統的命令。那麼為何會出現有的國家總統權力大,有的國家總理權力大的情況呢?
  • 敢打普京飛機的土耳其人是啥性格?
    來自:鳳凰網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身段靈活,「投機分子」的名號在全世界叫響土耳其和俄羅斯,兩國早就是數百年的老冤家。但土耳其和俄羅斯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劍拔弩張,在有利可圖的時候,土耳其選擇合作。
  •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傳奇之路
    ▲這位敢同普京扳手腕的政治強人其底氣就正是來自其穩固支持者群體1938年離世的「世俗化」先驅並非沒有預料到有朝一日自己締造的▲1960年被土耳其軍隊逮捕的土耳其總理曼德列斯這一系列舉措,使得在中東地區十分強大的土耳其軍隊,在每當國家出現政治動蕩以及國家世俗化進程受到威脅時
  • 剛剛,俄羅斯80多個城市遊行讓普京下臺!背後的真相令人吃驚
    這或許不應該,今年3月2日公布的最新一次民調顯示,普京的支持率達到了86.1%,再次刷新了歷史紀錄。而且,對普京來說,這麼些年,各種大風大浪,幾乎都在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小布希不對付、歐巴馬很傲慢,但普京輕鬆熬走了他們,現在的美國總統是川普。烏克蘭不服氣,俄羅斯吞併了克裡米亞;土耳其一度強悍,最終不也向俄羅斯服了軟?
  • 普京的眼淚!看似無限風光,其實內心也相當悽涼
    ▲普京出席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卡爾洛夫的葬禮  12月22日,莫斯科,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卡爾洛夫的葬禮。普京被拍到,眼含淚光,為卡爾洛夫獻上玫瑰。  更大的悲劇,還在後面。  12月25日,一架俄羅斯軍機在黑海失事,機上93人全部身亡。他們本來前往敘利亞,慰問在那裡的俄羅斯部隊。
  • 敘利亞正式參戰,打爆土耳其一架F16戰機,普京發出警告
    前幾天,土耳其突然宣布將對敘利亞北部地區的庫德武裝進行大規模軍事打擊,白宮立即拋棄了盟友,稱敘利亞地區恐怖分子已被消滅,白宮不會參與這場衝突,言外之意就是庫德武裝已沒有了利用價值,美國不會再為他們提供任何庇護。失去美國庇護,庫德武裝根本無法抵擋近10萬土耳其士兵的進攻,這才威脅美國要倒向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不過這種威脅真的有用嗎?
  • 700老兵發公開信挺川普 駁斥左媒不實報導
    近700名美國退伍軍人籤署了一封公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