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叫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裡面的所說的佳節,就是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日。「九」這個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個陽數相重,所以叫做「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那麼普通一個人,
你問他重陽是什麼時候,
一般的答案都是九月初九,
但是你問錦橋人,那他的答案一定是九月廿八。
那麼為什麼錦橋的重陽節是九月廿八日呢?
因為錦橋村的主奉神明,五聖大帝的生日,就在九月廿八日。
那麼明明是個神明的生日,怎麼會叫重陽節呢。
這就說來話長了,五聖大帝,從五顯嶺來到錦橋護錦庵,
那是靈驗非常,所謂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求功名得功名,求平安得平安。
錦橋村在五聖大帝的庇佑下,人丁興旺,繁榮昌盛,
四鄰八鄉的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香期,都會趕來朝拜。
到了農曆的九月,廿七日,廿八日,廿九日,
要為五聖大帝祝壽三天,叫做擺五祀,供桌上擺滿供品,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五供,金花。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派氣象,威靈赫赫。
這就是傳統的做會,也叫廟會,我們叫做五聖會。
因為五聖會的日子在秋天,
我們中國古人自古有春祈秋報的傳統。
加之五聖大帝靈驗非凡,
錦橋徐氏的祖先們又都非常熱情好客,
不僅護錦庵裡,會給香客提供長壽麵吃,
遠道而來的香客,還會留他們住一夜。
按照傳統,一個月不能做兩個節,
所以把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合併到了九月廿八五聖會一起。
稱五聖會為重陽節。
自從錦橋村的祖先們,將重陽節改到了九月廿八日,
村中越發的興盛繁榮。
在九月廿八重陽節這天,不僅有朝拜的善男信女,
各家各戶更是宴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人山人海,
商賈雲集,來往貿易,利樂人心。
因為錦橋村,在府志縣誌中,稱之為城北徐族,其村不僅面積大,影響力也大。
隔壁的村莊,見到錦橋村設立的重陽節,希望自己的村子也可以興旺繁榮,於是乎也都紛紛跟風學樣,漸漸的衢州城北面的村莊,挨個輪流過重陽,從九月初九開始,一直到九月廿八。要過長達近一個月時間的重陽節。
2009年【衢北重陽節】被列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是,衢北重陽節的根源卻很少有人知道,
甚至有的地方胡編亂造,以假亂真。
不過這也沒有辦法的事情。自從文革之後,五聖會就沒有再擺過,
大帝出巡繞境,也只是在豬瘟五號病最嚴重的那年舉行過,不過說來也奇怪,那年豬瘟五號病最厲害的時候,村民束手無策,只有禱之於神,恭請五聖大帝,出巡繞境。自從五聖大帝出巡繞境之後,豬瘟五號病在錦橋竟然憑空消失了,保住了許多村民的個人財產。
可惜到了現在,基本上年輕的一代,只知道重陽節是個節日,要吃的好,玩的好,吃喝玩樂,光顧自己享受,卻把最大的主角忘記了,
甚至於保護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五聖大帝的聖誕,
都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更何況是為他祝壽拜壽,祈福慶賀。
佛教裡面,有四劫,叫做成,住,壞,空。
每件事,每個人,都逃脫不了這四個字。
但是我們中國古人的智慧,就是在壞的這個階段,
又讓他返回到成那個階段,這個過程便叫做傳承。
每個人,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身上都有一份傳承的責任和擔子。
只是看你願不願意挑,願意挑,那麼,一代一代,子孫後代還可以看見。
要是不願意挑,那就會永遠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所以參與是最好的傳承!
【本文選摘自《錦裡家藏集》第一卷,《錦裡家藏集》為記錄總結錦橋村歷史,民俗,源流之書,是書分上中下三卷,目前正在編輯排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