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鞠峰]為了拔掉問題頻出的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日本政府正推進建設邊野谷美軍基地。最近,日本防衛省提出了「沙土採集計劃」(土砂採取計畫),開採衝繩本島南部的沙土,用於基地的填拓工程。
但是本島南部曾在二戰期間發生激烈交戰,也就是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衝繩戰役。預定開採的地區附近,也發現了戰爭陣亡者的遺骨,該計劃受到多方抵制。
國會上,日本共產黨指責菅義偉政權「缺乏對衝繩歷史的敬意」;有日本名人痛批日本政府的計劃「喪失人性」。
具志堅用高展示陣亡者遺骨(圖源:日本山秒法寺)
據日本共產黨「官媒」《赤旗新聞》18日報導,日本共產黨國會眾議院議員、赤嶺政賢在17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批判稱:填拓用土的70%用的是有陣亡者遺骨的沙土,是「對陣亡者的褻瀆」,並要求撤回「沙土採集計劃」,全力開展遺骨收集工作。
赤嶺1947年生於衝繩縣,琉球族人。
赤嶺政賢在17日眾議院預算委員會 (圖源:赤旗新聞)
「用長眠遺骨的沙土建設美軍基地不是人幹的事情(人間のやることではない)等等,衝繩縣內這樣憤怒的聲音越來越大,」赤嶺稱,「出於對陣亡者的追悼和體恤遇難者家屬,(計劃)應該終止。」
對此,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否定道,「在從南部開採沙土時,工作人員會用目視調查確認是否有遺骨。」
赤嶺反駁,「遺骨和土顏色相同,很難辨別,而且作業人員使用重型機械挖掘,不會注意到是否有骨頭。」他強調,「無法保證他們用眼睛能判別。」
赤嶺強調,本島南部的陣亡者,大多是當時日本軍一邊從南部撤退,一邊戰鬥中死去的,「政府不應忘記,他們對造成這種事態負有歷史責任。」
「以前的自民黨還對衝繩歷史有最低限度的認識,知道什麼事是在衝繩絕對不能做的。但現在安倍·菅義偉政權完全沒有(這種意識)。」他批判道。
名護市邊野谷新基地建設現場,填海和護岸工事推進中 (圖源:琉球新報去年9月)
實際上,這項計劃從去年起就遭到多方抵制。八重瀨町的當地市民團體還為此開展學習會。
據《赤旗新聞》,遺骨收集志願者的代表人物,退役「拳王」、現藝人具志堅用高在去年11月28日演講中,怒批日本政府的沙土採集計劃「喪失人性」(人間の心を失っている)。公開資料顯示,具志堅出生於石垣島,是原來琉球王國士族後裔。
去年12月10日,多個宗派的宗教人士發表聯合聲明稱,「為了建設殺人的設施,使用含有遺骨的沙土,是對陣亡者的二次殺害。」要求撤回計劃,並向陣亡者家屬謝罪。
具志堅用高在學習會上說明遺骨收集的情況 (圖源:赤旗新聞)
衝繩美軍基地問題,日本社會的一塊「爛瘡」,綜合了日美關係、日本國防、央地矛盾、衝繩歷史遺留問題等等議題。
二戰末期,美軍攻佔衝繩島,衝繩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當時日本政府提出「一億玉碎」,導致數萬名當地平民喪生、受傷或被強行要求自殺。衝繩的戰鬥不久後,美軍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最終日本投降。
資料圖
必須指出,衝繩戰役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據日本防務省去年的數據,日本國內有78處美軍設施,遍布日本13個省級行政區域(都道府縣),其中70%的設施在衝繩。
位於衝繩縣宜野灣市中心的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多年懸而未決。一方面,普天間基地的噪音擾民、飛機零部件掉落等問題無法解決,另一方面,名護市民極力反對在當地建設新基地。衝繩縣政府也強烈反對建設邊野谷新基地,認為普天間基地應當搬遷至縣外或者國外。
去年6月,名護市民在工地現場再次組織抗議活動 (共同社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