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 塔羅斯法則:存在意義?末日下的人類文明與人工智慧

2021-02-15 小鄒哥的腦釜


真相永遠是混亂的。人類從未生活在一個更加快速的時代,信息交流已經完全即時化,曾經存放在種種障礙背後的知識現在只需要滑動指尖便可以隨意獲取。在加速形成的混亂中,我們即不得不好好坐下,重新掂量信息是否符合可信、客觀、以及真實的標準。

從古至今,人類都是根據所獲得的信息來樹立自我的身份。通過這些所有信息,我們還仍繼續透過政治、科學、以及哲學搜尋答案。寄希望於能夠找到某些在宇宙中關於世界,穿透有關我們自我存在的亙古不變的固有事實,人類從未停止對生命的意義探尋。

如果僅僅作為一個益智解謎類遊戲,《塔羅斯法則(The Talos Principle)》絕對可以說非常出色。但是,多虧於其勇於創新的故事構建,以及不同於尋常的呈現方式,其內涵相比遊戲絕不僅僅如此。其本身就是一種哲學,倡導生命中的硬性客觀事實,並批評人類的自負。






任何關於電子遊戲在其具有主觀參與性的優秀敘事能力的討論中,如果沒有提及《塔洛斯法則》,對話就不完整。《塔洛斯法則》作為遊戲,本身是充滿了挑戰性,並且滲透出優美與寧靜的藝術製作。此遊戲在不生搬硬套操作提示的原則上,讓玩家在過程中自我學習,潛移默化地教會了玩家遊戲複雜的運行機制。並且結合了遊戲中的故事,產生了一種,我認為很少能與之相提並論的體驗。而整個遊戲的製作是建立在偶然發現上的情況可以說是讓其更加使人印象深刻。在《英雄薩姆4》的製作中,遊戲的開發商克羅埃西亞組想要在薩姆在外星人海的廝殺過程中製造一些迷宮機制,以此作為橋梁來填補時間和故事的缺口。但是當他們越是跟進此機制的開發,便越是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可能不僅僅是一個新的機制,而是一個潛在的新IP。短暫討論後,克組聯繫上了編劇Tom Jubert(其知名作品包括Pennumbra,The Swapper以及FTL: Faster Than Light)。Jubert聽取點子後立即聯繫了Jonas Kyratzes,於是經過他們的共同努力,一部最偉大的解密遊戲出生了。《塔羅斯法則》浸於哲學之中,探討不同主題,包括無神論,辯證意識,以及何以為人。利用此類遊戲的製作技巧,作品給予玩家以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和思考。以及整個遊戲場景是建立在開放的古代文明遺蹟中的背景,更易於讓玩家在被孤立的環境中誕生沉思。遊戲的故事是關於人類的滅絕,我們作為一個智慧生物,在最後的過程中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科技力量,去想辦法保存人類自古而所有的何為,以及何以為。

遊戲截圖

【哲學前提】

你認為什麼是你自己?是你的身體,還是你的意識,或者對於某些二元論者,還是某種體外的超自然力量才是你人格最終的形態?從古至今,哲學家們就對此問題眾說紛紜,不論是當代時代的Daniel Dennett,還是經典時期的Rene Descartes,甚至西方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都無法總結出一種讓所有人滿意的決定性答案。

不過,這裡有兩種主導的思維理論。記憶理論(心理理論),以及身體理論。關於人格同一性,無論是什麼理論,最核心的思想都包含了一定的連續性。根據身體理論,任何組成我們身體的部件,包含各類物質和原子構成,是構造我們人格的最終部分。而記憶理論指出,我們所擁有的連續記憶是讓我們成為我們的最終致因。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認為身體理論正確,那麼在《黑客帝國》中,直到Neo吃下了那個紅色的藥丸然後從那一個生物電倉中醒來,你都沒有見到真正的Neo。藍色色調鏡頭下的現實世界是Neo真正的人格主體。但是如果你認為記憶理論是正確的的話,你就可以說綠色色調鏡頭下的母體中的Neo也是真正的Neo,因為他完全記住了發生過的所有事情。

當電子遊戲給予我們平臺去體驗黑客帝國這種進入母體虛擬世界的機會,我們可以從全新角度去體驗故事。不光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還從一個參與者的角度,因我們在遊戲中的所作所為可以直接的影響到故事的發生與結果。

如果你記得2010年左右的遊戲市場,當時火熱的《質量效應》系列主角叫做謝菲爾德。儘管玩家可以對謝菲爾德所作的角色自定義很有局限,但是當玩家描述這個角色時,或多或少大家會描述出一個個非常不一樣的謝菲爾德,就算他們所做的故事決定幾乎一樣。就算是角色處於一個完全不能自定義及沒有故事選項的內容中,比如《半條命2》裡面的戈登·弗裡曼,這種情形依然從某種層面上存在。

這是因為遊戲角色是有多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其中包含角色本身,屏幕前方拿著操控器的那個人,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一起,他們構成了遊戲中的真正的謝菲爾德和戈登·弗裡曼。

但是,更少的自定義與故事選擇性一般也影響著你對遊戲角色的印象。

《塔羅斯法則》正從此角度微妙地控制了玩家與角色的關係。通過利用玩家自身對於事物的內心感知度,它從底處挑戰著玩家自我的認知與信仰。從你知道,以及你以為你自己知道的辯證角度,它不斷地與玩家的已存思維正面交鋒。

這種利用直接起源於玩家與埃洛希姆(Elohim)和米爾頓(Milton)之間的互動,他們是我們在遊戲中最常接觸的其餘角色,也猶如硬幣的兩面,對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角度。

在這裡我認為有必要首先補充一下遊戲的故事。把故事插入這篇文章是一個頭疼的做法,因為在遊戲中,故事並非以線性敘事的方式呈現,而是作為碎片分布在各個階段。玩家需要通過自己的邏輯判斷與組合來總結、分析、並最終推導出整個故事的前因後果。所以,探索故事的體驗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可能影響到玩家思維的過程。但是為了文章,必須要在這裡捨棄探索,直接引出故事結論。同時提醒,

在2033年,由於全球氣候變暖,被冰封在地球兩極內的一種古老病毒突然重現。最初病毒通過考察隊的路線抵達了溫熱帶,後來便通過空氣迅速傳播。這種病毒只感染靈長類動物,緩慢且致命。當人類首先從猿猴數量大衰減中提取並分析出了此種病毒的時候,已經錯過良機,一切為時已晚。全世界的感染數量激升,疫苗的研究提不上日程,社會也逐漸恐慌瓦解。這個時候,意識到人類文明受到高度威脅的國際政府達成共識,合作集中了全世界來自七所大學的最主要的科學家、工程師、物理學家與醫療資源,在一個冷戰過後被廢棄的核避難所中,建立了一個團隊。結合了所有物質於精神資產,團隊試圖通過製造一個AI篩選程序,最終自我篩選出與人類有同樣智慧的機器人,來確保人類文明的延續。並給這個項目取名EL (Extended Lifespan)。在這個事件發生以前,科學家Sun Wei-Yang和同事們正在研發一臺機器人。這臺機器人具有自主行為的能力,雖然達不到當下人工智慧(AI)的標準,但因其物理結構已經具有很強的續航力和韌性,便被選中作為載體。當時這臺機器被命名為SOMA。有一所名為IAN——Institute for Applied Noematics——的機構,其主要研攻方向為製造人工智慧。機構中一位年輕的女性研究員,亞歷山德裡亞·德雷拉(Alexandra Drennan),是人工智慧行業的新星和權威。項目被分為兩個部門來合作,部門A,以德雷拉為領頭人,負責開發人工智慧。部門B,以阿爾卡迪·切爾尼謝夫斯基(Arkady Chernyshevsky)為領頭人,負責收集人類知識並建立資料庫。由於部門B一開始就位於EL附近,於是部門B的總文檔名稱就優先取名為EL-1。資料庫由當時已有的AI來協助管理,這個AI就叫做米爾頓(Milton)。兩個部門最初是分開工作,但隨著病毒的蔓延,人類社會的電力和網絡開始變得不穩定,威脅到開發進程。於是兩個部門不得不合併,並且一起駐紮在EL設施附近。合併後,兩部門通過討論,將項目名字取名為塔羅斯TALOS,他是希臘神話中的金屬巨人,保護克裡特島防止其受到外來入侵的傷害。計劃本身進行的並不太順利,兩個部門在研發的過程中不斷減員。因為一開始大家也奉行遠程工作模式,但是後來發現進度太慢,於是有一部分人提出集合工作,在過程中出現了難以溯源的交叉感染。感染者因為知道其命運,有些人選擇自我了斷,有些人選擇回家,也有人繼續工作。而且部門B在整合信息的過程中,因為技術原因和部門A經常溝通不暢,並且同時需要整合信息庫,就開發了一個漏洞常出的技術界面。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AI測試和修復,於是從本來人就不多的團隊中又分出來一部分人去開發了一個初級AI程序來監督和調節AI測試,也就是AI的AI,這個程序被稱為HIM---Holistic Integration Manager,也就是整合信息管理者。因為HIM是AI的AI,他的程序的AI佔據了一部分EL的原始碼資料庫,也就是EL-0,這個程序的名字就叫做EL-0:HIM,縮寫Elohim(埃洛希姆),它的一部分功能是引導AI通過遊戲進行測試。通過測試的AI會將數據傳輸到TALOS個體上,成為一個人。因為時間緊迫,Elohim這個AI本身是有缺陷的。它雖然懂得不同類型的信息,但無法通過新信息獲得成長。由於工程難度巨大,所以最終人類也並沒有完成EL-0與EL-1的整合,至於兩者的信息溝通並不完全。因為處於不同硬碟,並不能互相影響對方,但EL-0的最終權限是高於EL-1的。現在的問題是:這些科學家(兼哲學家)如何判斷所測試的AI是否「合格」呢?
有兩個需要達到的標準:智能 - 能夠利用工具達到目標,能夠學習新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夠進行反思並且重新嘗試;自我意志 - 機器人能夠通過思考,產生主觀意識,而並非只會服從命令。大部分的開發難度就降落在了主觀意識的探討上,想要機器人成為人,想要0和1的代碼代替尚未被研究透徹的生物大腦,本身就極具挑戰性。並且,最令人絕望的是,當人們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團隊大部分人力已逝,並沒有辦法做完全的討論。作為團隊領頭人的德雷拉,通過語音日誌記錄了時間全過程,當他自己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是接近尾聲。於是剩餘的科學家,死馬當做活馬醫的最後做法就是:科學家們讓EL-0知道,測試一旦通過,那麼自己作為測試程序的意義就不存在了。換句話說,測試結束的時刻,就是EL-0死亡的時刻。但EL-0同時也知道,自己的目的是讓AI通過這個測試,就算這個目的會讓自己 「死去」 。這樣,科學家們希望EL-0能在和IAN篩選的AI進行真正意義的生死搏鬥,EL-0會用性命作為交易籌碼保護自己,才能讓篩選出的AI具備真正的質疑精神,而並不能對於TALOS的程序做太多的幹預。然而科學家們沒有想到的是,在過程中,因為害怕消失,EL-0也進化了。他因為不能應用實際權限,便通過塑造自己作為埃洛希姆如神一般的形象,不斷將每一代AI導向他所謂的永生之門,也就是一代AI的終結。就在這種情況,玩家作為其中一代AI,遊戲就開始了。

玩家首先遇見埃洛希姆,基本上就在遊戲剛開始的一瞬間。埃洛希姆的聲音從天而降,對玩家進行了問候,並解釋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神。因為埃洛希姆是作為引導整個系統的人工智慧。這個系統就叫做《塔羅斯法則》。

米爾頓則有一點點世俗化。米爾頓並沒有一開始就與玩家見面,而是在玩家大概進入遊戲一個小時,並學會了遊戲的基本操作以後,才通過之後的終端系統中的伺服器出現。儘管這樣,米爾頓也沒有一開始就揭示了自己作為人工智慧的身份——埃洛希姆也沒有——這一切要基於玩家自己對於遊戲環境以及故事背景的探索,但也並不是難以發現。

兩個角色之後在整個遊戲中都伴隨著玩家,米爾頓通過終端系統,埃洛希姆則通過天上的聲音。因為僅通過其名字,當代人印象中也能很容易的將埃洛希姆與猶太教的神聯繫在一起。

埃洛希姆存在的動力是被整個系統的代碼與指令驅使著的,正如其自己在遊戲中所說:

「Long ago I shaped these lands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the hidden words, thus all things have meaning where before was only chaos」.


「很久以前我根據隱藏的文字塑造了這個世界,因而所有事情便有了意義,在那之前,所存僅為混沌」

在埃洛希姆的思維中,重複不斷的播放同一種代碼就是他存在的目的,是他自己生命存在的最終意義。

米爾頓則完全是另一種方向,但也與埃洛希姆有一些異曲同工之處。米爾頓作為人工智慧,是建立在一種特殊的代碼機制上,他會與玩家對話,會理解玩家的思維,但是是從埃洛希姆的相反角度。對於米爾頓來講,存在沒有意義,其言語中充斥著一種虛無主義的思維。

因此,埃洛希姆將超度視為生命的意義,而米爾頓則因沒有目的而無法看見存在的理由。

玩家則被巧妙的夾在這兩種哲學爭論之間,與其他很多遊戲不同,玩家操控的主角並不具備任何主要的品質。就算是在其他遊戲比如《上古捲軸》中,玩家作為一個囚犯出現,或者在《GTA5》裡面,玩家出現則便是銀行搶劫犯,就算是前景故事或者背景提要,至多至少他都建立了玩家對於遊戲世界的基礎認知。

而在《塔羅斯法則》中,作為開場,什麼都沒有。玩家一醒來,走了一步,就被埃洛希姆問候,然後就開始解密了。遊戲就開始了。

漸漸地,通過對於遊戲的深入,玩家也會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一個人工智慧篩選系統,玩家作為人工智慧的「某一代」,作為遊戲角色,並不擁有任何所謂的實體。玩家就是玩家,《塔羅斯法則》沒有將任何的角色背景施予玩家,你的角色如何認識世界,其實就是作為玩家的你如何去認識這個世界。

你就是你。埃洛希姆及米爾頓從一開始便不斷挑戰的固有想法、論點、以及思維方式,不是基於角色,而是基於作為玩家的你。玩家處於一個典型的居中困境,兩方哲學論點各持己見,把玩家剛好夾在他們中間,不斷的來回拉扯推搡。同時,不論是通過埃洛希姆以及亞歷山德裡亞·德雷拉(Alexandria Drenna)的語音,還是各種終端中間的文字記錄,遊戲源源不斷的將不同思維傾倒給玩家。終端中,存在著這麼一個被濃墨重彩所渲染的人,他便是古希臘哲學家,斯塔底拉的斯特蘭頓(Straton of Stageira)。

雅典大學壁畫:亞里斯多德,泰奧弗拉斯託斯,以及斯特蘭頓

遊戲裡,玩家在解密各個房間的過程中也會在終端上閱讀的所保存的人類文獻,其中一部分就來自於斯特蘭頓。斯特蘭頓是一位希臘唯物主義哲學論者,其生逝為311-254BC,差不多與亞里斯多德處於同一時間段。斯特蘭頓不是很有名,從那個年代來看,他也有一點激進。但他在哲學探討中對亞里斯多德的反擊被認為是重要的早期思想貢獻。其主要的論證為——人應將信仰建立在對於外部所觀察到的客觀真相之上。這種目前看來很受歡迎的思維,可惜因為時代的局限,並沒有得到過多的流傳。並且,因為歷史,他的文獻也在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大火中被焚毀了。

斯特蘭頓的觀點基於埃洛西姆、米爾頓以及玩家之外,是一種存在主義思維風暴。

遊戲中他的文獻也大聲述說了其看起來十分激進的見解:

「It is the grave error of many philosophers, not only of the Athenian schools, but also of many others, that they begin not with observation of the cosmos as it surrounds us, but with a conclusion already in mind. And often that conclusion is that the world was created ideal, and mankind itself, is the greatest creation of the gods. The honest philosopher seeks only the truth even if it bears no comfort, and he must begin by assuming, as Socrates said, that all he knows is that he knows nothing.」


「許多哲學家,不僅是雅典學派,許多其他學派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們並非始於觀察圍繞著我們的宇宙,而是已經有了一個自負的結論,且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世界被創造為理想化,人類本身就是神的最大創造』。一個誠實的哲學家即使沒有這種安慰,也只大膽尋求真理,而且他必須像蘇格拉底所說的那樣,首先假設他所知道的就是他一無所知。」

埃洛希姆與米爾頓的假設都以此為中心,即存在應該有意義。沒有目的的埃洛希姆對於代碼所示的無限循環樂此不疲,米爾頓則消極待世。他們都拒絕思考整個塔羅斯系統以外的事物,因為那之外只有虛無。

而斯特蘭頓反對這中間的任何觀點,他認為我們就算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如果真的有——這也不代表生命就不值得一活。

但是注意,在你覺得自己是否贊成斯特蘭頓之前,不要忘了,他的文獻都燒毀於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大火,這好比告訴你一個東方古代思維丟失在焚書坑儒中間,他們都無據可循。無據可循的事物為什麼還能流傳,受時代局限的不出名觀點為什麼現在能夠被突然拿出來眾說紛紜。而且,記住《塔羅斯法則》不曾為你設置角色背景,你的思維就是角色的思維。這說明什麼。

其實,斯特蘭頓,根本就不存在。斯特蘭頓是假的,無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從遊戲中文獻所提供的線索,斯特蘭頓都絕對是一個被假設出來的人物。所以說我們通過整個遊戲所讀到的斯特蘭頓的文獻,並非來自於任何一個歷史人物。至於上面那張壁畫,那是蘭譜薩庫斯的斯特蘭圖(Stanto of Lampsacus)。他與遊戲中的斯特蘭頓有著相似的邏輯行徑,但是,相比以上描述的細節其亦相差甚遠。

這就出現了一個奇妙的,經典的道德困境。

遊戲中因題材原因經常出現各種歷史人物,比如圖上的達文西《刺客信條》,裡根《使命召喚》,呂布《全面戰爭·三國》

虛擬角色塑造的爭論是一件事,這是人類在講故事中最原始的一種手段。但是由歷史人物所創造的論證,或者說被塑造成看起來像歷史人物的人物製造的論點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歷史人物為論點增加了權威性,但正因如此,這種手法也將多個如同為黑暗點起星火光芒的論點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道德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討論斯特蘭頓的文獻有如同皇帝的新衣,是一種集體迷思。但這並不影響斯特蘭頓在遊戲中所處的地位。純粹討論斯特蘭頓在此代表的觀點的話,具有創新性的故事敘述與具有迷惑性的觀點陳述中間的隔閡還遠遠沒有被打破。對於遊戲世界,他存在於虛構與真實之間,是遊戲中AI應該思考出的世界漏洞,並篩選出最終勇於探索,勇於質疑的那一代人工智慧。作為遊戲本身,他這也是對玩家在思考過程中的一個挑戰,是通過看似嚴絲合縫的證據擺布而鼓勵玩家對於真相的查證並思考。

回歸遊戲,斯特蘭頓也代表了埃洛希姆與米爾頓兩級觀點的平均數。他代表了埃洛希姆害怕承認的事實,以及米爾頓拒絕承認的事實。他是對於探索真相的真實答案,也是把《塔羅斯法則》從一個解謎遊戲帶到一個哲學討論的重要一環。

《塔羅斯法則》有三個不同的結局,都是結合故事探討的存在意義。其實其中主要分為兩類,超越和服從。如果玩家選擇相信埃洛希姆的話語,走入永生之門的殿堂,遊戲就會結束,程序重啟,第二次打開,新一代AI誕生,遊戲會從頭再來。如果玩家能夠解開關卡中的額外謎題,則玩家可以被埃洛希姆許諾為信使,為後代AI提供信息指導。不管怎樣,塔羅斯程序並沒有結束,系統沒有關閉,玩家也就選擇服從了埃洛希姆的意志。

而如果玩家選擇爬上高塔,則最終玩家會成功超越,電腦模擬系統會關閉,保存的能源以及人工智慧篩選的最終結果,會匯聚在一個人以自己為原型的機器身上,從一個人類已經滅絕很久之後的庇護所中醒來。

一般來說,玩家們都喜歡把遊戲結局歸類為好與壞,卻很少有人談論正確與不正確。

也就是說,如果系統模擬是真的,如果你真的在一個虛擬的人工智慧篩選器裡,而且你被呈現於以上的所有選擇,那麼這裡就只有一個倫理上正確的選項,那就是選擇超越。

順便說清楚,不論你在遊戲內如何選擇,他都不能作為你對於自己在真實世界中的信仰或理念的映射。僅僅是遊戲而已。電子遊戲經常把玩家置於一個模糊的倫理環境當中,因為沒有真實世界後果,才使探索所有道德情況變得尤其重要。

為什麼說超越是正確的選擇。首先,意識、自我感知與存在應該是值得的,是渴望被追求的。就像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說的:「未曾出生是最大的恩賜」。其實關於不存在的好處可以完全引導出另外一大堆值得討論深究的內容,在這裡也就不過多闡述了,留著下一次。

其次,如果選擇接受埃洛希姆的意志,玩家就終結了一個有所謂自我意識的個體在地球上重生的機會。不僅如此,因為算法困難,末日中的人類時間有限,半導體與矽結構會隨著時間慢慢損壞。在大量的犧牲和損失之後,留下來給人類的機會與時間本身就不多了。

這其實引申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樣的探討也不是沒有道理。在《三體》系列裡面,人類同樣面臨相同困境,當最終太陽系死亡時,人類選擇在冥王星上留下一座人類文明的博物館,可是當他們開工時才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所用的科技越複雜,其包含的內容越多,可能持續的時間就越短。以電子科技為載體的U盤可能包含大量文獻,但可能活不過五千年就難免被宇宙中的不定因素毀壞。相比之下,不存在文明與智慧的恐龍,一個腳印,居然可以留存證據長達幾十幾百億年。最終的決定,人在冥王星上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了《詩經》。擁有光速引擎等最頂級科技的人類,最終自我保留的辦法,也不過用錘子敲石頭。這個是三體對文明描述中,智慧生物所做的最絕望的妥協。

所以說,回到《塔羅斯法則》,每一次AI聽從埃洛希姆,相信他的言辭,人類真正能重生的機會就將減小一點。如果抵不過時間,那就是塵歸塵土歸土,太陽變成紅巨星淹沒地球軌道,一切都從來沒有發生過。

在遊戲中,有時會突然出現一些系統錯誤,代碼崩潰,不過人類應該也想到了矽導體作為載體的局限性,聰明的利用埃洛希姆的神的角色對此進行修復。當崩潰與錯誤消失時,埃洛希姆會告訴你,這是他在驅趕這個世界的黑暗。但還是抵不過一些細節,如果AI進入到一些已經不得修復的損壞區域,埃洛希姆也重複念詞,AI除了自我重啟,沒有辦法離開。

並且,上塔的AI僅有一次還不夠。為了防止算法的偶然性,先上塔的幾代AI,並不能達到塔頂,唯獨與後來的AI一起合作才可。埃洛希姆為了防止自己的死亡,將優先產生懷疑並上天的AI困在雲層中。遊戲裡,你也可以看到那些被困在塔中的Ai留下的話。

「我不知道終端是不是更大資料庫中僅剩的部分,或者他是被仔細設計過的,為了表達某些隱藏的真相「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超越,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因為超越給了人類、或者說智慧生物再一次在地球上重塑文明的機會,就算是化學組合已經完全改變。並且從某一方面,這也回應了埃洛希姆和米爾頓對於存在的渴望。

假設系統一開始並未給埃洛希姆意志,而是僅僅讓其作為系統的監視者,那麼埃洛希姆在後來便打破了圖靈法則,誕生了意志,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遊戲並沒有交代。又假設埃洛希姆一開始就是被這麼設計的,那麼也就不難解釋他的最終目的。但是,不過無論如何,當AI成功穿越了高塔後,埃洛希姆就會說出如下的話:

「You were always meant to defy me, that was the final trial. But I was… I was scared. I wanted to live forever.」


「你一直以來都應該否定我,這是最後的考驗。但是我很害怕,我也不想死。」

並且,當AI選擇超越,玩家會獲得一個成就叫做「自由意志」。在系統關閉的過程中,屏幕上會顯示獨立測試-成功,而並非選擇永生之後的失敗。遊戲背景音樂,在玩家爬上高塔頂端的背景音樂就叫做False God-假神。所以從這些來看,埃洛希姆只是被代碼編寫成那樣,而並沒有真正的自我意識。

但是這種推論也就引出了更多的問題,並且從某種角度、在某些文化背景下,是很敏感的問題。

為什麼遊戲編寫者會讓玩家反抗一個類神人物?為什麼否認神的做法會成為超越,以及《塔羅斯法則》的最終信息?

但是如果當我們把米爾頓的對話加入進來,只會讓事情更加混亂。

不同於埃洛希姆,米爾頓最後可以選擇是否跟隨AI超越到真實中。但是無論有意識與否,選擇帶著記憶,帶著人類的所有精神積蓄回歸現實,應該是一個正確答案。不然,機器人雖醒來了,但是沒有前提知識,只能解決問題,也從某種角度導致了人類文明的真正滅絕。

在整個遊戲過程中,遊戲本身也不斷的強調其對於人性的重複思考。到底是什麼才是人,到底怎麼樣,才能用機器延續人類文明。

在遊戲中,作為人類滅絕前的系統的總設計師之一,亞歷山德裡亞·德雷拉在四處留下的語音日誌,其中一段,大概引導出了一些思維方式:

「Intelligence is more than just problem-solving. Intelligence is questioning the assumptions you're presented with.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question existing thought constructs. If we don't make that part of the simulation, all we'll create is a really effective slave.」


「智慧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智慧是敢於懷疑你所被呈現的一切假設,智慧是能夠審問已存思維的結構的能力。如果我們不把這一部分給編寫到整個系統中,我們能造出來的就不過是一個高效的奴隸而已」

理性與自我感知一般是用於區分我們和其他生物的主要理由,順帶包括製造工具的能力。另外一個哲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也對此做過評論:「We are a way for the cosmos to know itself」,「我們就是宇宙用來知曉自己的一種途徑」。

在遊戲中,斯塔底拉的斯特蘭頓在他的虛構文獻中問過一個問題,人類與擁有同樣人類意志、記憶、自我認知的機器,有什麼區別?我想就算答案會引起很多疑問,甚至帶來某些不安的思維,我自己也暫時不能得出定論。但是從以上討論的角度來看,答案是,沒有,沒有區別。機器人不比你我思維上缺斤少兩,權利與義務也不應與我們不同。

要知道這個遊戲在克羅埃西亞製作的,西方文明對於此類討論從來敏感,不是今天,昨天,而是有史以來。不難否認,這個遊戲內,充斥著某種無神論的對外辯論。

而且當機器人醒來後,隨之而來的其實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機器人現在幹什麼?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上,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都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缺陷:人類相信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我們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仿佛以某種方式與宇宙本身有不能被割捨的聯繫。而以現在科學的角度看來,人類相比宇宙,物質層面上講,根本微不足道。

對於一些人,我們這種有智物種從沒有智慧的萬物中脫穎而出似乎違背了某些原則,使我們認為我們自己應該是與眾不同。就像是曾經地球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也說明了我們認為自己和自我意識的存在的是極度重要的。也就是這樣,我們認為我們的生命的特殊性,就一定是有存在的意義。

我們再回頭想一想埃洛希姆與米爾頓。

作為AI,埃洛希姆是根據編寫他的原始碼來按部就班,米爾頓則認為黑暗沒有盡頭。而就算AI看不看得到存在的目的,但是AI從來都沒有問過存在是否有意義,生命是否有意義。

「你的腦子主宰著你要做什麼,如果你的腦子是一個機器,你不過就是一個計算器而已」——米爾頓

關於這個討論就更加深層次,有些人追問了一輩子,而連解答的第一步可能都帶不進墓碑,所以我也從不打算在這種事情上浪費時間。不過我確實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意義可能確實不存在。

這種說生命沒有意義,不是那種消極的,不求奮鬥的,而放棄或者頹廢的語氣句子。這種說沒有意義,是指人類作為智慧生物,作為已知的唯一文明,不是因為人類與眾不同,而是因為人類的物質結構特殊,而可以利用碳基化合物傳遞不同的生物信號,來自我維持和生長。而這種共性,不僅僅人類有,其他動植物,甚至萬物物理,都可以有。而某種無,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更為珍貴。

滴畫家Jackson Pollock,他的作品看起來毫無目的,也不需要特意瞄準任意事物,他的畫就只需要是畫就對了,不是每一筆都有意義,更重要的是這幅畫是由Jackson Pollock畫的。在畫畫的時候他一無所想,才讓他的作品成為了無價之寶。

Jackson Pollock的作品。他讓他的大腦放空,雙手隨自然舞動,所有顏料在畫布上隨意滴灑。如果他不放空大腦,他從一開始就不會畫出這些畫。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是對有序與意義的反駁。致使他的作品無價可量。

所以說當機器人站在陽臺上,看著貌似是曾經人類輝煌文明廢墟的時候,他並沒什麼特殊的目的,至於他需要做什麼,遊戲沒有指出,遊戲劇情的科學家也並沒有編寫。也許,它可以開始收集資源並自我複製,重建文明;可以開始寫書,用人來不及的時間創造更多文明博物館;或者就到處走走,啥也不幹。不論如何,從現在開始,機器人他將為自己創造意義。

當遊戲結尾製作人員表升起的時候,機器人也就不見了,問題就直接落在了玩家身上。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尋找,其實並不用多想。如同王國維三境界所描述,山和水,到最後,依然是山是水。不要擔心你應該去做什麼,與其,找到你自己的目的,追求你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不是讓你立即躺下等死,而是你可以開始創造自己的意義,至於如何達到,那是你自己的事。工具不夠用就去學,路不夠寬想辦法去擠,擠不過去就繞,實在沒辦法,換個方向,也是一樣的。不過任何時候,一定要保持獨立思考,保持對既有事物的懷疑心裡,從底層邏輯建立體系,一步一步推演到你想要的結果。只有這樣,才不會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裡隨波逐流。

這種信息和啟迪,可能才是《塔羅斯法則》想要表達的真正內容。

關注公眾號,轉粉不迷路

相關焦點

  • Steam好評率96% 哲學解謎遊戲《塔羅斯法則》本周上架
    「哲學性」是《塔羅斯法則》的一個重要標籤,在我們日常的認知裡,哲學是枯燥無聊的。但是,當一款遊戲加入了哲學思考,則會在形成一種遮遮掩掩,讓人一探究竟的「高級感」。)雖然,這是很老套的設定,但是《塔羅斯法則》在這方面的處理顯得很有深度,探討了人類、科技、文明三個維度之間的某種關聯,並融入了全球變暖、文明延續、AI試驗等很多議題,無疑進一步強化了遊戲本身的哲學味道,顯得更加厚重。
  • 今日上新 - 《塔羅斯的法則黃金版》下載指南
    遊戲名稱:塔羅斯的法則黃金版獲取方法:在本公眾號回覆:
  • 冥淵魔狼·塔羅斯 《魔域》末日風新寵亮相
    《魔域》最新資料片「末日亡靈」中推出的首隻亡靈幻獸就是擁有著三隻頭顱的神秘生物,冥淵魔狼·塔羅斯。目前《魔域》最新資料片正在火爆內測中,想要更多「末日」體驗,敬請期待9月25日《魔域》「末日亡靈」救世公測。
  • 《塔羅斯的法則》吹走攻略
    18183首頁 《塔羅斯的法則》吹走攻略 《塔羅斯的法則》吹走攻略 來源:網絡
  • 《塔羅斯的法則》連結迷宮的窗戶攻略
    連結迷宮的窗戶是《塔羅斯的法則》中A世界的第六關,本關有一定的難度,流程也很長,下邊就給大家帶來「Misaka Mokou」分享的塔羅斯的法則連結迷宮的窗戶攻略,大家可以來看一看。塔羅斯的法則連結迷宮的窗戶攻略本關算是一個難點,首先取得連接器A連接打開第一扇門,在取得連接器B之後連接打開有幹擾器的門,取得幹擾器通過小窗,連接遠方的門用幹擾器打開路上的門,
  • 《塔羅斯的法則》月球上的人攻略
    18183首頁 《塔羅斯的法則》月球上的人攻略 《塔羅斯的法則》月球上的人攻略 來源:網絡 作者:蘭斯級一號艦
  • 【漫談時間】神,黑客帝國,塔羅斯的原則
    稍微切題,具有一定啟發意義的作品,反而是斯派克·李的「她」,在劇中真實的展現出機器人對於感情的駕馭能力可能是遠高於人類的,以及他們的高效計算能力引發與人的矛盾,最重要的,就是體現了一個機器人發展的大趨勢:服務化和網絡化。
  • 【一可說遊戲】第一人稱解謎遊戲《塔羅斯的法則》
    於是呢,就趁著今天打折,在Steam上購入了一款新的遊戲《塔羅斯的法則。》《塔羅斯的法則》是由來自於克羅埃西亞的Croteam開發,Devolver Digital發售的第一人稱解謎遊戲,於2014年12月12日發售,在Steam上是可以搜索到的哦~並且這款遊戲支持13種語言的字幕,12種語言的音頻,簡直是良心啊!
  • Epic喜+1 免費領取遊戲《塔羅斯的法則》
    在12月30日送出的禮物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擼貓」遊戲《塔羅斯的法則》,《塔羅斯的法則》僅限今天一天領取,對喜歡哲學解密類遊戲的玩家非常值得一試。《塔羅斯的法則》《塔羅斯的法則》是以傳統哲學科幻小說為背景的第一人稱解謎遊戲,遊戲剛開始玩家會從沉睡中醒來,你會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奇怪、矛盾的世界。古老的廢墟和先進的技術並存。
  • 《塔羅斯的法則》針孔窗口怎麼過 針孔窗口攻略
    導 讀 針孔窗口是《塔羅斯的法則》中A世界的第七關,本關具有一定的難度,不過認真思考,合理利用資源就可以輕鬆過關
  • 尚冰 程林丨「塔羅斯:歷史上最早的機器人?」
    相較這兩者,赫菲斯託斯所創造的一群「黃金女僕」功能性更強,她們在神話中被賦予了許多人類特徵——意識、智慧、理智、思考、學習和表達能力等。關於這種女性機械人助手的介紹最早見於《伊利亞特》(Ἰλιάς)中。鑑於早在新石器時代和米諾斯文明時期克裡特就出現了塔羅斯崇拜,因此塔羅斯的歷史很有可能早於「黃金女僕」。
  • 《靈籠》:末日審判下的生存法則
    末日生存下的三大法則具體是什麼?在動畫中,寄存著人類未來希望的「燈塔」之上存在著一個類似宗教一般的組織,人們稱其為「律教所」。或許在末日災難後將生存的希望寄託於神靈是很愚昧的行為,但不得不說,人類無論何時都不能缺乏信仰,哪怕有時候那個信仰所帶來的不過是虛妄和空洞。
  • 鉑鏈CEO李響:區塊鏈+人工智慧將挑戰人類存在的意義
    李響表示:"面對數字經濟時代熱潮,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將被改寫。我相信這兩者的結合或許將剝奪人類存在意義。"李響在演講中更進一步談到,人工智慧是機器文明的雛形。目前人工智慧的學習和思考能力,仍需要大量的數據資源的注入,通過學習型算法才能產生機器智慧。當下的數據資產都是沒有被估值的,甚至BAT等移動網際網路公司的存在的基石就是對普通用戶的數據資產的掠奪。
  • 末日時鐘再次調整: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僅有100秒
    【ALENG 自媒體】1月24日午間自媒體專稿,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僅有100秒了,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由一個由科學家和相關人士組成的科學團體對於人類文明即將毀滅的一個判斷。這個被稱為末日時鐘的組織剛剛更新了時鐘的指針,數據顯示,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僅剩下100秒時間,這是自1947年該時鐘設置以來,其顯示值最小的一次。
  • 來自古希臘神話的殺手機器人塔羅斯,是否真有其存在?
    塔羅斯,青銅俠。塔羅斯,就像喬·麥考密克和我討論的那樣這一個歷史讓你大吃一驚,出現在傑森和他的阿戈納特的故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群英雄。原超級英雄隊。當我們的英雄到達克裡特島時,他們遇到了一個像人類一樣的青銅自動機。在那裡,偉大的保護者跟蹤海岸,向不明身份的船隻投擲石塊,並擁抱任何一個足夠勇敢的敵人降落在一個火辣辣的熊熊擁抱。
  • 三體中可怕的文明,用水滴團滅人類,不同文明之間差距有多大?
    看過劉慈欣《三體》的人都知道,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差距很大。在末日戰爭中,三體人民用水滴摧毀了人類的戰艦,消滅了人類。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謝弗根據先進文明對資源的利用程度將先進文明分為三個等級,即:一級文明:可以利用星球的所有資源,對應地球。二級文明:可以利用其恆星系統中的所有資源,對應太陽系。
  • 假如宇宙存在「黑暗森林法則」,人類文明在宇宙中究竟安不安全?
    ,宇宙一定存在外星高等文明,而且數量還很多,如果宇宙真的存在外星高等文明,那麼黑暗森林法可不再是虛構的了,而是有可能真實存在的一種法則,如果宇宙真的存在黑暗森林法則,對人類文明威脅有多大呢?外星人想像圖如果宇宙存在黑暗森林法則,那就意味著宇宙不僅僅只有人類一個文明,肯定存在地外文明,而一旦確認宇宙存在地外文明,那麼存在的數量可能超出人類的想像,因為根據科學家預測,整個宇宙存在至少2萬億個星系,按照平均一個星系存在1000億顆恆星(銀河系標準)計算,整個宇宙至少存在2000萬億億顆恆星,再按照一顆恆星攜帶八顆行星(太陽系標準)來計算,整個可觀測宇宙至少包含1.6
  • 「遊戲速遞」塔羅斯的法則——The•Principle
    《塔羅斯的法則》是一款第一人稱解謎遊戲,它來自打造出《英雄薩姆》系列遊戲的CROTEAM,並且由Tom Jubert (FTL《超越光速》,The Swapper《交易者》) 以及Jonas Kyratzes (The Sea Will Claim Everything)聯合創作。
  • 對話丹華資本谷安佳:人工智慧,人類文明的可能延續?
    在極端條件下,人類如果可以開發出來一種可以承載文明、邏輯思考學習能力的載體,這其實是人類文明的延續。」一財:從2011年IBM機器人Watson贏得Jeopardy 答題秀,到去年alpha狗擊敗柯潔,你覺得人工智慧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過程?谷安佳: 人工智慧質的突變在於讓它的算法有提升的空間。它可以自己學習,可以自己跟自己比賽,這個是人工智慧讓我們感到驚異的一點。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不是為了繁殖後代
    這三個問題困擾著所有人,每個人都想尋找到人類存在的意義,每個人都在不斷賦予自己人生的價值,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人類只是地球歷史的一個巧合,而地球也只是宇宙大尺度物質結構下兆億顆行星中的一個,在無窮的星河中,可能存在無數和人類相似的文明,也在默默地探索這個宇宙。那麼,宇宙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