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直觀的了解信息和數據,我們先來看幾個實際的場景:
上述這些都可以稱之為「信息」,且這些信息並不一定存在於某個系統或某個資料庫中,但是我們的判斷依據,卻有可能存在於系統或資料庫中,比如:
這些屬於客觀存在於網絡空間中的「數據」。由此可見,我們可以得出初步的結論:
基於上述判斷,我們可以給信息和數據下個定義了:信息是有價值的資產,是對數據做出的有意義的表達。
數據是信息在網絡空間的載體,是對信息的記錄。
信息不一定存在於網絡空間中,因此,信息安全的外延非常大,一切可能造成信息洩露、信息被篡改、信息不可用的場景,都包含在信息安全的範圍之內,除了常見的網絡入侵竊密,也包括網絡空間之外的場景,比如社會工程對人性的弱點的利用、間諜/臥底等。
網絡安全這個概念也是不斷演化的,最早的網絡安全是Network Security,是基於「安全體系以網絡為中心」的立場,主要涉及網絡安全域、防火牆、網絡訪問控制、抗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等場景,特別是以防火牆為代表的網絡訪問控制設備的大量使用,網絡安全域、邊界、隔離、防火牆策略等概念深入人心。
後來,其範圍越來越大,往雲端、網絡、終端等各個環節不斷延伸,發展為網絡空間安全(Cyberspace Security),甚至覆蓋到陸、海、空、天領域,但這個詞太長了,念起來沒有網絡安全方便,後來就簡化為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了。
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網絡安全,一般是指廣義的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仍基於「安全體系以網絡為中心」的立場,泛指整個安全體系,側重於網絡空間安全、網絡訪問控制、安全通信、防禦網絡攻擊或入侵等。
4.數據安全數據安全(Data Security),是以數據為中心的立場,主要關注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與合規,特別是敏感數據的安全與合規。
通常,對於大多數業務人員來說,主要關心的是數據的安全。使用數據安全這個術語,便於安全人員和業務人員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進行溝通。
隨著資訊時代向數據時代的轉變,數據安全這個概念,更接近安全保護的目標,更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並且這裡的數據不僅包括靜態的、存儲層面的數據,也包括流動的、使用中的數據。
我們需要在使用數據的過程中保護數據,在數據的全生命周期中保護數據,特別是涉及個人隱私的數據。也就是說,數據安全這個詞,可以將信息安全、網絡安全以及隱私保護的目標統一起來。
5.信息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的關係
網絡空間是計算的資源與環境(覆蓋雲/管/端的設施與應用),數據是計算的對象。
我們通過保護【網絡空間】裡面的【數據】這種手段,來達成【信息安全】或【數據安全】的目標。
【信息安全】側重於保護一切有價值的信息,不限於網絡空間,比如竊聽、社工、各種人為因素的洩露等也在信息安全的工作範圍。
【網絡安全,即網絡空間安全】側重於計算的資源與環境,是有邊界的,通常受限於主權邊界。通過保障計算環境(網絡空間)的安全,從而最終保障計算對象(數據)的安全。
【數據安全】側重於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內的安全與合規,可能涉及長臂管轄與域外效力。
在上圖中,網絡安全的範圍參考橙色邊框,數據安全的範圍參考藍色邊框。
網絡安全可以理解為手段,而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可以理解為目標。
通常來說數據比信息更具有針對性,範圍更明確,因此在使用「數據安全」這一術語時,安全團隊的目標與業務團隊的目標一致,都是保障計算對象的安全。從這一角度來說,數據安全是一個很好的抓手,用於推動安全工作的開展。
6.典型使用場景
大家其實不用過於糾結我們究竟應該使用哪個術語,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企業的需要、側重點,選擇相應的術語。
信息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的使用場景,可以參考:
上述內容根據筆者《數據安全架構設計與實戰》進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