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導,近日,美國政府官員和軍方將領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戰略力量小組委員會就總統2018財年預算請求聽取證詞時表示,應當將美國「三位一體」核戰略力量現代化作為國防部、能源部、空軍和海軍在2018財年的第一要務。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弗蘭克·克洛茨則聲稱,已提出總額為139億美元的預算,比2017財年綜合水平高出近10億美元。
作為冷戰期間與蘇聯對抗的殺手鐧,美國於上世紀60年代建立起了由彈道飛彈核潛艇、陸基洲際飛彈和戰略轟炸機組成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核威懾體系,成為美國目前戰略核力量的重中之重。
按照核力量生存和可靠性理論,「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體系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使美國各軍種聯合作戰有更為強大的後援。在該體系中,海基戰略核力量佔據主體地位,共擁有14艘「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8艘部署在太平洋,6艘部署在大西洋。由於首艘「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計劃於2027年退役,美國海軍目前正在計劃建造12艘「哥倫比亞」級新型核潛艇加以取代,第一艘預計在2021年建成,2031年實現戰略巡航。由於潛射彈道飛彈在生存能力、突防能力等方面強於陸基彈道飛彈,被美國看作是最主要最安全的戰略力量。目前,每艘「俄亥俄」級核潛艇攜帶24枚「三叉戟」-2系列潛射洲際彈道飛彈。與「三叉戟」-1飛彈相比,該型飛彈有很高的可靠性,截至2016年已連續160次發射成功,並進行多項技術改進,可有效滿足使美海軍應付新型威脅能力的需要。
發射井中的美國「民兵」-3洲際飛彈。
在空基戰略核力量方面,美空軍目前擁有20架B-2和93架B-52H轟炸機,分別部署在3個基地,其中18架B-2和76架B-52H轟炸機具備核打擊能力,可攜帶約500枚B61和B83核武器。此外,B-52H還能攜帶裝備W80-1彈頭的「空射巡航飛彈」。雖然B-2和B-52H可以服役至2040年,但美軍還是計劃從2020年開始換代B-52H,然後是B-2轟炸機,未來將採購80~100架B-21遠程轟炸機,裝備B61-12精確制導核炸彈和新型「遠程防區外」空射巡航飛彈。
在陸基戰略核力量方面,目前美國擁有450枚「民兵」-3飛彈,「民兵」-3是「民兵」-2飛彈的改進型,是美國第三代地對地戰略核飛彈,也是美國第一種裝備分導式多彈頭的陸基戰略飛彈,能安裝33.5萬噸當量的W78或30萬噸當量的W87核彈頭,射程達1.25萬公裡,且命中精度高,能有效提高飛彈的突防能力和打擊硬目標的能力。按照計劃,「民兵」-3的服役期限是2020年,目前美國空軍正在商討服役期滿後的替代問題。
從總體上來說,目前美國「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核力量,能夠迅速有效應對各種核危機事件,並通過先進的指揮、控制、情報和規劃系統密切結合在一起,成為美國保持強大威懾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力量,因此,其未來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
美國新一代陸基洲際飛彈將考慮採用鐵路或公路機動發射,圖為美國上世紀80年代研製的MX鐵路機動彈道飛彈想像圖。
有效應對未來核威脅,增強盟友信心
幾十年來,美國的核力量一直是防範美國及其盟友遭到核攻擊的終極威懾,向盟國提供「核保護傘」也成為美國保衛盟國及夥伴國關鍵利益的一項義務。同時,美國也希望通過在盟國面前展示其這一能力,說服盟友和夥伴國放棄研製本國核武器的企圖,實現其核不擴散的戰略目標。但隨著國際安全形勢發展及新興國家核力量的不斷增強,特別是俄羅斯、中國、朝鮮等國家核武器質量和數量不斷提升,美國及其盟友所面臨的核威脅風險都在不斷增長,盟友對美提供核保護能力的信心也在急劇下降。
首先,俄羅斯自獨立以來,常規武器力量下降速度比核力量快很多,但在核領域與美國基本勢均力敵,並且俄羅斯還正在對多種戰略武器力量實施現代化。例如,俄羅斯近年來一直在建造「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亞爾斯」和「薩爾馬特」洲際飛彈等先進武器,這些都將極大提高俄羅斯的核戰略能力。
其次,朝鮮近期也在不斷進行核試驗和飛彈試射。根據其所公布的試驗數據和圖片來看,目前朝鮮似乎已經可以製造出體積較小的核彈頭,可以滿足裝載於洲際飛彈前段的要求。而據美國官方稱,朝鮮5月14日試射了「火星」-12型飛彈,射程達4500公裡,能直接打擊美國關島,這意味著在理論上朝鮮已擁有核武器洲際打擊能力;5月21日,朝鮮又進行了「北極星-2」飛彈發射試驗,射程在2000千米左右。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表示,如果任由朝鮮發展,繼續進行飛彈試射,尤其是進行洲際飛彈與模擬彈頭結合的飛行試驗的話,朝鮮有可能迅速完善相關技術,獲得可靠性較高的核打擊力量,早晚擁有足以攻擊美國本土的飛彈系統。
俄羅斯「亞爾斯」公路機動彈道飛彈。
追求絕對軍事優勢,實現核霸權主義
美國目前追求的是一種具有強烈霸權主義的核戰略,即以「三位一體」核戰略力量為重心,在技術上遙遙領先於世界上其他國家。而從目前實力來看,美國也確實擁有雄冠全球的核力量,沒有哪一個國家會去打美國的「核主意」。但美國仍然未雨綢繆,以應對來自其他國家潛在戰略威脅為由,不斷發展更新核武器技術,提高戰略核武器威懾能力,說到底,乃是源自一種滲透到骨子裡的霸權邏輯,即力求將軍事上的相對優勢「轉變為絕對優勢」。
從美國整體核力量實力來看,除了「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外,飛彈防禦體系也是一種重要的威懾力量,起著戰略拒止(即遏制潛在對手發動攻擊)的作用。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包括可攔截洲際彈道飛彈的陸基中段攔截系統、攔截中遠程彈道飛彈的海基的「標準」-3攔截彈,「愛國者」-2和「薩德」等則能對中近程彈道飛彈進行末段攔截的系統。上個月30日,在美國空軍第30太空聯隊、飛彈防禦局聯合指揮部、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共同合作下,陸基飛彈防禦系統成功在實驗中攔截了一枚洲際彈道飛彈靶彈。這是美國首次攔截洲際彈道飛彈試驗取得成功,也是其反導系統自部署以來最接近於實戰攔截洲際飛彈的一次試驗,標誌著美國真正擁有了面對現實威脅的遏制力,可有效應對針對其本土的飛彈攻擊。
從此次美國披露的核威懾政策重點來看,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將全面升級包括「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在內的所有核武器系統,支持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支更精幹、更高效和更穩定的長久可靠核威懾力量。具體來說,美國將重組研發和生產核武器的能力,持續調整戰略核武器的規模,對三位一體核力量結構進行優化,對老化核武庫進行的現代化改造,從而全面提升其核武器性能,確保在「後危機時代」獲得和保持新的戰略優勢,並為運用最新技術進行核武庫升級換代、強化核軍備質量鋪平道路。
關注珠寶關注中國彩寶第一家——敬寶收藏,中國著名品牌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