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清潔產品裡面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掃地機和吸塵器,之前我曾經寫過不少關於掃地機和吸塵器的文章,品牌也涵蓋如石頭,追覓,小狗,睿米等等品牌,不過任何產品都沒有絕對的好絕對的壞,只是作為消費者來說你需要了解什麼,什麼是你想要的,拋開價格談性能比都是耍流氓。
選擇帶拖地的還是不帶拖地?
掃地機的拖地是不是真的好用?
有了掃地機還需要吸塵器嗎?
有了吸塵器還需要掃地機嗎?
選擇掃地機需要注意哪些性能?是選擇集塵式還是選擇普通塵盒?
地圖導航有什麼優勢?
是否支持網際網路模式?
支持虛擬避障還是實體避障?
▲問題是不是很多,其實如果你在使用了多款掃地機之後,你就覺會覺得這都不是事,我這篇文章並沒有涵蓋市場的多款掃地機,只是就林老師使用過的幾款產品給到一個參考。
追覓掃地機L10 PRO
石頭掃地機P5
追覓掃地機D9
科沃斯地寶DJ65
睿米集塵式掃地機
▲追覓L10今年年前新發布的這款L10 Pro算是非常堆料的旗艦配置,採用了全新的雙線雷射雷達配置,在三維環境下構建環境避免碰撞,電機部分採用了無刷電機 Nidec的電機在業內還是非常知名的品牌供應商。4000Pa的吸力也算是非常強悍。
▲作為旗艦機型,電控出水,懸浮式的拖布,270ML的水箱依然得到保留,依然支持米家APP預約,斷電清掃,小愛同學語音控制,570ML的大容量塵盒,基本日常約一周才需要傾倒灰塵。
▲我比較喜歡的是追覓不管是低端的機型和高端的機型都採用了自家的電控出水系統,電控出水不管是使用體驗還是效率都要比植物仿生有效率的太多了,這點我非常贊同。
▲和之前的幾款機器設計的不同,的L10 PRO採用節結構光雙線雷射的設計,地形掃描雷射和3D結構雷射來綜合繪製家用地圖,地形掃描雷射可以監測地面的欺負不平,優化地面繪圖的效率,而3D結構雷射可以很好的對於牆面,桌腿,線纜進行監測,精準的躲避障礙物。
▲地刷的設計依然採用了一段可以拆卸的設計,在清理毛髮的時候特別有用,要知道有時候使用切割刀也難以處理纏繞在一起的毛髮。特別家裡長頭髮的人多的時候,清理頭髮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痛點。
▲L10 PRO的塵盒為570ML,可以一次容納幾天的清掃垃圾,L10PRO在清理灰塵的時候在內部做了切割設計,對於一些細小的毛髮可以直接做到切斷處理,避免累積在一起纏繞。同時機器的濾芯也支持水洗。晾乾之後可以重複使用,進一步降低耗材的使用成本。
▲APP和清掃算法是考核一個掃地機是否是高效清掃工具的一個關鍵參數,由於支持米家,所以L10在使用上對於新手比較友好。在使用前也會提示新用戶掃地的時候注意清理一下地面的障礙物,讓第一次構建地圖更加有效率。
▲APP內部的功能比較豐富,可以設置定時清掃,語音,地毯自動增壓,斷電或者缺電自動回充斷點清掃,同時可以提示清洗抹布的時間等等。
▲第一次構建地圖比較快,我的房間比較小,所以掃地機第一次掃到一半沒有電了,自己回充之後又繼續開始斷點清掃。
▲虛擬牆和清掃禁區,拖地禁區都需要手動去設置,等第一次地圖繪製完成之後就可以設置禁止掃地機進入衛生間,盥洗室,廚房等區域,而有地毯的地方我不建議使用機器人清掃,可以設置為拖地和掃地禁區。薄一些的地毯可以,但是厚的地方掃地機效率不高。地毯清理我一直覺得是手持吸塵器的工作領域。
▲我家裡由於有一個5歲的神獸,所以玩具很多,亂七八糟的外面搞來的各種零碎,所以每天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我首先要把地面的雜物簡單清理一下,然後開啟掃地機開始掃地。但是偶爾還是會被女兒的小繩子,頭繩,襪子,溜溜球各種雜物打斷。
▲L10 PRO支持自動分房間清掃,動態路徑規劃,選取清掃,劃區清掃,虛擬牆禁區,家庭環境複雜的同學可以靈活的去使用豐富的地圖功能。
▲地面清掃設置地毯清掃禁區之後機器人可以很好的執行躲避該區域。
▲而在避障方面很多地方都不需要碰撞就可以實現準備的避障,告別機器人撞牆的煩惱。
▲L10 PRO的內置電池為5200mAh,吸力達到4000Pa,可以支持250平方面積的清掃工作,當然如果你家也有如網上的500平方的你可以能需要使用斷點清掃功能。
作為追覓發布的最新的旗艦配置掃地機L10 PRO,和石頭的雙目+機械撞板,LDS+機械撞板相比,線雷射LDS+機械撞板的構圖能力會更好,同時在避障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而570ML的塵盒,270ML的電控出水,4000Pa的大吸力,防纏毛的設計都算是不錯的配置。而性價比也是非常的凸顯。作為消費者的你會如何選擇呢?
▲新款的P55 除了延續之前的S55的大吸力,大電池之外,同時在地圖管理升級到3.0版本,而內置的拖地的水箱也支持水量調節,這些都是在之前的S55上所沒有的功能。
▲和之前的S55的吸盤式地板防護墊相比,P55採用雙面膠的形式固定防潮墊,避免拖地部分的抹布弄溼地板,和地面和接觸更加的牢固,同時也避免掃地機回充的時候移動充電樁和防潮墊。
▲石頭科技的幾款機型都支持吸拖一體設計,所以都會配置水箱,P55的水箱配置比之前的S55的容積增加40Ml。雖然容量不大,但是足夠滿足日常房屋面積的拖地需求。由於水箱的出水孔的裝置使用久了會擁堵,所以出廠會附送四個濾芯,我之前使用S55的經驗,這個濾芯可以支持6個月的更換。嚴格來說如果發現掃地機拖地沒有水 或者出水很小,就可以考慮更換。
▲對於水箱的抹布更換,防潮墊的安裝,以及不要在地毯上使用使用拖地功能,都做了詳細的備註,注意不要再水箱內添加任何的洗滌劑,地板精油之類,我之前加過地板精油,結果濾芯堵塞直接更換。
▲整個掃地機的配件和之前的S55相比少送了一個抹布。不過淘寶淘機器人的抹布也不貴,而且抹布經過洗滌可以重複使用,畢竟P55比S55還要便宜300塊。
▲石頭的P55 和之前S55的設計大體相同,除了取消了一個按鍵之外,外觀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還是採用黑色的設計。Logo的位置也做了小範圍的調整。
▲相當於S55的塵盒,P55的塵盒更大一些,而主刷清理工具也設置隱藏在水箱邊上,方便日常清理使用,和最早的掃地機器人相比,細節上要改進了很多便利性的設計。
WIFI重置按鈕在塵盒的邊上,在設置故障或者無法連接的時候可以通過reset按鈕直接進行復位。
▲P55的塵盒依然設計為可拆洗的塵盒,日常使用感覺風力過大或者噪音過大,灰塵太多的時候,可以拆開清洗,但是注意一定要風乾之後再安裝回去使用,不然會影響吸力,造成電機壓力過大,我習慣清洗之後使用除溼機大風力吹乾在使用。
▲P55依然還是沿用單邊刷設計,關於雙刷和單刷的設計的優劣,其實我個人在使用了幾款掃地機之後覺得並無太大的區別,當然有些用戶喜歡雙刷的設計,也就仁者見仁了。只要能掃的乾淨就是好貓。
▲主刷沿用之前的設計,採用比較亮眼的橙色主色調,主刷內部的吸塵入口特別採用了塑膠包裹,避免灰塵進入機器內部損壞電路,細節上可圈可點。想的非常的周到。
▲現階段市場上的掃地機已經採用了FBGA加上鏡頭算法的設計,在家庭使用中不走冤枉路,自主智能化的程度更高,全屋覆蓋智能巡航,高精度測距建圖等方面都已經做得非常不錯。P55採用的雷射雷達也是現如今比較成熟的方案。
▲家庭使用環境中,用戶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掃地機的巡航地圖和智能程度,搭配了石頭自己的Lidar Vision專利設計,配合異構式的SLAM算法,在複雜的家庭環境和多種運動狀態下的依然可以高效的穩定生成地圖,減少掃地時候的遺漏。同時搭配AI算法融合傳感器,可以實時運算,合理規劃掃地路徑,自主完成清掃,脫困,回充,無人值守等功能,不斷的進行升級學習適合室內的工作環境。
APP是搭配掃地機工作的是主要手段之一,如果不使用APP直接使用掃地機也是可以的,但是會失去很多可玩性。石頭掃地機依然支持米家APP ,同時也開始適配如小度助手等APP。我家裡由於設備眾多,所以我還是習慣於使用米家適配。而且可以通過小愛助手語音控制掃地機使用。
石頭機器人P55支持2.4G網絡適配,如果無法適配可以安裝正面兩個按鍵進行網絡復位。我試了兩次基本就可以成功配對,配對之後可以在米家APP設置機器的名稱和房間位置,同時如果家裡有小度和小愛音箱,也可以通過語音來控制機器人掃地。
我通常會使用語音控制如:
小愛同學,打開掃地機。
小愛同學,暫停掃地機
小愛同學,回充掃地機。
簡簡單單,搞定家裡的衛生問題,不用每次都跑去按掃地機的實體按鈕。
▲進入掃地機可以設置掃地機的工作模式,石頭機器人P55支持五種清掃力度,輕柔,安靜,標準,強力,MAX,我使用的時候偶爾會使用輕柔模式和安靜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晚上掃地,還有就是現在孩子在家使用客廳的電視機上網課,噪音太大影響上課,不過比較好的是輕柔模式安靜模式僅僅支持一次設定,下次掃地的時候會恢復標準模式清掃。
如果家裡需要掃地機清掃地毯的話,可以設置地毯增壓模式,不過帶有水箱的時候最好不要吸地毯,所以在室內使用的時候需要設置清掃禁區,現在掃地機都支持虛擬牆和實體虛擬牆,實體虛擬牆需要在網站購買回來自己裁剪設置不讓掃地機進入的區域,而虛擬牆也可以通過掃地機內部的地圖使用軟體設置。不過如果有別墅樓梯和水源的地方建議使用實體虛擬牆比較安全可靠,我家的虛擬牆有實體有APP內設置。紅色區域為客廳的地毯位置,我特別設置了禁止進入的邊框。
▲掃地機在工作一次之後就會給家裡的面積劃分區域,每個區域的顏色各不相同,也可以使用內置的區域清掃來讓機器人僅僅在一個區域清掃,這個也是地圖3.0增加的新功能,而且這個區域的設置可以人為手動設置也可以讓機器人自己設置分區模式。
▲升級的區域清掃和地圖3.0,也增加了很多玩法,如遙控模式清掃,指哪打哪的設置都可以自定義的讓掃地機按照你的想法去掃地。
▲內置於的掃地機工作時候的語音也可以隨心設置,我最喜歡的還是妲己版的語音,掃地之前開始的語音是「全軍出擊」「來和妲己玩耍吧」
▲我之前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可以支持出門掃地的功能,P55終於支持了,但是我發現問題來了,P55僅僅支持米家的智能門鎖,不支持我現在使用的鹿客門鎖,還是有些小小的遺憾,要是支持關門掃地就更加的棒了。
▲APP還內置了機器人的說明書,即使你的說明書丟了也不會影響你使用,有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打開米家APP進入設置查看細節。
▲先給掃地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靠近門口的地方,前任退休,後來居上。雙面膠的粘合度不錯,建議在安裝位置之前清潔需要貼膠的區域。
▲如果需要拖地可以安裝拖地水箱,也可以不安裝直接使用掃地功能,水箱我建議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加入純淨水,現在很多家庭都有管道淨水機,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水中的雜質堵塞濾芯,可以延長濾芯的使用壽命。
▲P55支持兩檔調節水量,可以在水箱的底部進行調節,用戶可以根據家裡的清潔程度來調節拖地的力度。
▲由於設置了虛擬牆,所以掃地機在掃地的時候完美的跳過了地毯的位置,避免我的羊毛地毯被掃地機弄溼或者是吸掉上面的羊毛。
▲讓我們看看第一次掃地的小成果,其實家裡的地板雖然老舊,但是之前的機器人每天都掃地,不過家裡三個女兒每天的頭髮著實不少,而且最重要的還有女兒的頭繩,吃東西各種零食的碎渣等等。
▲塵盒裡面還是有蠻多的灰塵,毛絮,不管如何的清理,日常家裡就是有各種各樣的灰塵和毛絮,打掃衛生之類的也是弄不乾淨,所以日常使用掃地機掃一掃,吸一吸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帶的清理主刷工具,用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毛髮清理效果立竿見影。用完之後可以卡在機器裡面,不用擔心下次使用找不到。
現在每天掃地機使用的頻率是2次,早上10點定時清掃一次,下午4點定時清掃一次。每次掃完感覺地面少了很多毛絮和碎屑垃圾。
▲作為S55的升級款,P55在地圖升級3.0,增大水箱,劃區域清掃等方面做了不錯的升級,說到底都是一些便利性的升級,而對於5200mAh電池,2000Pa大吸力等硬體指標上並沒有縮水,同時價格也比之前的S55要便宜一些,只能說買新不買舊了。
在拖地功能上,除了水箱的增大,更加大的拖地面積之外,還特別針對地面的清潔需要增加了水位調節,算是一個不錯的功能,這個功能在競爭對手上也有涉及,而這次P55也全面增加了這個設計,算是多了一個賣點。不過仿生學的拖把很容易堵塞,需要定時更換和清潔,拖地效果不如電控出水。如果你對於拖地的功能要求比較高,建議不選擇。
▲家用掃地機已經成為家庭使用的標配家電,習慣上使用掃地機的生活地區可以解決我們很多的時間,當時有關注過追覓慧目F9掃地機主要是因為帶有電控出水,我受夠了不帶電控出水的掃地機。而且首發價格比較便宜。雖然在地圖構建上不如雷射雷達那麼有效,但是畢竟價格在那裡擺著。
▲不過前不久追覓發布了最新款的採用LDS技術的掃地機D9 ,採用了LDS技術讓機器人效果更好,特別是在地圖的繪製,掃地的算法等方便要更加有效。
▲追覓的旗艦D9基本可以說是2000價位的掃地機上的配置,都有越級配置,全能旗艦。全方位頂尖配置,越級對標2000以上價位段競品。
▲LDS雷射雷達+全新SLAM智能化算法,提供最智能的導航規劃體驗,同時搭配追覓自家的豐富的高級地圖功能,運算能力更強,提升規劃效率.
▲3000P a大吸力,浮動滾刷,地板/地毯智能識別,同時5200mAh大容量電池,保障滿足250㎡的清潔效果,我小小的89M完全不用擔心電力不夠的問題。
▲追覓的D9電控出水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功能,支持三檔水量,邊掃地邊拖地。新一代清潔抹布+270mL智能電控水箱,掃拖一體拖地更乾淨
▲20mm的越障高度,14類傳感器,實時感知周圍環境的 自身狀態變化,家中行走更自由,噪音方面降低至 65dB(A),優化噪音體驗,不過我一般在家不會開啟最大吸力,一般輕柔模式就足夠使用,而且現在年紀大了真的很怕吵。
▲追覓D9對於米家的支持良好,同時支持小愛同學語音操作,家裡有小愛的同學使用掃地方便了。在APP內部同樣可以設置虛擬牆,禁區,已經分區清掃等功能,旗艦的配置,入門的價格.
▲清掃顆粒物垃圾,和拖地狀態,在清理顆粒物的上還是非常給力的。同時也可以把家裡拖得很乾淨。雖然地板已經用了十年,但是還是需要機場的清理才能很好的保持家裡的整潔和乾淨。
▲可以說使用過掃地機之後再也不願意每天拿著拖把拖地了,掃地機是我入手的最值得買的一款智能家居產品。
總結
在L10 PRO發布之前,D90算是追覓的一款不錯的器件產品,價格要比石頭同等配置的機器要便宜500左右,作為消費者,品牌是一回事,錢也是一回事,作為新晉的小米供應商,追覓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
科沃斯作為老牌的掃地機製造商在現如今的網際網路產品的衝擊下,依然發布了很多自己的旗艦產品,這臺地寶也是我使用的的表現還算不錯的機器。
▲家裡有萌娃的家庭都知道,零食滿地是常態,使用手持式吸塵器吸這種顆粒物的總是會四散奔逃,所以最好是吸塵器一點點的吸掉,不過由於顆粒物很大顆,單刷吸塵器在工作的時候就要略遜色於雙刷的吸塵器。
▲然後剛才女兒的玩具氣球又被戳破了,我傻眼了,這個是什麼操作,氣球裡面還放了多少彩色顆粒。
▲現階段的掃地機已經相比之前的產品已經有了很大的升級,不論是功能,外觀,掃地方式,細節劃分,地圖規劃,語音導航等等都有很多個性化的設計,而一臺掃地機的硬體功能需要強大,而軟體算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加分項,比如說掃地機的地圖規劃。這臺小米1S 是我入手的第一臺掃地機,就和這臺科沃斯的地寶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吧。
▲兩臺機器的底部分布類似,而DJ65採用雙毛刷設計,而小米1S採用的單毛刷設計,雙毛刷的優勢在掃地的時候可以把顆粒物聚攏後除塵,而單毛刷在清掃顆粒物的時候容易分散顆粒物的面積。
▲DJ65的充電觸電在底部,而小米1S的充電部分則是在側面。功能上DJ65增加了拖地的功能,這也是我需要的功能,吸拖一體一次性搞定。
DJ65的充電樁要比小米1S的充電樁要小不少,放在家裡甚至連踢腳線的高度差不多,而小米1S 的充電樁個頭超級大,是時候給瘦個身,不然這麼大的充電樁實在沒有什麼必要。
在簡單的給兩臺機器配對同時對家庭進行清掃。平時家裡的雜物比較多。是時候做一個對比了。現在我居住的面積是89M,我在清掃之前對於室內的環境做了一個簡單的清理。
▲米家APP由於支持小米生態鏈的產品比較多,而科沃斯的APP僅僅支持科沃斯的設備,不過界面設計要美觀很多,APP內部集成了所有的科沃斯的型號,主界面則會顯示主機的圖片。
▲在實際的清掃的對比中,由於我忘記設置了虛擬牆,所以小米1S在掃地的時候多少了廚房和衛生間,清掃的面積上則是25M 和30M 的有效清掃面積。科沃斯和小米在實際清掃過程中都會被電線纏繞。
▲科沃斯的DJ65在掃地的清掃模式上可以選擇 沿邊,自動,定點清掃。
沿邊基本是清理邊緣死角,一網打盡,而自動清掃則是會按照蛇形周圍來清掃全屋,而定點清掃則是可以按照用戶的要求對房間的某一塊區域進行打掃。在清掃的過程中,依靠視覺導航,科沃斯也是按照房間依次清掃的,掃完一間再掃另一間。
而小米1S則是可以選擇虛擬牆指定掃地機工作範圍。分區編輯清掃。而清掃的力度兩款機器人都可以在APP內部設置清掃的力度,力度越大噪音越大,續航越短。清理能力則是越強大。不過米家1s雖然採用了視覺導航系統+LDS雷射導航系統,但實在是沒有看出來視覺導航的作用是什麼。官方宣稱是可以輔助房間分區清掃,那是雷射導航無法做到分區清掃嗎?
▲小米1S在日常清掃的時候由於上面的有凸起的雷射雷達,造成無法進入電視櫃或者沙發底下清掃。
▲而DJ65由於表面平坦,可以輕鬆進入電視櫃下,沙發下面清掃。
▲DJ65對於日常的食物顆粒的清掃效果
▲小米1S對於日常的食物顆粒清掃效果。
在處理小型的顆粒物的表現上,兩款掃地機都可以很好的處理乾淨顆粒物。對於灰塵自然更加不用說。
DJ65比小米1S的主要功能則是多了拖地功能,其實在之前對於拖地功能覺得可有可無,使用過之後發現拖地功能真的好用。這也是我第一次覺得掃地機的拖地功能不是雞肋!
▲DJ65的拖地部分經過了特別的設計,通過按壓式卡勾可以直接和掃地機鎖定,在安裝水箱和取下水箱的是掃地機都會有語音提示,水箱的出水孔有三個,出廠的時候一般廠家會隨機附送拖地專用的抹布,
▲我們都知道一般在家拖地都是採用自來水,長時間使用之後容易產生雜質堵塞出水孔。而可我是的DJ65另外附送了專門的清潔地板的清潔液,不過不建議使用其他廠家的產品,之前我使用自己的清潔液,但是很容易堵塞出水孔。
▲同時科沃斯的水箱還可以對於水箱的液位進行三檔調節,可以根據智能精準控制水量,並可根據您對拖地溼度的要求,通過APP(大中小三檔)智能調節滲水量,如果室內不是很髒則可以設置最低檔水量,如果地面比較髒可以設置為高水位拖地。方便用戶使用。
▲第一次拖地的時間約為40分鐘,剛開始加水並沒有加滿,只加了一半左右,在回充的時候水箱的水差不多已經用完,而且拖過的地板的確要乾淨不少。每天下班吃完飯回來掃地機掃完還要用水拖地的勞動基本就是一去不復返了,哈哈哈哈。吸塵,拖地一次搞定,我基本每天都是等孩子去上幼兒園開始打擾,先開掃地機,再開始疊被子,畢竟我現在屬於賦閒在家的狀態。家務活能做就多一點,不然太太下班回來忙了一天還要收拾。最重要的小公主放學回來可以開心的在地面上玩耍,每次壞習慣就是把玩具倒滿一地,而且還不願意收拾回去。而且很多玩具的配件丟失了也找不到,還有就是小姑娘的頭繩,每次都是從掃地機的塵盒裡面找到她心愛的玩具和頭繩,也是醉了。小的時候一聽到掃地機的聲音就哭,現在越來越習慣了掃地,每次開掃地機就說爸爸,小機器人又幫我掃地了,你和他說一下不要吸我的玩具好嗎。好吧, 好吧,我去給你把玩具變出來。
總結
科沃斯DJ65相對於小米1S。採用雙塵刷的設計,清潔效率和效果更快更好,特別是水箱的加入讓DJ65無論是功能上還是做工上都要超越小米1S 。
結構上DJ65要比小米1S高度低不少,更加適合沙發,電視櫃,茶几等家具下面的地面清潔。
家有兒童的用戶,我個人建議是購買帶有拖地功能的掃地機器人,在使用過帶有拖地的功能的機器人之後,我決定把我之前的小米1S送人,感覺拖地就是為了家有兒童的用戶設計的。地面拖過之後的確灰塵少了很多,孩子在上面玩耍也不會太髒。
▲算下來手頭使用的過掃地機已經很多款,包括科沃斯,石頭,追覓,小米等等多款網際網路產品,不管是清掃算法還是地圖規劃原理,硬體設計,都算是是非常熟悉的,之前我曾經也把手頭寫過的掃地機的產品做了一個體驗文,給新手或者希望購入掃地機的同學做一個小小的參考,林老師在文中的觀點和說法僅僅代表我個人,所以只能給你參考。最終選擇什麼樣的機器,花多少錢,還是自己說的算。
▲其實看看現如今的掃地機市場,大家在吸力、導航以及智能化維度的競爭已經幾乎進入白熱化,網際網路巨頭石頭,追覓,傳統的老牌科沃斯都將各自看家本領拿出。很多消費者還是不會選,這段時間一種新的掃地機器人開始在各個平臺上出現,而和傳統的掃地機器人不相信的時候這樣的掃地機器人背後有一個很大的充電樁。
▲而集塵掃地機器人區別於傳統的掃地機器人,產品普遍具備大容量的集塵桶,重點是還可以自動集塵,「掃地機清理地面的灰塵和顆粒物,而集塵桶則是清理掃地機內部的灰塵和顆粒物」!這樣的功能等於解放了我們雙手,再也不用手把手的去清理掃地機內部的粉塵和顆粒物還有毛髮等等垃圾。
▲傳統的掃地機器人需要手動去傾倒塵盒,還需要敲敲打打,還需要清理濾芯塵盒等等,弄髒手不說,萬一忘記傾倒還會面臨細菌滋生發臭,特別是夏天更是需要及時處理灰塵和垃圾。
▲最近正好收到了睿米送測的這臺睿米的新款集塵式掃地機,也是我第一次使用這種原理的掃地機。讓我們看看這臺集塵式的掃地機有何種表現。
▲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設計上支持智慧集塵,吸拖一體式的設計,最大吸力為2700Pa,30類傳感器覆蓋,支持房間分區,自動分區,定時清掃,斷點續掃等等功能。搭配的智慧集塵清潔站兼顧給掃地機充電和垃圾桶的功能。塵滿自動打包並提示用戶更換,同時解決髒手和垃圾發臭兩大難題。
▲懸崖傳感器,碰撞傳感器等等多種傳感器在機身和頂部的雷達位置,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採用的導航模式是第四代超感雷射雷達,準確繪圖的時候也通過SLAM算法迅速的掃描並繪製全屋地圖,精度高且繪圖速度快。
▲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的操作按鈕分布在頂部,開機鍵,區域清掃按鍵,以及回充按鍵。操作起來比較簡單,第一次需要開啟網絡重置通過開關鍵和回充鍵就可以實現復位。
▲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採用雙主刷設計,兩個主刷一起工作可以迅速將顆粒物聚攏。提高清掃效率。
▲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的設計色調以白色主題,黑色作為點綴,顏值上比較有自己的特點,和全白或者是全黑色的機器相比還有有很高的辨識度。
▲智慧集塵站是集塵式掃地機器人和普通的掃地機器人的主要區別之一,集塵站的主要功能是兼顧了充電樁和垃圾回收的任務,通過強大吸力將掃地機內部的灰塵吸入集塵站內部的收納袋,通過殺菌臭氧抑菌等方式解決髒手和傾倒汙染的問題。
▲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的集塵站功率為850W,算是非常大的使用功率,不過集塵站只在掃地機器人回充的才會工作,一次工作大概10多秒時間,通過強大的負壓吸力將粉塵吸入塵袋收納。
▲相信很多同學都有家裡的掃地機的充電樁經常會因為掃地機的來回碰撞位置移動的苦惱,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的集塵站在底部設計有防滑墊,同時由於集塵站自身也有2.7kg的重量,所以不用擔心位移的煩惱。
▲集塵站內部的塵袋為3L ,是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內置塵和的10倍,由於內置的塵袋比較小,所以掃地機工作一次回收一次的塵量最多為300ML,所以一個塵袋可以使用10多次集塵。由於每次不可能都是慢慢的300ML,所以基本一個3L 的塵袋可以一個月替換一個。用完即丟,不髒手無汙染。
▲塵袋的取下和安裝都非常的的方便,除了內置一個塵袋之外,包裝內還額外附送了四個塵袋,基本5個月都不用購買塵袋了。
▲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的集成站頂部有顯示機器工作狀態的顯示屏,通電之後可以顯示掃地機的剩餘電量,WiFi是否聯網已經塵盒是否滿溢等信息。
▲在使用方法上其實兩種掃地機器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將集塵站和掃地機放置好之後就可以按鍵清掃了。
▲所有的掃地機器人在第一次工作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還是需要先清理一下家裡的雜物,避免纏繞,阻礙機器人工作,由於第一次新的機器人使用都需要實現構建家裡的地圖,所以第一次清掃的時間最長,同時如地毯,門檻,廚房,衛生間區域的門都要關好,避免掃地機進去。
▲構建完家裡的地圖和房間的區域之後才可以通過虛擬牆,禁區等設置讓掃地機禁止掃地,禁止拖地的設置,也讓掃地人真正的智能化。
▲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有著不錯的越障能力和清掃能力,通過在第一次在厚實的地毯上清掃已經拖地的效果,還有在清除顆粒物的效果都還是非常滿意的!
▲第一次需要之後需要通過APP接入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實現遠程控制,小愛控制,語音控制等等的功能。
▲主界面比較簡單,只有開始回充,開始清掃,模式,區域,地圖等幾個菜單,由於第一次使用需要構建地圖之後才能實現在地圖上的操作。
▲通過內部的設置可以對於清掃路徑,清掃次數,拖地的水量,清掃的吸力做一些自己習慣的設置。第一次構圖中的圈圈都是椅子腿還有一些障礙物。
▲構建好家裡的地址之後,就可以在地圖上設置虛擬牆,拖地禁區,掃地禁區,拖掃禁區,等等。方便機器人在後面的清掃工作中準確無誤的完成清掃任務。
▲每個工作日的時間,我在家裡工作,太太在單位工作,大女兒上學,小女兒上幼兒園,基本都需要收拾家裡,掃地機器人真的是幫了我的大忙,從我購置的第一款掃地機開始到現在,真的覺得掃地機是可以改善生活的真香產品,之前我對於掃地機的拖地功能一直不以為然,現在使用下來帶有電控出水的掃地機器人才是真的好用。
▲現在每天使用習慣之後再也離不開掃地機,不過友情提醒大家,家裡有地毯的同學一定要設置好禁區,同時住別墅的同學也不用擔心掃地機會掉進臺階,懸崖傳感器就是幹這個的。一層一個掃地機好了。
▲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的最大清掃面積為250M2。內置的電池為5200mAh,搭配了集塵站的更是讓你不用髒手就可以每個月清理一次塵埃。讓你們看看我第一次清掃之後的灰塵。
▲睿米掃拖機器人EVE Plus,集塵式的設計更加適合長時間家裡無人的家庭,每天定時清掃之後,讓家裡乾乾淨淨,誰不喜歡回到家裡清清爽爽,避免每次去清理掃地機器人的垃圾的尷尬,頭髮,碎屑,廢紙屑,頭繩等等。清理起來十分的繁瑣,有了集塵式的掃地機器人就方便多了,起碼是懶人必備。而智能化的設計,支持米家和睿米APP,也讓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化。
而價格方面也和傳統掃地機器人貴一些。不過看自己的預算了。感覺是時候體驗一下全新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了。
對於如何選擇一款掃地機,相信看了這篇水文大概能做到心中有數。你在意的是什麼就是選擇什麼,比如說續航,比如說清掃面積,比如說APP的支持,比如說智能分區等等等等,其實對於維度差不多,你可能只需要去從中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林老師也只是把手頭使用過的幾款機器做一個不同維度的對比。相信會對您在掃地機器人選購上提供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