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墓
1961年10月31日,蘇共二十二大通過決議,將史達林遺體移出列寧墓原載:《羊城晚報》2013年3月9日
作者:葉永烈
紅場上的史達林墓照片,為何極少見諸報刊?
在莫斯科紅場,從列寧墓出來,我走向列寧墓的後面,在那裡——克裡姆林宮圍牆的牆根,是一片墓地,安葬著諸多蘇聯國家元首、黨的領袖和著名思想家、革命家、學者。
由於不準帶照相機、攝像機,我只得拿出筆記本,記錄著墓碑上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
我剛剛記了幾行字,馬上有人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頭一看,是一位戴著大蓋帽的俄羅斯警察。他滿臉嚴肅,用命令式的口氣對我說:「НЕТ(不要記)!」
我感到不解,用俄語反問道:「ПОЧЕМУ(為什麼)?」
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依然用命令式的口氣說道:「НЕТ(不要記)!」
我只得暫且收起了筆記本。我想,記下墓主名字,有何不可?隨後還是簡單記了幾筆。
最先看到的墓碑上,寫著「ХУКОВ」,即朱可夫元帥之墓。墓碑上,矗立著他的半身塑像。
接著,我見到了契爾年科、加裡寧、斯維爾德洛夫、捷爾任斯基、安德羅波夫的墓。
另一座長著兩道濃眉的半身塑像,一望而知,是勃列日涅夫的墓。
緊挨著的是蘇斯洛夫的墓。
這些蘇共中央領導人的墓,一個緊挨著一個,每座墓都只佔地兩平方米左右。
隨後,我見到一尊非常熟悉的塑像:哦,史達林!
我眼前的史達林墓非常簡樸,一塊墓碑,一尊半身塑像,如此而已。
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只寫著一行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1879-1953」(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1879-1953)
就在我記下史達林的名字時,又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頭一看,還是剛才那個「大蓋帽」。不知什麼時候,他又回來了。他似乎特別留意我這個「外賓」。
這一回,他沒有再說「НЕТ」,我也知趣地又一次收起了手中的筆記本。
至此,我恍然大悟:他們早早地收掉遊人手中的照相機、攝像機,真正的目的不是不讓你拍攝列寧墓和別人的墓,而是不讓你拍史達林墓!
正因為這樣,紅場上的這座史達林墓的照片,極少見諸報刊。
史達林遺體從列寧墓中突然移出之謎
列寧墓風波迭起,是在蘇聯解體之後的事,而史達林墓早在赫魯雪夫時代就成了全世界關注的敏感政治話題!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之後,史達林的遺體也被裝入水晶棺,安葬在列寧墓之中。
於是,列寧墓上,多了一塊大理石墓碑,寫著史達林的名字。
人們走進列寧墓,不僅可以見到穿西裝的列寧遺體,而且可以見到身穿最高統帥服的史達林遺體。
不過,史達林的遺體在列寧墓裡只安放了8個年頭。1961年十月革命節前夕,在一個深夜,史達林的遺體被迅速地移出了列寧墓,然後又迅速地被移到列寧墓後面、克裡姆林宮圍牆腳下安葬。這座匆匆造就的史達林新墓上,只有一塊白色的大理石墓碑,簡單地寫著史達林的姓名與生卒年份。除此之外,對於史達林生前一大堆的頭銜隻字未提。
過了好多年,在赫魯雪夫下臺之後,在勃列日涅夫時代,才給史達林墓上安了一個半身雕像。
史達林遺體究竟是怎樣從列寧墓中被突然移出的?這曾經是全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但是由於蘇聯有關當事人對此守口如瓶,諱莫如深,所以外界一無所知。
就在我前往莫斯科前不久,俄羅斯報紙披露了尼古拉·扎哈羅夫將軍的回憶,才把這神秘的一幕和盤託出。
尼古拉·扎哈羅夫將軍是克格勃第九局的負責人。該局不只負責蘇聯黨和政府領導人的保衛工作,而且還受命執行過一些非同尋常和責任重大的任務。在蘇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之後,就是扎哈羅夫奉命帶人把史達林的遺體從列寧墓中抬出來裝入棺材,是他在史達林的棺材上釘上了最後一枚釘子。正因為這樣,尼古拉·扎哈羅夫將軍是遷葬史達林遺體的重要當事人,他的回憶終於揭開這一世紀之謎。
尼古拉·扎哈羅夫將軍的回憶如下:
1961年10月21日,蘇共中央在克裡姆林宮召開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
10月31日,黨代會的最後一天,列寧格勒州州委第一書記斯皮裡多諾夫登上講臺,在簡短的發言之後建議把史達林遺體遷出列寧墓。
擔任會議主席的赫魯雪夫說:「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應當投票表決。有異議嗎?」
「沒有。」聲音從大廳的四面八方傳來。
「那麼我現在就把這一問題提交表決。贊成斯皮裡多諾夫同志建議的,請舉手。好。反對的?沒有!棄權的?也沒有。建議被一致通過!」
會議大廳裡一片沉寂,代表們似乎還在等待著什麼。最後赫魯雪夫打破了冷場,宣布代表大會閉幕。
但後來的事情表明,代表們一致通過並非事實:表決剛剛結束,喬治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就匆匆離開莫斯科,回到了喬治亞。所以他沒有參加對史達林的安葬工作。(引者註:史達林是喬治亞人。)
1961年10月31日,蘇共二十二大通過的決議指出:
「鑑於史達林嚴重違背了列寧的遺囑,濫用權力,對忠誠正直的蘇聯公民進行廣泛鎮壓,再將史達林的遺體保留在列寧墓裡是不合適的。史達林在個人崇拜時期的大規模違反法制和其他許多行為使得他的棺木再保存在列寧陵墓中成為不可能。」
尼古拉·扎哈羅夫將軍回憶說:
我同克裡姆林宮衛戍司令韋傑寧中將事先就已知道了蘇共中央即將作出的決定。
赫魯雪夫預先把我們叫去,說道:「我需要說的是,大概今天重新安葬史達林的決定就會出臺。地點已經明確。守衛列寧墓的警衛長知道該在哪兒挖墳墓。蘇共中央主席團決定成立以蘇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委員什維爾尼克為首的遷葬委員會,成員包括喬治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姆扎瓦納澤、喬治亞部長會議主席賈瓦希什維利、克格勃主席謝列平、莫斯科市黨委第一書記傑米契夫和莫斯科蘇維埃執委會主席德蓋。」
接下來,什維爾尼克把我們召集到一起,悄悄對我們說,遷葬工作要秘密進行。因為11月7日在紅場要舉行閱兵式,可以藉口閱兵式彩排,把紅場圍起來,任何人不得進入。
我的副手切卡洛夫將軍對遷葬工作的整個過程進行全面監督。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衛戍司令部特種部隊獨立團團長科涅夫受命到細木工作坊用上好的幹木材做一口棺材。
棺材當天就做好了。木材表面都用黑色和紅色縐紗包裹著,所以看上去棺材很不錯,甚至很華貴。從克裡姆林宮衛戍司令部抽調來六名士兵挖墳墓,調來八名軍官先把放史達林遺體的水晶棺從陵墓中搬到實驗室,然後再把盛放遺體的棺材放入墳墓。由於這項任務特別微妙,我請韋傑寧將軍挑選幾名可靠的、經過考驗、表現比較好的人。
克裡姆林宮衛戍司令部總務處處長塔拉索夫上校負責遮人耳目。他用膠合板把陵墓後面左右兩側遮住,無論從哪個方向也看不到那裡的動作。
入夜紅場禁止通行,然後士兵們開始挖墓穴……
除姆扎瓦納澤以外,遷葬委員會所有成員當晚二十二時都來到列寧墓,身著最高統帥服的史達林躺在水晶棺裡,八名軍官抬起水晶棺,送到實驗室。除遷葬委員會的成員外,一直負責對史達林的遺體進行防腐處理的科研人員也在場。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知識和經驗已經毫無意義了。
軍官們從水晶棺上取下玻璃罩子,小心翼翼地把史達林的遺體移入棺材。可以看到,儘管經過防腐處理,史達林的臉上還是出現了斑點兒。
後來,莫斯科有傳言,說史達林的最高統帥服被脫下來了。這不是真的。沒有誰給史達林脫過衣服。只是什維爾尼克下令從制服上取下了社會主義勞動英雄金質勳章。另一枚蘇聯英雄勳章史達林從來沒有戴過,所以水晶棺裡也沒有。後來,什維爾尼克又下令把制服上的金紐扣換成黃銅扣子。什維爾尼克把取下的勳章和扣子都放在了一個專門存放史達林勳章的房間裡。
當裝有史達林遺體的棺材合上蓋兒以後,什維爾尼克和賈瓦希什維利失聲痛哭。棺材被抬了起來,大家向出口走去。頗動感情的什維爾尼克被人攙扶著,跟在他後面的是賈瓦希什維利。除他倆以外,再沒有人哭。
軍官們小心地把棺材放進用膠合板遮著的墳墓。不知是誰往棺材上撒了一把土,據說,這是基督教的風俗。墳墓填好了。上面豎起了一塊白色大理石板,只簡單地寫道:「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1879-1953」。此後這塊大理石板一直充當著墓碑,直到不久前才放上了史達林的半身像。
列寧墓用棕紅色大理石建成,上面原本刻有「列寧、史達林」字樣。由於蘇共中央會議通過決定後,馬上就要實施移棺計劃,很難立時製作新墓碑替換原來的碑文。於是,工作小組命美術家薩維諾夫製作一條寬大的白色布帶,上書「列寧」,準備暫時用它蓋住列寧墓上原來的字。
埋葬了史達林,我們同遷葬委員會成員一起回到了克裡姆林宮,什維爾尼克在那裡籤署了一項關於重新安葬史達林的決定。後來我又隨著軍官和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一起回到了列寧墓,把列寧的水晶棺重新安放在中央位置——史達林1953年去世前放的位置。在我們到來之前,士兵們已經把剛剛擺放史達林水晶棺的大理石地面擦拭乾淨了。前後僅用了一個小時,史達林就從這裡銷聲匿跡了。
從當事人尼古拉·扎哈羅夫將軍的回憶可以看出,當時傳說赫魯雪夫對史達林「焚屍揚灰」,實際上並非如此。赫魯雪夫是經過蘇共中央全會同意,作出遷葬史達林的決定,這才派人遷葬的。這次遷葬,把史達林遺體遷出列寧墓,遷入蘇共中央領導人的墓群之中,是為了表明史達林不能享受像列寧那樣的最高領袖地位,而是把他等同於蘇共中央其他領導人。
此外,在安葬史達林時,還有一個重要細節:史達林的棺材被放入墳坑以後,「上面」命令把一卡車的混凝土澆在上面,將他牢牢蓋住,以防有人盜墓。
不知道是尼古拉·扎哈羅夫將軍回憶的遺漏,還是曾經廣為流傳的這個細節不真實,有待於日後考證。
史達林,俄羅斯爭議最大的人物
遷葬史達林,在蘇聯以至在世界上,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在此後幾年裡,蘇聯數以千計的以史達林命名的城市、工廠、街道和集體農莊被重新命名。
在伏爾加——頓河運河旁的巨大的史達林青銅塑像,也被推倒,送往工廠熔化回爐。
至今,史達林仍是俄羅斯爭議最大的人物。
在蘇聯解體的今日,在俄羅斯否定列寧的人不少,但是不佔多數,而對於史達林,多數人持否定態度。正因為這樣,列寧墓今日仍在紅場上屹立,列寧塑像在俄羅斯仍隨處可見,但是史達林塑像已經難以見到。有的列寧塑像也被拆除,但是仍被完整地保存在地下室或者莫斯科的「雕塑公園」裡,而史達林塑像在「下崗」後往往被人摧毀。
在我訪問的俄羅斯朋友中,對於史達林持肯定態度的只是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大多數人對史達林搖頭,甚至有人把他比做希特勒。
其實,史達林曾經走過艱難的道路。1879年史達林出生於格魯吉亞梯弗裡斯哥裡城一個鞋匠家庭。他自幼家境貧寒,少年時就失去家庭溫暖,隻身離家出走,參加布爾什維克。從1902年至1919年,他曾經被捕7次之多,被沙皇放逐到西伯利亞達4年之久。
史達林協助列寧組織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從1922年起,史達林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直到1953年去世。史達林是在位最長的克裡姆林宮的主人。
平心而論,史達林也不是一無是處。對於當年的蘇聯,史達林有過兩大貢獻:
史達林的貢獻之一,是1922年在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提出了「在一個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的主張。此後他領導制定並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使蘇聯國民經濟突飛猛進,使蘇聯進入核時代,並實現了工業化,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史達林的農業集體化始終沒有產生積極的經濟效果。
史達林的貢獻之二,是1941年任國防委員會主席和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領導蘇聯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衛國戰爭,於1945年終於戰勝了德國法西斯。但是,在戰爭之初,史達林曾經麻痺輕敵。
史達林的嚴重錯誤其實也可以概括為二:
史達林的嚴重錯誤之一,是個人崇拜、個人專制。事業的成功引發鋪天蓋地的歌功頌德,進而變為嚴重的個人崇拜,而個人崇拜又導致嚴重的個人專制,把個人凌駕於蘇共中央之上,惟他的意志是從。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在1935年應高爾基的邀請訪問了蘇聯。他在日記中記述了自己目擊的對於史達林的個人崇拜:
「我無法在兩個史達林之間找到共同點——前天在克裡姆林宮與我交談的史達林,以及向羅馬皇帝一樣花了六個小時欣賞自己封神儀式的史達林。一排又一排巨大的肖像在人們的頭頂浮動,飛機在空中畫出領袖姓名的第一個字母,人數很多的群眾在皇帝的包廂前唱起頌揚史達林的讚歌……莎士比亞如能描繪出匯集一個人身上的兩個愷撒,兩個史達林,他會獲得多大的滿足!」
其實,羅曼·羅蘭所見到的還只是1935年的蘇聯。後來,對於史達林的個人崇拜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戴在史達林頭上的耀目的「光環」五光十色:
「各民族人民偉大的父親」、「敬愛的慈父」、「天才的領袖與導師」、「科學技術泰鬥」、「各個時代與各民族人民的最偉大天才」、「有史以來全人類最偉大的領袖」、「我們星球最偉大的人物」、「全世界的太陽」!
對於史達林的吹捧,甚至寫進了1943年創作的蘇聯國歌之中:
「史達林培育我們,讓我們忠於人民,熱愛勞動,鼓勵我們去建立功勳……」
然而,在這首國歌之中,居然不提蘇聯的締造者列寧!
1948年,由史達林親自審定、出版的《史達林傳略》,把史達林說成是「沒有任何錯誤的聖人」,「史達林每一句話都是代表蘇聯人民說出來的,都是說了就要做的。史達林的邏輯就是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並且居然把史達林的半身胸像佇立在歐洲最高峰、海拔五千多米的厄爾布魯斯峰頂,塑像底座上鐫刻著:「獻給一切時代最偉大的人物!」
從「全世界的太陽」,到「一切時代最偉大的人物!」,對於史達林的個人崇拜、個人迷信,在蘇聯已經到了登峰造極!
史達林時代的蘇聯《刑法》第五十八條還這樣規定,任何汙損領袖像的行為都屬於嚴重反革命政治罪行,一律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於是,不小心打碎了史達林的石膏像、弄髒了史達林畫像的人,都成了「反革命」,都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蘇聯作家亞·索忍尼辛在他的長篇小說《古拉格群島》中,記述了他在集中營裡見到過的一位老婦人,她只是因為做完針線活以後順手把針插到糊牆壁的報紙上,可這張報紙上恰好印著史達林的畫像。這樣,她就犯了「嚴重反革命政治罪」而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史達林的嚴重錯誤之二,是大冤案,大屠殺。嚴重的個人專制,把昔日的戰友視為對於自己唯我獨尊的地位的威脅,於是藉手中擁有的無限權力,以莫須有的罪名把戰友們一個個作為「內奸」、「叛徒」、「特務」、「反革命」置於死地。從1934年底起,以基洛夫被暗殺為藉口開始發動了一場舉世聞名的政治恐怖風暴,即所謂的「大清洗」,屠殺了蘇聯成千上萬幹部、軍官和知識分子,一手製造了一系列冤假錯案。
史達林的「大清洗」運動,把他自己推上了人民的對立面。史達林屠殺了人民,人民也就拋棄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