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圖為大陸某民間機構發布的臺灣軍事力量部署圖
大陸民間軍事研究機構2016年曾發行「臺灣地區軍事力量部署圖」,內容包含臺灣軍力部署、飛彈射程、防空範圍以及臺防務部門組織體系等資料。有臺媒今日(25日)報導此事,並驚呼「內容詳實」。
圖為臺媒報導截圖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這張部署圖包括1幅大圖、7幅小圖及1個圖表。 其中,大圖是臺灣軍事力量部署圖,詳細列出了臺陸軍3大軍團、3大指揮部、飛彈指揮部,以及臺海軍、空軍各基地的駐地、編制,乃至下屬一級部隊的編號。
至於小圖,則分為「地對地飛彈系統覆蓋範圍」、「海洋感知基礎設施、防空與飛彈防禦系統」、「防空飛彈與天劍飛彈覆蓋範圍」3部份,並將各型飛彈的射程圖示化。圖表方面,則是臺防務部門及軍令系統的組織體系圖。
這幅圖內容是否屬實?臺媒報導稱,「知遠研究所」表示,這幅圖的內容「應該是很靠譜的」。 至於數據從何而來?該名人員指出,「基本來自公開的信息及渠道」。
據了解,發行這幅臺灣地區軍事力量部署圖的單位「知遠研究所」,成立於2001年初,2008年起籌設為研究所,2013年4月獲準成立,總部設在江蘇省江陰市,並在北京設有分部。根據官網信息,「知遠研究所」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政府組織(NGO)」,是「獨立的戰略和防務研究機構,立足於防務動態和學術熱點的追蹤分析,著眼於長遠性、戰略性問題的深入研究,並為國家有關機構及決策者提供獨立、客觀的戰略與政策建議。」
此前,網絡上也曾流傳臺灣軍事基地部署圖。 據早前報導,去年12月一張來自大陸軍網的「臺灣陸海空軍部隊部署示意圖」在網絡流傳開來,更引起島內網民的關注。臺灣將領詳閱後,認為其正確度頗高,高達95%以上。
臺灣前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呂禮詩曾對此表示,「大陸將臺灣摸透了」,大陸的衛星偵察能力很強,加上陸客在臺灣自由行,有一定的人工情報搜集能力,再加之網絡的各種公開信息,要整理出圖像情報並不難。 呂禮詩還表示,反觀臺灣軍方近年雖然也講究經營數據治理,並設立公開情報搜集單位,但卻沒什麼成果。
近日,臺當局教育部門召開課綱審議會,討論將於2019年實施的高中新課綱。部分委員提出必讀古文應由20篇降為10或15篇,並在候選名單中增加日本作品、歧視臺灣少數民族等內容的文章。
這一提議,引起眾多學者質疑,認為所謂的課綱審議既不嚴謹也不專業,是臺當局再次操弄「文化臺獨」的表現。
臺教育部門失去立場 網絡投票或決定課改內容
據報導,臺當局教育部門正在制訂的新課綱花費2年時間,徵詢數百位教授及高中語文老師的意見,最終修訂出必讀古文20篇的草案。
然而,部分委員認為文言文比例及必讀古文篇數太多,提議文言文比例應降低、必讀古文應減為10篇或15篇,並通過網絡投票的方式選出。根據票選結果,前10名中僅4篇是語文課綱小組的選文,其他6篇是與臺灣相關的文言文,其中不僅有日本人的作品,甚至有的作品中還出現歧視臺灣少數民族的言論。
在這次課綱審議中,相關部門有意識地增加所謂的學生審議委員。有學生委員聲稱,過去歌頌唐宋八大家,都只是在「造神」,臺灣文學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遠大於唐宋八大家。
學者質疑:教育部門失職 課綱審議疑「黑箱作業」
面對如此荒腔走板的做法,島內眾多學者批評審議過程是否合理。
原本20篇文言文的選文過程專業嚴謹,而課綱審議會選出的10篇文言文卻是由學生、社會人士和各專業教師在一周內投票選出,學生所佔比重竟高於各專業教師。
此外,投票過程未經推廣,也沒有過半門檻,很容易淪為知情者的「黑箱作業」,不能作為可信的數據來源。教育部門在整個過程中也未及時阻止,導致爭議在社會發酵。
臺當局試圖割裂兩岸文化紐帶
針對臺當局課改大幅刪減文言文一事,輿論質疑稱,民進黨當局讓學生和非專業人士堂而皇之地參與課綱審議,用政治凌駕專業,並試圖割裂兩岸之間的文化紐帶,再次凸顯民進黨「文化臺獨」路線。
就課綱審查引發爭議,臺教育部門聲稱「沒有預設立場」。但相關學者責問,教育需要一種負責任的帶領,用網絡投票來決定教什麼、育什麼,不僅是媚俗,更是對責任的蔑視。
有臺灣作家還表示,文言文是經過淬鍊的漢語,通過學習文言文的經典作品,才能更懂得如何在白話文中揮灑自如、行雲流水。大幅度刪除文言文,實為不該。(央視新聞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