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空戰,你的腦海裡會浮現什麼場景?是單引擎螺旋槳戰機在空中以各種機動互相糾纏?還是遮天蔽日的轟炸機群與攔截戰機的相互廝殺?不管哪種場景,其背景無外乎是晴空萬裡或者雲層密布的白天。事實上隨著科技的進步,天空中的殺戮在二戰中已步入夜晚,成就了一幕幕夜空中的戰鬥。
夜晚的戰鬥,尤其是夜晚的空戰,與白天大不相同。夜空中只有月亮提供微弱的照明,在無月之夜更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相比較夜晚陸戰採用照明彈和探照燈輔助不同,夜空中的戰機不能使用燈光,鑑於任務需要甚至還要關閉導航燈。原因在於漆黑的夜空中飛機的燈光會異常明顯,很容易被地面的探照燈發現,這無異於對敵方的防空炮和戰機說:「往這裡開火!」
▲二戰中英國直布羅陀基地夜晚密密麻麻的探照燈
儘管如此,夜晚具備的天然隱蔽性深受追求突防的轟炸機的喜愛,畢竟無探照燈目視幾乎不可能發現。一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近乎同時開始夜戰飛機的研發,機載雷達的出現為夜戰飛機提供了絕佳的解決方案。作為新科技之一,高頻雷達讓戰機可以在夜空中不依賴燈光判斷出敵機的位置,進而在保證自己隱蔽性的前提下攻擊。
▲威靈頓轟炸機在夜空下飛行
隨著二戰在1939年9月1日正式爆發,英國皇家空軍(RAF)以第100空勤團為首開始對德國進行夜間戰略轟炸。1940年5月10日至11日夜RAF首開先河對德國多特蒙德進行夜間轟炸,其夜空作戰的自信來源於二戰前開發的三款雙發中型夜晚轟炸機,A.W.38惠特尼,HP.52漢普頓,以及維克多威靈頓。
▲三款中型夜晚轟炸機大小對比
此三款轟炸機的載彈量十分中庸,最重者也僅3噸出頭,且自衛火力薄弱。但RAF表示:「反正是夜晚轟炸,黑夜啥的是最好的防護,另外還有戰機掩護,這些缺點就不用管啦。」
▲比斯特156型多用途戰機
夜間戰機和二戰白天小巧玲瓏的單引擎戰機不同,機載雷達的重量使得單引擎戰機很難攜帶,二戰中絕大多數的夜間戰機均為雙引擎重型戰機。此時RAF使用的夜間護航戰機是比斯特156型戰機,採用雙人機組一人負責飛行另一人負責操縱安裝在機鼻的雷達。由於雙發的天然優勢,156型戰機在攜帶4門Mk II 20毫米機炮的同時還可在機翼下掛載8枚RP-3火箭彈,可謂火力強大。
▲「卡姆胡貝爾」防線防區示意圖
面對RAF的威脅,德國構建成了盟軍代號「卡姆胡貝爾」的夜空防線。此防線由德國空軍上將約瑟夫卡姆胡貝爾創立,其設計夜間空戰解決方案可以說近乎就是把夜戰變成晝戰。
▲「芙蕾雅」陸基FuMG401型雷達
陸基的FuMG401型雷達發現來襲敵機後引導大功率探照燈照射,照射到敵機後不攜帶雷達的Bf-109和Bf-110起飛攔截。面對數量不多且自衛火力不足的RAF中型轟炸機群,卡姆胡貝爾防線的攔截十分有效。
▲NJG-1聯隊隊徽
德國空軍最早的專職夜戰航空聯隊Nachtjagdgeschwader 1(NJG-1)也隨著卡姆胡貝爾防線的建立而成立,培養了第一批夜戰飛行員,這其中就有後來的超級王牌海因茨·沃爾夫岡·施瑙費爾。
▲RAF夜戰用蚊式戰機
然而隨著戰事的加劇,RAF決定加強夜間戰略轟炸以彌補美國陸航晝間轟炸的不足。針對卡姆胡貝爾防線採用陸基探照燈這一點,RAF讓轟炸機成一條縱線攻擊,使得單一地區的探照燈來不及照射,進而無法引導戰機攔截全部機群。
▲軍迷們再熟悉不過的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
同時RAF放棄使用中型轟炸機而是投入由DH.98蚊式戰機護航的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群。以蘭開斯特為主的三款RAF四引擎重型轟炸機擁有6噸多載彈量和強大的自衛火力,為其提供護航的蚊式戰機則裝備有新式Mk IV型超高頻雷達,對敵機探測的精確度更高。
▲RAF三大重型轟炸機大小對比
▲千機機群夜襲科隆
1942年5月30至31日夜,RAF出動共計1000架重型轟炸機對德國科隆市發起夜間轟炸。在蚊式戰機的掩護下龐大的轟炸機群撕裂了卡姆胡貝爾防線,科隆市化為一片火海。
▲轟炸後殘破不堪的科隆市
顯然,夜間更有效地拆炸B刻不容緩,德國空軍開始組建大量夜戰航空聯隊,同時開始為Ju-88和Bf-110加裝機載超高頻林徹斯坦雷達。
▲林徹斯坦雷達。左側圓孔顯示飛機前方探測結
果,中間圓孔顯示目標距離以及和飛機相
對高度,右側圓孔顯示目標相對飛機的左右。
總共有四款編號為FuG202,212,220SN-2和228SN-3的雷達在Ju-88G和Bf-110G夜間戰機上先後使用,在戰機外觀上最明顯的特徵是四根工字型雷達天線。為了加強火力,Ju-88G型裝備有四門MG151/20毫米機炮,而Bf-110G則裝備兩門MG151和四門MG17/7.92毫米機槍,在G-2/U-9型號上甚至還安裝了兩門MK-108/30毫米航炮。
▲Bf-110G
▲Ju-88G
充足的火力配合新型機載雷達讓Ju-88G和Bf-110G兩款戰機成為德國空軍夜戰主力。空戰史上的夜間王牌飛行員最高紀錄保持者海因茨·沃爾夫岡·施瑙費爾少校的座駕便是Bf-110G型戰機,其121次空戰勝利紀錄均在夜晚取得。
▲海因茨·沃爾夫岡·施瑙費爾
和白天通過高度優勢俯衝攻擊轟炸機不同,施瑙費爾採用從轟炸機下方接近並從腹部開始攻擊。此種方式在白天無異於自殺,但在夜晚卻有奇效。由於沒有燈光,護航的蚊式戰機無法目視Bf-110G,蚊式的雷達也會因為地面雜波的影響難以發現從低空接近的敵機。許多蘭開斯特轟炸機直到腹部中彈才意識到Bf-110G的攔截,也因此技巧施瑙費爾擊落了數量甚多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RAF飛行員給了他「聖特雷登暗夜幽靈」的綽號。
▲聖特雷登暗夜幽靈
施瑙費爾先後被任命為NJG-1第四大隊大隊長和NJG-4聯隊聯隊長,成為德國空軍最年輕的聯隊長(僅22歲),其本人獲得過鑽石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而其雷達操作員和尾部機槍手則獲得了騎士鐵十字勳章。施瑙費爾出名到其駕駛過的Bf-110G尾翼,一個記錄著他擊落的RAF飛機戰績的尾翼,被英國保存在了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
▲施瑙費爾的尾翼
值得一提的是動漫強襲魔女裡的夜戰魔女海德瑪瑞.W.施瑙佛少校原型便是施瑙費爾少校,海德瑪瑞魔導針的形狀也參考了Bf-110G的林徹斯坦雷達天線。
二戰後期RAF和德國空軍在夜晚的較量日趨白熱化,RAF通過繳獲的Ju-88開始研製幹擾林徹斯坦雷達的電子裝置。德國空軍則開發出抗幹擾能力更強的FuG217型海王星雷達並裝備在Me262上,另一位夜戰王牌庫特·維爾特便在Me262上取得了25架蚊式戰機的戰績。
▲庫特·維爾特的夜戰用Me-262
伴隨著英國皇家空軍和德國空軍在夜空中的較量,殺戮的腳步進入了夜晚的歐陸,無數的飛行員將自己的汗水與鮮血,揮灑在那漆黑的夜空中。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太平洋上,一望無際的大洋夜空也註定不會安寧。
在那夕陽消失後,依舊會是一片充滿戰鬥的夜空。
《軍武次位面》官方新浪微博:@軍武視頻
《軍武次位面》總導演的個人微信號:crazy262a0
歡迎廣大粉絲關注互動!
想了解更多關於軍事知識的朋友們歡迎在各大視頻網站觀看《軍武次位面》系列節目,在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鳳凰網、土豆網、樂視網、ACfun、Bilibili、網易等視頻網站,每周五晚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