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千代、小櫻VS蠍
首先要說這場戰鬥的戰鬥形式在很多漫畫中都可以找到,簡單的說就是戰鬥雙方從小招拼到大招最後拼到絕招,雙方從試探進攻到認真作戰最後到絕招對轟分出勝負,這種戰鬥模式在經典漫畫《龍珠》中有有無數次演繹,因此從戰鬥形式上來說就無新鮮感。
但這場戰鬥的經典之處在於兩點:
(1)花樣百出的傀儡術以及舞蹈般的體術表演。這次戰鬥無論是千代還是蠍都展示了自己獨門秘技,不同種類的傀儡術輪番上陣,最後近松十人眾與百機操演之間的對決更是驚爆全場,小櫻與千代為了躲避傀儡術攻擊而展現如同舞蹈般的體術更是一種看點。
(2)不同質感戰鬥的穿插與協調。戰鬥雙方更換了各種不同的傀儡,而不同傀儡戰鬥的戰鬥質感是完全不同的,小櫻為了應對蠍的進攻既展示了女性的柔美(舞蹈般的動作)又展示了自己的絕對力量,TV中小櫻對巨大鐵塊的迎頭拳擊產生的砰砰作響至今心有餘悸(話說AB是不是喜歡美女與野獸之類的東東...)。
這場戰鬥隨著傀儡不同而展現的不同戰術相互穿插,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從小招拼到絕招戰鬥類型升級戰鬥的窠臼,小櫻與千代從躲閃到硬碰硬到躲藏最後拉開陣勢拼火力使得這種老套戰鬥模式多了很多新意。
小櫻千代與蠍一戰憑藉常規作戰中尋找多樣化質感的創新成為十大經典之十。
NO9:終結谷大戰
這是火影忍者中最為重要的戰鬥之一,也是《火影忍者》全篇最為特殊的一場戰鬥,當追逐的腳步在終結谷瀑布停下的時候,兩尊巨大的雕像似乎出現在世界的盡頭,那麼到這裡為止,火影忍者的巨大輪迴終於真正實實的展現在觀眾面前。
為什麼說這場戰鬥特殊?原因無非是這是火影中唯一一場不講求任何戰術、忍術,完全不進行「解說」的戰鬥。這場戰鬥AB刻意模糊兩者的戰鬥方法與技巧,戰鬥節奏被放到了最慢,是一場完完全全的情感衝撞,隱藏在戰鬥之後的東西遠遠超過了戰鬥本身。
另外終結谷大戰篇是AB畫功的巔峰期,這場戰鬥AB在分鏡技巧中融入了電影鏡頭元素,使用了大量模仿全景、廣角、掃描、搖臂鏡頭的畫面,甚至還用分鏡刻畫二人對照的慢鏡頭,局促不安的兩個人的表情相互交織,如果火影忍者至此完結,那麼AB也許僅憑畫功也能獨樹一幟。
終結谷大戰以其與眾不同的地位以及情感碰撞名列十大經典第九。
NO8:五影VS宇智波斑
五影出來了,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宇智波斑笑笑說:這僅僅只是個開始。有人說這場戰鬥的純碾壓已經使得火影忍者的實力體系失衡,因此是敗筆,但我想說:一邊詬病這場戰鬥一邊在TV組回到主線之後屁顛屁顛一睹斑爺風採的都是抖M…
這場戰鬥在視覺上無可置疑的是火影忍者的巔峰,宇智波斑的作戰可以說是《火影忍者》漫畫可看度最高的戰鬥,值得注意的是漫畫和電影本質上是不同的,電影講究視覺藝術,但漫畫無論你再大戰鬥場面都難以吸引觀眾,能夠鎖定觀眾群體的始終都是作者對於這場戰鬥的布置與安排,而斑爺這場戰鬥在碾壓的外表下實際上玄機連連。
這場戰鬥無意間解決了很多漫畫戰鬥刻畫難題,有一些難題甚至是AB之前遇到過的,因此這場戰鬥才能成為經典:
(1)多對一聯合作戰。首先要說的是多對一作戰是一種非常難以刻畫的戰鬥模式,在這種戰鬥模式下躺槍倒下的不在少數,甚至就包括《死神》的藍染篇。多對一戰鬥刻畫不好很容易變成所謂的「車輪戰」,因此聯合作戰名存實亡,五影VS斑這場戰鬥五影就採取了忍術配合的聯合作戰,這場戰鬥中,水影做掩護、土影利用忍術配合雷影搞突襲、綱手正面強攻、我愛羅則輔助偷襲與封印,這其中經驗豐富的土影老頭居中指揮多次化解矛盾讓人記憶深刻。
(2)須佐能乎使用困境的突破。須佐能乎是火影之中最為失敗的忍術,額,可以說沒有之一。原因到了兄弟大戰之時會一一解釋,五影VS斑因為綱手、雷影在力量上的崛起帶來了攻擊與防禦的手段,因此看起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在這一場戰鬥得以解決,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場戰鬥的碾壓基調的奠定也給須佐的使用帶來了契機。
五影與宇智波斑一戰憑藉高水平作戰以及斑爺霸氣側漏的表現成為十大經典之八。
NO7:迪達拉VS佐助
《疾風傳》中的一場「不可能作戰」,所謂不可能作戰,無非就是敵人把自己克制死,這一場戰鬥雖然沒有之前寧次之戰那樣絕對的逆境,但作為反派的迪達拉也確實把佐助給算到了骨子裡面。為了應對寫輪眼,迪達拉一直鍛鍊自己的左眼,為了應對千鳥的形態變化,採取了空中作戰並且在地上埋下了地雷限制佐助的行動,於是同偵探小說中那些「不可能作案」一樣,這場戰鬥時名副其實的不可能作戰。
儘管之後還有寫輪眼的終極對決,但這場戰鬥在樓主看來才是將寫輪眼作戰發揮到極致的戰鬥。佐助利用寫輪眼的各種特性一一規避迪達拉所設下的困境(利用寫輪眼看清查克拉的屬性規避地雷、利用寫輪眼看穿結印的屬性識別迪達拉結印屬性、利用幻術造成死亡假象贏得戰機),佐助利用刀做墊腳跳躍擊落敵人的畫面更是讓人無比深刻。
這場戰鬥是火影中難得一見的攻守數次易手,主動權在雙方手裡快速互相交換,並在一次次劇情顛覆中推進下去,是一場張力十足的戰鬥。
佐助迪達拉一戰憑藉對於寫輪眼無與倫比的演繹成為十大經典之七。
NO6:小李VS君麻呂
小李在《火影忍者》中的兩次作戰均為經典中的經典,對比中忍考試一戰,樓主覺得還是與君麻呂一戰更具有代表性,這場戰鬥也是AB突破戰鬥刻畫的一次成功嘗試,這場戰鬥描繪了一種成功的怪異體術,更成就了AB「動作拆分」之名。
小李與君麻呂一戰所使用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武術「醉拳」,這種在各種電影中大放異彩的武術出現在漫畫中更是讓人驚喜不已,當然主要原因在於火影的戰鬥遠遠超出常識,醉拳這種現實中存在的武術的出現讓人感覺無比驚豔,當然如果你覺得僅僅是露了一把臉那麼你就錯了(幽遊白書中也有醉拳的出場),小李的醉拳所展示的效果非常獨到!在這一段不長的戰鬥中,你甚至能找到醉八仙的招式,比如「藍採和——單提敬酒攔腰破曹國舅——仙人敬酒鎖喉扣」等,這些招數以及AB自創的翻滾撞擊等武術動作通過AB對於戰鬥繪製技巧的深入了解而展現在觀眾面前。
另外AB的「動作拆分」在此戰中一戰成名,這裡要指出:「動作拆分」與「戰鬥拆分」並不是一樣的概念,戰鬥拆分只是見招拆招,這種技巧在《龍珠》裡面就有得體現;而「動作拆分」則將角色動作細節經過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這需要漫畫家對於戰鬥繪製技巧掌握的程度非常之高,因此漫畫界很少出現這樣的作品,小李君麻呂一戰,成就AB「動作拆分「之名,此戰因其武術上的成就成為十大經典第六。
NO6(並列):鹿丸VS多由也
我一直認為小李的戰鬥與鹿丸的戰鬥其水準是相仿的,因此這一戰就把兩個人的戰鬥放在並列之中,不過這一場戰鬥樓主並未選擇《疾風傳》的飛段角都一戰,而是選擇了與多由也一戰,主要原因是飛段角都一戰說實話從知曉飛段能力之後就已經差不多猜到鹿丸會用這個戰術,因此接下來的劇情瞬間沒了興趣(果然我的智商和鹿丸是一樣的麼…),我認為多由也一戰更加富有戰術水準,鹿丸利用自己超高的智商不僅差點逆轉甚至可以稱得上自己的天敵而只受了點小傷(其他人都姓名堪憂…),此戰不負天才之名。
如果說寧次與鬼童丸一戰是一場絕望的逆境中完整奇蹟的翻盤,那麼鹿丸的戰鬥就像是下將棋一樣有來有往,不過你要認為鹿丸與多由也是勢均力敵的話,那就無可救藥了,因為多由也差不多可以說是鹿丸的天敵,寧次利用一個奇蹟一錘定音戰勝對手,而鹿丸則幾乎是用一個接一個的奇蹟強行將對手拉到自己一個層面上展現了一場如同將棋博弈一般的經典大戰。
作為天敵的多由也可以利用遠程幻術操控三鬼進攻而避免了近身作戰被鹿丸抓住空隙、也擁有了鹿丸幾乎沒有防禦能力的聲音幻術,但戰鬥的過程卻沒有出現寧次的一邊倒,多由也數次被坑,甚至僅憑對於指尖動作的記憶就破解了多由也幻術的秘密,這不能不說鹿丸的智商鬼神難測,於是作為獎勵AB讓手鞠趕赴戰場救了他一命。
鹿丸與多由也一戰,憑藉鹿丸超高的智商打出一場經典,與小李君麻呂一戰並列十大經典第六。
NO5:四代火影VS面具男
雖然四代火影的戰鬥我更喜歡卡卡西外傳中那驚鴻一瞥的飛雷神,但考慮到影響力,還是選擇了這著名一戰,水門的戰鬥在火影當中的刻畫並不全面,AB對於水門刻意營造出一種「神秘」、「強大」的形象,因此水門的戰鬥在火影當中形成一種非常有意思的質感:快、華麗!
「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電影《功夫》中反派火雲邪神這樣說,而這種快在四代火影身上就成為了一種瞬間移動的美感,這種靜若處子、動若飛雷神的電光火石讓他的戰鬥雖然短但無比驚豔。當然如果僅僅是快,那麼水門的戰鬥就只能這樣俗下去,在快之中融入了「華麗」與「瀟灑」就顯得必不可少了,水門與面具一戰,水門採取了以自己為誘餌利用苦無跳轉的戰術瞬間抓住面具實體的戰鬥一瞬間徵服觀眾,而當觀眾以為戰鬥已經結束的時候水門又再一次刺中面具,可見水門的戰術是心思縝密的一連串作戰,可以說雖然瀟灑無比但從根本上說卻是步步為營,這一連串作戰很短,但技戰術水平非常之高,這也體現了水門的強大之處。
另外值得說得一點是「飛雷神」這個忍術可以說是《火影忍者》之中最成功的忍術之一,成功之處並非在於它的強大,而是在於它的使用是典型的「遇強則強」,這個忍術在普通人手裡恐怕就連寫標記都會被別人秒殺,而在水門手裡就成就了「黃色閃光」,因此與其說是飛雷神成就了水門,不如說水門成就了飛雷神。
四代VS面具一戰,電光火石的瀟灑之中融合了多種戰術,以其犀利成為十大經典之五。
NO4:佐助VS鼬
什麼什麼,兄弟大戰只能排名第四?什麼情況?
我想看到這裡可能就有人要吐槽了,但實際上這場戰鬥雖然可以稱之為AB刻畫最為精細的戰鬥,但也留下了不少窠臼,這一場戰鬥所推出的「須佐能乎」更是《火影忍者》中最大的敗筆,這個概念給之後的戰鬥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排名至此。
首先要說得依然是這場戰鬥的特點,和千代小櫻VS蠍一樣,這場戰鬥所採取的是老套的小招拼大招拼到絕招的戰鬥模式,不過這場戰鬥的經典之處在於這是火影之中少見的「忍術」、「體術」、「幻術」全部較量的戰鬥,而且幾乎每一種戰鬥方法都可圈可點:
幻術的戰鬥AB採用了幻術對招常用的虛實交換相互融合的方法,營造出一種懸疑般的真假交織的場面,另外利用幻術還突破了角色、地形甚至時空的限制,AB刻意模糊進入幻術的時間點,並且在幻術中不斷突破能力限制,佐助刺中鼬之後在不遠處又發現另外一個鼬的場景是至今難忘的經典。
體術的戰鬥AB則融入了常規忍者與武士對決的戰鬥習慣,佐助與鼬之間互飆手裏劍的場面相比大家已經在各種電影小說中看到過癮(電影《特種部隊2》中就有這樣的場面)。另外佐助的拔刀術與鼬的阻刀術在戰鬥中展現的淋漓盡致,佐助數次拔刀被鼬阻止,最後不得已拔出來的刀只能類似座頭市那樣反向直刺,最後還被鼬打落的精緻體術對決大有玄機。
不過到了忍術層面除了佐助、鼬在「千鳥」、「月讀」、「天照」等忍術的成功基礎上卻也誕生了幾乎是《火影忍者》中最為失敗的忍術「須佐能乎」,這種類人型攻守兼備的忍術在戰鬥力方面無可質疑,但卻顛覆了能力體系的設定,這種長時間持續、幾乎無死角的「絕對防禦」忍術使得火影忍者的戰鬥變成了簡單的「反坦克作戰」,一方面對方應對這種忍術只能選擇打破它,另外一方面這種全能型忍術幾乎沒有直觀的弱點(注意直觀二字,指的是可以量化的、直接尋找到的弱點,須佐能乎對身體負擔極大,但這種弱點敵人幾乎無法利用),最後這種忍術還與體術不兼容,因此造成了之後劇情一開須佐能乎,戰鬥智商與可看度立刻直線下降的情況(與團藏一戰就是如此)。
最成功的忍術並非是最強的忍術,突出點與弱點並存的忍術才是最佳設定,須佐能乎類似於《全職獵人》中的百式觀音,而百式觀音與其的區別在於沒有創造一個將使用者罩在其中的防守鎧甲,最終蟻王還是憑藉會長拳法的空隙成功砍斷會長手臂,這種設定與須佐能乎的相比顯然就要成功很多。
兄弟大戰以其全方位對拼與窠臼並存的特點名列十大經典第四。
NO3;寧次VS鬼童丸
首先要說終結谷大戰篇中的幾場戰鬥都是經典,而寧次與鬼童丸一戰,則是第一部中最為經典的一戰,寧次依靠此戰不負天才之名,並且依靠華麗的作戰、艱難曲折的代價為此戰標記上「慘烈」之名。
這場作戰是《火影忍者》中最為經典的「不可能作戰」,這一戰寧次所面臨的困境相比之後佐助VS迪達拉一戰更為嚴峻,甚至可以用「絕望」二字來形容,此戰之中,作為對手的雙方都是小隊中最強的成員,而且與常規作戰將對方處於被分析、被試探、被智鬥的對決不同的是此戰二者都在戰鬥中試探、分析對手、嘗試獲取情報尋找對方弱點,是一場實打實的「鬥智鬥勇」,此戰對於多種元素的組合是常規戰鬥的巔峰。
此戰中,寧次的近戰王者地位迫使鬼童丸採取消耗戰+遠程狙擊戰術,用蜘蛛以及多苦無進攻成功迫使寧次因為查克拉的巨大消耗而不能使用回天,並且在不斷試探之中尋找到了寧次的白眼死角發動遠程狙擊,那麼到了這個時候實際上鬼童丸已經成為了寧次的天敵,雙方的戰鬥無異於老鷹和兔子之間的戰鬥;然而寧次的將計就計、犧牲以及對於柔拳的另類使用憑藉慘痛代價最終艱難戰勝鬼童丸,成就火影忍者第一部最為經典一戰。
另外此戰將寧次的柔拳「八卦掌」全方位展現在觀眾面前,與寧次那種華麗、不拘一格、長橋大馬的直接攻擊方式不同的是,寧次的八卦中招式清晰、套路十足、快速凌厲並且步步為營,寧次一戰使得這種戰術成為與小李把門遁甲並肩的體術巔峰。
寧次與鬼童丸一戰憑藉其慘烈的作戰以及經典的翻盤模式成為十大經典之三。
NO2:佩恩之戰
首先要說得是佩恩之戰指的並不是鳴佩之戰,佩恩之戰指的是佩恩登場襲擊木葉到佩恩最終被鳴人擊敗的一系列作戰,之所以把佩恩之戰列在此處是因為此次作戰對於常規作戰的利用與顛覆、對於內涵與象形文化的植入、對於電影化敘事的理解以及戰鬥質感的營造都是《火影忍者》無上的巔峰,可以說要是這場戰鬥你只看到戰鬥本身那麼毫無疑問你就錯了,佩恩之戰不僅只是一場戰鬥,佩恩之戰僅僅是一場武裝襲擊,卻在對決這種模式基礎上打出了「戰役」的質感。
首先要說佩恩之戰是火影忍者之中唯一一場可以稱之為「敘事」的戰鬥,這場戰鬥融入了很多經典戰鬥對決的元素,比如「三段式攻擊」、「情報傳遞」等;也解決了漫畫甚至電影中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難題:戰鬥與敘事不能同步進行,敘事往往遇到戰鬥然後停止,戰鬥過去之後繼續進行,或者戰鬥因為敘事的加入而混亂不堪,這一點在《火影忍者》早期與晚期都有很多範例(這裡要說明的是再不斬篇也是突破這一點的範例)。佩恩之戰在鳴人登場前使用了凌厲的交叉敘事,多條線索同步前進而且一絲不亂,在展現木葉迎接襲擊全貌的同時還能將「佩恩的秘密」這一條線索逐步推進,直到最後鳴人得到這些情報。而這些線索最終因為天道的超神羅天徵破壞之後又迎來了鳴人的登場,但鳴人的戰鬥處於「對決」範疇的只有擊敗六道佩恩中的五道,之後隨著雛田告白這個神來之筆的出現使得戰鬥向敘事方向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于是之後鳴人暴走、地爆天星、四代出現、戰勝天道這一連串突破「對決」範疇的戰鬥使得這一戰有「波瀾壯闊」之感。
AB對於長門這個人物形象的概念內涵植入更是對於火影劇情的一個全面概括,脆弱的本體類似耶穌,強大的傀儡號稱「神」,而懲罰人類犯的錯誤「是神的御業」。於是長門成為人性與神性的結合體,因此六道佩恩加上本體的外道成為了七宗罪,但六道佩恩這個形象本身就是佛教「六道輪迴」的一部分,最後諷刺的是長門展現了超越輪迴的外道輪迴天生最終卻走向了輪迴的一個節點,隨著長門的逝去,火影的巨大輪迴終於合了起來。
最後依然要說的是六道佩恩這個忍術的概念也是一個成功的範例,這個忍術實現了「威力」與「弱點」並存的狀態,因為要同時兼顧天道能力的破壞性與弱點(比如飛雷神,雖然厲害但破壞力堪憂,並不適合天道),因此AB設計了神羅天徵,這個忍術強大到可以摧毀木葉,但卻也存在著5秒的時間間隔,於是理所應當的搶5秒作戰就成為了必然上演的戲份。
佩恩之戰以其成熟的敘事、深度文化植入與思考、宏大的質感成為十大經典之二。
NO1:595話四人大戰
這特麼是哪一場戰鬥,為何能夠成為十大經典NO1?
我想大家看到第一名的時候可能會滿腹疑問:什麼戰鬥能夠超越佩恩之戰、寧次之戰等經典戰鬥成為第一?這裡要再次說明這裡的排名是在技術層面的,這種排名不計入角色、不計入影響,完全從戰鬥水平來研究,既然這樣,那麼這一戰到底為何水平如此之高?
答案是這場戰鬥太難了,甚至可以說:至少要把《火影忍者》中的其他戰鬥都要難上兩倍,在拿到漫畫的時候,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嚇尿了,反覆看了三四遍經過腦補才看懂整個戰鬥過程,繼而產生的疑問是:這尼瑪是怎麼畫出來的…
這一場戰鬥和五影VS斑一樣屬於多人對戰的典型範例,但與斑爺作戰大開大闔、霸氣側漏完全不同的是,這場戰鬥完全是各種詭異招數、戰術以及綿裡藏針的戰略意圖使得這一場戰鬥就算是看懂也難上加難(當然更別說畫了),這四個人的戰鬥戰術就算單獨拿出來畫都是困難無比,更別說是組合作戰,這場僅僅持續了一話的戰鬥元素甚至要遠遠超過一些大篇章,如果說一般的戰鬥是攻防易手的話,那麼這一次戰鬥時典型的兩邊都在進攻,可以說步步險招,那麼我們來拆解一下這一次戰鬥。
戰術:(正方)
A:卡卡西與阿凱牽制面具,卡卡西聚集查克拉對付外道魔像(失敗)
(分戰術)阿凱與鳴人分別利用對方作為誘餌尋找面具男實體化機會進攻(失敗)
B:對付外道魔像失敗後卡卡西參展,利用鳴人做誘餌雷遁苦無襲擊帶土(失敗)
C:用神威轉移雷遁苦無(成功)鳴人乘機直接攻擊帶土(失敗)
D:異化空間帶土面具出現裂縫
戰術(反方)
A:虛化穿過鳴人分身,將計就計反利用分身配合團扇吸收鳴人(失敗)
B:虛化穿過阿凱雙節棍,用團扇實體攻擊阿凱被阿凱攔下(失敗)後轉而對付阿凱
C:專心對付阿凱依靠反身進攻團扇攻擊阿凱被阿凱攔下(失敗)
D:虛化躲過鳴人乘機的尾獸玉進攻,解決卡卡西對外道魔像使用的神威(成功)
E:利用鳴人尾獸玉爆炸掩護從石頭中佯裝正面進攻卻在側面利用連結鐵鏈的團扇伏擊鳴人(成功)
F:類似與四代一戰中用鐵鏈套住鳴人拉過來準備吸收,被卡卡西苦無逼得虛化(失敗)
G:實體把苦無踢向鳴人,被卡卡西神威轉移(失敗)
戰鬥結束。
這一場作戰的作戰方法其實很簡單:利用誘餌戰術抓住對方防守空隙一擊致命,可以說這樣一場戰鬥任何漏洞都是致命的,不存在受傷、不存在第二次機會,是一場實打實的一錘定音的戰鬥,因此在這種前提下,這場經典大戰就有了拉動觀眾心弦的力量。而這場戰鬥融入了鳴人的影分身尾獸玉、阿凱的雙節棍、卡卡西的雷遁苦無神威、帶土的虛化與團扇戰法(就是類似一護一樣將鐵鏈綁在團扇後面拋出收回甚至用鐵鏈套人的靈活戰略),其中帶土的扇子有時候選擇虛化有時候選擇直接砍擊,再加上漫天飛來飛去的碎石,使得這場戰鬥的複雜程度達到了一個相當恐怖的級別,但巧妙的是這樣一場複雜的戰鬥卻有一個完整的戰術方針與戰鬥邏輯在其中,除了「利用誘餌尋找戰機」這種戰術外,這場戰鬥的又成功的通過過程將處於迷惑之中的觀眾指引到了明處:帶土面具上有裂縫了!
四人大戰以其無可比擬的複雜程度以及完整的戰術邏輯成為十大經典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