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貝爺」?為什麼荒野求生主播都必須是退役特種兵?

2021-02-16 軍武大本營

大家平時可能也經常看貝爺、德爺他們的野外生存內容,獨自一人在荒野中的惡劣環境中求生,擁有大量專業技術,作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熟悉的朋友應該也知道貝爾·格裡爾斯是前英國SAS特種部隊隊員,而埃德·斯塔福特也是曾在阿富汗作戰的英國陸軍軍官。他們這一手野外求生本事都與軍旅生涯脫不開關係。


▲英軍服役時期的貝爺

那麼問題來了,特種兵的野外求生能力真的有那麼強?

我特意找到有著前解放軍偵察兵、前法外GCP傘降特種兵經歷的吳鑫磊,他退役後在公司經常參與各種野外探險活動,被小夥伴們稱為「中國貝爺」。

為什麼荒野求生主播很多都是退役特種兵?

野外生存肯定不容易,從極地的嚴寒到沙漠的酷暑;從潮溼到乾旱;光是環境就非常折磨人。咱們就這麼想,適合生存的地方基本都被人類佔了,但凡是個荒郊野地的多多少少都不大適合正常人生存。這還不光是氣候環境,還包括食物的辨別和獲取,淡水資源,野生動物的威脅和捕獵,各類可能存在的自然災害等等。要克服這些障礙就得有強健的體魄,堅韌的意志力,敏銳的洞察力和反應力,冷靜的分析能力。但這些要素都是特種兵最擅長的,可以說特種兵是世界上最適合挑戰野外生存的職業。首先大家最關心的吃方面,由於特種兵的任務時間較長,而且行動往往隱秘,不可能像常規軍一樣身後還跟著補給隊,因此如何保持體力充足就是個首要問題。但特種兵們其實並不像貝爺那樣在野外逮到啥就吃啥,也不像德哥那樣優先考慮庇護所和生火。而是儘可能先保存體力,減少消耗,並同時隱蔽好自己。

保存體力非常重要,因為能不能準時到達預定位置、按計劃對敵發起攻擊並戰勝他們,全是體力活。而尋找食物、水源,甚至是搭建庇護所是非常消耗時間、精力和體力的事兒,在特殊條件下還會冒險,因此就得考慮劃不划算了。即便在雨雪等惡劣天氣中,用身體跟大自然硬扛雖然十分難熬和痛苦,但如果只是戰術停留幾個小時,再難熬也得披著雨披熬過去。畢竟生火、搭建庇護所除了耗費體力精力外,其的動靜也很大,搞不好會導致半道死在敵巡邏兵的槍口下。而在這種特殊的條件和環境中,久而久之所有特種兵都自然的被鍛鍊成了最能堅忍的人。

▲曾在北非執行任務的吳鑫磊


這兒還有個例子,吳鑫磊曾經在入GCP特種部隊考核時,被要求15分鐘渡河,於是他用了幾分鐘時間趕緊找來塑膠袋、脫光衣服、再用塑膠袋包著這些衣服遊過去了。當時他這樣做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想到了對岸還能穿上乾衣服。但他沒有意識到的是,自己無意間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因為其他幾個為了爭取時間、沒脫衣服就直接跳水遊過去的直接被淘汰。而考官淘汰他們的理由是:溼衣服會加速體溫流失、必須通過攝取更多的的水和食物才能挽回流失的熱量,而在水和食物不穩定的野外戰術環境中,「把衣服弄溼 = 把一定量的水和食物扔掉 + 比他人少睡若干小時」。從這點上,就能看出保存體力對特種兵的重要性。

特種兵還需要對自己的身體非常理解,知道自己還能走多久、還能餓多久、還能凍多久……儘可能將每一份體能都用在任務相關上,因此你很少見特種兵在野外執行任務時到處抓東西吃,那是因為他們在出發前,就根據經驗計算並攜帶與攝入類、攝入量、攝入時間、意外情況等相匹配軍用食品。飲用水也是,如果真的遇到食物補給不足的情況,上頭也會合理安排,比如半夜利用小飛機發動機停車後的寂靜,空投補給。畢竟野外的食物、飲用水總是個不確定因素。當然,特種兵的生存訓練是有的,畢竟戰場瞬息萬變,什麼突發情況都有,不具備點生存技能壓箱底的話,萬一碰到自然或人為災難等不可逆情況,被餓死那就太丟人了。特種兵的生存訓練一般是周期性和階段性的,每年至少一次、每次都是不同的環境或科目、或在同等環境和訓練科目的情況下,訓練級別提高。持續時長若干天到三周不等,無補給,讓你們自生自滅的完成既定任務。這個時候生吃蟲子,生吃魚之類的就是常態了,如果吃不下的話壓根不能畢業。但吃這種東西和訓練比起來不是個事兒,甚至餓的時候吃起來還覺得挺美味的。生存訓練往往被安排在各種艱苦集訓的最後,這段時間往往是體能到達極限的時候,也是最磨練人意志力的時期,但同樣也是最能激發潛能的時期。

特種兵一身的裝備比常規步兵重,步槍+13個備用彈匣;手槍+4個備用彈匣;進攻、防禦、煙霧手雷各2個;多功能鉗、地圖、急救包、各種電子設備,尤其是為單兵電臺24小時開機準備的一堆死重的電池;48小時的水和食物;以及其他一些炸藥、光電儀器、陶瓷版、水、食物、營具、衣物、整裝彈藥、公用設備等等加起來人均45公斤。背著那麼一堆東西,又缺乏補給時,行軍中的大腦完全空白,只是完全按照身體本能在走。甚至當時是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一步都走不動了,大腦告訴你,趕緊倒下吧。但腿在本能的往前走,大腦說了不算。吳鑫磊表示當年他邁出的每一步都令他至今難忘。還有在夜晚的武裝浮潛中,周圍一片黑暗,體能已經到了極限,一邊遊泳一邊在想:這會兒來條鯊魚吧,吃了我吧,這樣就不用再受這種罪了。

咱們在野外求生紀錄片中那些特種兵雖然會學,但很少會像他們這樣啥都吃。因為執行任務之前,作戰指揮部會預先將任務線路仔細分析,從地形到時間,從村莊到野外,儘可能的將不確定因素降到最低,同時也制定了這次任務也許會遇到的緊急情況,並針對該種情況有針對性訓練。還有很多小夥伴會關注一個問題,特種兵是不是像小說、電影裡一樣開鎖爆破,駕駛跳傘樣樣精通,各個短跑賽博爾特,搏擊賽李小龍。吳鑫磊表示,一些基礎技能是有的,比如爆破、跳傘、駕駛等肯定要學。但人時間總是有限的,尤其像搏擊這種只是特種兵訓練中非常小的部分,畢竟正兒八經作戰時沒啥搏擊需求,因此不可能浪費太多寶貴時間在這類小概率事件上。特種兵相對常規步兵,專業知識的學習上才是大頭,佔了全部訓練的60%。其中包括友軍通訊;英語;密碼錶;地形學;建築結構學;指揮等等,當然,還有生存學。同時,特種兵因為作戰性質特殊,需要學習全世界各種主流武器的使用,尤其是輕武器這塊基本全有。而且不光是要會打,還得熟悉各種武器的性能、侵徹力、聲音等等。但坦克、裝甲車這種就吃不消學了,畢竟奪取別人坦克也是個小概率事件,除非是發現任務有可能需要駕駛某種特定載具,那才會針對性的訓練。對於跳傘這個事兒,沉迷吃雞的軍武菌還特意問了下吳鑫磊,真實的傘降作戰是不是直接控傘就近落地,然後衝進房子裡完事兒就撤那種。真實情況是,傘降地點往往離目標各種十幾公裡,畢竟落近了容易打草驚蛇。然後特種隊員們在十幾公裡外往目標地點移動,同時部署和觀察,等到時機到了才行動。當然,假如敵人足夠菜的話,也可以考慮直接降在他家門前,不過首先要確保他家養的那條狗被拴起來了,要不然,輪不到菜鳥敵人動手,被狗直接啃了就太丟人了。

吳鑫磊也簡單的談了一下作戰時的心理狀態,很多人覺得面對槍林彈雨會不由自主感受到死亡的恐懼,但心累表示作戰之前心態就像打遊戲一樣,腎上腺素提上來之後,非常亢奮,感官的很敏銳。就像喝了一百罐紅牛一樣。身至子彈橫飛的戰場時,心裡倒反而平靜下來,自身安危什麼的很無所謂。心思全部集中在作戰上,此時對子彈已經無所畏懼。

以上都是「中國貝爺」吳鑫磊在特種兵生涯中的心得體會。雖然現在已經退伍,但幹過特種兵的人總是閒不下來,不戶外毋寧死方顯野漢子本色。日常探洞、跳傘、速降、攀巖都不是個事兒。2017年還跟著老司機韓路去穿了新疆死亡之海—羅布泊,平時沒事還自個跑去稻城,就只是為了自發性的重新適應高原訓練...

總的來說,特種兵不是超人,超越不了人的體能極限,但他們更多的是在意志力、智力、專業知識上優於常人,野外求生只是特種兵為完成任務而受訓的一環。但卻也是最基礎、最艱苦、最能歷煉個人意志、顯露個性本色的一環。單從特種兵野外生存這塊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合理的保持和利用體能,用意志力去對抗身體極限和自然環境,與紀錄片中那種為了補充體能找食物卻消耗更多能量的做法很不一樣。咱們軍武次位面也即將為吳鑫磊專門打造一檔「中國貝爺」專屬的節目,走入特種兵最真實的野外求生。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軍武粉絲

獨家7天蜻蜓FM會員福利

(優惠券限量500張)

相關焦點

  • 貝爾為什麼不再拍《荒野求生》了?原來是被人炒魷魚了
    貝爺曾經在因果空軍部隊服役三年的時間,所以他有極強的偵查能力和攻擊能力。在一次意外受傷退役後,他開始了野外探險之路,發現大自然的奧妙。在2006年貝爾在美國一個探險頻道主持一檔綜藝節目「荒野求生」,在裡面所吃的一些東西太過嚇人,所以就走紅網絡。
  • 「貝爺」和「德爺」誰更厲害?看他們當年服役的部隊就懂了
    因為戶外生活是一種能力的象徵,它對你的戶外生存技能、野外知識和認知、身體綜合素質等各個方面都是極大的考驗。還有就是好奇,現代人大多生活在物資豐富、基礎設施完善的城鎮裡,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時間很少。野外求生節目就這樣適時的興起了。說起戶外求生節目就不得不提現象級的《荒野求生》和《徒步亞馬遜》這兩個最有名的。
  • 1號風向 | 四大全新賽制,貝爺帶著最新《荒野求生》回來了
    貝爺最早期的作品《荒野求生》(Man v.s Wild)以其接近野蠻的「求生本能」、刻苦的探險精神,以及節目裡驚險刺激的「荒野歷險」而收穫了一大批粉絲。在2009年,團隊首次進入中國海南,拍攝了特輯《中國叢林》(China Jungle),掀起了國內第一波探險綜藝熱潮。
  • 貝爺和德爺誰更強?看看他們曾經戰鬥過的部隊就清楚了
    導語:貝爺和德爺誰更強?
  • 荒野求生,其實是在求死
    然而,大多數勇士腦海裡或只殘留著貝爾吃皮蛋時的悲傷表情,卻忘記了他的身份:英國空降特勤團成員、英國童軍總會總教官、退役特種兵。貝爾21歲便登上珠穆朗瑪峰,他的體力絕非一般人可比,然而即使是這樣的身手,卻在《荒野求生》中持續著被虐。我們來看看這個名為「求生」的節目是如何讓主人公「求死」的。
  • 貝爺曾經服役的特種部隊有多厲害?看了獵人行動你就知道了
    最近幾年,大家都挺喜歡探險一類的節目,看過《荒野求生》的人都懂主人公「貝爺」是個怎樣強悍的存在。貝爺的全名:貝爾·格裡爾斯。
  • 荒野五天就吃一隻鼠,吳鑫磊如何從特種兵成為極限挑戰生存專家的?他被網友稱為「中國版貝爺」
    在本集《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中,德爺遇到了吳鑫磊,他們兩人將在最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一較高下,爭奪「最快完賽」的頭銜。 德爺為什麼會選中吳鑫磊作為他的對手?當時部隊裡沒有一個人想到,這個連法語都說不明白的年輕人,三年後竟成為近兩百年來,唯一一個進入法國某精銳部隊的亞裔特種兵。 吳鑫磊出生於中國安徽省某部隊大院的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受家庭影響痴迷軍事,卻不愛學習,經常偷偷跑到靶場上去看解放軍訓練。 1999年18歲的吳鑫磊如願以償報名參軍,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隸屬於北京衛戍區某偵查部隊。
  • 《荒野求生秘技第五季》全集紀錄片(又名:荒野求生/荒野求生秘籍)
    通過英國特種兵選撥,成為尖兵。訓練包括徒手搏擊、沙漠及寒地作戰、生存技能、醫療、跳傘、信號、規避駕駛法、攀登和爆炸。曾兩次去北非。1996年底,在非洲南部一次自由跳傘中背部受傷。1997年,作為年輕的英國登山者到達了喜馬拉雅山的阿瑪達布拉姆峰。1998年,作為最年輕的登山手到達珠峰頂。
  • 《荒野求生秘技第三季》全集紀錄片(又名:荒野求生/荒野求生秘籍)
    通過英國特種兵選撥,成為尖兵。訓練包括徒手搏擊、沙漠及寒地作戰、生存技能、醫療、跳傘、信號、規避駕駛法、攀登和爆炸。曾兩次去北非。1996年底,在非洲南部一次自由跳傘中背部受傷。1997年,作為年輕的英國登山者到達了喜馬拉雅山的阿瑪達布拉姆峰。1998年,作為最年輕的登山手到達珠峰頂。
  • 《荒野求生秘技第七季》全集紀錄片(又名:荒野求生/荒野求生秘籍)
    通過英國特種兵選撥,成為尖兵。訓練包括徒手搏擊、沙漠及寒地作戰、生存技能、醫療、跳傘、信號、規避駕駛法、攀登和爆炸。曾兩次去北非。1996年底,在非洲南部一次自由跳傘中背部受傷。1997年,作為年輕的英國登山者到達了喜馬拉雅山的阿瑪達布拉姆峰。1998年,作為最年輕的登山手到達珠峰頂。
  • 《荒野求生秘技第六季》全集紀錄片(又名:荒野求生/荒野求生秘籍)
    通過英國特種兵選撥,成為尖兵。訓練包括徒手搏擊、沙漠及寒地作戰、生存技能、醫療、跳傘、信號、規避駕駛法、攀登和爆炸。曾兩次去北非。1996年底,在非洲南部一次自由跳傘中背部受傷。1997年,作為年輕的英國登山者到達了喜馬拉雅山的阿瑪達布拉姆峰。1998年,作為最年輕的登山手到達珠峰頂。
  • 原創貝爺和德爺誰更強?看看他們曾經戰鬥過的部隊就清楚了
    比年來有兩個老外被全天下熟知,被譽為地球非常強男子,他們即是大名鼎鼎的貝爺和德爺。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被中國美食打敗!
    他就是傳說中的,神一般的存在「貝爺」貝爾·格裡爾斯,1974年6月7日出生於英國懷特島,是個探險家、主持人、作家、演講家,曾經服役於英國第21空降特勤團的特種兵,並通過英國特種兵選撥,成為尖兵在這檔節目中,他曾經深入到地球上最荒無人煙的地方,向觀眾展示他驚為天人的求生技能。
  • 貝爺曾服役的部隊,英國第21空降特勤團有多牛?
    《荒野求生》裡「貝爺」,被大家稱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爺之所以有著這麼強的求生能力,和他當過軍人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
  • 《荒野求生秘技第一季》全集紀錄片(又名:荒野求生/荒野求生秘籍)
    他會利用各種求生技巧,包括判斷方向、尋找水源、獲取食物等等,我們可以驚異地看著貝爾大啖蛆、生肉、昆蟲、爬蟲,如何利用自己的尿液,如何用木棍擊殺野兔,如何對抗烈日、尋找夜間藏身之所,最終成功在時限之內到達有人類活動的領域。從而教會觀眾在同等險境中該如何脫身。荒野求生第一季全部劇集
  • 《荒野求生秘技第二季》全集紀錄片(又名:荒野求生/荒野求生秘籍)
    荒野求生秘技第二季(1)空降沙哈拉荒野求生秘技第二季(2)沙漠保命荒野求生秘技第二季(3)哥斯大黎加雨林荒野求生秘技第二季(4)叢林保命荒野求生秘技第二季(5)巴塔哥尼亞高原荒野求生秘技第二季(7)野外求生飲食特輯荒野求生秘技第二季(8)西伯利亞上集
  • 僱傭兵年薪千萬,為何中國退役特種兵不去?專家給出答案
    但外國人非常不理解,為什麼國外僱傭兵裡幾乎沒有我國退役特種兵的身影呢?難道是因為中國特種兵的實力太差勁,老外看不上嗎?有專家專門分析過這個問題,給出了一些解釋。首先,這肯定不是我國特種兵自身素質的問題。我國特種兵部隊雖然非常神秘,但他們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中國有200多萬的現役軍人,而特種兵就是從這些軍人中萬裡挑一的兵中之王,沒有過硬的素質肯定成為不了特種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