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5900X的首選座駕、微星MAG X570 TOMAHAWK WIFI戰斧飛彈主板 評測

2021-02-14 蘑菇評測

一、前言

俗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因此很多小夥伴在搶到一顆5900X之後,都會去看一看X570主板,畢竟其在AMD的定位是要比B550主板高一些。

但說實在話,B550主板和X570主板的區別很小,僅僅在處理器和南橋的連接通道上有那麼一點點小區別,一個是PCIe3.0,一個是PCIe4.0。這點區別絲毫不會影響到性能,也對絕大多數玩家裝機使用產生不了任何影響,僅僅是在極限情況下,主板的拓展能力會有些許差異,也僅僅於此了。

因此,小夥伴們根據售價和主板的用料、細節等方面的表現來選擇主板就好,不必拘泥於X570還是B550。

但話又說回來了,很多小夥伴還是比較信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套理論的,如果售價接近、配置、定位、外觀相差不大,很多用戶還是傾向於選擇一塊X570主板,就比如蘑菇的這個朋友。

預算不高,但是想要一塊X570主板,那麼,一塊高性價比的X570主板,肯定就是他的最佳選擇。悄咪咪的說一句,朋友的入手價格貌似不到一千大,性價比很高。

二、微星MAG X570 TOMAHAWK WIFI戰斧飛彈主板 開箱

▼主板的包裝還是很熟悉的,一個大盒子。

▼盒子中間印著戰斧飛彈,下面是主板的型號。

▼包裝背面,介紹了主板的各種信息,散熱、供電、用料、拓展等等。

▼主板的包裝很不錯,主板放在防靜電袋中,側面有紙質的卡扣壓著。

▼將盒子裡的配件全部拿出來,除了天線之外,還有兩根SATA線。

三、微星MAG X570 TOMAHAWK WIFI戰斧飛彈主板 外觀

▼主板的外觀非常漂亮,雖然微星這塊X570主板的定位不高,但是主板正面覆蓋了大量的金屬件,金屬件的表面都有黑灰色塗層,看起來很漂亮。

▼特別是主板的散熱部分,覆蓋有體積巨大的散熱片,左側那一整塊,都是金屬的被動散熱片,非常誇張。

▼主板的供電部分,簡單看看,規模也是很可觀的,電感、電容的數量均不少,看著就很踏實。

▼左上角的CPU輔助供電插槽,8+4的配置。

▼右側有兩個燈效接口,一個5V三針ARGB,一個12V四針RGB。旁邊還有兩個風扇插座,一個用於風扇供電,一個用於水泵供電。

▼內存插槽部分,四條,上下卡扣設計,日常拆裝內存很方便。

▼旁邊是主板的24Pin供電插座,插座上面有微星當家的EZ Debug燈,告訴我們主板的一些狀態,方便快速排故。

▼供電插座的下面,一個前置Type-C的插座。

▼主板的下半部分,覆蓋有大量的金屬散熱件。兩個M2插槽部分,均有金屬散熱件覆蓋,主PCIe插槽部分,也有金屬加強件包裹。

▼南橋部分的散熱覆蓋件的體積巨大,搭配有一個主動散熱的風扇。另外,這個風扇的位置相對比較靠下,日常使用完全不會有被顯卡擋住的問題。並且這個風扇支持低溫停轉功能,在南橋溫度不高的時候可以停轉,降低整機運行噪音。

▼南橋的左下角,有兩個USB3.0的前置插座,拓展性不錯,搭配高端機箱也不會有拓展性的問題。

▼主板的左側,音頻部分,有物理屏蔽設計,旁邊還有一圈的金色音頻電容。

▼主板的左下角,還能看到一個4針12V的RGB燈效插座。雖然X570戰斧飛彈這塊主板的定位不高,但是其下部依然配有4個機箱風扇插座,很良心。

▼右側除了USB2.0接口之外,還有一個三針5V的ARGB燈效插座。

▼主板的IO接口部分,USB2.0、3.0、3.1均有,2.5G有線、2.4G無線網絡接口,以及音頻接口。

▼主板的背面,相對而言就簡單了一些。

四、微星MAG X570 TOMAHAWK WIFI戰斧飛彈主板 拆解

▼主板的外觀挺漂亮的,初看也很不錯,想要詳細的了解細緻的用料,還需要簡單的拆解一下。

▼主板正面的金屬散熱件還挺多的,但是拆解很簡單,很輕鬆的就可以全部取下。

▼這塊主板的覆蓋件都非常的簡單直接,全金屬的,並未看到有塑料材質。

▼全部的金屬散熱件的重量在585g,很紮實。

▼並且其中供電部分左側的一塊散熱覆蓋件,重量就在308g左右,非常給力。

▼拆掉主板上所有的覆蓋件之後,可以看到主板上有漂亮的裝飾性塗裝。

▼左上角依然是熟悉的8+4Pin的CPU輔助供電,旁邊有一顆電感、一顆電容。

▼供電電路的兩側,也可以看到高壓側的濾波電容。

▼在輔助供電插座的旁邊,可以看到供電的核心元件,PWM控制器,絲印ISL69247,輸出6+2相控制信號。

▼左側的供電Mos是清一色的DrMos,絲印ISL99360,最大穩定輸出電流為60A,左側有10相。

▼上側的供電Mos同樣也是清一色的DrMos,絲印ISL99360,最大穩定輸出60A,數量有四顆,總共是14顆。

▼翻到主板的背面可以看到倍相器,左側5顆,上側一顆。

▼倍相器絲印17AF,應該是ISL6617A,可以把一相PWM控制信號倍相成兩相,供後面的DrMos使用。

▼上側部分也有一顆倍相器,總共是六顆。那麼,微星這塊X570戰斧飛彈的供電就是,Vcore有12相,6+6倍相設計,Vsoc供電兩相,總共是14相供電。

▼但是微星宣傳說自己是12+2+1相供電,剩下的1相供電在M2插槽的旁邊。

▼電感使用的是微星的第三代鈦金電感,看起來很不錯的樣子。

▼低壓側的濾波電容,同樣是尼吉康的,用料不錯。

▼處理器旁邊有風扇插座,有獨立的驅動IC晶片。

▼內存供電為1相,上下橋設計,但是是兩上兩下,也是挺不錯的了。

▼旁邊就是四個EZ Debug指示燈,簡單明了的告訴我們開不了機的問題出在哪。

▼在下面是前置的Type-C接口插座,後側是供電的電路,左下是主控晶片,Ti的HD3SS3220。

▼主板CPU插座的左下角,有一顆主板BIOS存儲晶片,32MB的。

▼主板的左上角還有一顆up7537B8晶片,用於USB供電。

▼下面就是一些信號橋接和供電晶片,給主板後面的USB接口等提供供電和信號。

▼USB接口後面,有一顆P13EQX信號中繼晶片。

▼再往下還能看到一顆小螃蟹,RTL8125B,2.5G乙太網主控晶片。

▼主板的左下角是音頻部分,音頻部分除了整體和主板有物理分割之外,主控晶片還使用金屬屏蔽罩罩起來了,屏蔽效果一流。

▼左下角的X570晶片,長得就跟一個小處理器一樣,頂部有導熱墊。

▼上部是供電部分,貌似有兩相。

▼PCIe插槽下面,也能看到一個小晶片,右上角還有一個晶振,應該是用於PCIe4.0的。

▼第二個M2插槽旁邊,還能看到一個單片機晶片,絲印NUC126NE4AE,ARM架構的,應該是用於主板的燈效。

▼USB3.0的前置插座附近,都有供電電路,細節不錯。

▼旁邊還有一顆GL850G晶片,USB2.0的HUB晶片。

▼左側還有一顆GD75232,串口晶片。

▼主板背面,各種焊點,看起來非常工整。

▼左側部分還能看到LED燈珠,用於提供主板的RGB燈效。

▼右側能看到清晰主板音頻部分物理分割線,保證音質。

▼主板的PCB層數,6層,用料很棒。

五、微星MAG X570 TOMAHAWK WIFI戰斧飛彈主板 裝機

▼主板的安裝就非常簡單了,先把處理器、固態、內存等裝到主板上。

▼內存使用的是扎達克的SPARK,8G*2 3600MHz,內存的外觀非常漂亮。

▼接著將主板塞進機箱,機箱是安鈦克的冰鑽P120。

▼順手再把水冷、IO接口等線材插好。

▼顯卡使用影馳的RTX3060Ti金屬大師OC,顯卡的正面使用了全金屬的風扇罩,質感非常棒。

▼整機效果還是挺不錯的,銀白色的影馳金屬大師OC太抓眼球了。

▼顯卡的風扇罩是全鋁合金材質的,表面有打磨和倒角處理,整體的質感很棒。

▼顯卡頂部還能看到RTX和影馳的GALAX的字樣,顯卡的金屬背板部分還有彎折,可以一定程度的保護顯卡的散熱鰭片。

▼開機,一次點亮,整機的效果還是很漂亮的。

▼主板有兩個5V三針的ARGB燈效插座和兩個12V四針的RGB燈效插座,可以接很多有RGB燈效的設備。

▼水冷的冷頭部分,主板上的內存部分,都有幻彩的ARGB燈效。

▼另外主板的背面部分也是能看到一部分燈效的,還是挺不錯的。

六、微星MAG X570 TOMAHAWK WIFI戰斧飛彈主板 測試

▼整機配置,處理器是5900X,顯卡是RTX3060Ti,整機的配置還是非常不錯的。

▼簡單跑個分,整機得分164W,處理器88.4W,顯卡48.4W。

▼處理器是5900X,性能非常強勁,但是比較難搶。

▼簡單跑個測試,單核680、多核9781,性能很強,單核、多核都強。

▼簡單跑一下R23,單核1623、多核22273,表現很不錯。

▼內存直接開XMP,頻率就能上到3600MHz,很簡單。

▼跑一下讀寫測試,讀取寫入都能去到53000MB/s左右,延遲63ns左右,整體性能表現不錯。

▼跑一下3Dmark的FSE,物理得分36044,很強大。

▼TS模式也是一樣,CPU得分12700,這是蘑菇看過的最流暢的物理測試畫面。

▼另外,5900X還有一定的超頻能力,可以輕鬆拉到全核4.6GHz。

▼單核639、多核9964,多核差點破萬,單核性能降了一點。

▼再跑一邊R23,多核超過了23000,有點厲害。

▼最後是散熱測試,日常待機,處理器溫度32℃左右,還是很低的。

▼主板的左側供電溫度29.2℃,上側供電溫度31.5℃,室溫22℃左右。整體的供電溫度還是非常低的,特別是左側供電部分。

▼簡單的跑個CPU-Z的壓力測試,模擬下輕度全核滿載的情況。處理器溫度74℃,功耗在170W左右。

▼主板的左側供電34℃,上側供電37.1℃,稍微用了那麼一點點力量。

▼跑一下單烤FPU測試,處理器核心溫度最高78℃,功耗176W。

▼主板左側供電37.1℃,上側供電40.5℃,溫度很低。

▼簡單超個頻,將5900X的全核拉到4.6GHz,單烤FPU測試,處理器溫度90℃,功耗200W左右。

▼處理器左側供電40.4℃,上側供電42.9℃,整體的溫度表現非常出色。供電的規格、散熱都挺棒的,可以輕鬆滿足5900X的供電需求,並且整體的供電溫度很低,不錯的一塊板子。

七、總結

微星這塊X570火箭炮主板還是非常不錯的,整體的性價比非常高。供電方面的用料很給力,12+2的供電配置,且均是60A的DrMos,電感和電容部分的用料也很棒。並且在供電散熱部分,左側和上側均有大面積的金屬散熱片覆蓋,在應付滿載200W左右的5900X的時候,供電部分的溫度表現非常優秀。

主板的拓展性方面的表現也很不錯,有前置的Type-C插座,還有兩個前置USB3.0插座。風扇接口、燈效接口均齊備,且數量不少,網絡方面有2.5G有線和2.4G無線,M2接口也有兩個,並且均有散熱片覆蓋,整體的表現很不錯。

不過,雖然主板的南橋部分的散熱風扇支持低溫停轉,但是轉起來的聲音還是挺明顯的。

謝謝大家!

The End

相關焦點

  • 火力全開 微星MAG Z490 TOMAHAWK戰斧飛彈圖解
    MEG系列大板全系採用16相+90A供電,可以說非常的霸氣,同時在MPG和MAG上本次微星Z490也做了相當程度的改進,比如今天的主角MAG Z490 TOMAHAWK戰斧飛彈就是一塊重裝升級的強力新品。
  • 火力全開 微星MAG B460 TOMAHAWK評測
    本文轉自快科技/驅動之家評測一、前言:Intel的「厚道」,B460主板如約發售
  • 優化水道設計 微星MAG Core Liquid 360R水冷先睹為快
    這2天CES在拉斯維加斯熱火朝天的展開,我們前方的小夥伴把現場盛況不斷的傳到我們手中,其中關於TRX40、MAG X570 TOMAHAWK
  • 軍火庫不只有迫擊炮 微星B550戰斧飛彈配3900XT體驗
    憑藉大幅加強的用料設計,B550M迫擊炮上市後就獲得了不少好評,但也有一些小遺憾,比如PCI-E 4會和M.2衝突,當然這主要也是B550晶片組本身通道有限,只能二選一,而微星的答案就是選更多的SATA。其實除了熱賣的迫擊炮外,微星還有幾款規格更高的B550主板,比如CARBON暗黑板、EDGE刀鋒板以及今天我們的主角TOMAHAWK戰斧飛彈。
  • ​微星B550主板首發預售啟動
    6月16日,微星B550系列主板正式開售,本次首發上市的B550系列主板有MAG B550 TOMAHAWK戰斧飛彈、MAG B550M
  • [電腦]組建ECC ITX Workstation--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評測
    前言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這張主板很早就看CHH,TOMSHARDWARE評測過了,
  • 精品齊出擊 2020 CES微星新品盤點
    已偵測到戰斧飛彈打擊-MAG X570 TOMAHWK WIFI首先是MAG X570 TOMAHAWK WIFI,這款在國內被稱為戰斧飛彈的主板是微星Z390平臺的熱門型號,其隸屬於MAG家族。MEG381CQR,微星首款38英寸曲面電競顯示器,擁有3840x1600解析度,支持VESA HDR600認證,刷新率高達144Hz,響應速度僅為1ms,視覺比例21:9。
  • 微星MAG Z690 TOMAHAWK WIFI DDR4開箱體驗
    Z690主板上市已經1個多月,由於這一代處理器的內存控制器支持DDR5與DDR4兩種內存,因此在主板上也會有兩種不同選擇。
  • 全方位升級之作 微星Z490全系主板曝光
    在揭開微星Z490主板面紗之前,讓我們來了解下本次新主板的一些特性。散熱方面同樣採用雙渦輪冰霜散熱與MS用散熱背板,較過往型號可以說是大幅度的加強就在新一代微星MEG Z490主板之中。可以說MEG系列集合了尖端技術,先進的功能,強勁的散熱,只為打破極限。
  • 微星告訴你 Z590主板都升級了點啥
    戰斧飛彈、EDGE刀鋒板和GAMING PLUS電競板等都會在不久之後依次開售。在評論裡很多讀者感嘆現在的主板更新換代太快,Z490才出來7個多月Z590就來了,完全跟不上腳步嘛。其實對於微星Z490主板用戶來說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隨後更新的BIOS將推送一系列新功能,讓Z490也性能進一步提升。
  • 美商海盜船570X RGB機箱賞析
    想要展現整個系統,如何走線就顯得至關重要,而570XRGB通過了獨有的走線方式來確保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電腦組件而不是一圈圈電線。570XRGB可謂真正走心的風格形式設計,不僅可以最多容納6個散熱風扇,配有可拆卸且安裝方便的風扇託盤。
  • 微星MAG B460M火箭炮主板評測:配置價格平衡的炮彈兄弟
    B系列主板一直以來都是不少主流玩家以及預算裝機的一個GO TO首選。
  • B550戰斧飛彈實戰體驗
    除了這兩款產品外,在B550平臺上還有一款定位更高的主板,即MAG B550 TOMAHAWK戰斧飛彈。相比迫擊炮和火箭炮,戰斧飛彈的規格與定位要更高,在性能方面自然有其獨特之處。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由遊民星空撰寫的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戰斧飛彈主板超頻測試。AMD銳龍處理器能超頻是我們知道的,甚至用新出較低價位的B550主板都能超我們也是知道。
  • 微星MAG B560M MORTAR主板評測:主流配置再升級
    就如同此前的迫擊炮系列主板一樣,微星MAG B560M MORTAR迫擊炮也是擁有帶WiFi及不帶WiFi兩個款式,我們這次用於評測的是帶WiFi的。另外當然就是配置了,微星MAG B560M MORTAR迫擊炮 WiFi相比起上代同系列的B460的主板,在VRM供電以及散熱模塊上都有著不少的升級。內存B560晶片組相比上代B460,對於玩家來說最大的提升莫過於可以內存超頻了。微星MAG B560M MORTAR迫擊炮 WiFi主板擁有雙通道共4條DDR4內存插槽,內存最大支持容量為128GB。
  • 【推仔說新聞】AMD X570/B550主板升級 解決USB斷連問題
    不過隨著一代代的更新,AMD也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就在日前,AMD表示在一周之內下發新的AGESA 1.2.0.2版微代碼給主板廠商,預計4月初陸續發放新BIOS給用戶。該微代碼主要解決,AMD 400/500系列主板搭配銳龍3000/5000系列處理器的時候,可能會出現USB連接中斷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路主板廠商已經逐步放出基於AGESA 1.2.0.1 Patch A版微代碼的新BIOS,提前修復了USB斷連問題,同時改進了銳龍5000的兼容性。
  • 軍火庫不僅有迫擊炮 B550戰斧飛彈裝機體驗
    在DIY玩家圈子裡,微星的軍火庫系列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其中迫擊炮和戰斧飛彈系列可以說知名度相當高
  • 【賣萌搞基】三代銳龍主板推薦
    當然,馬再好,也要有個好的座駕,選一塊合適的主板對三代銳龍來說非常重要,這一期就給大家推薦一些素質不錯的銳龍主板吧。1:TUF B450M-PRO GAMING本期推薦的第一張主板,考慮到銳龍還有一代產品還能升級,所以說保證可升級性是必須的。而升級的上限要看主板本身的素質。因為12C和16C都需要很高的供電素質,所以說供電是要買銳龍板子第一件要看的事情。
  • 微星B550M迫擊炮+AMD 5600X折騰記
    正好趁著今年618,終於把平臺換新了,我一直是AMD Yes黨,喊了這麼長時間,終於入手了微星的B550M Mortar迫擊炮+AMD 5600X的套裝,一下子從4核4線程進化到了6核12線程,整體性能應該要強很多了。
  • 微星宣布英特爾500系列主板於1月27日正式發布
    經過數周的等待,1月27日,微星500系列主板正式和大家見面啦。 MSI 微星Z590系列主板均升級了VRM供電設計。MEG Z590 GODLIKE超神具有20相90A直連,而MEG Z590I UNIFY具有8相90A直連供電。對於其他MEG系列主板,它們具有16相90A智能倍相供電。此外,MSI 微星Z590主板即使是最低規格也保證了6層2盎司加厚銅板材。
  • 耀5揚威 出7制勝 微星B550系列主板發布
    本次微星B550系列主板的口號為「耀5揚威 出7制勝」。自從AMD推出AM4平臺的Ryzen臺式機處理器以來,微星同步發售的B450系列主板及火速佔領了市場。說到B450系列主板,不得不提到微星旗下的熱銷型號TOMAHAWK戰斧飛彈和MORTAR迫擊炮。今年,微星將攜手第三代AMD Ryzen處理器,並結合新的PCIe Gen 4技術,為大家帶來全新的B550系列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