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後一艘火炮巡洋艦退役,80年生涯唱響大炮巨艦終歌

2021-02-18 中外艦聞

當地時間2017年9月26日,秘魯海軍旗艦 「格勞海軍上將」號(BAP Almirante Grau CLM-81)巡洋艦正式退出現役,由義大利 「狼」級飛彈護衛艦 「蒙特羅」號 (BAP Montero  FM-53)更名「格勞海軍上將」號接替該艦擔任秘魯海軍旗艦。秘魯海軍為其舉行了隆重的退役儀式,送別這艘世界上最後的火炮巡洋艦,秘魯海軍司令岡薩洛·裡奧斯·波拉斯特裡上將在致辭中表示,「感謝她在45年來為秘魯人民守護著屬於秘魯的大海,她是秘魯人民的驕傲!」。

 「格勞海軍上將」號是荷蘭建造的最後一代火炮巡洋艦,1973年被秘魯購入,今天中外艦聞將帶你一探這艘「世界最後的火炮巡洋艦」。

荷蘭是曾經世界上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殖民國家,荷蘭擁有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甚至和歐洲的面積一樣大,但從20世紀開始,東亞島國日本的迅速崛起使得荷蘭開始感受到了來自東方的壓力,1905年日俄黃海戰爭之後這種壓力更甚,日本開始覬覦荷屬東印度這片富饒的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的三艘新型防護巡洋艦築摩級參加了對當時德國所屬的紐幾內亞群島(日本稱之為「南洋群島」)的攻略作戰,此後便常常活躍在荷屬東印度附近海域。

老牌帝國荷蘭當時部署在東印度的艦艇面對這種新型巡洋艦甚至表現出了劣勢。為了彌補,荷蘭在1921年下水了兩艘爪哇級輕型巡洋艦,到1925年服役時,日本卻已經擁有了天龍、球磨、長良級等更新銳的巡洋艦,甚至日本第一代高速重巡洋艦古鷹級也與爪哇級同時服役。新服役的爪哇級陷入服役即落後的尷尬,荷蘭不得不又開始新巡洋艦的設計,1930年荷蘭海軍大臣海軍艦艇建設新計劃「1930年代新艦隊計劃」,正式奠定了新巡洋艦的基礎,而這種新巡洋艦,就是本文的主角。

這種新巡洋艦在剛開始被命名基傑柯登級(Kijkduin klasse),從設計上就被定義為殖民地保護巡洋艦,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假象蒙蔽了荷蘭議會老爺們的雙眼,開始不斷的刪減防務預算,基傑柯登級輕型巡洋艦的設計工作被不斷延宕,直到1938年,荷蘭國防大臣範·迪克才下撥了建造兩艘基傑柯登級的3000萬荷蘭盾預算。1939年5月,首艦基傑柯登號在荷蘭鹿特丹幹船塢開工。基傑柯登級輕型巡洋艦在設計思想上與當時德國的新型巡洋艦例如萊比錫級和希佩爾海軍上將級有許多相似之處,相較於前代爪哇級和德·魯伊特號相比有著長足的進步。

然而,基傑柯登級艦的建造進度卻於1940年5月10日因納粹德國入侵荷蘭而中斷。當時二號艦七省號僅僅完成了總工程的25%,首艦基傑柯登號更僅完成了12%。德軍將主要武裝的設計改為四座搭載德制SK C/28 150毫米雙聯裝艦炮的炮塔,並繼續七省號的造艦工程;德軍將七省號重新命名為「KH 2」,同時改善了艦體設計,安裝了「大西洋艦艏」(Atlantik Bow)以增加適航性。基傑柯登號更名為「KH 1」。由於造艦用船塢的的資源常被挪作他用,加上荷蘭遊擊隊的地下破壞工作導致建造進度非常緩慢。1944年12月24日,「KH 2」於鹿特丹的新運河下水,原先計劃作為封鎖用沉船使用,但此計劃並沒有被執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艘艦的造艦工程均繼續進行,荷蘭將「KH 1」改名為「團結」號,「KH 2」改名為「七省」號。戰後進行的建造工作在設計上均依照戰時的實戰經驗而有所改善。主要武裝自原先的兩座雙聯裝與兩座三聯裝博福斯152毫米53倍徑艦炮炮塔、六座博福斯40毫米雙聯裝防空炮炮塔與兩具533毫米三聯裝魚雷發射管,改為四座博福斯152毫米53倍徑雙聯裝艦炮、四座博福斯57毫米60倍徑雙聯裝艦炮炮塔與八門博福斯40毫米70倍徑單管防空炮,魚雷則遭移除。此外,艦上安裝了新的動力系統、第二座煙囪與電子元件。兩艘艦在1953年底相繼服役,並且再度被更名,「團結號」更名為「七省號」,而前「七省號」則更名為「德·魯伊特號」(De Ruyter)。兩艦均於1953年正式列裝荷蘭皇家海軍。

在荷蘭皇家海軍的服役生涯中,七省級的兩艘艦均多次參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演習,同時多次擔任不同特遣艦隊的旗艦。1962年至1964年間,鹿特丹幹船塢公司為七省號進行了改裝作業,其中包括移除了艦體後方的兩具炮塔,並加裝美制RIM-2「小獵犬」防空飛彈艦發射系統與兩具AN / SPG-55防空飛彈火控雷達,七省號搖身一變成為了飛彈巡洋艦,不過由於預算不足,次艦德·魯伊特號並未接受相同的改裝,後於1973年被荷蘭海軍除役。七省號稍後亦於1975年遭到除役;兩艦在海軍中的旗艦角色由兩艘川普級飛彈護衛艦取代。

秘魯海軍也在當時開始進行海軍的復興建設,為了應對其傳統對手智利在此之前接收的美制布魯克林級輕型巡洋艦布魯克林號(USS Brooklyn CL-40,移交智利命名為奧希金斯號)和納什維爾號(USS Nashville CL-43,移交智利命名為沙卡布科號),這兩艘七省級巡洋艦退役後,隨即就被秘魯海軍看中。秘魯海軍於1973年3月向荷蘭購得德·魯伊特號,隨後更名為「格勞海軍上將號」( BAP Almirante Grau CLM-81),並於同年5月23日正式列裝,這艘排水量達11000噸的「巨艦」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秘魯海軍的旗艦。

秘魯1976年又向荷蘭購入了七省號;但是移除了其RIM-2防空飛彈,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機庫與一個可供SH-3海王直升機起降的飛行甲板;該艦於1978年4月24日以「阿吉雷號」( BAP Aguirre CH-84)的艦名正式列裝。1985年,格勞海軍上將號經歷了大幅度的現代化改裝,升級船電,加裝了八座法制飛魚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和兩座奧託·布萊達40毫米70倍逕自動速射炮,並加裝了荷蘭信號的LW-08遠程對空搜索雷達和DA-80高平搜索雷達等裝備,這在當時也都是新銳飛彈驅逐艦的配置,未接受改裝的阿吉雷號則於1999年遭到除役。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外艦聞」,做最好的全球海上武裝力量中文資訊平臺

相關焦點

  • 漲姿勢|再見,地球上最後的火炮輕巡洋艦!
    「格勞海軍上將」號隸屬於荷蘭皇家海軍二戰中開工、二戰後下水的「七省聯盟」級輕巡洋艦。其原名德.魯伊拉特號(HNLMS De Ruyter ,舷號C801),和她的姐妹艦,「七省聯盟」級首艦「七省聯盟」號( HNLMS De Zeven Provinciën)都是於1953年開始在荷蘭海軍服役,兩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上馬車夫」中度過了20年平淡無奇的服役生涯後,一起在1973年轉售秘魯海軍。
  • 巨艦大炮的餘暉:義大利海軍的艦炮情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航空母艦、艦載航空兵與飛彈等新興武器戰術的發展,盛極一時的巨艦大炮主義消逝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但凡事無絕對,有一個國家的海軍至今還保留著對多炮塔和艦炮的鐘愛,這就是義大利海軍。一切都還要從二戰講起。
  • 巨艦大炮的末路——武藏號戰列艦
    裝甲中央橫剖面線圖武藏號是是整個戰列艦史上最厚重的一艘之一,該艦的裝甲帶還具有良好的防彈外形,其舷側410毫米裝甲呈20度內傾角,舷側裝甲傾角在最後一代戰列艦中是最大的,武藏號中甲板邊緣處的230毫米裝甲也帶有7度的傾角
  • 《戰艦世界》中巨艦大炮的炮彈原來長這樣
    《戰艦世界》全新天候版本即將上線。狂風暴雨,雨雪紛紛的大自然移植到遊戲之中究竟會有怎麼樣的表現?本次版本更新添加了諸多視覺上極具衝擊力的內容。
  • 最後的火炮防空巡洋艦——伍斯特
    為了應對這些威脅,降低損失,1945年美國海軍通過了建造全新防空巡洋艦的預算。為了增加有效防空射程,新巡洋艦的主炮從常見且成熟的5英寸高平兩用炮改為全新的6英寸兩用炮,這些更大口徑的防空炮能夠發射殺傷範圍更大的防空彈藥。
  • 淺談皇家海軍最後的火炮巡洋艦:海王星、米諾陶、虎
    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到了戰爭末期,盟軍艦隊更多的遭受來自空中的威脅,各式飛機的性能也越來越好,防空則變成了重中之重,英國人認為一艘現代化的巡洋艦必須能為艦隊中的核心艦艇如航空母艦提供防空火力支援,最終決定為新一型巡洋艦裝備最新型的152 mm/50 Mk 25艦炮,這種新型艦炮有著最大80度的仰角,可以實現對空射擊。
  • 巡洋艦被放養?戰艦世界中它們將重新上場
    從古代戰船到近代艦艇再到離我們最近的現代艦艇,軍艦的發展歷經千年,今天就來說一說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這三個我們較為熟悉的軍艦種類,看看它們的發展歷程。戰列艦應該是這三類艦船中最「霸氣」的軍艦種類了,特點就是厚重裝甲和威力巨大的火炮裝配,戰列艦在歷史上誕生的時間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風帆時代。
  • 軍事|超級戰艦密蘇裡號的傳奇生涯:密蘇裡號戰列艦的歷史航跡
    1992年3月31日,這艘負有盛名的密蘇裡號戰列艦正式退役,結束了它的服役生涯。  改裝完成後,密蘇裡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艘擁有大量現代化設備、足以適應現代戰場的高速戰列艦。可以說,在人類海戰史上,從來沒有一艘戰列艦具備如此強悍的作戰性能。不過,這次改造也引發了不少古典巨艦大炮主義者的口誅筆伐,認為密蘇裡號等艦隻完成現代化改裝後,已經不是純粹的戰列艦——不再貞潔! 相比之下,美國政府對密蘇裡號戰列艦極為看重。
  • 巨艦大炮主義的產物——九十年代仍在戰爭中使用的美軍巨型艦炮
    只可惜在二戰的後期,隨著空中力量的發展,巨艦大炮越來越不適應新的戰爭形式,號稱世界第一的「大和」戰列艦在美軍艦載機的攻擊下毫無還手之力,挨了魚雷10條、炸彈24枚後沉入海底,宣告了巨艦大炮時代正式終結。
  • 生不逢時的美國最強火炮輕巡洋艦:伍斯特級
    伍斯特級防空巡洋艦1943年7月,6英寸炮防空巡洋艦的設計方案提交,隨後首批4艘訂單被國會批准列入當年預算,分別是CL-144伍斯特號、CL-145拉沃克號、CL-146沃雷傑號、CL-147加裡號。該級裝備了12門MK16型6英寸47倍徑高平兩用炮,分別安置在6座雙聯裝炮塔內。
  • 世界最大風帆戰艦奇特一生:1839年率整個奧斯曼海軍叛逃埃及
    不僅如此,這艘風帆巨艦在海軍史上也多次充當了戲劇性事件的主角。甚至在退役後,「馬哈茂迪耶」號還差一點成為人類第一艘在戰鬥中被魚雷擊沉的戰艦。不過,位於東方的奧斯曼帝國卻在1827年掀起了一次海軍建設浪潮,進而催生了一艘世界最大的風帆戰列艦。
  • 海軍文庫 | 民國自造最大的軍艦是哪一艘?
    1930年4月10日,一艘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輕巡洋艦在海軍江南造船所開工。
  • 我是不是發現了一艘假大驅:超萬噸的055為什麼不叫巡洋艦
    但是彼時的巡洋艦的應用並不是那麼明確,往往是需要巡洋艦時,由一些大型艦隊護衛艦或者快速戰列艦就會充當巡洋艦使用。隨著多年的使用檢驗和比較,最後各國海軍都認為,三桅杆快速風帆戰艦是作為巡洋艦的最佳選擇,所以三桅杆快速風帆戰艦就作為典型的大型風帆巡洋艦的基本樣式一直活躍到風帆被淘汰出航海史。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海上兵器的暴力美學
    這是美國梅斯塔機械公司的產品,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載主炮。三聯裝MK-7型406mm50倍徑主炮,由三座獨立的火炮組成,各炮管能獨立完成填裝,升降與發射,各炮管射角-5度到45度間俯仰,俯仰速率為每秒12度,炮塔旋轉角度為300度,旋轉速度約為每秒4度,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三聯裝MK-7型406mm50倍徑主炮在工作時,炮塔轉動時的樣子。
  • 世界上最小的核動力巡洋艦,「班布裡奇」號核動力巡洋艦
    為了保證核動力航母的安全,美國海軍隨即設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飛彈巡洋艦——「長灘」號飛彈巡洋艦。但是對於航空母艦戰鬥群來說,還需要一艘艦艇離開航母戰鬥群執行其他的任務,這便是美國海軍第二艘核動力巡洋艦,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核動力巡洋艦——「班布裡奇」號核動力巡洋艦。
  • 海軍文庫 | 最後的戰列巡洋艦:英國海軍"聲望"號
    英國皇家海軍"聲望"號戰列巡洋艦(HMS Renown)是世界上最後退役的一艘戰列巡洋艦。
  • 德國軍工強盛的悲劇:重型巡洋艦入侵挪威,卻被自家生產火炮擊沉
    不過德國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強大的軍工能力有一天會因為自己生產的武器,而導致自家軍隊吃了大虧,一艘排水量將近2萬噸的重型巡洋艦被自家火炮擊沉。這艘巡洋艦就是布呂歇爾號。據介紹,布呂歇爾號是二戰時期德國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二號艦,該艦於1939年下半年建成服役,滿載排水量18200噸,最大功率達到133631馬力,航速達到33.5節。
  • 微信濃厚的傳奇色彩,蘇聯戰後第一型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
    戰爭結束後蘇聯紅海軍幾乎是白手起家,而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是二次大戰後蘇聯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艦艇,也是戰後建造數量僅次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的巡洋艦,在蘇聯紅海軍的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役的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設計和建造還要追溯到衛國戰爭以前的蘇聯紅海軍巡洋艦。
  • 世界第一艘比航母還貴的核動力巡洋艦
    「長灘號」巡洋艦建造時,世界海軍剛進入飛彈化的時代,其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水面戰艦,美國海軍要求其不僅僅在體型與航程上有巨大優勢,在其他方面該艦也要體現其跨時代的特色。「長灘號」巡洋艦剛服役時,其整體艦船能動用的武裝只有飛彈。因為該艦服役初期,整艦隻安裝了三具雙臂防空飛彈發射裝置,一具MK-112八聯裝阿斯洛克發射裝置。
  • 巨艦大炮時代 記一輛寶馬M5的輕改歷程
    不久前,中國的全新一級055萬噸驅逐艦下水,作為中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想想1840年國門被西方列強用戰列艦上的大炮撬開,雖然對外貿易水平和富庶程度相比閉關鎖國前進步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