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折!5折!5折!軍武優選年底送福利。5折神券數量有限,先到先得!2019年馬上結束,小編為大家準備了超乎想像的折扣力度。詳情戳下圖↓↓↓(PS:文章最後還有抽獎哦)
海峽對岸的拳頭
1949年5月24日,人民解放軍進入上海市區,此時的黃浦江面上,最後一艘從上海開往臺灣的輪船徐徐駛出。
▲登船撤往臺灣的國民黨軍
據不完全統計,在1949年到1953年之間,大約有200餘萬軍人、流亡者、企業家和軍政要員遷往臺灣,這其中,成建制的軍隊大約有60萬。
▲蔣介石在臺灣檢閱國民黨軍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就在朝鮮半島燃起戰火的當天,美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人民解放軍籌劃中的「解放戰爭最後一役」被迫擱置,臺海兩岸之間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武裝對峙。
▲原定指揮臺海之戰的粟裕將軍
1954年,美國和臺灣當局籤署了《美臺共同防禦條約》(1979年中美建交後該條約失效)。在此以後,美軍長期穩定的幫助扶持臺灣地區軍隊的建設,作為軍中精銳,臺軍的特種作戰部隊,也接受了美軍大量的訓練與扶持。
▲美國臺灣防務司令部徽章
1979年後該徽章被停用
在兩岸的武裝對峙當中,臺灣海空軍曾長期保持著對大陸海空軍的軍事優勢,這種情況直到21世紀後才得到徹底改變。
▲當年的臺灣海軍曾是亞洲最強海上戰力
隨著大陸在臺海地區的軍事實力現實對臺灣的反超,兩岸之間的軍力差距逐漸呈現出越拉越大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臺灣地區軍隊開始認真考慮使用不對稱戰力來「嚇阻」大陸。
▲近些年來頻頻登上媒體版面的「雄風3型」反艦飛彈
就是臺軍不對稱戰力的關鍵一環
作為現代作戰的先鋒力量,「特種作戰部隊」自然也成為了臺灣地區軍隊「不對稱戰力」和「軍事嚇阻」能力中的重要一環,關於臺灣的特種部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段子與傳說,拋開這些傳言,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風貌呢?
▲臺灣媒體製作的世界10大特種部隊排行
臺灣地區貢獻了4支,當然這種排名
其實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甲乙兩種
臺灣現有多支特種作戰單位,這些特戰部隊有著「甲等」與「乙等」的區別。
▲甲等特勤隊承擔著反恐職能
各單位之間經常舉行競賽
臺灣軍方的「甲等特勤隊」由「臺防部」下「參謀本部」的「作戰及計劃參謀次長室」直接指導,出動需要有「臺防部」的命令;而「乙等特勤隊」則歸屬各軍種指揮。臺灣所謂的「甲等、乙等」指的其實並不是單位作戰能力的高低或者是裝備上的差距,而指的是承當任務性質的不同,但就實際建設而言,「甲等特勤隊」普遍要強於「乙等」。
▲現在臺「參謀本部」的組織架構
目前綜合臺灣島內的軍方報導來看,臺灣軍方的「甲等特勤隊」所指代的應該是「憲兵特種勤務隊」(夜鷹部隊)、「陸軍高空特種勤務中隊」(涼山部隊)、「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特勤中隊」(黑衣部隊)這三支部隊,這三支特勤隊加在一起合稱「三大特勤隊」。(一些報導中還存在第4支,但第4支具體指哪支有爭議,一些報導為101兩棲偵察營,另一些為43反恐連)
臺灣陸軍
在說起臺灣陸軍的特種部隊之前,我們先要認識一個臺灣陸軍的重要部門「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
▲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的徽標
▲航空特戰指揮部是臺陸軍司令部的
下屬單位,級別可以說是非常高的
這個部門下有三個直屬單位,它們分別是「101兩棲偵察營」、「空中運輸營」和「恆春教勤連」。
▲「101兩棲偵察營」的徽章
▲「101兩棲偵察營」的訓練舊照
平時網絡上所經常流傳的「海龍蛙兵」的故事,實際上說的就是這個大名鼎鼎的「101兩棲偵察營」。該單位正式組建於1973年(前身1949年就有了),早先曾負責過金門,馬祖和澎湖等遠離臺灣本島地區的海上巡邏、緝私等任務,兼職過海上警察,後來臺灣成立了「海洋委員會海巡署」(2000年1月),該單位也就徹底回歸了軍事屬性。
▲臺灣軍事新聞中所報導的101兩棲偵察營滲透訓練
其戰時最主要的作戰任務,說白了還是在第一線承受人民解放軍的直接進攻,其別名「成功隊」的含義頗為決絕「不成功,便成仁」。
▲臺灣陸軍的兩個常備現役航空旅601旅和602旅
也隸屬於航空特戰指揮部指揮
601旅代號「龍城部隊」,602旅代號「龍翔部隊」
▲臺灣陸軍最新銳的AH-64E「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就裝備在601旅,該旅也是戰時反擊灘頭的先鋒
601旅駐桃園市,守臺灣北部,602旅駐臺中市
負責守衛臺灣中部,除阿帕奇外,臺軍還裝備有AH-1W
除了101偵察營以外,臺灣陸軍特戰部隊的主力是「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下轄的5個特戰營。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下有本部連、通資連(情報)兩個基本職能單位和一個專門的狙擊連,它的作戰單位主力為:特戰1、2、3、4、5、共5個特戰營。
「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是「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的下屬單位,「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的司令官為陸軍少將軍銜,而「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的司令官則為陸軍中將軍銜。
▲2019年,特戰4營在完成500公裡行軍後
(用時20天)舉行的結訓儀式,這隻軍犬因參加
並完成訓練也獲得相應徽章
除了這5個特戰營外,一支具備傘降作戰能力的「高空特勤中隊」也在「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指揮下。該部隊1980年成立,1999年10月和陸戰隊特勤隊一起裁撤,2004年恢復編制,執行各類特種作戰任務和處理重大突發事件。
▲臺灣地區領導人身後的就是
高空特勤中隊的徽章
因其訓練基地在臺灣屏東縣涼山,因此也被人稱為「涼山特勤隊」,其正式名稱中的「高空」一詞,就源自其傘降能力。在一些臺灣媒體當中,「涼山一窟鬼」這一外號經常被引用。
▲之前曾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的
這個黑色面罩造型,就是「涼山特勤隊」
在訓練方面,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有兩個訓練單位:一個「特戰訓練中心」和一個「傘降訓練中心」,值得一提的是「特戰訓練中心」下存在一個專門的「特43連」擔負反恐作戰任務。
▲參加災害救援任務的43特別反恐連士兵及裝備
▲特戰訓練中心宣傳片剪影
▲臺灣民眾參訪特戰訓練中心時,拍攝的裝備展示現場
圖片來自臺灣網友lsg2006 (憨直)
作為陸軍特戰主力的臺陸軍的5個特戰營,雖然數量龐大,但是從臺軍日常發布的新聞照片來看,這五個特戰營在武器裝備的配置上並沒有顯著特別優待,他們的單兵裝備和普通步兵部隊沒有太大區別,相比之下,「三大特勤隊」就要好一些(槍上的戰術附件要多些)。
▲左:特戰營的日常訓練圖,他們和普通步兵
一樣用「鐵瞄」,右:憲兵特勤隊訓練圖
他們每次出鏡總能見到各種附件
臺灣海軍
臺灣海軍特戰力量的主力是「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的拳頭則是「水中爆破中隊」。臺海軍「水中爆破中隊」 的前身「海軍水中爆破大隊」是臺灣軍隊編制中唯一一支具備完整水下作業和三棲作戰能力的特種部隊,該大隊後來縮編為中隊,合併進了「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
▲海軍陸戰隊偵搜大隊
「海軍水中爆破大隊」的前身於1954年成立,它成立後全面模仿了美國海軍水下爆破隊(「海豹突擊隊」的前身),其成員由在美國接受過訓練的臺軍軍官和美國方面派來的教官聯合施訓。
▲水下爆破中隊訓練
除了「水中爆破中隊」以外, 「陸戰隊偵搜大隊」還有一支較為精銳的,主要從事臺灣南部海域船舶反劫持任務的 「陸戰隊特勤中隊」(其總的任務是「反劫持、反破壞、反特攻滲透」)該部也被稱為「黑衣部隊」,「黑衣部隊」1980年成立,保密程度甚高,一直到1995年「華興演習」時才首次公開亮相。
▲陸戰隊特勤隊訓練留影
1987年,「陸戰隊特勤隊」、「涼山特勤隊」,「憲兵特勤隊」一起出動支援警政署鎮壓了巖灣監獄暴動事件。
憲兵部隊
陸海軍之後,是臺灣憲兵部隊,(臺空軍目前沒發現有現役特戰部隊編制),臺軍比較有特點的一點是,其憲兵部隊雖然屬於陸軍,但是實際上卻是獨立存在的。經常登上新聞版面的,掩護「臺灣地區領導人」從官邸「轉進」的「萬鈞計劃」就由憲兵部隊負責。
▲按照臺軍的想定,一旦解放軍發動進攻
開展「斬首行動」,就要出動「萬鈞車隊」掩護其領導人撤退
「臺軍憲兵司令部」建制下的「憲兵特勤隊」俗稱「夜鷹部隊」,他們負責臺灣北部的反恐怖任務,政要安保以及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
總體而言,臺灣軍方將臺灣本島劃分為:北、中、南三個部分,分別由憲兵特勤隊(北),涼山特勤隊(中),陸戰隊特勤隊(南)負責處理。
▲憲兵隊的訓練圖剪影
除了上述軍方特種作戰單位外,臺灣還有「內政部」下的「維安特勤隊」(Wei-An Police Special Services Commando,WAPSSC)和「除暴特勤隊」(前者1992年成立,隸屬「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一總隊」,後者隸屬「刑事局」,除暴特勤隊取「除暴安良」之意,)及海巡署下的「海巡特勤隊」這些非軍方的「準軍事特種部隊」。
▲由於是非軍方特種部隊,所以
「除暴特勤隊」等單位在購買軍械時較為輕鬆
▲臺灣海巡署下,海巡特勤隊的裝備
圖片來自@聯合晚報
▲維安特勤隊招募宣傳片
2004年7月26日,臺「維安特勤隊」作為先鋒參加了圍捕「臺灣第一悍匪」張錫銘的戰鬥,不過在戰鬥當中,「維安特勤隊」表現不佳,他們以絕對優勢兵力同匪徒激戰一整晚後讓首犯成功逃脫。
▲張錫銘就這麼跑了
因為此戰,「維安特勤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被臺灣媒體譏諷為「軟腳蝦」。(想了解這場戰鬥詳細情況可以戳特警隊慘遭匪徒火力壓制,一度連子彈都不夠用!哪位悍匪這麼牛叉?)
▲圍攻張錫銘同夥現場
「草莓」乎?
近年來,隨著臺灣島內的局勢變化,臺灣地區軍隊遭遇了大量的現實問題,兵源不足、裝備老舊、紀律渙散、訓練標準一再下降等麻煩總是不斷,也因此,很多媒體為臺灣軍隊冠上了「草莓兵」的外號。
▲因為徵兵難而在街邊擺攤募兵的臺空軍軍官
▲臺灣媒體自己的吐槽
80年代就地射擊,新時代射擊要打傘鋪軟墊
但是僅就特種部隊而言,從目前公開搜集到的報導來看,臺灣軍隊並沒有放鬆對其的訓練,其訓練考核標準依舊嚴苛。以101偵察營為例,其成員在加入之前都要經過「海龍儲訓隊」的嚴格訓練與淘汰(淘汰率在8成以上),其他臺軍部隊日漸寬鬆的上下級關係,在這裡也沒有出現,「服從,忍耐」仍是該部貫徹到底的作風。
▲將胸牌直接扎進肉裡的儀式也得到傳承
在「海龍儲訓隊」,每一個受訓學員都要經過三個階段(「基礎體能」、「專業專長」、「期末鑑測」)長達6個月的訓練,在這一切完成之後,學員就會成長為一名專業的特戰隊員了。
▲受訓學員接受採訪
且其訓練為自願報名,並不強制,因此臺特戰部隊也是整個臺軍體系當中,最為「上進」,戰鬥意志最為頑強的一個集體(臺軍特種部隊、空軍飛行員、憲兵、陸戰隊被普遍認為是戰鬥意志最為堅強的)。
▲臺灣特戰訓練中心內的科目介紹牌
圖片來自臺灣網友lsg2006 (憨直)
之前曾有過這麼一個新聞,臺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的一名中校許誠宜因不滿換裝遲緩,甚至自己花了13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萬多元)購置特戰裝備,如果單從職業軍人的角度來說,他的舉動還是值得稱讚的。
▲他的舉動雖然被上級訓斥
但是得到了許多民眾的支持
▲之前一位53歲的士官何朝明還特意
挑戰自我參加水中爆破特訓並成功畢業
這種上進精神在當前的臺軍之中也算罕見
從目前的兩岸局勢來看,兩岸之間還存在著很多不確定的變數,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對海峽對岸的那些特種部隊,我們應該始終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儘可能在日後萬一上演的「意外事件」中做好準備,爭取主動。
▼▼▼點擊下方小程序參與軍武福利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