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開講啦》|機械學院王田苗教授的研究在改變生活……

2021-02-20 北航機械VIP

就在昨晚10:30

CCTV-1《開講啦》

這位北航教授帥倒全場

炎炎夏日也要西裝革履

原因是什麼?等小萱為你揭秘

而且,這位教授不僅人長得帥

科研也做得特別帥

他是博導、長江學者、傑青基金獲得者

著名機器人研究專家

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

還有很多榮譽……

今天小萱帶你走近《開講啦》嘉賓

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王田苗教授

機器人技術探索有哪幾條路線?

中國特種機器人研究的重大突破了解一下?

智慧機器人研究與發展怎麼與具體場景結合?

機器人研究如何形成專利或產品造福人類?

一起聽王教授開講《偉大的智能時代》

這滿滿的「儀式感」是為什麼?

王教授說,衣著得體

是對每一位交流者應有的尊重

王教授認為

複合型人才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技能,二是情商

是不是既對王教授肅然起敬

又收穫了很多思考?

再多了解一下北航這位帥氣教授吧

王田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北京地區主席。曾任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專家組成員、國家十五863機器人技術主題專家組組長、國家十一五863先進位造技術領域首席專家。

近年研究方向:先進機器人理論與技術包括醫療外科機器人、仿生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發表論文近80篇,著作2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航空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

當央視記者走進王教授的實驗室時

以為自己走進了「快遞的中轉站」

像這樣——

身為中國機器人領域的專家,王教授的實驗室雖簡樸,但依然給大家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一間不算大的房間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從小型的無人駕駛車,仿生機器魚,到各種醫療機器人等等。這些都是王田苗教授帶領北航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有關老師與學生研製的成果。現在可能是某個放在實驗室角落的東西,在未來就有可能引起震驚世界的變革。

王教授走上研究機器人道路的契機是他少年時期所看的一部科幻電影,這部叫作《未來世界》的電影在他心中種下了對智能科技嚮往的種子。少年時期埋下的夢想在日後做項目的過程中逐漸生根發芽,他認為推動智慧機器人的研究需要緊密結合實際情景,才能有所突破。

2013年,年過五十的王教授自告奮勇地承擔了去南極科考的艱巨任務。克服了十多天穿越死亡西風帶時不停的嘔吐,挺過了多次十二級的暴風雪,忍受住了磁力線幹擾下的長時間失眠。這次科考,他和團隊設計了一個能夠適應南極環境的機器人,為未來實現機器人的無人值守奠定了基礎。

在探索機器人領域的這二十五年中,北航機械學院王田苗教授與文力副教授耐心地引導學生,扶持年輕人們在這條路做出許多有價值的研究:他們一同研製了像人類手指一樣靈巧的軟體機器人,在王教授現場展示的視頻中,這款機器人能夠輕柔地拿起雞蛋、海鮮、甚至是鑰匙鏈。他希望學生能夠讓學習和研究成果記錄在期刊、書籍上,讓後人有所參考借鑑,或是讓研究的技術方法刻在未來有價值的產品上,能夠造福人類。

在演講中,王田苗教授提到了使機器人進入工業和生活的兩個因素: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多交叉學科的進步。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了全球的36%;服務機器人中,像掃地機器人、科教機器人、航拍機器人這樣的細分領域,中國的銷量已達世界第一;而特種機器人,如探測月球的「玉兔」機器人,潛水機器人「蛟龍號」等也在世界特種機器人的研究歷程上描繪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王教授認為,機器人研究需要工匠精神,不能急於求成,另一方面,他也鼓勵年輕人開展前沿學科的交叉研究,去探索未知的技術。

節目一開始

小撒就提到

國內著名的機器人專家曲道奎

曾在節目中給自己「下診斷」

「機器人應該去幹人幹不了的危險的事,而不一定要代替人的藝術。」那麼,機器人真的能夠替代人做這種高精度的工作嗎?王教授分享,讓機器人替代人類做繁重危險的工作是一種趨勢,他也設想了幾種解決方案,並表示達到理想的成果之前科學家們應該結合場景、不斷修改試錯,未來可期。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來源 | CCTV-1《開講啦》

編輯 | 王震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搜索「BUAA_1952」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核潛艇之父」央視開講
    △視頻:《開講了——黃旭華親述核潛艇研製往事》這是央視一套王牌節目之一《開講啦》開播4年來最年長的演講者,主持人撒貝寧說這是他聽過的最震撼
  • 中力健身學院,部隊講課開講啦
    中力健身學院,作為退伍軍人健身教練培訓基地,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竇店95996空軍基地(原部隊大院內),致力於服務於軍人,幫助軍人更好的鍛鍊,避免運動損傷
  • 【和平方舟】南工兵姐姐登上央視啦!!!
    在海上執行任務時,我無數次想起咱們學校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想起老師的諄諄教誨、想起和大家和諧相處的日子,這份情誼使我的軍旅生活變得十分有意義。在有信號的時間裡,我經常會關注我們學校的種種動態,在我內心深處,南昌工程學院、士官學院是培養我,助我成長的搖籃。今天,我要把我在「和平方舟」上的經歷分享給大家,也讓大家了解一下我們中國的這張閃亮名片「和平方舟」。
  • 祝賀:「陸軍防化學院」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啦!
    在陸軍防化學院建院70周年之際,學院唯一官方微信公眾號在今天與大家正式見面啦。從長江走來,我們是固國屏藩的驕子;在燕山腳下,我們是披肝瀝膽的壯士。在這裡,我們將為您展現化院人的忠誠與擔當;在這裡,我們將帶您領略軍校學員紮根戰位、建功軍營的真實縮影,感受青春遇上迷彩的「化學反應」。
  • 下連啦!社招文職人員初體驗軍營生活!
    下連隊後,26名文職人員分別被分配到糾察中隊、警衛中隊和通信中隊體驗基層官兵生活。期間,全體人員在熟悉基層連隊的日常工作、訓練、生活制度和各項規定之餘,還觀摩學習了連隊隊列訓練、防暴演練,參觀了省軍區軍史館、榮譽館,參與了連隊車炮場維護日活動和與機關足球隊足球交流等文體活動。
  • 給你的生活帶來這些改變→
    中國科學院將該裝置比喻成「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將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能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 轟6k飛行員首上央視,霸氣講述突發敵情
    在9日晚播出的央視《開講啦》節目中,「轟-6k」飛行員陳亮霸氣開講。陳亮 圖源:《開講啦》官方微博陳亮是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先後飛過轟-5、轟-6甲、轟-6H和「戰神」轟-6K。他帶領團隊飛出多個「新航跡」:首次飛越宮古海峽、首次代表轟炸機部隊飛出國門、首次實行中俄聯合空中戰略巡航等等。
  • 陸軍軍官學院
    近年來,學院先後被總部賦予「合訓分流」、「現代化教學工程」、「軍政基礎集中強化訓練」、「軍政基礎素質聯合考核」等全軍性教育訓練改革試點任務。2006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2110工程」整體條件重點建設院校。學院以軍事學為主體、軍事工程為基礎、品牌學科專業為重點,擁有指揮與技術相結合、軍事與工程相融合的學科專業體系。
  • 上海體育學院,LP運動貼扎課程來啦~~~
    畢業季的上海體育學院,草木依舊撩人,空氣中卻瀰漫著一種離別的哀傷之美~好啦,小編文藝裝*了一把重!點!來!了! 本次課程由LP運動防護學院權威專業的洪平洋老師主講,在上海體院老師(上圖)的介紹下洪老師便開始了與學生們之間的專業互動。
  • 陸軍步兵學院發布簡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步兵學院,是培養新型陸軍步兵初級指揮軍官的高等教育院校。學院辦學條件配套。佔地總面積23000餘畝,建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信息大樓、作戰實驗中心、模擬訓練中心、文體訓練中心、圖書館等各類教學場所,以及軍事體育訓練、軍事技能訓練、分隊戰術訓練、裝甲步兵綜合訓練等40多個訓練場地。學院培訓質量過硬。
  • 14歲上央視,3次患癌,從掃廁所到央視一姐,她從未停止過生命的綻放!
    新浪公開課宅家戰疫 直播好課不能停精選大師課助你在家學習耶魯大學流行病史公開課人民大學校長開講中國經濟宅家戰疫 直播好課不能停精選大師課助你在家學習耶魯大學流行病史公開課人民大學校長開講中國經濟教育中小學出國會計考研高考志願通國際學校推薦:會計網近視的四大誘因教育部:不得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區域經濟對大學發展有多重要校長帶寒門學子打了高考翻身仗報考指南:考上軍校畢業即少尉陝西招錄公務員6000名 考研成績公布在即做好這些準備英格蘭中小學
  • 【軍校巡禮】陸軍軍官學院
    學院前身是1978年由鄧小平同志親自選址合肥組建的炮兵技術學院,1986年更名為合肥炮兵學院,1999年與南京炮兵學院合併組建為炮兵學院,被列為全軍12所綜合院校之一。2011年6月,改建為陸軍軍官學院。學院坐落於「科教名城」安徽省合肥市區,分東、西兩個校區。
  • 長光大講堂--開講啦
    195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科學研究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任享院士長期從事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科學研究工作。曾任總參測繪科學研究所所長、陝西省測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題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測繪學會理事等職務。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哈工大科學研究領域的「世界第一」
    哈工大報訊(季萱/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新中國成立70年來,「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逐漸成為哈工大鮮明而獨特的辦學特色和宗旨。
  • 「反美」教授陳平得州安家 遭嘲反美是工作 赴美是生活
    不過,網友戲稱陳平完美詮釋「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陳平在他的「眉山論劍」微博寫下,「我現在所在的得州首府奧斯汀的高科技區,在15號因突降幾十年不遇的冰雪(最低溫度只有零下十度)停電7小時,據說是分區停電。」還標記著「德克薩斯州突降大雪導致大面積停電」,並附上自己在一棟住家前冰天雪地的自拍照。
  • SMART2021大會報告人—馮雪教授
    馮雪,男,1977年生,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現擔任清華大學柔性電子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院長、應用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等
  • 【經略】孫力舟專訪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吉原恆淑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與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成功舉辦第十七屆「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
    出席此次會議的我院學者有楊光斌院長、黃大慧副院長、王英津教授、林紅教授、成曉河教授、李晨副教授。另外,我院還特別邀請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臺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鬱研究員、執行主任郭擁軍研究員、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鄭劍研究員、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陳星教授參加此次會議。
  • 央視新聞 : 水汙染的危害比戰爭更可怕!
    水汙染到底有多可怕,我們先聽聽央視的報導。中國地下水源為主的城市,地下水幾乎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尤其是北方許多城市由於超採嚴重,地下水的硬度、硝酸鹽、氯化物的含量逐年上升,以致超標。全國80%的水域和45%的地下水受到汙染,90%以上的城市水源嚴重汙染!
  • 費正清:回憶西南聯大的教授生活
    教授們的貧困狀況讓我吃驚作為生活需要,吃、住成為西南聯大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我的朋友哲學家金嶽霖、經濟學家陳岱孫以及英語系的夏威夷美籍華人陳福田,都剛搬入臨時搭建的住處---位於美國領事館隔壁的舊劇院的露臺。美國領事館與中國劇院都是由在1911年至1926年間統治雲南的軍閥唐繼堯修建的。